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公管青年||任婉婷:共同寻找一线扶贫干部背后的故事




       现代大学教育之发展,瞬息万变。而社会国家及宇宙太空事物,无时不在变动之中。故培育人才,如何以适应社会之需要,如何以改进社会之事业,以达到社会福利之最高标准,大学教育之责任重大也——陈炳权(广州大学创校校长)


服务国家,无畏艰辛

砥砺学术,创新生命

追求卓越,共享荣光





一线扶贫干部口述故事


 为了避免在家霉变

   走出家门参与实践   

 口述故事即将上演

   赶紧围观等着看一眼   


小G邀请了“一线扶贫干部口述故事”

三下乡实践队的任婉婷同学

和我们分享在实践过程中的经验与感受

紧跟着婉婷师姐的脚步

来体验一场烈烈夏日的旅行

出发 言语 倾听 抵达

一起走近这支队伍

体味人生,收获成长





Q1

可以简单地介绍一下你们的队伍吗?


A:我们的队伍在公共管理学院党委、团委的指导下,在广州大学教务处副处长、公共管理学院政府管理系教授谢治菊、学院党委副书记何瑞豪、团委书记林曼曼等老师的带领下,由同学们以线上访谈为主、线下调研为辅的形式,对梅州、贵州黔南、西藏林芝等扶贫协作地区的一线扶贫干部进行口述访谈,旨在通过口述故事写作的方式真实、完整、细腻地展现扶贫干部们在一线工作时发生的感人故事。队伍于今年5月份组织开展了“攻坚2020:一线扶贫干部口述故事”征集活动,本次活动得到了广州市社科联、广州市文明办、广州市协作办的鼓励与支持,至活动截止时共收到来自全国10多个省份、20余所高校的100余封稿件。




Q2

你认为,你们团队所做事情或者团队本身的亮点或者特色是什么呢?


A:第一,关切社会实际,紧跟扶贫热点。自实施精准扶贫战略以来,各地区有许多干部们深入到扶贫一线开展工作,他们在工作过程中不畏辛苦、坚定奉献,带领贫困地区百姓们携手实现了脱贫的目标。在如期脱贫的成绩背后,是许多干部的日夜辛劳和牺牲贡献,因此我们团队希望通过口述故事写作的方式深度挖掘这些不为人知的故事,在决战决胜脱贫攻坚之际向社会大众展现一个又一个鲜活生动的扶贫干部形象。

第二,通过访谈形式,赋予教育意义。本次口述故事写作活动的参与者们大都是来自高校的青年大学生,我们需要以访谈的形式了解扶贫干部们生活与工作的方方面面。访谈不仅使得我们针对性地与扶贫干部进行深入交谈,而且使得我们了解到许多不为人知的背后故事。这种方式和日常课堂学习不一样,它更加强调实践、共情、理解、反馈,也让活动有了与众不同的教育意义。

第三,锻炼通识能力,培植家国情怀。由于活动的主题始终围绕脱贫攻坚,因此我们需要对系列脱贫攻坚政策进行阅读了解,同时需要提前了解访谈扶贫干部们所在地区的地理环境、风土人情等特点,以便针对性开展访谈。除去前期资料的搜索与阅读,在后期整理访谈逐字稿时也非常锻炼我们的耐心和毅力。在最后一步写作口述故事时,更是考验我们的话语组织能力和文字表达能力,通过此过程我们也学会了如何将散乱的访谈内容整理成一篇用笔细腻、可读性高的文章。最重要的,是团队活动带给我们关于家国情怀的思考,之前会觉得这样的话题非常宏观,但是这次的深入访谈开始让我觉得每个人物、每个建设者内心都有对于家国情怀的理解,而扶贫干部们会说“踏实工作、真正改善百姓们的生活”就是他们心中的家国情怀。








Q3

为什么要创建或选择现在的实践队伍呢?为了加入团队做出了什么努力呢?


