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华丽的毁灭 灿烂的重生

苏丹 四面空间 2024-04-21


↑ 点击关注四面空间


陈流的这本画册汇集了近几年创作的众多新作品,分为《礼赞大地》、《宿主》、《朋友圈》、《浮生若梦》等十余个系列,涵括风景、静物、人物、建筑等内容,牵涉自然、社会和个人方面的话题,表达了现实和理想的境界,可谓大而全的一本阶段性创作纪实录。对于我来说传统的分类只是表象,揭示系列与系列之间的内在结构才是重要的。这种内在性也许是作者埋设的伏笔,也许是其创作中潜意识驱使所为。作为陈流先生的老朋友,自以为能够读懂他,也自认为能够推理破译这隐藏着的逻辑。于是再一次为其作品集作序,希望以此为读者做些导览,携手大家走进艺术家的心灵深处。


尽管这本画集给我们展示了五彩缤纷的内容,但在我看来这些迥异的内容之间依然存在着密切的关联。并且陈流先生尽管拥有出神入化的绘画技巧,在这些作品中我倒没有看出他有炫技的意图。艺术家的不善言辞并不意味着他没有深入思考的欲望,以及解析问题的能力。荒诞的背后也许就是严肃,复杂的底子可能就是简洁高效的结构。在这些花样繁多的作品中,我看到了大地、万物和神灵。



1

大地之母


陈流描绘的大地是红色的,那是云南特有的土壤,如满血复活的息壤,蕴藏着巨大的潜能。大地是万物之母,它丰腴、饱满、厚实,象征着胸怀的博大和旺盛的生殖。正是在这样肥厚土地滋养下,万物丛生覆盖大地,景象如此娇媚:《礼赞大地》系列应当是个总体叙事的铺陈,他画了自然状态的山地,被铁网、栅栏分割的旷野,还有人类使用建造殖民下的土地。除了风景的抒情意味之外,这些作品还委婉地展现了大地母亲的另一种境地,流露出少许的哀伤。我们既可以感受云南高原上独特的地景,也看到了大地在人类角色转变下的忍辱负重。


《礼赞大地》系列,水彩


《昆钢旧址》系列里,赤裸粗陋的砖墙顶端插满尖利的碎玻璃,它们以几何的形式进行着斤斤计较的算计,行使着盛气凌人的霸权。而围墙外的野草肆意蔓生,咄咄逼人。它们卷土重来,正在收复被人工建造占据的领土。

《梨花风起正清明》系列里,田垄间、翻开的深红色土地犹如一条条笔直的塑胶跑道,可就在这通达的道上,那些茁壮的梨树却在卖弄风情,春天、它们舒展的枝头开满了粉红的花朵,如婀娜传情的臂膀。秋天它们果实累累,落叶成肥。


《梨花风起正清明》系列,水彩


《浮生若梦》系列中,土地已然被她丰饶的物产所覆盖,菜蔬鲜翠欲滴,锦麟竞相游泳,草蜢在草上飞蹿,松鸡在天空翱翔……这是大地所哺育的种种生灵骄傲的表现,它们生动、妖娆、活泼,形成地表浮华的幻象;人造物也使用着来自大地的泥土,鬼斧神工下,一个个人造的泥胎彩塑复活了,它们冒充大自然的替身,精灵古怪,变换着手法在和万物嬉戏。它们和青蛇缠绕绵,和蟾蜍拥抱,有时每一根头发、一缕胡须都幻化成一条条扰动的鱼,用它们的齿轻轻咬着肌肤,令它们条状的身形迎风飘摆;有时瑞兽的脊上也会绽放出鲜艳的痔疮一般的花朵,吹吹打打发出欢快的喜庆之声。





《浮生若梦》系列.水彩



《浮生若梦》系列.油画


这种动物和植物,植物和人造神灵之间神奇的转化其实是一种源远流长的造型观念,在一些古老的民间美术中一直延续着,如剪纸、皮影、壁画。这种造型方式,体现了人类对生命之间相互转化的美好想象,无疑是一种崇拜、一种图腾。



2

生与死


这本画册不仅承载了生命的繁茂,还收集了诸多美丽的死亡。在陈流的作品中许多的死亡被美丽地呈现了出来,如《鸡》系列:一只只被拔光羽毛宰杀后的鸡以异常扭曲的姿态现身了,这是身体和样貌别开生面的重组,如带着肉欲的立体主义造型样板。在另一些作品中,无论乌鸡还是白斩鸡,或许还有雉鸡和孔雀,都被破腹之后翻里作外堆放在一起。露出五颜六色的内脏,像火山口流淌的岩浆,如卫星俯瞰下地表瑰丽的神采。


《鸡》系列,油画


相比之下《炸鱼》系列是人工美学的产物,自然赋予生命体多彩的颜色被沸腾的热油煎炸残暴地夺去,只留下赭石色的僵硬轮廓,但它们的残骸顽强地保持了生命体的结构样式,像刻入化石的生命踪影。这种生命的残像形成的过程残酷无比,暴露出人类在创造生命方面成事不足 败事有余的事实。


