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陈秉荣【保德民俗】之三十 婚姻习俗

2017-02-13 陈秉荣 保德新青年

编者语:《保德民俗》一书是县政协文史资料,陈秉荣先生著,从现在开始不定期编发保德民俗。、


陈秉荣【保德民俗】之二十九婚姻习俗


(10)拦门


娶亲队伍将要进村,其中一名娶戚提前赶回鸣炮报喜,通知家里人做好迎接新人新亲的一切准备。闻讯后,要在大门里摆设条桌一张,陈美酒三盅,等候新人新亲。此一仪式,称为“拦门”


花轿在大门前落轿,娶戚在门里,送戚在门外,互相作揖打躬致意。娶戚举杯,念念有词:“拦门美酒,一满三盅,一来迎接新人,二来为新亲接风洗尘,请新亲家赏光,开怀畅饮,新亲家恭喜咧!”新亲并不马上接盅,而是举起另一杯酒,也是一路开说:“荞麦三棱麦子尖,十里乡俗不一般。一人不饮酒,二人不玩钱,两好合一好,两家结良缘,娶送之人同饮一杯,共祝新人恩爱百年。”而后娶、送戚共同举杯,互道“恭喜”、“同喜”,仪式结束。


这一习俗,也称“憋性子”。也或多或少有点冷落新娘的意识,故意把新娘的性格憋得柔顺些。


现在,将这些虚应故事的客套,全部革除了。


(11)讨利市


原意是讨吉利,后演变为讨赏钱。花轿落地,新娘并不急于马上下轿,婆家将早已准备好的红包托引新娘的伴娘赐与新娘,新娘方肯下轿。这种赏钱,俗称“下轿钱”。过去乘轿,则由送戚抱着下轿,踏上铺在地上的红毡,然后由伴娘搀引“过障”领至“天地爷”前的香案前与早就盛装等在那里的新郎并立,等待“拜天地”。现在乘车,也不铺红毡,则由伴娘搀扶下车,直接导引到天地桌前。


(12)避三相


避三相纯属迷信的无稽之谈,即三种属相的人在新人上下轿时要回避,以防互相冲犯,与双方不利。哪三种属相呢?这是平事以新人的属相推算的,即“新人面前一五九”,新娘属相后面的第一、第五和第九个属相。假如新娘属鼠,那么,避忌的三相就是牛、蛇、鸡。事先要写在红纸上,贴于醒目之处,让人自觉回避。现在已无此说道。


(13)倒红毡



“倒红毡”又叫“传席”或“传袋”。这种习俗在唐代就普遍存在了,白居易有一首《春深嫁女家》诗,就写到“倒红毡”的情况,诗中写到:“何处春深好,春深嫁女家,青衣转毡褥,锦绣一条斜。”从诗中可以知道,当时铺的就是毡褥。


“倒红毡”的做法是,在大门口铺红颜色毡两块,当新娘走完第一块,踏上第二块时,办事者将第一块毡移放到第二块的前面,如此交替挪移,直至香案前,最后通往洞房。到宋代,也有“传席以入,弗令履地”的记载,这里的席,也是指铺在地上的毡毯之类。近人胡朴安的《中华全国风俗古志》记述了浙江的传袋风俗,新娘下轿,踏着米袋直至花烛前。袋谐音“代”暗喻传宗接代。


现在也不讲究鞋上沾不沾土了,传代的习俗,也便不存在了。


(14)下轿喜


“下轿喜”又叫“迎门喜”。新人下轿,步入香案期间,有乞丐念诵喜歌。成为定式的段子是:


老少的东家,在中的先生,有钱的亲戚搭礼哩,没钱的穷人是送喜哩。一门五福喜气生,高大的门楼挂彩红。金砖铺满院,五彩戏金龙,金龙盘玉柱,喜门双扇开,一闪闪进个道喜的来。来得一不迟,二不早,单等新人下轿来。新人下轿贵人搀,亲戚朋友倒红毡。倒得倒,搀得搀,一搀搀到八宝龙凤庵。龙凤庵,四季鲜,冰公大人说姻缘。小子好,把书念,女子好,会打算,月里天仙配状元。状元头上一枝花,荣华富贵数你家,状元头上两枝花,荣华富贵两亲家。抬头看,四下观,空中过来八洞仙:张的张大仙,李的李二仙,还有和合二神仙。刘海本是上八仙,站在云头撒金钱:一撒金,二撒银,三撒摇钱树,四撒聚宝盆,五撒五子登科,六撒六六大顺,七撒七子团圆,八撒八仙庆寿,九撒九凤朝阳,十撒喜气满堂。金钱撒在喜桌内,辈辈起来发大财。老少的东家,恭喜咧。在中的先生,恭喜!接喜。


