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公管青年||朱小练:讲述求职路上故事的两名“90后”





编者按:南都全网征集“我的揾工故事",文字、视频、图片均可。要求:以“口述”的形式写作,作品必须原创真实,文字2000字左右,投稿注明“求职口述”。联系方式:微信:Gege-0022 邮箱:koushu2020@126.com

口述个体

阿聪(2020届毕业生) 

阿芝(2019届毕业生)

口述时间

2020年5月20日

      新冠疫情之后,复工复产任务艰巨,经济形势不容乐观。而对于大学毕业生而言,他们正在求职路上磕磕绊绊。两名“90后”,求职经历不同,一个利用自己所学参加了抗疫工作,另一个“醒悟”后找到了让自己独立的工作。

故事1

我应聘在抗疫一线当翻译

      我叫阿聪,是一名“95后”大学毕业生,学的是商务英语专业,因为打小对语言有兴趣,加上家里做点小本生意,我爸希望我有机会经商。

     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今年的就业形势非常严峻。数百万应届毕业生面临就业难题,我身边不少同学都被企业撤回了实习机会或offer。和大多数同学一样,我也是终日心神不宁,因为找工作这件事。今年三月开始,我每天浏览各大招聘网站,查看各类型企业的招聘资讯。在疫情刚刚暴发的时候,我看到来自全国各地的医护人员纷纷驰援湖北,那时我就想,能不能用自己所学的知识帮一点忙呢?

      机会还真的来了。我记得是3月12日的中午,朋友给我发了一个招聘翻译的链接。看到“招聘”二字,我迫不及待地点了进去,上面是广州一外事单位招募“抗疫前线翻译人员”。虽然之前有这样的想法,但“抗疫前线”四个字真的出现在眼前时,心里还是一阵发紧。这项工作的危险性高不高?我会不会存在被感染的风险?爸妈会不会担心我?冷静思考后,我当然不能认怂。跟父母进行了认真沟通,最终征得了他们的同意。当天下午,我拨通了面试官的电话。对方很亲切,问了我一些基本情况。包括:哪个学校的、什么专业、身体状况如何、有没有运动的习惯、对于这次疫情有什么看法等。我如实一一作答,感觉他很满意。接着,他又问了几个关键问题:“你能不能熬夜?能不能承受高强度和高压力的工作?比如从事日夜颠倒的工作?能不能做到在长时间内不进食和不如厕?面试官让我先别急于回答,考虑清楚了再回复他。思考半小时后,我再次拨通了电话,肯定地告诉他,我愿意接受挑战。

疫情期间,阿聪应聘成了一线的翻译

      3天后,我幸运地获得了为期半个月的工作机会。我们几个临时招募的翻译,穿着最高级别的防护装备,被分在了广州白云国际机场和市区的疫情防控指挥点。主要协助现场工作人员与来华外国人进行沟通,并向外国人详细介绍疫情期间我国的相关政策和法律法规等。

     半个月很快就过去了,3月31日下午5点,单位领导特意为我们几个临时翻译举办了简单的欢送会,感谢我们在这段时间的辛苦付出。那一刻,我险些掉泪,心里竟有些不舍。15天虽然短暂,但我相信这辈子都不会忘记。欣慰的是,可以利用自己所学为抗疫工作贡献一份力量。之后,我顺利入职了一家贸易公司,利用外语优势从事国际业务工作。

故事2

面对加班提问我有点慌乱

      我叫阿芝,是广东一所本科学校的2019级毕业生。去年3月,我加入毕业生求职大军。那时,我总是精力旺盛,通过各种途径与资源,搜罗关注各类招聘信息,线上线下甄别比对。前后后投出去30多份简历,大多是石沉大海。但一次次的打击并没有让我退却,所谓屡败屡战,每次都鼓足更大的勇气去面对未知的下一次。

阿芝为了找工作,投出去30多份简历

      2019年5月28日,我接到了某外贸公司的面试通知。面试的前一天,我认真准备了所需资料,盘算着可能会被问到的问题。既期待又紧张,几乎一夜难眠。第二天下起了雨,为了能赶上最早的那趟公交车,五点半闹钟一响,我就立即起床。人生第一次花了近四十分钟打理自己,穿西装打领带,用发胶固定发型,皮鞋擦得锃亮。出门前,不忘给镜子里的自己加油鼓劲。到了楼下,才发现雨有点大,于是又折回拿了两个塑料袋当鞋套。我撑着伞步履蹒跚,一来担心鞋子进水,二来怕资料被淋湿。平日步行10分钟到公交站的路程,那天足足花了25分钟。上了公交车,我又翻看了一遍资料,心里默练着之前准备好的“台词”,招来身边乘客的好奇眼光。战前保持必要的紧张,这是我这么多年经历的大大小小考试积累下来的经验。先后换乘了三趟公交与两趟地铁,终于在9点45分赶到了公司门口。深吸一口气,我径直走进了公司大堂。10点面试开始。自我介绍后,面试官问“你对加班问题怎么看?”那一刻我有点慌,这个问题有些棘手。为了省钱,毕业后我一直寄住在广州的亲戚家,且常以此为由“挑剔”工作单位的远近。内心挣扎后,我最终选择“克服加班困难”。那次面试结束后,我立马联系了公司附近的房屋中介,第一时间从亲戚家搬了出来,从此开始了蜗居生活。