《炸鱼》系列,水彩


《浮生如梦》系列中的骷髅,《昆钢旧址》里那些废弃的工厂,以及《乌龙古渔村》败落的农舍,还有《礼赞大地》中刻意表现的被毁坏玷污的田野,这些也都是死亡的印记。无论有机生命体还是无机物质实体,天然亦或人造,也无论是社会阶段还是自然状态,一切存在都有其生命周期。死亡是必然的,但死亡并不可怕。死亡的美学在于它可以诱导出对死亡本身的好奇,曾经存在的活力的消逝,色泽的褪变,意识的逃遁真让人不解。陈流画中那些坚挺着的躯壳儿就像个容器或载体,曾经被一些看不见 摸不着的东西主宰着、逗留过。而那些不可见、不可描绘的其实又活生生的东西究竟是什么?它们又去了哪里呢?



《乌龙古渔村》系列.水彩


死亡在陈流的描绘下渗透出淡淡的哀伤,如日落前的余晖。但是我们看到画面中没有渲染任何绝望的情绪,新生的希望在角落里慢慢显露,无论是野草还是蝴蝶和飞蛾。因此在陈流的表现死亡的作品中,我们竟然总能觅得到生机,他试图宣告一个世间的真相——死亡是灿烂重生的开始。


《宿主》系列.水彩



3

综合性美学概念


陈流作品的美学是多重性的,体现在技艺和理念两个方面,这些作品既是绘画又超越了绘画,许多有音乐的律动感,也蕴含着诗歌的韵味和哲理。

自现代主义观念艺术出现以来,创作观念越俎代庖占据了艺术创作的起点。多数艺术家崇尚观念引领技艺,陈流的作品却给人另一种启发,他向我们展示了技艺颠覆观念的可能。他似乎在告诉人们既然是绘画,当以描绘、变形、装饰的能力以及刻画的技巧为本,就像我们今天看元代永乐宫三清殿里的壁画,名垂千史的还是那些能驾驭造型的绘者,惟妙惟肖、穷形尽相才是王道。

陈流的这本画册中既有水彩也有油画,但无疑那些水彩是最令人匪夷所思且赞叹不已的。我目睹过他绘制巨幅水彩的过程,气定神闲,从容不迫,用笔既工整细致又灵动鲜活。许多看起来无比复杂的色彩渐变和复合,形式的交错勾连,竟都在一气间呵成。他炉火纯青的技艺颠覆我们对于水彩这个画种观念,《浮生若梦·鲲》系列充分发挥他卓越的才华,在一个巨大的鱼形的轮廓内巧妙布置了各种景观和形象。无论构图和造型还是控制水分和色彩的能力,都令人叹为观止。整体和局部之间统一、和谐,又保持着各自的独立,这虽然是装饰绘画的思维,但这些画面展现了思想的自由和手法的高妙。它们像一段一段的俏皮话,连贯且跳跃着;又有一种拼贴所携带的突然性,不同的形象冲突碰撞出的喜感趣味横生;我们看到五颜六色的海鱼在草丛中游弋,懵懵懂懂的寺僧在菜畦中寻觅,惊动的昆虫和蛮横的龙虾在纷飞……



《浮生若梦·鲲》系列.水彩


陈流的绘画有一种非语言表达的魅力,像菲利波·马里内蒂倡导的未来主义风格的版式。它拆散了物理或环境的逻辑,让所有的图像都成了漂浮的碎片。天上飞的、地上跑的、水里游的、神坛上呆立的统统融汇在一起,像失重状态下在空气中的浮游。它们无拘无束,逍遥法外。在他的画中,事物之间的逻辑线索被断然剪断,叙事的语言不复存在,一幅幅内容饱满的画作,想要述说些什么,又好像什么都没有说。但这些画面的语感却实在是生动活泼,这种错乱和虚无带给观者的感受却是无比的愉悦。此时此刻他笔下的各种形象如断了线的风筝,在失去物理框架之后自在地浮游,像美妙的梦,斑斓的境。和早期超现实主义的作品相比较,陈流的绘画给我们营造的是一个又一个无比嘈杂的梦境,是新时代的梦,充满了能量并笼罩在风声、雨声、人声混合的噪音之下。


《浮生若梦》系列.水彩


陈流的绘画有音乐感,但又不是法国人圣桑所作的《动物狂欢节》那般抒情、柔美。它更像未来主义运动中鲁索洛制造的噪音艺术,是最现代的音乐。一幅幅画面呈现出来的是一个百花齐放、万物争鸣的复杂世界。其中,自然的物种、人工的制造勾心斗角,农业的景观和工业的景象紧密交织。在未来的乌托邦世界,仿生的交通工具和自然中的禽兽或比翼齐飞,或争先恐后。艺术家在这样一片沸腾的鼓噪中,为我们展现了雄心勃勃的未来。



