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明治成都写作工坊开课了噻,你来不来嘛,一起耍!| 在地
盐市口 摄影/伊夫
前几天看到作家李静睿发了条微博,把我笑了火了哟。
书里说我们四川人:“别说实现计划了,制定计划都根本不可能。”作者九十年代在川大留学,那些去北京上海的留学生,缺了几节课奖学金就泡汤了,但是在四川,“根本没人管”:意大利室友花了大把时间打麻将,丹麦学生每天逛公园,和看上去体质孱弱的老师傅学武术,有个德国人本来是成功的电影制作人,来了之后放松得要命,每天和当地人摆龙门阵。“至于我,第一个月还努力想做个本分刻苦的学生”,但是呢,“经历了几个星期的阴郁情绪之后,我决定和大多数的同学一样,丢掉那些先入为主的偏见”,也就是说,滚球哦,老子啥子都不想干。
四川人要走出平原跨过高山又到外头的平原后,才晓得四川有好巴适。作为一个长在川渝边边儿的人,经常叹气,是不是我们那儿的人就和成功、精英这种形象无关?西装?哪个爱穿?宽松白大卦子穿起几舒服嘛,拿把扇子还可以边搓麻将边喝茶。西餐?什么东西?兔兔、火锅和串串,这才是我们的日常食物嘛,上头耍几颗花椒上再撒几撮香菜,一口嚼完,嘴巴皮辣得像香肠,还是一边塞一边喊:“勒日嘛真爽啊。”焦虑?不存在的。哦也有,比如,哪个说我们成都没得重庆狠?
还是这里的人好玩。生动,直爽,没怎么被规训。有时候,在精致的社会呆久了,就特别怀念这里的人“真”。这两年我采访了一些川渝说唱歌手,觉得川渝人真是适合玩说唱。采访过四川自贡的GAI,有天下午,我们一起去参加一个直播吃火锅的活动,走到大使馆区,他冒出一句,“这里的建筑好严肃喔,一坨一坨滴。”
采访他那些天,见面头几句话,就是一直感叹巴山地区的好,有人情味,直爽,想说莫子说莫子,人们见到面也要打声招呼:吃饭没得?对于在外头闯荡的川渝人来说,首先要适应一种新的规则,不得不承认,在刚开始,我是有些毛闷的,一出火车站,啥子都没得,不像在川渝,出站就有一帮人热情地围上来嘘寒问暖:“攀枝花走不走?”“绵阳绵阳!马上就走!”“自贡走不喔!还差一个人就满哒!”
上头讲勒些,可能有点儿标签化,其实我爱这片土地、这里的人最大的原因是:面对苦难的戏谑。上古时期,黄帝和蚩尤一场大战,后者战败,蚩尤的子孙被迫南迁于此,此后历代的战乱和政治迫害,又把落魄的文人骚客、贱民囚犯流放至此,在巴山楚水的凄凉地里任其自生自灭。这里人嗜辣,举止豪放,从不跟人来半点假把式。竹鸡在山里躲着啼叫,流水顺着灰冷的石头往下冲,人像细丝线隐藏在巴山重重的锦缎中。何伟的《江城》写这块地的人,四川的乡下青年不管男女都能背上十几首古诗。他给学生上课,讲莎士比亚的十四行诗,那个场景让人动容:
“四百年前,莎士比亚爱过一个女人,为她写了首诗。他说他将令其美貌永存——那是他的承诺。今天是1996年,我们在中国,四川,长江边上。莎士比亚从没来过涪陵。你们没人去过英国,你们没见过他描绘的四百年前的女人。但现在,你们每个人都在想着她。”
绝对的沉默。通常涪陵是一片喇叭与建筑工地的战场,而此时此刻,教师里彻底的安静着了。在沉默中,有尊敬与敬畏,而我也分享于其中。那首诗我读过无数遍了,但知道我站在我的班级面前,倾听他们的沉默时,我才真正听到了它。他们在思考着十四行诗的奇迹。
到今天,2018年,我看到了很多外地人去往巴蜀去往成都定居,他们认为这是一种对外面焦虑生活的逃离,看到很多和我一样的年轻人离开这片土地,去往更广阔、陌生的土壤跳出这块舒适圈,也看到一直留在这里的人用戏谑的态度对抗时间带来的庸常,或者说,没人在乎庸常这东西,活得热闹、俗气腾腾,多好。
所以说,在成都搞写作,太合适了嘛,上头举了例子,各种各样的人都在这里生活,性格鲜明又直爽,下楼倒个垃圾,都有人上来和你摆龙门阵,这一来,故事素材多得很。所以好多四川的作家写的书都有趣生动,比如颜歌的《平乐镇伤心故事集》,阿来的《尘埃落定》啊,里面的人物感觉都要飞起来,不过也不会飞很高,到杉树颠颠儿就可以了,我们野心一般不大。
这次,三明治写作工坊来成都了,好想使起力气大喊:成都我们来了噻!下一句就是:写作工坊来不,差几个人就满了哈,快点上车。滴滴滴。哟嚯,感觉一帮人边学写作边搓麻将还吃火锅。成都这块地上的素材太多了,不能胡抓一把啊,咋个写,咋个写好看,还是要讲究一哈,所以我们来了噻。
成都的建筑也是热气腾腾,不像一些地方建筑那么“严肃”。更有意思的是,我们可以想一哈,这座城市和这里的人之间是怎样的互动形态?这种互动形态又构成了么样的生活方式?