      回想当初找工作,总想着方方面面都要好,待遇不错、通勤方便、公司氛围好、领导体贴、休息日足够……这让我面对就业机会时习惯性 “东挑西捡”,以至于错失不少机会。其实,刚刚从步入社会的年轻人多一些磨砺未尝是坏事。找工不可能“一步到位”,应该及时调整心态,坦然接受“先就业后择业”,毕竟每一次“折腾”与“选择”都有助于丰盈自己人生。


作者:朱小练

(广州大学公共管理学院社会学研究生)

整理:南都记者 靳格

图片由受访者提供 






谷琶公告||“健康中国与疫情治理”学术工作坊征稿谷琶公告||“攻坚2020:一线扶贫干部口述故事”征稿
谷琶公告||“感染2020:疫情防控下的健康中国”征稿
谷琶公告||第二届“海洋社会与文化”工作坊征稿启事
谷琶公告||《农业6.0》面向海峡两岸征稿函
谷琶辑刊||《南方治理评论》征稿启事谷琶辑刊||《社会创新研究》征稿启事

广州大学公共管理学院2019年十大工作荣耀广州大学公共管理学院2019年学术发展报告
广州大学公共管理学院2019年教师发展报告
广州大学公共管理学院2019年教学发展报告
广州大学公共管理学院2019年本科生发展报告
广州大学公共管理学院2019年研究生发展报告
广州大学公共管理学院2019年本科生毕业报告
广州大学公共管理学院2019年研究生毕业报告广州大学公共管理学院2018年教师发展报告
广州大学公共管理学院2018年学生发展报告
广州大学公共管理学院2018年学术发展报告
广州大学公共管理学院2017年学术发展报告
广州大学公共管理学院2016年学术发展报告
广州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学术论文报告(2012-2016)广州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学生读研报告(2015-2018)广州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学生创新报告(2015-2017)    


珠江会讲

珠江会讲||第1期:疫情之下的学术张望
珠江会讲||第2期:疫情之下的经济展望
珠江会讲||第3期:疫情之下的乡村图景珠江会讲||第4期:疫情之下的围城记忆
珠江会讲||第5期:疫情之下的青年言说
珠江会讲||第6期:疫情之下的青年担当
珠江会讲||第7期:疫情之下的智慧防控
珠江会讲||第8期:疫情之下的大国九问
珠江会讲||第9期:疫情之下的海外乡愁
珠江会讲||第10期:疫情之下的化危为机
珠江会讲||第11期:疫情之下的纽约观察
珠江会讲||第12期:疫情之下的田园网课
珠江会讲||第13期:疫情之下的舆情治理
珠江会讲||第14期:疫情之下的北京观察
珠江会讲||第15期:疫情之下的国际合作珠江会讲||第16期:疫情之下的生涯重塑珠江会讲||第17期:疫情之下的心理防护
珠江会讲||第18期:疫情之下的全球治理
珠江会讲||第19期:疫情之下的瑞典观察
珠江会讲||第20期:疫情之下的韩国观察
珠江会讲||第21期:疫情之下的罗马观察
珠江会讲||第22期:疫情之下的美国观察
珠江会讲||第23期:疫情之下的狮城观察
珠江会讲||第24期:疫情之下的英伦观察珠江会讲||第25期:疫情之下的加州观察
珠江会讲||第26期:疫情之下的澳洲观察
珠江会讲||第27期:疫情之下的雪城观察
珠江会讲||第28期:疫情之下的社工行动
珠江会讲||第29期:疫情之下的志愿行动
珠江会讲||第30期:疫情之下的社区行动
珠江会讲||第31期:疫情之下的弱势关怀
珠江会讲||第32期:疫情之下的北美观察
珠江会讲||第33期:疫情之下的印度观察
珠江会讲||第34期:疫情之下的瑞士观察
珠江会讲||第35期:疫情之下的伊朗观察
珠江会讲||第36期:疫情之下的日本观察
珠江会讲||第37期:疫情之下的德国观察珠江会讲||第38期:疫情之下的荷兰观察珠江会讲||第39期:疫情之下的俄国观察珠江会讲||第40期:疫情之下的伯城观察


谷琶书苑||荐读:卫生政策与大国健康

谷琶书苑||荐读:公共卫生与健康城市

谷琶书苑||荐读:病毒、疾病与人类

谷琶书苑||荐读:阅读防疫,以读攻毒

谷琶课程||档案《1910:哈尔滨鼠疫》

谷琶课程||纪录片《下一次瘟疫爆发》

谷琶课程||美剧《血疫:埃博拉的故事》

谷琶课程||电影《极度恐慌:致命的病毒》

谷琶课程||张文宏:《传染病学》概说

谷琶课程||沈洪兵:《新冠病毒及其应对》

谷琶课程||王立群:《历史视角看瘟疫》

谷琶课程||邬贺铨:《大数据助力疫情防控》

谷琶课程||温铁军:《疫情下的全球化危机》

谷琶课程||王绍光:《中国体制的优势》

谷琶课程||李芒:《疫情之中话教学》

【联络】广州大学城外环西路230号文逸楼。邮编:510006。电话:(020)39366783(行政)、39366775(教学)、39366776(学术)、39366703(学生)。邮箱:gzggxy@sina.com。微信:gzdxggxy。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