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创业《坏血》病 | 鸣岳音频

拨惹尘 鸣岳几时有 2020-09-11

⇧ 戳一下,收听完整内容⇧




最近有本书《坏血》( Bad blood )被翻译成了中文,讲的是硅谷的创业公司 Theranos 的骗局被揭穿的始末。HBO 也拍过一个记录片讲这个旷世骗局。


一个 19 岁的斯坦福缀学少女,发明了一种一滴血就能检验300种疾病的黑科技。全美的风投大佬、科技大佬、政治领袖都进来站台。董事会里有传奇投资人Tim Drapper、政治家基辛格、美国前国防部长马蒂斯、传媒大亨默多克。骗局破灭前,公司估值高达 90 亿。


这个天才少女名叫做伊丽莎白·福尔摩斯(Elizabeth Holmes),最火的时候她平均一周就收到一个高端论坛邀请,上一次杂志封面。她被邀请到福布斯 500 强女性大会上演讲,底下坐着鼓掌的都是各大跨国公司的高管,还被克林顿基金会邀请去跟克林顿、马云对话。




全球的骗子都有共通之处,但伊丽莎白同时还是美国的“土特产”,她的"人设"是美国特有的“科学商业巫师”的形像。


这个传统由爱迪生开创,用科学作为魔法,给大家展示令人震撼的、彻底改变世界的场面。


爱迪生当年发布“电灯”这款产品,专门选了一个城堡。城堡里蜡烛昏暗,爱迪生会用电灯让城堡“哗”地一下全部亮起来,所有来的贵族名媛都会惊得目瞪口呆。有时,他还会选择一个城市,让一条街“叭”地瞬间点亮。有人就管他叫“门罗公园的巫师”。


这种美式“魔法师”,从爱迪生开始的,到乔布斯达到高潮。此时此刻正在拥有这个光环,叫伊隆马斯科。失败的恶魔就是伊丽莎白。


现在这种造神也传染到了中国。很多中国创业者也都是乔布斯的衣服,非得用乔布斯式的发布会,口号一定是“彻底改变世界”。


一场维持了10几年的90亿美金的骗局



但其实爱迪生就是一个成功了的“伊丽莎白”,伊丽莎白是没有成功的爱迪生。


爱迪生公然对外宣布电灯创发成功时,根本没有解决灯芯问题。他一边在外面吹牛,一边手法纯熟地用公司股票贿赂记者,让他们帮忙一起塑造这个神话。


他的幸运就在于,这场持续不断的造神运动一直维持到了他成功地研发出了灯芯。


《小王子》里有句话特别好:“如果你要造一艘大船,首先要做的不是去砍树,是要激起所有人对无尽海洋的渴望”。


创业确实要有忽悠能力。Fake it till make it,假装成功,直至成功。在一个已经找到的范式下,测试不同的可能性,就像爱迪生那样不断地换灯丝。


伊丽莎白的问题就在于她根本就是一个骗子,她并没有在解题。她说的滴血验病,是偷偷用西门子的机器完成的。整个硅谷最危险的创业文化之一就是“过度承诺”。




伊丽莎白的这家公司存在 10 多年,这套骗术长期没有穿帮,因为她有一整套完整的骗术。


首先是行头。她坚持穿乔布斯一样高领黑毛衣,


乔布斯三件套,外加犀利眼神


她有意识地把自己的声音压低成夸张的男中音。因为整个硅谷的商业精英圈子都是男性垄断的,她要借助这种雄性的声音传递靠谱踏实的感觉。偶尔由于兴奋,忘了掩饰,她才会露出一个年轻女子自然的声音。但听到她真实声音的员工,很快就被开除了。


她用隐形眼镜把眼睛撑大,并且坚持不眨眼。这自然也是从偶像乔布斯那里学的,两本不同作者的“乔布斯传”里,都聊到了乔布斯盯住人看,眼睛一动不动的细节。


这样的天才,还一定得从名校辍学。这都是造神运动的一部分。



伊丽莎白言必称乔布斯,她没有学到乔布斯的专注,但掌握了乔布斯的“现实扭曲立场”。


这其实是一种催眠术,这套方法中国很多言必称乔布斯的创业者,也掌握得更好。


最牛的一种商业催眠术叫“会销”。比如给你一个鸟巢,现场坐满了人好几万人,然后让你卖你的产品。这个时候你怎么驾驭全场,让大家沉浸在一套你的世界里,有很多讲究。


你要先讲Why为什么,然后讲How如何,最后讲What,就是你要卖的东西。从宣讲到激发欲望,从制造恐慌到形成认同,从形成承诺到“逼单成交”,他有一套方法论,一整完全的工具箱。


会销在西方世界里也有它的老祖宗。瓦格纳(Wilhelm Richard Wagner,1813年-1883年2月13日,德国作曲家),最著名的歌剧是《尼伯龙根的指环》(Der Ring Des Nibelungen),形式上就非常地洗脑。瓦格纳不光写剧本,他还自己谱曲,自己定义乐器,自己设计剧场,甚至还要定义听众如何欣赏他的戏剧。


