谷琶智库||京津穗深四地专家把脉超大城市智慧治理
现代大学教育之发展,瞬息万变。而社会国家及宇宙太空事物,无时不在变动之中。故培育人才,如何以适应社会之需要,如何以改进社会之事业,以达到社会福利之最高标准,大学教育之责任重大也——陈炳权(广州大学创校校长)
第十届广州学术季已正式拉开帷幕,2020年10月至12月以“全面小康 奋斗有我”为主题在全市铺开,由五大系列59场活动组成,包括31场学术研讨和28场文化活动。
超大城市如何实现
治理现代化和城市文明?
2020年11月6日上午,第十届广州学术季品牌栏目,广州新观察学术圆桌会议第45期活动在暨南大学举行,会议由广州市社科联、广州市文明办、暨南大学、南方日报社联合主办,广州市智慧治理研究中心、《城市观察》杂志社、广州市舆情大数据研究中心、广州市公共服务评估学会承办。会议以“城市治理现代化与城市文明”为主题,邀请了京、津、穗、深四地专家,针对超大城市现代化治理、城市文明建设的战略需求等议题开展研讨交流,为助推城市走向善治、提升文明水平、构建文明社会汇智聚力。
出席会议的领导与嘉宾
广州市委宣传部常务副部长,市社科联党组书记、主席曾伟玉;广州市社科联党组成员、专职副主席谭晓红出席会议。南开大学周恩来政府管理学院副院长程同顺教授、中国人民大学杰出学者特聘教授何艳玲、广州市城市管理和综合执法局二级巡视员谭礼和、深圳市社科院副院长王为理研究员、广州大学公共管理学院院长陈潭教授等来自政、学、研界的5位嘉宾分别发表主题演讲,会议由广州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副院长王枫云教授主持。“城市治理现代化与城市文明研究”征文获奖作者代表,广州市文明办、广州市社科联、暨南大学的部门负责人和师生代表,以及广州市智慧治理研究中心、广州市公共服务评估学会代表和新闻媒体记者等60余人参加会议。
广州市委宣传部常务副部长
市社科联主席曾伟玉发表致辞
曾伟玉在致辞中表示,自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城市治理和城市文明建设工作,多次强调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必须抓好城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同时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要坚持“两手抓、两手都要硬”。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也提出了我国城市治理现代化和城市文明建设的新要求、新任务。特别是在疫情防控常态化条件下,如何敬畏城市、善待城市,在公共危机面前构建高效、精准的治理体系,树立“全周期管理”意识,努力探索超大城市现代化治理新路子;如何通过城市治理提升市民素质和城市文明程度,让市民生活更美好,不断回应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是此次以“城市治理现代化与城市文明”为主题举办征文活动和学术研讨的初衷和目的,也是需要社科界积极思考和探讨的重要课题。
主题演讲
南开大学周恩来政府管理学院副院长程同顺教授
程同顺教授围绕“基于‘以人民为中心’的城市风险治理”的主题展开了论述。他指出,在现代化进程和我国城镇化进程加速的背景下,安全性是城市的第一属性。城市的社会稳定性和公共安全度是宜居城市衡量标准的重要维度之一。党的十九大首次将“安全”与“民主、法治、公平、正义、环境”一并列为人民美好生活的基础指标之一。因此,城市风险治理首要和基本的目标就是要以人民群众的生命安全为目标导向,坚持人民至上、安全至上,坚持发展与安全并重,同时加强领导干部能力建设和责任担当;要依靠人民群众的力量构建起共建共治的治理机制,通过培育全民风险意识和安全文化、完善畅通风险沟通机制、依托社区实现风险共治等方式推动城市风险治理的实现,从而建设低风险城市、高韧性城市、智慧化城市,最终实现城市风险治理的长远价值,即治理成果由全体人民共享。
中国人民大学杰出学者特聘教授何艳玲
