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么解决开会迟到和玩手机的问题? | 周三校长专栏
文 | 魏智渊
源 | 原创
荐 | 知父母(公众号:zhifumu)
会议纪律从技术的角度看,事关规则和程序;但本质处,却事关学校文化。不同文化的学校,会有不同的会议风格,这是文化内在同一性的必然结果。
每周三是我们学校行政读书会时间
设立专栏定期发布一篇管理文章
做领导,当然喜欢有秩序的会场:
没有迟到早退;
没有进进出出;
没有人玩手机;
所有人保持专注;
……
可惜,理想很丰满,现实很骨感。于是,脸上有点挂不住了,就难免大会小会地强调纪律,批评「有些同志」。怎么解决这个问题?
今天我会介绍一种方法,不过,我觉得最好配合两个前提:
尽量不开会,开短会;
尽量保证会议内容的有效和精彩。
这篇文章,只是从会议的组织形式角度来探讨会议组织问题。
1
要解决这个问题,我们先要问自己一个问题:
为什么会有迟到和玩手机现象?
(为节约篇幅,主要讨论迟到)
我们尝试列举一些答案:
1、有些人作风散漫,习惯性迟到;
2、有些人碰巧有事拖延,结果迟到了;
3、有些人不知道会议时间,导致迟到;
4、有些人知道会议不会准时召开,所以迟到;
5、有些人目无领导,觉得「反正你也不能把我怎么样」,所以不在乎迟到;
6、对会议内容不感兴趣,没必要遵守时间;
……
通常情况下,会议组织者(例如校长)会如何理解和应对呢?
会议组织者首先会感觉到不舒服,潜意识里觉得受到了忽视或挑战,然后,很容易归咎为某些人素质差。因而,采取的措施也多为:
1、不厌其烦地在会议上强调纪律;
2、不点名地批评;
3、点名批评或进行考勤,并与绩效之类相联系。
前两种基本上是没有什么效果的,反而容易降低领导的权威。第三种是有效的,但是伤害到了文化。
那么,如何解决这个问题?
我们可以尝试将所有原因归为两类:程序原因和个人原因。程序原因,主要是程序设置不当导致的迟到;个人原因,主要包括两种情况,一种是非故意性的迟到,例如碰巧有事拖延了,一种是习惯性迟到,根本不在乎开会这件事。
根据我的经验,80%此类问题,都是程序与规则设置不当导致的。而人的问题,基本上也可以依赖程序与规则加以解决。
2
以下是我在部分会议中采用的规则:
1、准时参加会议;
2、会议中请勿使用手机等电子产品且调至静音状态(值班领导例外);
3、若迟到、早退、中途出入、接听电话,请于会议结束后24小时内,在工作群中公开说明原因。
实际效果证明,这三条规则十分有效。为什么呢?
首先,它清晰地传递了要求,并且,这要求是关键性的,可评估和反馈的。如果确定几条诸如「请保持专注」,或「请勿交头接耳」之类的规则,就坏了。为什么?因为这很难评估和反馈,就难免形同虚设。而既成为规则,又无法评估和反馈,就会损害规则的力量,进而损害领导的权威。规则的确定,应该是「完全穷尽,互不重叠」原则与「奥卡姆剃刀」原则的结合,即既全面又极简。
其次,反馈十分清晰,而且充分体现了「对事不对人」的原则。考勤和罚款,都容易降低人的责任感。但是,24小时内在工作群中的公开说明,则会强化违规者的责任感。而且,容易使违规者面临比较健康的群体压力,更有利于文化的形成。最重要的是,这还会各种例外留够了空间。例如,有一些情况导致的迟到、中途出入或接听电话,当事人公开说明原因,很容易获得所有人的谅解,这也让与会者感觉到自由,规则不至于僵化。
更重要的是,在这些规则中,有明确的要求,但是没有针对人的严厉的惩罚或选择性执法。规则面前,人人平等。
那么,有人犯规,但不在工作群中说明原因怎么办?
会议组织者在24小时内私下提醒或沟通,既保全了当事人的面子,又维护了规则。
那么,有人编造理由,怎么办?