主家即赏以喜钱,多寡不等。


此时,厨房内要坐油锅,煎炸糕角子七个,待夫妻坐帐时食用,暗祝“五男二女,七子团圆”,此糕名为“长命糕”。民俗以为,新媳妇进门,一定要闻到油气。


同时,婆母要扫轿三遍,意思是要将娘家的土,归为已有,颇有争夺土地资源的意思。



(15)撒草料


新娘下轿,踏上红毡之时,总领或司仪或专门请的先生,手提花斗或手托花盘,将其中所盛的五谷、黑料、干草段等物,大把大把地向四周抛撒,俗称“撒草料”。这是一项古老的仪俗,宋以后比较流行,其用意在避“三煞”,“三煞”是青羊、乌鸦、青牛之神,当它们忙于争食,就危害不到新娘了。


在抛撒之时,抛撒者还要唱赞《草料歌》,有的是惯用套语,有的现编现唱,任意发挥。但大意一致,一是避邪求吉,二是祝赞婚姻美满,多子多福。现摘录一二。


春风天地有三才,周公八卦巧安排。

今日摘定良辰日,娶得新人下轿来。

新人下轿乐境界,和合喜神引进来 。

天上玉堂分左右,迎回喜神两边排。

拜罢天地拜五方,亲戚朋友站一旁。

一撒东方甲乙木,夫妻相随福寿禄。

二撒南方丙丁火,婚姻好合贵子多。

三撒西方庚辛金,两家好合喜气生。

四撒北方壬癸水,大人小孩个个喜。

五撒中央戊已土,荣华富贵直到老。

一撒绫罗将相,二撒金玉满堂。

三撒长命富贵,四撒合宅安康。

急急如令!



一撒天门开,二撒地门开。

三撒周公八褂巧安排。

四撒青龙白虎两边摆。

五撒关老爷手提大刀站过来。

六撒搀新娘的忸忸怩怩走过来。

七撒轿门开,八撒请得新人下轿来。

新人下轿不抬头,手里抱的宝瓶壶。

五谷杂粮在里头,生个娃娃立了后。


现在,婚礼中已不撒谷豆了,取而代之的是往新娘身上抛撒闪光的彩色纸屑。


(16)拜天地


“拜天地”,是传统婚姻礼俗中最为庄重的一项礼仪,象征着天地撮合,为这一对男女证婚与赐福。通过这个仪式之后,他们的婚姻便得到了肯定。


“拜天地”的内容有三项,正如电视节目中常见的那样,“一拜天地,二拜高堂,夫妻对拜,送入洞房。”拜天地是感谢天地撮合,才使人类繁衍生息;拜祖先是一种生殖崇拜,为了传承血缘关系,子孙万代;夫妻对拜是表示阴阳结合。



其方法步骤是:


在天地位前设香案,上置香斗、花烛。新郎的父母亲将花烛点燃,上香三炷,行三拜九叩大礼。然后新郎新娘手挽红绸同心结,并立香案前,随着司仪的赞辞,行三次跪拜礼,礼成。保德地区还有一项拜堂礼仪,名为“拜人”,主要是拜公婆,分尊卑、识长幼。如果是两天或三天的婚礼,“拜人”礼仪在第二天举行,如果是一天过的婚礼,“拜天地”和“拜人”合并举行,时间也推到早饭后,午宴前。拜人的详情,下面将要谈到。


(17)入洞房


拜罢天地之后,新郎新娘在众人簇拥下,进入洞房,鼓乐也要吹奏热烈欢快的曲子进入洞房,绕地一周后朝着灶神位置吹奏一阵,俗谓“聒喜房”,也称“暖房”。其一是表示祝贺。其二是驱除邪祟。


新娘进入洞房,表示婚礼告成,即开午餐,招待亲朋,饭食为油糕粉汤。油糕取步步登高之意,粉汤取长久顺当之意。


新娘入洞房,虽说大功告成,但入洞房的礼仪也是相当繁琐的,现分述如下


(18)坐账


“坐帐”也称“对灯斗”、“背圪崂”、“坐莲花”等。新人上炕,必须坐在事先设置好的香斗前,面向香斗。香斗的摆设是,在炕的喜神方位,设一“炕八仙”方桌,上置香斗花烛或“长命灯”。点喜烛或喜灯也是有讲究的,点燃时也要祝赞


满屋光辉射天长,夫妻双双拜花堂。

来年必定生贵子,贵子定是状元郎。


灯或烛点燃后放在糕做的座上,保持彻夜长明不熄。


新娘坐定,即有说喜者前来祝赞:


新娘坐帐,八宝床上,

床上莲花开放。新娘更比莲花好看,

来年生个英雄好汉。


(19)撒帐


新娘坐定,即有撒帐先生前来“撒帐”。“撒帐”和“撒草料”,本来是一码事,只是名称不同,在院内抛撒,则称“撒草料”,在室内抛撒,则称“撒帐”。其实,人们也浑称“撒帐”,其内涵是完全一致的,所不同的是抛撒之物和祝赞有变化。所撒之物主要是五谷、花生、红枣、核桃、制钱等物。花生、红枣是暗喻“早点生”、“花着生”。核桃、铜钱有禳灾魇胜的作用。祝赞之辞,也无定式,只是由撒帐者随机应变,口材好者多说几句,口才不好者少说几句。《清平山堂话本·快嘴李翠莲记》中,有一段撒帐祝辞,现录如下,供研究者参考。