何艳玲教授通过在线方式发表了“在场景再造中涵养城市气质:新问题与新方法”的主题演讲。她提出,中国城市治理具有深度市场化和全球化下的复杂化治理、改革新时代的高质量治理、高速城市化下的专业化治理等三重性质。围绕城市空间及其问题和冲突,是非常重要的城市治理议题,城市治理必须考虑空间维度,包括空间的分配、空间的设计和空间美学。她认为,场景是城市特定空间范围内的生产单元、生活单元、社会活动单元和流通单元,它蕴含人、产、物,也蕴含着情感、文化和价值;既是城市资源要素有效汇聚、协同作用的系统集成,也是城市中具有情感美学价值、文化认同的关系与信息网络,还是城市美好生活的落地单元,更是共建共治共享可操作化的体现。城市文化和文明并非是单一的、单独的建设,而是在系统性、综合性、立体化的场景营造过程中的涵养、培育和自然生成。因此,从宏大的城市建设到细微的场景营造,是对复杂化治理、高质量、专业化治理的回应,同时提供了一个可行的重塑城市价值和城市气质的系统方案。城市治理和发展理应突出其自身的特质,充分挖掘自身的情感属性,打造有“城市性”的城市。
广州市城市管理和综合执法局二级巡视员谭礼和
谭礼和巡视员从广州实践的角度分享了自己对于城市治理现代化的几点认识。他认为,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城市治理现代化的价值追求,同时人民群众的评价也就是对城市治理现代化好坏的重要评判标准。近年来,广州推动“厕所革命”、破解“垃圾围城”、实施“还绿于民”等工作就是践行以人民为中心的具体实践,例如,全市已建成各类公厕11277座;建成7座资源热力电厂和4座餐厨垃圾处理厂,城镇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达到100%;拆除各种“违建”共72.16万平方米,复绿10.76万平方米,改造绿化面积17万平方米。他指出,在推动城市治理现代化过程中,要让法治成为社会共识和基本准则;要构建“城管大脑”,推进“智慧城管”,让城市运转更聪明、更智慧;还要“像绣花一样精细”,实现细致、精准、高效、可控的治理目标。他最后表示,当前广州等超大城市面临日趋严重的以“大城市病”为特征的结构化问题,需要对此进行科学研判并有效处置,这是新时代社会风险治理的根本路径。
深圳市社科院副院长王为理研究员
王为理副院长以“我们需要建设什么样的城市文明”来论述他的思考。他以深圳为例谈到,要实现城市文明典范的目标,就需要在文明的流动中建立自己的枢纽,形成世界范围内聚集文明资源和发展要素的桥联能力;在城市规划建设中构建能够在文化的增长、文明的增长上形成新的增长极。城市文明建设应该包括八个方面,即坚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城市文明建设、培育良好文明道德风尚、建设彰显公平正义的政治文明、培育健康向上的人文环境、建设富强发达的物质文明、建设和谐宜居的生活环境、打造安全稳定的社会环境、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生态文明。他最后勾画出未来城市发展的目标,要打造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全面发展,市民素质、城市文明程度、城市文化品位、群众生活质量较高,物质丰裕、文化厚重、崇德向善、诚信友善、健康向上、公平正义、廉洁高效、和谐宜居、安全稳定、生态美丽、人民满意的城市文明典范。
广州大学公共管理学院院长陈潭教授
陈潭教授聚焦“面向新技术时代的城市生命线管理”阐述了他观点。他认为,城市生命线不仅有交通,还有电力、通讯、给水、热力、能源等,还需要进行空间管理、时间管理、运维管理、监测管理、应急管理、协同管理,最重要的是要通过大数据、物联网、数据库等新技术管理城市全生命周期。一是建立以风险为中心的城市生命线管理体制,要求明确政府的应急管理责任,全面厘清政府部门之间的职能交叉问题,落实主管单位和主要责任单位,理顺多个部门共同主管同一灾害的职责分工,落实政府风险管理与评估工作问责制。二是建立完善的大都市生命线公共数据平台,利用遥感、地理信息系统、全球定位系统、实时监测等技术,对生命线系统各个关键环节进行实时监测、有效控制。三是确立大数据驱动的城市生命线系统容量,提高生命线系统抗灾能力和安全性能。四是建构区块链条件下的生命线系统应急管理预案。五是通过人工智能开展城市生命线的应急处置,快速有效进行应急处置工作,促进城市生命线风险问题及时得到解决。