A:我是先通过学院的师姐了解到了谢治菊老师“一线扶贫干部扶贫故事整理与写作团队”的招募信息,在看到这则招募信息后我第一时间就报了名,当时是觉得这样的活动非常有意义,可以让我学习到课堂理论教学接触不到的知识。后来,我们整个团队都参加了这次的口述故事写作活动。在加入团队之后,为了帮助我们更好地参与活动,谢治菊老师组织两次培训讲座,第一次是介绍本次活动的背景,为我们梳理了中国扶贫政策的演进,第二次是介绍口述故事的写作方法与注意事项。这两次培训讲座也是对我们后续进行访谈、整理、写作帮助很大。




Q4

可以给想要参加社会实践的人一些选择团队或是创建团队的建议吗?


A:在团队的选择上,首先,个人建议结合自己的兴趣点进行选择,在看到团队的招募信息后可以先不急着报名,对活动的主题、立意进行了解后,思考一下自己是不是对活动真正感兴趣再进行报名。这样不仅可以确保我们投入最多的热情,而且可以让我们在活动开展时真正有所收获。其次,主动搜集信息,掌握细节。留意在学院的官方公众号、志愿者招募官方网站等平台上发布的信息,如果对这个活动或团队不确定可以问问师兄师姐们是否参与过类似的活动,感受是怎样的。总之,多搜集信息,主动了解信息。最后,多尝试,选择拓展视野。在团队的选择上,可以大胆进行尝试,或许从来没有接触过相关领域的知识或者觉得自己的能力尚且还达不到团队要求,但这都不影响我们主动尝试。先去主动了解、提前做好各方面准备工作,在后面活动开展时投入热情,认真完成工作,一定会有所收获的,在活动完成后能力也会有所提升。








Q5

在实践中,有发生什么有趣的、困难的或者令你印象深刻的事吗?


A:在本次活动中,我主要的任务是访谈一位援藏干部,并将他的事迹写作成口述故事。我们访谈进行了2个多小时,在访谈开始时我脑海里浮现的是新闻报道中关于扶贫干部们形象,后来通过进一步的了解,我开始发现他们其实也会有不为人知的纠结与困难。比如,大家知道的是这位援藏干部帮助所在县成功实现了脱贫,但是很少有人知道他们援藏三年回来后身体上出现的问题;大家知道的是援藏干部们在一线工作、辛勤付出,但是很少有人知道他们初到藏区时也会因为语言沟通的问题无所适从。所以,很多时候我们通过新闻报道了解到的非常有限,要想对扶贫干部这个群体有更多的了解还是需要对他们进行深入地访谈、持续地追踪。




Q6

你认为,自己在实践中获得了什么?


A:实际上,我们的收获是很多的。首先,我个人感觉最有收获的还是认知上的改变,以前我对于扶贫干部的认知更多是通过新闻媒体的宣传建立起来的,但是这次访谈结束后我看到的是更加鲜活多面的人物形象。我记得我的访谈对象说过一句让我印象非常深刻的话,他觉得“扶贫干部们其实并不是生来就立志扶贫,他们更多是知道自己能做什么后就义无反顾地去做了”,所以我现在觉得仅用“伟大”这两个字已经不能展现他们丰富立体的人物形象了。其次,就是写作能力的锻炼。因为参加本次活动需要将自己与扶贫干部的访谈原始材料整理成可读性较高的文章,一方面比较考验你整体构思的能力,另一方面考验共情能力如何,因为可读性高意味着需要站在读者的角度上进行思考,选择读者感兴趣的风格进行写作。所以,最后的文章也是进行了反复地阅读、修改后才出来的成果。








Q7

请问你们团队对于未来的规划是什么呢?


