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歌画布中的中药 —— 菘蓝
大理的“风花雪月”下关风,上关花,苍山雪,洱海月景色让人向往不已,但今天我们把目光放向诗歌的画布——大理周城扎染。
扎染的艺术
白族的扎染工艺由来已久,在历史长河浸润中获益良多。扎染的一般工序是,将白布按绘制好的图案用线缝扎起来,染以天然的植物染料,经漂洗拆线后,即能呈现规则绚烂的图案。其中对扎染中染料的配方有很高要求,现在化学染料也能做成扎染,但经过对植物染料的提取和浸染后的扎染,才能体现出扎染持有的韵味和魅力。不同植物原料提取、调配出自己想要的颜色是极其复杂的,但中药中的板蓝根和青黛是扎染中必不可少的植物原料。
中药中很多全身是药的,如上次讲的莲有:莲子、莲房、莲子心、荷叶、荷梗等。这次我们要讲述的板蓝根、青黛和大青叶来源于十字花科植物菘蓝,其中青黛还可以用爵床科植物马蓝、蓼科植物蓼蓝的叶和茎叶制作而成。板蓝根取自菘蓝的根,大青叶是菘蓝的叶,青黛是用叶子经特殊炮制方法而成。三者都有清热解毒功效,但由于使用部位和炮制方法不同,功效各有侧重。板蓝根有利咽之长,大青叶凉血化癍胜于板蓝根,青黛味咸而具有消痰散肿之长,清肝定惊之功更显著。
菘蓝 Isatis tinctoria
青黛在《本草纲目》中又称靛花,又载蓝靛。青黛这味药材的炮制方法比较特殊,李时珍谓:“以蓝浸水一宿,入石灰搅至千下,澄去水,则青黑色,亦可干收,用染青碧,其擦起浮沫,掠出阴干,谓之靛花,即青黛。”
上千年的历史应用中,青黛(靛蓝)逐渐由染料发展至药用的过程中,我们对它的研究也在不断深入,另一方面来讲,我们对其炮制工艺的探究也更加广泛。时至今日,普遍接受这般炮制方法:即秋季采集茎叶,加水浸泡,至叶腐烂,叶落脱皮时,捞去茎枝叶渣,加适量石灰充分搅拌,至茎叶由乌绿色转为深红色,捞取液面泡沫状物,晒干而成,研末,为青黛。现有浸泡、发酵、制靛、精致、水飞等步骤多重,工艺中设计因素较广。经研究发现,其中具有一定的科学依据。
浸泡强调将原料浸泡于水下,并用木石压制,以防原料悬浮露出水面。因为在浸泡发酵的过程中,叶子的发酵菌属兼性厌氧菌,所需氧气量仅为空气中氧气含量的5%左右。氧气充足情况下,发酵是通过叶腐烂途径,不适用于有效物质的转化。
在制靛的过程中加适量石灰,目的是利用石灰的碱性提供靛蓝沉降的载体(CaCO3),从而促进青黛主要成分靛蓝的生成与富集。
水飞这一步,是通过搅拌将粗靛浓溶液产生大量泡沫,将此泡沫晒干成靛。目的是利用搅拌产生的大量泡沫,携带青黛上浮、与密度较大而下沉的土、砂等杂质分开,从而实现精致。
工艺的传承不是盲目的,我们需要去从深处发掘含义,让其青白于世。
一块扎染就是一个故事,扎染在云南白族人手中赋予青青白白,光明磊落的象征。
我们中医药,从岐黄、青囊、再到杏林、悬壶,几千年传承流传至今。在历史文化绵延过程中,中医药自然的会继承传统的原生性的东西,尽管某些时候这些原生性的内容可能会发生一定的变异,但其深处的内核却往往不会变化。这便是中医药的魅力,也是真正让我们为之热爱的文化底蕴。
文章转载自“医界书生”微信公众号
★以上内容仅供参考,有身体不适请到正规医院就医★
【中医宝典】热文推荐 >>>
欢迎关注微信公众号:
中医宝典微信公众号 zhongyidaxu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