圆桌讨论
在圆桌讨论环节,三位征文获奖作者代表围绕会议主题和各自论文从不同角度展开讨论,如广州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助理教授郭明(右上图)对在城市化进程中如何打造村改居社区的共同体这一议题阐述了自己的思考;广州医科大学刘树奎(左图)结合新冠肺炎疫情带来的诸多社会现实,分析了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过程中舆论引导方面的问题;湘潭大学刘念(右下图)则探讨了治理现代化视域下我国“吹哨人”制度的构建问题。
广州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副院长王枫云教授
王枫云教授在会议总结中指出,本期会议主题创新地将城市治理与城市文明放在一起进行研讨,具有很好的学术价值和现实意义;来自不同地区的知名学者围绕会议主题开展了跨学科、多角度、大视野的学术交流和圆桌讨论,提出了有深度、有建设性和针对性的对策建议,也为后期的研究和决策提供了有益参考。
上图为曾伟玉与征文获奖者代表合影
左下图为龚超教授介绍征文活动情况
会上还举行了“城市治理现代化与城市文明研究”征文颁奖仪式,曾伟玉为参会的获奖作者代表颁奖并合影留念。本次征文活动由中共广州市委宣传部、市社科联、市文明办共同主办,广州市公共服务评估学会、《城市观察》杂志社承办,共收到全国25个省市78所高校(单位)的来稿193篇,经专家评审最终评出10篇优秀论文,16篇入围论文。广州市公共服务评估学会会长、广州医科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副院长龚超教授表示,这些获奖稿件具有强烈的问题意识,能够将学术研究与现实关怀相结合,为提升城市治理现代化和城市文明水平提供了理论支撑、思路对策,为新时代中国城市治理走向“善治”贡献了智慧力量。
来源|广州市社科联学会部
编辑|李晓雯
编辑|肖文正
编审|廖令剑
监制|王枫云
相关链接
谷琶脸谱||GUPA师生踊跃参加广州大学第四届环校跑活动
谷琶脸谱||我们的“三下乡”:跨越5448公里的旅途记事谷琶脸谱||“军人一家亲”团队参加打捞南海老班长口述史活动
谷琶脸谱||GUPA里的“高人”:小谷围的神秘部落
谷琶脸谱||致敬劳动者:“劳动最光荣”海报作品展谷琶脸谱||GUPA2019公管手信创意大赛获奖作品选谷琶脸谱||手绘的青春:“00后”军训手记
谷琶脸谱||最青春:来自青年志愿者协会的成长报告谷琶脸谱||GUPAer:奋战在抗疫一线的青年志愿者谷琶脸谱||Soma:一位洋教授的“中国梦”谷琶脸谱||陈社英:一位国际学者的祖国情怀谷琶脸谱||叶先扬:游走在中美教育之间的文化使者谷琶脸谱||谢俊贵:“我只不过教出了点学生”谷琶脸谱||谢建社:广州社工十年口述史(2007-2017)谷琶脸谱||谢治菊:勤勉致远,向阳而行谷琶脸谱||姚华松:感恩过往,努力以边缘者的角色前行
谷琶脸谱||陈潭:让思想运转起来谷琶脸谱||周贝儿:明白心之所向,为之坚持不懈谷琶脸谱||徐晓钏:从专科生到研究生的“士兵突击”
谷琶脸谱||廖安:2019年度图书馆学习“泡馆达人”
公达家书||第3封:带着爱与支持,成就更好自己
公达家书||第4封:前路漫漫,相继而行
公达家书||第5封:云中锦书,衔于桂花
公达家书||第6封:寻找大学生活的社会现场公达家书||第7封:心怀感恩,砥砺前行
公达家书||第8封:不说再见,只因远行是归程
公达家书||第9封:你是我人生最美的遇见
公达家书||第10封:来时携初心,别时亦如初
公达家书||第11封:让阅读和城市的温暖传递
公达家书||第12封:永生难忘的美好时光
公达家书||第13封:在光与爱中努力奔跑
公达家书||第14封:无高考,不青春
【联络】广州大学城外环西路230号文逸楼。邮编:510006。电话:(020)39366783(行政)、39366775(教学)、39366776(学术)、39366703(学生)。邮箱:gzggxy@sina.com。微信:gzdxggx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