因为只是要求公开说明,并不伴随惩罚,所以公开编造理由的动机会减弱,变得没必要。其次,万一公开编造理由,也只是小概率事件,系统应予以容忍,而屡次编造,哪怕被识破一次,也会让编造者付出信任成本,所以,这也基本上很难发生。
会不会有人屡次迟到,屡次在群里说明?
这个……你觉得会吗?如果你懂点心理学的话?
这个规则可以不断地根据实际情况调整。例如,我在另外一些场合,根本不禁止手机的使用,因为手机也是工具:拍照、记录、搜索……(当然,要区分是用于工作还是游戏,还可以有另外的游戏规则)
再例如,在有些场合,我会加一条规则:请按照到场的先后顺序,先坐满前排。或者这样的规则:请新教师先坐满前排,嘉宾和旁听者坐在二排以后。
许多会议的混乱,是要求不明导致的。反过来怪罪与会者不是你肚子里的蛔虫,岂不怪哉?
3
以上讲规则,除规则外,还有程序。
规则是什么可以做,什么不可以做;程序则说明,先做什么,后做什么。无论是规则还是程序,在设计的时候都必须洞悉人性。
例如,你在工作群中发了一条通知:下周三下午两点开会。
那么,你可能会犯一连串的错误:
1、信息不完整。例如在哪里开会?哪些人参加?会议内容是什么?是否需要带笔记本?是否需要提前准备?总之,80%的会议通知本身就是不合格的。
2、你没有确认所有人都收到信息。有时候需要逐一确认,有时候需要分级确认,有时候不需要确认而是习惯,各种情况要分清楚。
3、不是所有人都能牢牢地记住会议通知,毕竟这要占据大脑带宽,有些人在开会的那天就忘记了。
……
诸如此类,任何一个漏洞,都可能导致会议迟到或准备不足。
因此,你需要根据实际情况,设计一个程序。
例如:
1、发一个完整的会议通知,涵盖核心要素。
2、到会议的前一天,或当天,再发一次「温馨提示」。
3、准时开会。
如果有人迟到,而会议内容又十分重要,我们很容易延迟会议召开的时间,这样,迟到者反而受益,早到者利益受损,这就是不合理的行政行为。正确的作法是,无论多少人到场,准时开会。会议结束后,请迟到的人留下来,不做任何批评,而是将会议开头的重点给他们再讲一讲,相当于补课。这样,下次恐怕他们也不好意思迟到了。
当然,根据会议目的和需要,还可以设置多种程序,例如发言顺序、会议记录人、会议记录的处理等。
4
即使明白了上述道理,并采取了这些措施,并不代表会议问题就解决了。实际上,开会本身,也需要进行训练,好在这种训练的收益是明显的。
如何训练?
把开始的几次会议当成练习期,每次会议,都对规则本身进行解释。会议结束后,再进行总结(当场或通过工作群)。如果不尽人意,不要轻易地批评指责,而当成我们还处在学习的途中;如果做得大体不差,就积极反馈,并指出可以进一步改进的地方。等到大家都习惯了,再进入到维持阶段。
当然,每一种会议设计背后,都有一种文化因素。会议文化不可能脱离团队文化。我的设计是基于一种自组织的、相互信任与激励的文化。如果有的领导是高控制型的,或者习惯了颐指气使,手里有的是鞭子,那么我的作法就不适合他了,而他或许有更有效率的和更适合他的方法。
(全文完)
最后再说一句:
你真的觉得,
这对班级管理没有启发吗?
重要文章推荐(点击可入)
划车事件 | 魅力教师 | 教师节 | 演讲 | 不吃亏 | 开学管理 | 开学清单 | 演讲清单 | 自组织 | 读经运动 |身体安全 | 家校关系 | 早恋 | 人际关系 | 打招呼 | 自我管理 | 暑假 | 健美操 | 打架 | 自动化阅读 | 速读 | 家庭作业 | 绘本 | 剩饭 | 父母必读 | 补习班 | 幼升小 | 关键学习 | 收礼 | 生日信 | 体罚 | 期末测评 | 童话剧 | 好词好句 | 作文 | 不做作业 | 写字 | 名师现象 | 假如我来办一所私立学校
教师节特别推荐
⊙「知教师」编辑部制作
⊙未标明来源图片均取自互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