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10条处方之道丨初不嫌凶猛狠,后不嫌灵巧活,关键在于准

2018-04-23 中医宝典

【中医宝典App】中医古今书籍在线/离线阅读 >>>

方药琐谈录

(1)为医处方,初不嫌凶、猛、狠,后不嫌灵、巧、活,关键在于准。初即求稳,寸步难行,初即求活,漫无中心。此乃有得之言。

 

(2)方药之用,与环境、季节等因素关系甚大,切忌尽信已方之验。为医者须知,病有因药而效者,有因他故而愈者。为医不惟需知药能愈病人之理,亦当知不药亦有愈人之时。尽信书,不如无书;尽信药,不如无药。

 

(3)认病用药,思路宜宽不宜狭,但忌过深,需留有余地。一因病有轻重缓急,变化无穷;二因辨证之初,未必即准,要细加观察,认真辨证。用药如兵,以病证之缓急,定用药之参差。若要补,切忌蛮补,补中佐以动药,始能补而不见留滞;若要攻,切忌蛮攻,攻中要有稳健之感;若用轻方和剂,亦忌浮飘之意,始能胸有成竹,进退有序。方以病立,药随证易,扶阴阳于未散,助正气以驱邪。

 

(4)病有急慢之分。以慢性病之治而论,首当摸索病变由来之规律,切忌变法太多,易方过频,操之过急。服药之目的,要在今后不再服药。病之进退,自有其规律可找,临证当不以药而摒弃其他治法,亦不当以其他之治法而摒弃用药。常需以退为进,一俟正气抗病之机来复,退方换药以助一臂之力即可。此类医案,叶天士甚多,可谓灵巧而全矣。

 

(5)经验者,经历而验者也。其实,验者非经历不得,经历者未必皆能验者。贵在能多问、多学、多实践、多总结耳!以临床而言,望、闻、问、切四诊中,问诊尤为重要,真病、假病,新病、久病、不三不四病均如是。问病人人会,有重点、有选择、有目的地问则较为难。自然的主诉,声东击西而有目的的问诊,自然病情规律的获得却是识病认证,指导治疗大法的重要关节所在。如临证之机,仅凑合症状,组合方剂,则药难获效,效难复制,势必不利于祖国医学的整理、提高。

 

(6)刘若金《本草述》一书中,曾“蓄血发黄者禁用(茵陈)”之句,可谓临床有得之见。凡物有利必有弊,言某药、某方、某法于某病、某证有验则可信;言某药、某方、某法包治某病、某证则可弃,盖此乃欺人之谈也。茵陈所述之黄,系水湿而成者,若因瘀结而致黄者,茵陈当于禁用,而用抵当汤之类。临证之时,不可不辨,不可不晰也。

 

(7)临证见阳虚有饮而似真武汤证者,脉必沉细方为合拍。临证见五苓散证者,又当验之于舌,舌苔薄润者,予温化;舌苔淡黄者,予清化。脉舌互参,取效始捷。

 

(8)胁痛一证,临床颇为多见,无非气血瘀滞于肝络所致,取一贯煎之意,稍事变动,立一方以治慢性胁痛,尚有微效。方取旋覆花、丝瓜络,一以入血,一以入气,一入血疏络而散结气,一入气疏经而行血气,相辅相成,以为主药;取当归、茜草、川楝子入肝养肝,活血,理气而止痛者为辅药;若见热加黄芩,见寒加桂枝,随证出入。此方总以血分为主,盖久病入络故也。若气分痛为主者,又当随证损益。

 

(9)张子和曰:“惊以外生。”治疗之法,当“惊者平之”,使之复如平常也,跌仆堕坠外有损者,人皆共见。精神创伤,惊恐之证,外无忌而内已伤也。肝郁于内,营卫不和,气血不调,证亦多变。此时之治,不当镇纳,宜调营卫,和气血,使外入之惊,由内而达外,以复正常。此即桂枝去芍药加蜀漆、牡蛎、龙骨、救逆汤愈病之理也。

 

(10)莫枚士曾著《经方例释》和《研经言》二书,对伤寒全书颇多发明。莫氏于附子之研究,可谓先得我心。莫氏于《研经言》卷三“理中四逆方义解”中,明确指出:“生附托表”,“熟附子益气”,甚为确凿。“托表”二字,尤为吃紧,明白指出了四逆汤证而有邪时,当用生附子;熟附子则温脾肾,益气阳,于无邪之时建功也。

本文摘自《名老中医医话》,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重庆分社。编著/刘强、王维澎,作者/刘鹤一,


以上内容仅供参考,有身体不适请到正规医院就医



















《伤寒论》在线阅读


《爷孙俩的中医故事》每个人都可以读懂的中医 ★★★★★


人体穴位大全【图文版】


中医古籍的剂量不知道算多少?收藏这篇就够了


药房医院“代煎药”的猫腻!


中国第一部全面《急性心肌梗死》防治电影,转发1次挽救1条生命★★★★★★★★





    欢迎关注微信公众号:

    中医宝典微信公众号 zhongyidaxue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