查看原文
其他

返校第一节班会课怎么上?这里有21个防疫主题及方案 | 头条

The following article is from 星教师 Author 德行千里




疫情之下,全国各中小学纷纷开启网上教学模式,众多德育工作者运用各种方式记录当下、唤醒未来,其中也包括上海市浦东教育发展研究院德育教研员姚瑜洁老师带领的德行千里团队。他们精心打磨、慧心设计出的21堂防疫云班会,从不同角度出发,拼构出一幅完整的抗疫系列班会课图景。


21堂云班会面向中小学各个年级,结合抗疫“活教材”,设计多样情境,开展了理想信念、核心价值观、生态文明和心理健康等主题教育,相信会给广大班主任开展“后疫情时代第一课”提供丰富的资源和强有力的支持。




活动主题:《抗击疫情,“手”住健康》

活动对象:一年级

设计教师:张玲(上海市浦东新区祝桥小学)



视频链接:【千里云空间,防疫浦东行】:《抗击疫情,“手”住健康》


设计目的:

疫情当前,是教孩子正确洗手的好时机,更重要的是,要让孩子愿意洗手。《抗击疫情,“手”住健康》主题教育课,帮助孩子们养成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


课后小结:

良好的生活习惯不仅是个人保持身心健康的重要前提,还提高个人素养和塑造健康人格的基石。从“洗手”这一日常小事中,亦能提升自理能力,逐步正向迁移到学习和生活中去。



活动主题:《密室逃脱之口罩篇》

活动对象:二年级

设计教师:陆梦圆(上海市浦东新区世博家园实验小学)



视频链接:【千里云空间,防疫浦东行】:《密室逃脱之口罩篇》


设计目的:

永久不变的班会课有没有新的玩法呢?主题教育课《密室逃脱之口罩篇》结合当下新冠病毒的日常防疫措施,创设了病毒占领古堡、救出古堡主人的情景,让学生通过出逃密室,意识到口罩的重要性,全面认识口罩这一基础的预防传染病工具。


课后小结:

密室逃脱游戏,又叫TAKAGISM ,是非常经典的解迷小游戏,一般需要玩游戏者在游戏中寻找线索,一步一步地走出密室,深受玩家的喜爱。老师将此引入主题教育课,从主题选择、密室设置到PPT环境烘托,均精心设计,代入感强,游戏作为学生的学习工具,让孩子们尽情发挥自己的智慧。


1.将目标转化为任务

密室逃脱游戏把学习目标“选口罩、戴口罩、脱口罩”转化成一个个需要完成的任务,摒弃学习任务枯燥的感觉,在完成一个个分解任务后,达成终极目标——救出主人,逃出密室。这些任务驱动着学生在游戏中进行模仿学习,获得生存所需的知识。


2.将决策权交给孩子

当学习与教育游戏结合在一起,可促使传统的学习方式向新的学习方式转变。密室逃脱游戏中有许多需要决策的事情:要不要进古堡,要不要救主人,如何选择物品、如何选和戴口罩、如何答题……学生通过思维判断、不断尝试、找到正确的方法,在获取学习主动权中感受决策带来的自豪感。


3.将快乐传递给孩子

教育游戏是为了满足人类自身的精神需求,虚拟情景的再现让学习更轻松,给参与者带来直接的快感和乐趣,可以更好地提高学习效果。


游戏本身是所有哺乳动物的一种行为,对于灵长类尤其重要,自然也包括人类自身。如果孩子们上好课以后说:哈哈哈哈哈哈哈,好玩,同时还能记住戴口罩是很必要,那老师们的付出也就值了。



活动主题:《小口罩,大安全》

活动对象:二年级

设计教师:吴文雪(上海市浦东新区梅园小学)



视频链接:【千里云空间,防疫浦东行】:《小口罩,大安全》


设计目的:

1.知道使用口罩对于防范新冠肺炎的重要性。

2.学会口罩的选择、戴、脱、保管等正确方法。

3.知道“每个人都安全,大家才安全”的道理,增强自我保护意识和社会责任意识。


课后小结:

这是一节与《密室逃脱之口罩篇》同课异构的主题教育课,两节课不管是内容还是形式,都不同。《密室逃脱之口罩篇》通过闯关设计让学生学会口罩的科学用法,一步步消除对于病毒的害怕心理;《小口罩,大安全》以小品演绎的方式让学生明白口罩对于防范病毒的重要性。