A:口述故事前期的征集活动已经顺利完成了,我们目前在邀请专家团队对收到的稿件进行初步评审并提出修改意见,组织大家进行第一轮的修改与完善。后期,团队将会对所有第一轮修改的口述故事进行再次评审,并会根据稿件的质量择优选择进行整理、汇总,最后将选择性出版。除此之外,团队计划将在9月份应邀参与广州电视台“大咖有约——决战决胜脱贫攻坚”校园系列访谈活动的节目录制。关于教学理论方面,团队将会把收集到的口述故事整理成教学案例,用于思政课程的教学中,实现活动教育意义的最大化。





活动的背后

是整个团队的几个月以来的坚持和努力

从访谈到口述故事的写作

要的不仅仅是能力

细心、耐心、坚韧...缺一不可

实践活动带给我们的不仅是能力的提升

更会带领我们洞察社会的各个角落

明晰身上的使命

促使我们不断充实自己

努力发光发热

扶贫的故事仍未结束

而我们也不会就此止步

仍在出发,努力抵达

期待在以后的实践活动中

优秀的你能够踊跃参与

与我们一起体会实践的酸甜苦辣

一起收获累累果实鸭~




来源 | 广大公管青年
供稿 | 任婉婷
文案 | 张丹琛 张慧雅
排版 | 肖文正
运营 | 肖文正
审稿 | 林曼曼 张淑欣



书写大写的青年人生

公管青年||朱小练:讲述求职故事的两名“90后”

公管青年||张青:抗疫者说

公管青年||江焱:疫情有感

公管青年||邵杰:等“春”来,人间万物鲜

公管青年||马熠:一路有你,共待花开

公管青年||张颖:樱花烂漫时,愿春暖疫尽

公管青年||谭世杰:同心战“疫”,破晓拾希

公管青年||徐婉荧:明日当歌,期待再相逢

公管青年||孙嘉源:守望相助,情暖荆楚

公管青年||姜函希:坚定信心,拥抱生活

公管青年||佚名:激荡湖面下的平静思考


GUPA名片

谷琶公告||广州大学公共管理学院2021年研招目录

谷琶公告||广州大学公共管理学院招收推免生通告

谷琶公告||广州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博士后招聘启事

谷琶公告||广州大学2020年高层次人才招聘公告

谷琶公告||《公达家书》面向海内外院友征稿启事

谷琶公告||第三届羊城廉政智库建设论坛征稿启事

谷琶公告||“健康中国与疫情治理”学术工作坊征稿

谷琶公告||“攻坚2020”口述史征文初审结果公告

谷琶公告||“感染2020”口述史征文初审结果公告

谷琶公告||《农业6.0》面向海峡两岸征稿函

谷琶辑刊||《南方治理评论》征稿启事

谷琶辑刊||《社会创新研究》征稿启事

公达家书||第1封:但行好事,莫问前程

公达家书||第2封:选择了远方,就风雨兼程
公达家书||第3封:带着爱与支持,成就更好自己
公达家书||第4封:前路漫漫,相继而行
公达家书||第5封:云中锦书,衔于桂花
公达家书||第6封:寻找大学生活的社会现场公达家书||第7封:心怀感恩,砥砺前行
公达家书||第8封:不说再见,只因远行是归程
公达家书||第9封:你是我人生最美的遇见
公达家书||第10封:来时携初心,别时亦如初
公达家书||第11封:让阅读和城市的温暖传递
公达家书||第12封:永生难忘的美好时光
公达家书||第13封:在光与爱中努力奔跑
公达家书||第14封:无高考,不青春

公达家书||第15封:研究需自训练始

公达家书||第16封:期待遇见最好的自己

公达家书||第17封:触摸质性研究的温度

公达家书||第18封:自然之回望

谷琶特辑||“服务国家,十分专业”:广州大学行政管理
谷琶特辑||“服务社会,十分专业”:广州大学社会学
谷琶特辑||广州大学公共管理学院2020年招生宣传片谷琶特辑||行政管理:厚德博学,笃行理政
谷琶特辑||社会学:格物致知,达世济民谷琶资讯||“开始不想去,最后不想走”的桂花岗
谷琶资讯||致2020新生:广东省学生资助政策一览

【联络】广州大学城外环西路230号文逸楼。邮编:510006。电话:(020)39366783(行政)、39366775(教学)、39366776(学术)、39366703(学生)。邮箱:gzggxy@sina.com。微信:gzdxggxy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