4

万物之灵


万物、大地和神灵是一组从显性到隐性,从现象到存在,从具象到抽象的概念,它们之间具有相生、相依、主宰和牺牲的关系。万物的生长和存在形式是生动鲜活的,这是艺术家表现的末梢;大地应是概括性的,需要艺术家通过写意来表现其磅礴广阔的气象,不论在画面呈现的是山峦、森林、田野还是沼泽;神灵则是由万物之间以及万物与大地之间的关系来影射的,它不可直接描绘,唯有通过构筑生命之间的关联才得以表现。在陈流的画中,寺庙里的泥胎和神汉都受到了戏谑,因为这种人为做作的局限性是无法摆脱的。往往越是自信越显浅薄,越是具体越显荒诞。

万物、大地、神灵之间存在严格的伦理次序,大地是万物诞生的母体,是孕育者、哺育者和呵护者。她博大、浑厚,温暖又慈祥,此外她还生殖力旺盛、物产丰饶,是我们感恩的对象。万物生于大地,构成了我们的生存环境,是我们为了生存不停讨要的对象。在造型形式、风景和社会景观方面,万物是视觉的主体,它们共鸣、协奏,相互衬映、彼此呼应,共同组成多姿多彩的画面。那么陈流的神灵在哪里呢?其实他是在依靠精微的刻画反射神灵的光芒。他所描绘出的那些比现实中更加活灵活现的动物、昆虫们以及那些妖娆多姿的植物图像,才是对执掌创造者的赞美。


《浮生若梦》系列.油画


本画集中陈流的绘声绘色不仅是再现这世界的纷繁和绝美,在我看来那不过是对表象的渲染。但他施展出神入化的造型能力赋予笔下的这些人物、动物、植物以灵性,根本上是在礼赞自然无以伦比的伟大创造。

           
苏丹2022年11月4日于北京居家隔离



陈流

1973年生于昆明

1996年毕业于中央工艺美术学院(现清华大学美术学院)

1996年至2022年在云南艺术学院美术学院任教

现为中国美术学院教授,中国美术家协会水彩艺委会委员。在清华大学美术学院美术馆、清华大学艺术博物馆、北京今日美术馆、浙江美术馆举办个人画展。作品被中国国家博物馆、中国美术馆、山东美术馆、浙江美术馆收藏。







四面空间艺术中心
清华大学美术学院环境建设艺术咨询研究所




特别鸣谢


南洋迪克整装家居




长按关注四面空间
一面自我  |  二面周遭三面历史  |  四面未来






更多联系方式

联系方式:010-62798806

官方邮箱:cicasudan@126.com

微博:苏丹_TsinghuaUniversity

抖音:四面空间(1818422922)




   往期文章精选↓关注四面空间→阅读更多原创


印象与情绪的纠缠●陈岸瑛 | 意大利未来派的历史时刻及当代启示●京城建筑的帽子戏法——光华路旧事之十三●不断增高的地标——光华路旧事之十二●内部和外部的电影——光华路旧事之十一●工体记忆——光华路旧事之
一个环艺设计学生的非遗路
在虚拟世界中不断狂奔——人工智能在科幻电影中的演进(下)●电影中生产的人工智能文化——人工智能在科幻电影中的演进(上)●90年代的时尚——光华路旧事之九
勾魂的军勾践踏下的青春——光华路旧事之八难忘的堂食——光华路旧事之七横竖都是个吃——光华路旧事之六
白话大白楼——光华路旧事之五
呼叫与被呼叫的机———光华路旧事之四
六号楼里尽朝晖——光华路旧事之三●圈内圈外——光华路旧事之二故人如故今有几——光华路旧事之一从画室到规划院——我在5个“单位”染上“批判味”●祖籍——看不见的故乡非遗新国潮,口罩亦摩登——清华大学雪花秀非遗保护基金粤绣项目创新成果先睹为快 断裂:中世纪的抓光装置
抗疫异情——个人认知的集体胜利
大江东去——《我的大学系列》番外篇终结章庙从海上来墨索里尼的下午茶解密《沙丘》视觉语言现当代艺术博物馆策展与艺术史:三类策略
一个小型现代建筑的非正常死亡事件
现当代艺术展览空间模式溯源——20世纪早期艺术家、设计师的贡献死记的道路,硬背的人生——《我的大学系列》番外篇之十四环艺系的传家宝 ——上世纪九十年代的8只悬臂椅●两只悬臂椅和它们的野种纪念达·洛查,浅见巴西现代主义四面空间展览回顾:肉之沼泽|SOLO NO.6—傅镭个展第六回设计院中的大生产中国古代建筑的规矩方圆之道    ●创业分享丨大学生创业浪潮中的不死鸟断裂丨中式“西方风情”的文艺复兴“为中国而设计”——平遥城里大变戏
都市照明丨景观形态研究课程汇报
课程中的一次作业
城市永在流逝而影像永生
汽车模型和小人国苗苒回归——从扣子到“扣子”如何超越时间沙从哪里来●上下废墟,艺术家在行动●何为盛宴
●苏丹:我的学生拍电影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