两节课彰显了教师的教学风格,让我们领略到不同教师对同一年级、同一选题采取的不同教学策略,及其产生的不同教学效果;“同课异构”提供了教研活动的素材,让我们在“同中求异”“异中求同”的比较过程中打开思路,在交流中碰撞、升华,这种合作、探讨,可以提升教师的教学水平,提高教学质量。



活动主题:《戴好“心理口罩”》

活动对象:二年级

设计教师:陶嘉妮(上海市浦东新区孙桥小学)



视频链接:【千里云空间,防疫浦东行】:《戴好“心理口罩”》


设计目的:

《戴好“心理口罩”》主题教育课通过游戏热身的形式,让学生体验到不同的情绪,再由主人公小申的抗“疫”心理路程贯穿全课。在此过程中,学生也逐步学会了保护心理健康的三个步骤——接纳情绪、调节情绪和转移情绪。


课后小结:

这节课以防疫期间学生的心理健康调适为宗旨,希望对学生自身的情绪管理有一定的指导意义,守护学生的心理健康!值得一提的是,老师最后推荐孩子们课后观看《头脑特工队》。



我们说,教育本身就是一个循序渐进、反复提高的过程,需要教育者抓住每一个契机进行长期的督促,做好“追踪教育”,做到“反复抓,抓反复”,不断巩固成果。课堂上,当学生们对某个问题产生热情时,班主任可以抓住这种心理,运用各种方式,把教育引向深入,为学生打开一扇窗,不仅使学生当下受益,还对其今后的人生观、价值观产生深远的影响。主题教育课并非完成时态,应该是进行时态。




活动主题:《穿上心理“防护服”,情绪气象我做主》

活动对象:三年级

设计教师:张奕霜(上海市浦东新区竹园小学)



视频链接:【千里云空间,防疫浦东行】:《穿上心理“防护服”,情绪气象我做主》


设计目的:

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五大防线:

第一道防线:自我调适(这个世界上,没有人能救你,除了你自己);

第二道防线:家庭亲人(每个人都是在原生家庭中获得自己个人身份的);

第三道防线:同学朋友(同辈群体在年龄、爱好和价值观念上有相似性,影响力更甚);

第四道防线:学校老师(教育部提出的新时代要求:班主任要努力成为学生的人生导师);

第五道防线:专业人士(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老师不是神,学生严重的心理疾病需要转介,“专业的事要交给专业的人做”)。


《穿上心理“防护服”,情绪气象我做主》主题教育课,通过游戏热身的形式让学生体验到不同的情绪特点,创设三个由疫情引发的生活情境,引导学生交流特殊时期的不同情绪。


课后小结:

在苹果树的故事启迪下,学生明白了想法才是左右自己情绪的关键,顺势引出调整消极情绪的方法:穿上心理“防护服”,学会用积极的想法替代消极情绪,隔绝心理病毒,一同战“疫”!本节以心理健康调适为宗旨的主题教育课,希望能解决面上的一些共性问题,守好学生心理健康的一道防线。



活动主题:《免疫筑长城,病毒绕道走》

活动对象:三年级

设计教师:顾菲斐(上海市浦东新区周浦第三小学)



视频链接:【千里云空间,防疫浦东行】:《免疫筑长城,病毒绕道走》


设计目的:

这次让我们居家学习的罪魁祸首就是新冠病毒,其实在病毒王国里,还有很多其他的病毒,它们喜欢那些弱不禁风、免疫力低下的人。《免疫筑长城,病毒绕道走》主题教育课带学生认识身体里的免疫系统,了解它们工作的原理,同时也让孩子们明白,只有通过运动和饮食,调节心理,才能增强自身免疫力,抵抗病毒。


课后小结:

巧妇难为无米之炊,没有素材,主题教育课就是无水之源。老师通过精彩的动画《四大名捕》,以贴合学生认知水平、深入浅出的科普视频,直观、生动、形象地从视觉、听觉上调动学生兴趣,有效突破重、难点,是本节课价值最高的活动资源之一。主题教育课最怕空洞的理论和苍白的语言,寻找和利用贴合学生生活的素材进行教育是最佳的选择,形、声、色、知、情、意融合在一起的视频素材成为本课的一大亮点。



活动主题:《疫无情 师有爱》

活动对象:三年级

设计教师:王遥珏(上海市浦东新区外高桥保税区实验小学)



视频链接:【千里云空间,防疫浦东行】:《疫无情,师有爱》


设计目的:

你是谁?教师?灵魂工程师?园丁?NO,NO,NO!新冠病毒来袭,老师们华丽大变身!变变变:疫情数据收集员——急、急、急。变变变:防疫防控宣传员——冲、冲、冲。变变变:十八线菜鸟主播——忙、忙、忙。变变变:社会公益志愿者——上、上、上。《疫无情 师有爱》主题教育课,以武汉小学生“小爱”参与学校“寻找最美老师”的线上活动为主线,串起了老师们疫情期间默默奉献的日常。


课后小结:

小爱从妈妈留下的4条线索中寻找着灵感:繁琐的班级疫情数据汇总,班主任化身疫情信息收集员,提供第一手资料;新冠病毒绘本故事学习后,有趣的《病毒消消乐》游戏让学生发现老师们变身疫情防控的宣传员,为了解疫情真相、缓解焦虑打开了一扇窗;新闻采访视频播报后,学生们体会到主播老师们背后不为所知的用心付出;照片地点的搜索中,学生们感动于教师为抗击疫情走出家门、走出校门的大爱。


随着线索的一一解开,让学生们知道了教师抗疫中的积极表现,体会到了疫情中师之大爱,明白了“国家有难,匹夫有责”的道理。教师虽不能奔赴前线抗疫,但在后方用实际行动助力这场没有硝烟的战争,为按下城市的重启键做着贡献。



活动主题:《疫情防控守规则》

活动对象:四年级

设计教师:顾飞燕(上海市浦东新区祝桥小学)



视频链接:【千里云空间,防疫浦东行】:《疫情防控守规则》


设计目的:

在疫情期间,总有人想凌驾在规则之上,强闯卡点、殴打防疫人员、公共场所摘口罩抽烟、拒戴口罩、口水抹电梯、聚众聚会……也有的孩子不理解,为什么要戴口罩?为什么要常洗手消毒?为什么不能出门,别人都不出去,我一个人出去不是很安全么……《疫情防控 守规则》主题教育课,以四年级学生平平和安安宅家的一天生活为主线展开,引导学生在“规则和习俗人情”“个人需要与社会责任”的冲突中学会选择,最终意识到违反规则要受到道德谴责、法律制裁,甚至危及生命。



课后小结:

疫情是规则教育的绝好时机,让学生理解规则的重要性,心生敬畏,学会在家庭中自律,学会遵守社会大环境,对个人和国家,都是一件大事,亦是此次疫情防控的重中之重。欲知平直,则必准绳;欲之方圆,则必规矩。



活动主题:《抗“疫”英雄——白衣“战士”》

活动对象:四年级

设计教师:王晓静(上海市民办尚德实验学校航头校区)



视频链接:【千里云空间,防疫浦东行】:《抗“疫”英雄,白衣“战士”》


设计目的:

在抗击新冠疫情中,白衣天使为了全中国同胞的生命健康,夜以继日与病毒战斗。他们展示出了中华民族的斗争精神、舍己精神和无畏精神。《抗“疫”英雄——白衣“战士”》主题教育课,以一位校园小记者的视角,真实再现了医护工作者们在抗击新冠疫情过程中所做出的努力和贡献。



课后小结:

以学校红领巾广播电台小记者萌萌同学采访报道的形式贯穿整节课,从她的第一视角出发,围绕“美不美”“怕不怕”“累不累”“行不行”等方面展开,通过真实的情境去体悟医护人员们责任担当、英勇无畏的抗“疫”行为和职业精神。最后通过“职业梦想考察官”的小组活动方式引领学生建立崇高的职业理想,从而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活动主题:《拒绝舌尖上的“野味”》

活动对象:四年级

设计教师:谈冰(上海市浦东新区晨阳小学)



视频链接:【千里云空间,防疫浦东行】:《拒绝舌尖上的“野味”》


设计目的:

这次疫情,调查人员发现肇事者是蝙蝠之类的野生动物,其实,这是人类自己带给自己的灾难。人们的不知敬畏,触及了自然的底线,冒犯了那些无辜的野生动物。人们没有管住自己的嘴,将病毒吃进体内,从而带来了一场瘟疫。要让学生明白,在生命面前,人、动物、植物是平等的,拒绝野味,从自身做起。


课后小结:

本节课创设了卡通人物“蝙蝠宝宝”,通过帮助“蝙蝠宝宝”绘制病毒传播路径,使学生意识到食用野生动物的危害;通过闯“野味大拷问”“营养大比拼”“病毒大检查”三关,获得“防病秘笈”,明确拒绝野味是防病的正确做法;通过解答求助卡难题,形成劝阻食用野生动物的有效策略;最后,通过为“蝙蝠宝宝”制作护照,体会维护生态平衡的重要性,懂得尊重自然,更要敬畏自然。



活动主题:《涓涓细流汇大海》

活动对象:四年级

设计教师:祝永华(上海市宣桥学校)



视频链接:【千里云空间,防疫浦东行】:《涓涓细流汇大海》


设计目的:

通过众人在抗击新冠疫情过程中的爱心捐助行为,让同学们明白做一个有责任、能担当的人,可以体现生命的价值。


课后小结:

思维导图的梳理,引导学生对韩红爱心慈善基金会驰援武汉的视频和图片资料进行提炼、整理、质疑和讨论,明白捐款、捐物如及时雨,可以挽救更多生命,也能体现个人价值。   



在“嘎讪胡”节目中:学生知道捐款、捐物、献血、捐献遗体等多种方式都可以尽到一份责任。通过辩辩捐款数额和贡献大小的关系,明白捐款不比数额,尽力就好,再议议自己和家人还可做哪些努力。一曲《爱的奉献》,以其舒缓温暖的旋律将人间最美的温情带到了每位同学的心田,同学们在吟唱过程中重温众人助力武汉的暖心瞬间。结合拓展活动——定制战“疫”头像,引导学生课后主动发挥自身优势、尽力援助他人的行为。




涓涓细流汇成海,温情动人尽是爱!献爱心的方式多种多样,尽力、尽责的人最可爱。



活动主题:《海陆空,共同吹响“集结号”》

活动对象:四年级

设计教师:黄燕(上海市浦东新区顾路小学)



视频链接:【千里云空间,防疫浦东行】:《海陆空,共同吹响“集结号”》


设计目的:

这节《海陆空,共同吹响“集结号”》主题教育课,以跟随小军号的视角,走近新冠肺炎抗疫一线——武汉火神山医院,旨在让学生了解以宋立强为代表的军队医护人员的典型事迹,知道人民子弟兵临危受命、争分夺秒、舍生忘死的光荣传统,领略他们排除万难、医术高超、智勇双全的英雄气概,树立对军人的热爱和崇敬之情。


课后小结:

符号是标记、记号,是人们共同约定的指称一定对象的标志物,它包括任何形式的通过感觉来显示意义的全部现象。这节课,亮出了三大军队的符号:


1.军号

影视作品中,当冲锋号吹响时,战士们会“闻号而起”,杀向敌人阵地,可以说,军号是一种“独特的武器”。2019年8月1日起,中国人民解放军的军号号谱从7大种类107种缩减为3类21种。课中吹响了“集合号”“前进号”“冲锋号”“敬礼号”,不同的号声预示着不同的战“疫”阶段进程。


2.军魂

国有国魂,军有军魂。听党指挥、服务人民、英勇善战就是军魂。本课中,以宋立强为代表的军队医护人员不仅医术高超,编写《操作规范》总结治疗方法,还通过营养疗法、心理疏导等综合疗法挽救了多位危重病人的生命,凸显了有勇有谋的军人风范。


3.军礼

军礼就像军人的名字一样庄重、神圣,战“疫”一线的军礼尤其震撼人心,她不止来自军人,还来自患者、老兵、亲友……每个军礼背后,都藏着一个感人的故事。每一次举起的右手,都化作满满的正能量,传递在没有硝烟的战“疫”场。课末,少先队员用最崇高的队礼致敬最可爱的人,亦是一种热爱和钦佩。



活动主题:《美“疫”日记》

活动对象:五年级

设计教师:朱婧(上海市浦东新区世博家园实验小学)



视频链接:【千里云空间,防疫浦东行】:《美“疫”日记》


设计目的:

诗人艾略特说:“创造一种形式并不是仅仅发明一种格式、一种韵律或节奏,而且也是这种韵律或节奏的整个合式的内容的发觉”。这节《美“疫”日记》主题教育课,采用分享日记的形式贯穿整节课,以小主人公“壮壮”所见、所闻、所感的方式进行叙述,剖析了疫情期间孩子的心路历程。


课后小结:

整节课通过平实的话语讲述故事、刻画人物、铺陈细节,融入了人世间的爱:父子之爱、亲人之爱、同胞之爱……每一种爱都不曾惊天动地,却又感人肺腑。该课源于生活,植根现实,能够引发学生共鸣,好的形式更可以为内容增色增效。日记体,原来这么给力,以日记的形式搭建起课的结构,成为主题教育课的一种独特形式,让人感到耳目一新,收到出奇制胜的效果。



活动主题:《“小宅”战“疫”计之锻炼篇》

活动对象:五年级

设计教师:曹丹红(上海市浦东新区观澜小学)



视频链接:【千里云空间,防疫浦东行】:《“小宅”战“疫”计之锻炼篇》


设计目的:

新冠疫情期间,有一种支援叫宅家。躺着也能做“贡献”成为现实,吃玩睡无限循环,除了上厕所都可以不起床。可是,“沙发土豆”的生活隐患无穷,不运动、吸烟、肥胖的破坏力大,并称生命的“三大杀手”。《“小宅”战“疫”计之锻炼篇》主题教育课,透视了“小宅”在疫情期间一天的生活,让学生意识到宅家不运动的害处。


课后小结:

从战“疫”医护工作者身上体会到凡事要坚持到底,不怕苦、不怕累,锻炼也是如此。疫情不能阻碍追求健康的脚步,战“疫”不止,“宅家”不休,花式“宅家云锻炼”,这个,可以有!



活动主题:《 “基建狂魔”背后的故事》

活动对象:五年级

设计教师:邓曲萍(上海市浦东新区新时代小学)



视频链接:【千里云空间,防疫浦东行】:《基建狂魔背后的故事》


设计目的:

疫情爆发,一线医务人员、医疗专家……多少人日夜兼程赶赴这场没有硝烟的战争,而其中有几千名建筑工人,他们同样是“最美逆行者”。《“基建狂魔”背后的故事》主题教育课旨在通过让学生们关注“两山”建设背后的故事,明白建筑工人的艰辛和力量远超常人的想象,激发学生对劳动者的尊敬之情。


课后小结:

学生是活动的主体,也是备课的出发点和归属点。所以本课最后的活动设计,要以学生为中心,分析学生的需要,让学生“听得懂”,适合的才是最好的。只有心中有人的教育、贴近人的教育、以人为本的教育,才是成功的教育。



活动主题:《鼠小弟捉谣记》

活动对象:五年级

设计教师:肖华英(上海市浦东新区御桥小学)



视频链接:【千里云空间,防疫浦东行】:《鼠小弟捉谣记》


设计目的:

《鼠小弟捉谣记》主题教育课,创设了一个卡通人物——本命年的鼠小弟,在鼠小弟的诉苦和疑问中意识到疫情期间谣言多,知道了谣言的特点、危害以及造谣传谣的后果,从而教导孩子们做到“不造谣、不信谣、不传谣”。


课后小结:

歌曲是一种常见的艺术形式,是人类的财富,旋律优美的歌曲琅琅上口,富于教育意义,是学生认识世界、学习知识、表达情感的载体,是愉悦身心,进行思想教育的好素材。


《捉谣歌》

新冠肺炎,疫情来了,谣言多,满天飞。

我们不去信谣,我们不去传谣,人人都,有责任!

疫情期间,谣言来了,不要信,不要传。

我们科学战疫,我们理智战疫,负责任,我最棒!



活动主题:《小家,大家,都是我的家》

活动对象:五年级

设计教师:方筱馨(上海福山外国语小学)


视频链接:【千里云空间,防疫浦东行】:《小家,大家,都是我的家》


设计目的:

《小家,大家,都是我的家》描述了一个普通的家庭在新冠病毒来袭之时的生活场景,以小申外婆在武汉被病毒感染为主线,通过几个生活片段,讲述了众人舍小家为大家的故事。


课后小结:

在主题教育课中,将人物角色置于不同的故事场景中,通过人物视角,讲述身边故事,表达人类的感知、痛点和需求,在人与人的交互过程中明理导行,是一种有效的尝试。



活动主题:《生命摆渡人》

活动对象:六年级

设计教师:陶晴莲(上海市金杨中学)



视频链接:【千里云空间,防疫浦东行】:《生命摆渡人》


设计目的:

《生命摆渡人》主题教育课,利用搜集素材完成抗疫宣传册为任务主线,让学生们关注身边的普通人在抗击新冠肺炎疫情过程中积极主动的行为,学会关心他人,懂得心怀感恩。



课后小结:

整节课以一个班级同学的线上视频讨论贯穿始终,同学们在讨论身边人身边事的过程中先后提出三个积极素材。第一个素材是快递员汪勇,他代表着广大的快递员、外卖员这些普通劳动者群体。第二个素材是与人们生活息息相关的社区工作者,让孩子们懂得关注和感恩身边日常帮助他们的人,并懂得珍惜美好生活。第三个素材是孩子们的同龄人,通过初中学生赵珺延只身一人带回15000个口罩的事例引发学生思考,引导学生尝试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帮助他人。


最后,通过给宣传册取名的环节分析总结,使学生明白身边的这些普通人做的是拯救和保护他人生命的不平凡的事情,从而产生敬佩之心和感恩之意,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培养社会责任意识。



活动主题:《在方舱医院的坚强岁月》

活动对象:七年级

设计教师:檀燕芬(上海市施湾中学)



视频链接:【千里云空间,防疫浦东行】:《在方舱医院的坚强岁月》


设计目的:

这场疫情给每个人带来了无尽的伤痛和苦难,那些活下来的人,他们是如何度过那段艰难岁月,现在的生活又如何?主人公小方同学是一位新冠患者,请同学们跟随小方同学的视角,走进方舱医院,感受这个大家庭里病患们并不轻松的日子!


课后小结:

通过小方在方舱医院的三场“战疫”:“自我转变战”“医患团结战”“病友互助战”,感受病患们坚强乐观的精神,以及和医护人员的团结。在方舱医院这个特殊环境中,在病友“胜利哥”等特殊群体的鼓励下,小方和大家同命运、共进退、笑对人生、珍爱生命。有位作家说:时代的一粒灰,落到个人头上,就是一座山。“时代”或许是一个很大的词,就算是“时代”的一粒灰,也不是普通人能承受的沉重,只能脆弱着、坚韧着。



活动主题:《疫情教我直视骄阳》

活动对象:八年级

设计教师:邵如洁(上海市南汇第四中学)



视频链接:【千里云空间,防疫浦东行】:《疫情教我直视骄阳》


设计目的:

利用网上云祭扫的形式贯穿整堂课,通过直面死亡,让学生明白死亡的轻重、死亡的积极意义,懂得珍爱生命,努力生活。


课后小结:

整节课的第一幕从湖北小朋友的一则留言开始,让学生感受湖北同学失去亲人的巨大痛苦,引起学生的共情。接着,带领同学们来到战役英雄纪念厅,了解英雄们的光辉事迹,让学生直面死亡,感受生命的重量,明白“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再来到亲人朋友怀念厅,通过感受“泉州姐弟不幸离世”和“追忆自己的亲人”等方式,让学生感受到生命易逝,懂得生命的珍贵。



活动主题:《全球华人凝聚中国力量》

活动对象:中职一年级

设计教师:孙隽云(上海市新陆职校)



视频链接:【千里云空间,防疫浦东行】:《全球华人凝聚中国力量》


设计目的:

疫情期间,个别归国人员瞒报、谎报、不配合防疫安排,引发了境外疫情输入风险的加剧,舆论一片哗然。但这是极端案例,不宜将归国人员标签化,更不能一竿子打翻一船人。必须让学生看到,众多海外华人的家国情怀令人动容,他们自发行动,全力筹集国内急需的医疗物资,成为“万众一心中的一撇一捺”,凝聚起中国力量。


课后小结:

有人说:“此次疫情,中国打上半场,世界打下半场,海外华人打全场。”这番话既道出了海外华人的不易,也反衬出他们对祖国的赤诚。祖国的安危与海外侨胞的命运息息相关。一场来势汹汹的疫情,反而为全球华人搭建了充分展现民族气概的舞台。14亿中国人民心手相连,步调一致,积累每个人的小爱就能汇聚对党、对国家和对民族的大爱,“国家兴亡,匹夫有责”,危难关头彰显中国力量!我们,为华侨代言!



作者 | 姚瑜洁及其教师团队来源 | 星教师(ID:new_jiaoshi)责编 | 刘婷排版 | 又又
2594889720@qq.com

 学生拼的不是智商,而是时间管理!附优秀时间管理表和主题班会PPT

• “中小学校园复课心理支持手册”完整版

谢家湾小学复学防疫工作32条

▼ 点击「阅读原文」,一键订购!
: . Video Mini Program Like ,轻点两下取消赞 Wow ,轻点两下取消在看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