撒帐东,帘幕深围烛影红。

佳气郁葱长不散,画堂日日是春风。

撒帐西,锦带流苏四角垂。

揭开便见垣娥面,输却仙郎捉放枝。

撒帐南,好合情怀乐且耽。

凉月好风庭户爽,双双绣带佩宜男。

撒帐北,津津一点眉间色。

芙蓉帐暖度春宵,月娥苦邀蟾宫客。

撒帐上,交颈鸳鸯成两两。

从今好梦叶维熊,行见珠来入掌。

撒帐中,一双月里玉芙蓉。

恍若今宵遇神女,红云簇拥下巫峰。

撒帐下,见说黄金光照社。

今宵吉梦便相随,来岁生男定声价。

撒帐前,沉沉非雾也非烟。

香里金虬相隐映,文箫今遇彩鸾仙。

撒帐后,夫妻和谐长保守。

从来夫唱妇相随,莫作河东狮子吼。


这固然是文人之作,但它是有一定的生活依据的。


庄户人家撒帐,虽然没有这样文气,但也是一片祝赞:最简单的比如:


撒帐撒帐,娃娃生下满炕。

武的都是将军,文的能当宰相。



(20)揭盖头


坐帐已定,撒帐已毕,新郎要用秤杆给新娘挑去盖头,这个一直蒙着盖头的神秘新娘,才露出花容月貌。此时众人将洞房门窗上所糊的纸统通捅破,争相窥视新娘丑俊,俗称“瞭儿女”。这门窗当天不可糊上,回门回来才可糊上,而且得小俩口亲自糊。至于为什么要用秤杆去挑盖头,暗喻婚姻乃天定良缘。因为秤杆上充满天象,旧制十六为一斤,十六颗星各有说法,即北斗七星,南斗六星,再加福、禄、寿三星,用来挑盖头大吉大利。


以上洞房习俗,现在都已不流行了,但作为曾经有过的文化现象,记录下来,供后人研究。


保德民俗相关文章:

陈秉荣【保德民俗】之二十九 婚姻习俗

陈秉荣【保德民俗】之二十八 婚姻习俗

陈秉荣【保德民俗】之二十七 婚姻习俗

陈秉荣【保德民俗】之二十六 婚姻习俗

陈秉荣【保德民俗】之二十五  婚姻习俗

陈秉荣【保德民俗】之二十四 岁时习俗

陈秉荣【保德民俗】之二十三 岁时习俗

陈秉荣【保德民俗】之二十二 岁时习俗

陈秉荣【保德民俗】之二十一 岁时习俗

陈秉荣【保德民俗】之二十 岁时习俗

陈秉荣【保德民俗】之十九 岁时习俗

陈秉荣【保德民俗】之十八 岁时习俗

陈秉荣【保德民俗】之十七 岁时习俗

陈秉荣【保德民俗】之十六 岁时习俗

陈秉荣【保德民俗】之十五 岁时习俗

陈秉荣【保德民俗】之十四 岁时习俗

陈秉荣【保德民俗】之十三 岁时习俗

陈秉荣【保德民俗】之十二 岁时习俗

陈秉荣【保德民俗】之十一 岁时习俗

陈秉荣【保德民俗】之十 岁时习俗

陈秉荣【保德民俗】之九 岁时习俗

陈秉荣【保德民俗】之八婚姻习俗

陈秉荣【保德民俗】之七婚姻习俗

陈秉荣【保德民俗】之六婚姻习俗

陈秉荣【保德民俗】之五 婚姻习俗

陈秉荣《保德民俗》之四

陈秉荣 || 保德民俗

【保德民俗】第一辑 人生礼仪

【保德民俗】第二十二节 年末岁尾话“腊八”


作者简介:

陈秉荣先生1941年生于保德县石塘村,早年曾任公社书记,后历任县文化局长、档案局长等职。上世纪八十年代开始,他致力于地方文化研究,在方志、民俗、民间文艺等方面颇多建树。他是中国民俗学会会员山西分会理事、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山西分会会员、中国地方志学会会员、忻州走西口研究会理事。他学识广博,研究领域宽泛,堪称是保德传统文化的半部活词典。几十年来,他如同一位勤勉的老农,不计寒暑,不避风雨,默默地耕耘于大山深处。除主编完成《保德县志》以外,他还校点重印了《保德州志》,创办了《保德文化》杂志,出版了民歌集《大河采风》、散文集《定羌杂识》,手中还存有《保德农业合作史稿》《金瓶梅方言》等书稿。他为挖掘整理保德文化遗产,传承保德文明付出了大量心血。年近古稀,他孜孜不倦,执笔写下了这部三十万字的《保德民俗》,为保德又留下了一份珍贵的历史文化资料。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