没有《尼伯龙根指环》就没有后来的《指环王》,甚至今天的《冰与火之歌》


后来一个16岁的少年,买了火车站票,千里迢迢赶来观看瓦格纳的作品,被彻底征服。这个少年就是后来的希特勒。他后来的演讲方式都采用了的是一种政治“会销模式”。它是一整套的“整体艺术”,这也是一种现实扭曲立场。


《尼伯龙根指环》的“整体艺术”的设定之下,发展出一整套《龙与地下城》的设定,然后再后来还发展成《指环王》的基础设定元素。甚至很多人没有意识到,今天我们玩的网游,老祖宗都是《尼伯龙根指环》设定。我们深深着迷于网游的架空世界里,是有一套完整的掌控机制的。


瓦格纳家族与希特勒交往甚密


伊丽莎白能够哄住那么多老头子有她的道理。


书里面提到许多年前前,董事会几个老头想把CEO换掉。结果房间一关,发现所有人拿她都没办法。董事会开完,所有老头反而被再洗了一遍脑,全都服服帖帖的。


在伊丽莎白的公司内部,各个部门相互信息是不允许交流的,就只有她一个人知道剧本的全部。



斯坦福有“转世灵童”的传统,每过10年、15年总得有一个商业天才出来,不管它是长出来的,还是被捧出来的。


只要你发现了一个普罗米修斯式的火种,找到一套故事讲出来,很多领袖,政治领袖、商业领袖、学术领袖就会马上过来给你加持。


每个地方都有一套自己的这种叫“修辞术”。


“创业修辞学”非常重要,白手起家一定得找天借力,你要找到使命,一直扛着使命在那召唤,只要你坚持足够久,所有力量就会向你来聚。


目前这个时代很多人讨厌原来的白人精英主义的部分原因,就是因为他们的“造神术”在不断穿帮。


伊丽莎白在克林顿基金会的活动上与克林顿和马云对谈


克林顿不懂医学,也不懂创业,但是他懂煽动。他把伊丽莎白请到克林顿基金会,就是让大家看:“我今天把19岁的天才灵童请来了,给你们看一看,是什么样的人在改变世界”。奥巴马一发现SpaceX牛逼就蹭过去,找伊隆马斯克同框。


去年Facebook的创始人扎克伯格在国会接受咨询的时候,国会议员没有一个能提出像样问题的。到最后那整场就变成了扎克伯格的个人魅力秀,然后那些议员老头老太小心翼翼提出来的问题都非常的娱乐化。


那些老头已经提不出对的问题了。已经无力理解高新科技对未来政治版图的真正影响和含义。


整场质询无人提出有力问题,国会议员用粉丝般的态度衬托了扎克伯格的英雄形像


这些年的创业潮里,最坏的一个风气就是只看Why,不问How。仿佛顶着一个使命,就无往不利了,牛吹得越大,越多傻乎乎的投资人相信。


“坏血”里面董事会那帮功成名就的老头,为什么会被唬住?恰恰因为只看宏图,不问细节。



创客(Maker)分为三种,一种是For business,就是创业赚钱的,第二种是For fun,就是拿来玩的,创客嘉年华(Maker Fair)就属于这种,第三是For Education,就是服务教育新一代人的。


非常不幸的是,包括中国的“双创”,它都过度强调了第一种。用创客李大维的话来说,就是社会在催促、迫使那些业余选手尽快地进入甲级联赛。



比如说,巴西的足球为什么牛?是因为巴西的小朋友从小就在大街上去踢足球,首先是开心。创客是一种精神,不能只是想着它马上要套现成为商业。


对一个人来说,最可怕的就是你变成“纸片人”,就是人生很薄,除了生意之外什么都没有。只有把“人设”做厚,你就不会崩。


对一个社会来说也是,单向度的社会就是“纸片社会”,也很容易崩。


(完整内容请点击音频收听)



鸣岳几时有?

每周四

陈鸣 岳路平

和你说说

流行文化

背后的



往期节目


第一季

 01 全球新款通用神话漫威

 02 “101女团”背后的人设经济

 03 《纸牌屋》和扮演总统

 04 聊起金庸,还有一声没讲完的叹息

 05 双唇上的故宫

 06 城市里的市井温情

 07 《权力的游戏》背后的家族动力学

 08 科幻的生产力

 09 《黑镜》照出的科技副作用

 10 日本超级整理术:无印良品和索尼背后的通用哲学

 11 《小猪佩奇》的中国奇遇

 12 番外 新年电话


第二季

 01 生在中国,人到中年

 02 全球寒门大逃杀

 03 10万+洗劫的低智时代

 04 你用一生买包包,他用一生成为符号

 05 女性在职场

 06 大白话的威力

 07 阿丽塔背后的科技思潮

 08 赏樱背后的日本瞬间美学

 09 与孩子共享一块屏幕

 10 500年前的美学

 11 流浪大师是飞驰时代的后视镜

 12 大师荒芜的时代


第三季

 01 996的全名叫“过劳时代” 

 02 黑洞背后的“版权新经济”

 03 《权游》神剧难再神

 04 中国何时有《复联》?

 05 语言的“贸易战

 06 贝聿铭一生的双重密码


吃好喝好

才能聊好

本节目由全家爱吃会员店

赞助播出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