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帆群友谈创作】第26辑:师古而不泥古,力求意新格高
师古而不泥古,力求意新格高
--曹初阳:我学写格律诗词的一点浅见
我生于书香门第,从小受到家庭的良好熏陶,阅读了大量的唐诗宋词,但未曾动笔写过格律诗词,直至2015年方才学写格律诗词,并于2016年创办了“云帆诗友会”平台,自此便一头扎进平平仄仄里。在创作的三年中,我得到了众多诗家词长的引导与帮助,也逐渐窥得些许写诗的门径,在此分享还不太成熟的创作心得:
取法乎上,效法无痕
清·袁枚《小仓山房尺牍》卷一百二十九:“诗宗韩、杜、苏三家,自是取法乎上之意。”唐太宗《帝范》卷四:“取法于上,仅得为中,取法于中,故为其下。” 站在巨人的肩膀上,融会贯通,效法无痕,我们的作品的起点自然不会太低。网络给诗词的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创作支持,但同时也助长了“快餐文化”,当今的诗词创作达到了一个前所未有的高峰,虽不乏佳作,但“劣质产品”极多,甚至千篇一律。所以,去伪存真,用有限的时间获取和阅读真正的经典尤为重要。
诵读经典、博闻强记
格律诗词是一门极具声律之美的语言艺术,非诵读不足以体悟其精妙。我们要采取多种的阅读方式,不仅要多读经典作品,积累古人佳韵;而且要深读,品悟其中奥妙;更要精读,撷取经典作品中的精华。俗话说“不动笔墨不读书”,记读有助于我们将警句妙语及时记录下来,丰富我们的知识库。另外,我们还应该“宽读”,阅读的范围不能仅限于诗词经典,历史人文、政经管理、心理健康学等非诗词领域的书籍应适当读读,对诗词创作的立意炼篇极为有益。
避人避己,求新求异
当今诗词界存在着一股“泥古”之风,其作品与当代生活格格不入,然作者并未察觉,反倒自以为得经典之髓。这样的作品是毫无生命力的,必然会失去读者。我们在创作中,要善于巧妙化用,而不是抄袭。要效经典之神骨,升华提高,使古雅的语言和鲜活的当下生活场景完美融通,创作出富有时代气息而雅正的诗词作品。因而,我们要力争做到句秀、骨秀、神秀,力图使作品情真、味厚、意新、格高。我们要进行个性创作,做到“三避”:避古人、避今人、避自己。
诤友相帮,反复修改
诗词语言极具凝练美,一字一词的运用对思想情感的表达都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炼字尤为重要。因此,我们要有一股“推敲”精神。常言道:旁观者清。我们往往很难发现自己作品中的不足之处,容易沉浸在自我满足之中,这不利于我们的进步。所以,学诗过程中不能缺少诤友。我每写好一首诗,都会发给几个好友看看,让他们诊脉,并使劲砸我的诗。然后我听取他们的意见,仔细斟酌后再进行修改。诗作的修改不是一挥而就的,有时甚至会花上几个月的时间。当然,这种修改必须有自己的思考,不能人云亦云,失去主见的诗者是写不好诗的。
以上是我学诗的一点浅见。
我们当代有一批活跃在一线诗坛的名家在这一方面进行了非常多有益的探索,取得了卓著的成就,值得我们广大诗友学习。取法乎上,高手不但在古籍里,更在我们身边,尤其是云帆的六个微信群,更是大咖云集,所以我们学习的机会很多。只要我们静下心来,认真阅读,用心创作,终能写出好作品。吟情似水云帆隐,世事如棋冷眼看。我隐云帆习诗,我在云帆等你。
本文原载《诗刊》2018年7月上半月刊
作者简介
曹初阳,江西星子(庐山市)人,云帆诗友会微信平台主编。
参看更多云帆群友谈创作:
【云帆群友谈创作】第15辑·郎晓梅:比喻在当下诗词创作中的调用问题刍议
【云帆群友谈创作】第17辑·英子:浅谈“虚实相生”法在诗词中的妙用
【云帆群友谈创作】第19辑·英子:巧用通感,拓宽诗词的审美范畴
【云帆群友谈创作】第20辑·张家安:浅谈诗者的灵性、禅悟与积累
沈华维:诗材随处有,尽付苦吟中—祖孙乐组诗(16首)创作心得
【云帆群友谈创作】第24辑 | 赵秀敏:如何让诗中的联语灵动
云帆·个人专辑集结号(不断添加中)
长按识别二维码一键关注并置顶云帆
作者:曹初阳;编审:抱朴书生;编辑:豆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