这次三明治在地写作工坊来到了成都三联韬奋书店。是不是很符合我们气质!!!本来也想找个火锅店,但一细想啊,怕是嘴巴要辣得讲不出话,课还咋个讲。还是先在三联书店好好听课再出去耍。
三联书店内景真是好看得很,它的精神指向呈现了成都的另外一种气质:从历史中走来,知识分子以此为精神家园。季羡林先生曾将三联书店的“店格”归纳为八个字:清新、庄重、认真、求实。
成都三联书店所在的宽窄巷子更是成都的城市名片。宽窄巷子由宽巷子、窄巷子、井巷子平行排列组成。这里代表了成都特色的生活方式和民间文化。
也有作家、诗人、画家居住在此,共同构成一座城市、一个街区的生态样貌。因此这次我们增加了探访活动,去往三联书店以及附近的宽窄巷子、奎星楼、小通巷、金河路,学习咋个去了解陌生人的世界,这不是问一句“你吃了没得”这样的搭讪,而是如何发问,如何深入了解对方,如何深入了解我们生活的场景和空间,如何将这些转化为文字。这期三明治写作工坊将和你一起来探讨这些问题。莫多说,一起耍!
摄影/HB
喔,你看我光在扯白,重要的信息还没介绍,莫急莫急,喝口茶,往下头看:
01 工作坊内容
工作坊将以授课+采访+练习的方式进行
授课中将安排学员分组,深度探访宽窄巷子街区,并对成都来去民宿主理人伊夫、成都漆器工艺厂负责人王岳峰等当地达人进行采访,带你深入探寻城市背后的生活肌理
02 课程内容
02 课程内容
工作坊共分两天八个学时
9 月 1 日 13:00—16:00
1、怎样从不起眼的街区、建筑中找到好故事?
成都那些充满生活气息的茶馆和火锅店以及文艺质感的小巷和建筑,它们不是冰冷的物体,而是鲜活的人类伙伴。在这些建筑之内,奇事无数,我们不应该是个看客,而应该是一个好奇的探寻者。
2、如何搜集素材、采访与观察你所在城市里的人?
千万不要以为我们川渝人火爆就不敢采访了噻,事实上,直爽的性格更能发现动人的故事,当然在真实和扯白之间,你如何判断,也将是我们本次工作坊的授课内容唷。
9 月 2 日 9:00——12:00
3、如何建构一个故事?
人物素材和生活背景都晓得了,接下来,如何把它们串联成线,形成故事的形态,这很重要,它直接决定了这个素材对于我们来说是一个饭后闲谈的八卦还是一个富有文学性、审美性的故事。
03 工作坊导师
03 工作坊导师
李梓新
非虚构写作平台“中国三明治”创始人。曾任《外滩画报》主笔,采访过多国大选和名人政要。著作有《民主是个技术活儿:英国民主生活走笔》、《灾难如何报道》等。
黄慧
中山大学新闻传播学专业硕士毕业。三明治短故事写作学院导师。曾参与报道《中国有嘻哈》以及《中国新说唱》等赛事。与他人合著非虚构MOOK集子《璜山》;考拉FM特约记者;《我们的样子》花鸟岛宣传片主配音;代表作《义乌往事》《钭江明:不要相互遗忘》《易小荷:写作延缓了我的衰败》。
04 工作坊开班时间
04 工作坊开班时间
工作坊共分两天八个学时
2018 年 9 月 1 日(周六)
13:00—18:00
2018 年 9 月 2 日(周日)
9:00-12:00
工作坊人数
20 人
工作坊费用
799 元(午餐自理)
*奖学金制度
我们鼓励每位学员完成自己的在地主题作品,
本次活动设立三个奖学金名额,
工作坊结束后一周内提交的作品
将有机会发表在三明治公众号,
作为头条发表的文章作者将获得 500 元奖学金。
05 工作坊地点
05 工作坊地点
摄影/存在建筑-建筑摄影
成都三联韬奋书店
四川省成都市青羊区窄巷子 30 号
06 报名方式
06 报名方式
长按并识别二维码,
或点击阅读原文立即报名
我们将通知入选的学员进行付费。
如有任何问题咨询,
请加课程助理“三明治明仔”
微信ID:ming30s
公益支持:壹基金我能实验室
特别鸣谢:一筑一事
三联韬奋书店
发源于成都,关于“建筑、美学、生活”的新媒体。自 2014 年创办以来,推出空间志、人物圈等主打栏目,持续探访城市中有意思的设计空间和设计师,2017 年出品成都首部大体量城市指南《一筑一事 城市指南·成都》,并将其发展为城市系列读本。近年来与城市开发、地产、酒店、餐饮、时尚、设计等领域的多个生活方式品牌建立多方位合作。
点击关键词
阅读三明治故事
新款帆布包,据说背面比正面更好看
点击图片进入微店
活动推荐
更多精彩内容在三明治发生
让每一个人开始写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