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伯臾医案】呕吐
编者按
医学以疗效说话,无论中医、西医都是如此,我等学习中医的后生晚辈自然希望能让疗效说话。
欢迎大家评价医案,分享您的中医医案,中医六技、成功失败都可,以期在阅读体会中共同成长。 |
上一篇:
医案
董××,女,65岁。
【辨治经过】
初诊(1983年3月14日)
主诉:患者于1982年10月起见脘腹部胀痛,呕吐苦水,脘中烦懊不舒,不思纳食,食后即吐,1983年1月起呕吐发作转频,迄今未止,其间曾迭进多种中西药物施行针灸治疗未效。经X光摄片,拟诊为胃窦炎(无恶性病变)。
诊查:脉沉细带弦,舌质淡红,苔薄,大便2日1次,量少颇艰。
辨证:此属胃虚作吐。
治法:拟大半夏汤加味。
处方:太子参12g 姜半夏12g 生姜4.5g 蜂蜜20g(冲入)炒吴茱萸1.2g 炒川黄连1.6g。 3帖。
二诊(3月17日)
药后呕吐旋止,中脘烦懊亦舒,已能纳食,大便2日1次,仍欠畅。脉细,舌淡红苔薄。再拟养胃润肠以善后。
处方:太子参12g 制半夏9g 炒黄连1.6g 炒吴茱萸1g 蜂蜜30g 生谷芽12g 火麻仁10g(研)4帖。
|医家简介|
张伯臾(1901~1987年),别名湘涛,上海市川沙县人。早年从师于浦东三桥镇王文阶先生,1921年录取于上海中医专科学校,毕业后回浦东家乡行医。1924年又承业于江南名医丁甘仁,并在仁济善堂任中医内科医师。1925年重返故里开业。建国后参加上海市邑庙区第一联合诊所,1956年进上海市第十一人民医院、曙光医院任内科医师,1978年任上海中医学院内科教授。
张氏从医60余年来,手不释卷,精研中医经典及各家著述,同时还勤习西医及文史诸子,以求他山之助。其仁心慈厚,悬念病家疾苦,为探索疾病治疗规律,勤求不怠。虽年届耄耋,仍坚持门诊、会诊,指导并参与临床科研,并热心教学,为国内培养了大批中年中医骨干。
张氏著述有《张伯臾医案》、“张伯臾教授治疗急性心肌梗塞的经验”、“清胰汤治疗急性胰腺炎”等10余篇论文和医案医话。还主编了第五版全国中医药院校中医内科学教材。
来源:中医宝典。
★以上内容仅供参考,有身体不适请到正规医院就医★
【中医宝典】热文推荐 >>>
欢迎关注微信公众号:
中医宝典微信公众号 zhongyidaxu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