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路侧感知研究:政策持续加码,百亿级路侧智能感知市场启动

佐思汽研 佐思汽车研究 2022-04-26
佐思汽研发布《2020年智慧道路之路侧智能感知行业研究报告》,对路侧智能感知(包括RSU、路侧传感器、MEC、云控平台等)行业支持政策、产业链技术、市场规模、商业模式及供应商进行分析研究。

随着车路协同的发展,国家和行业都逐渐意识到,车路协同发展的重点绝不能单单只放在车上面,一定是让路和车并行,协同发展。单2020年已经连续出台多项政策推动智能道路的建设,其中2020年8月出台的《关于推动交通运输领域新型基础设施建设的指导意见》明确指出要让泛在感知设施在交通运输行业深度覆盖。此外,2020年8月一项关于路侧设施的团体标准正式落地,即《车联网路侧设施设置指南》,明确规定了基于C-V2X的车联网道路交通环境下车联网路侧设施的设置,进一步促进路侧和云端设备标准的统一。

政策加持,路侧智能感知市场迎来发展风口期,预计到2025年路侧智能感知(包括雷达、摄像头等)的市场规模累计将超过400亿元。其中激光雷达铺设成本最高,单套设备价格有的高达数万元,但激光雷达在路侧尤其是复杂路口具有较明显的优势,可以精准识别目标属性,而且通过与摄像头融合,还能极大提高数据获取的准确性与可靠性。激光雷达在路侧端的应用还处在早期,在使用量上还没形成规模,一旦形成规模,价格将快速下降。

路侧智能设施:社会效益明显,政府投资意愿加强


自动驾驶车载核心传感器感知距离有限,无法满足超远距离及交叉口、遮挡区等非视距环境感知需求。因此需要通过路侧智能感知扩大单车智能感知范围,增加自动驾驶的安全可靠程度。

目前,路侧感知设备主要有摄像头、激光雷达、毫米波雷达等。万集科技、千方科技、希迪智驾等在路侧感知系统领域有着较完善的布局,产品线覆盖感知、传输、计算三个系统。路侧感知设备在实际铺设过程中可以直接装配在红绿灯杆、智慧杆等设备上。

华人运通智能感知系统


华为智慧杆结构


单一感知设备具有一定的局限性,为了能实现更精确、更丰富的道路环境信息全天候感知,国内厂商已经开始积极探索多传感器融合方案。例如万集科技就已经开始进行路基3D激光雷达和摄像头的信息融合,以弥补激光雷达的缺陷,提升感知能力。


中国主要供应商路侧智能感知产品线布局


从商业化角度看,道路智能设施在各地试点示范建设后,产生了一批数据,在技术角度上看能够解决一些问题。例如已经试运行半年的沪杭甬智慧高速先行段(每隔250米布设毫米波雷达和摄像头),平均车速提升8%、通行能力提升20%、道路拥堵时间降低10%、出行时间预测准确率达到90%、道路行车事故下降10%、救援时间缩短10%。由此可见智能路侧设备可以带来明显的社会效益,政府建设意愿强,可形成大规模的商业化应用。

运营模式:特定场景应用先行


经过探索发现,场景应用将是发展路侧智能感知设备的有效模式。整个市场的发展是一个长期过程,从短期看特定商用场景先行先试的方式更有效,智慧高速、城市交叉路口智能感知、一体化智慧杆等示范产品相继落地。

2020年7月,湖北首条智慧高速,由省交投集团投资建设的鄂州机场高速公路正式开工,道路两侧每隔150米将安装一个视频检测器。

2020年7月,中国第一根高速公路5G多功能示范杆落地广深沿江高速深圳路段(桩号K72+455),每根杆体可搭载5G基站、智慧照明、安防监控、应急广播、气象监测等智能硬件。

2020年6月,中国首条“超级智能高速公路”-杭绍甬高速正式开工建设,将每隔200米在道路两侧设车路协同设备,包括RSU、摄像头、雷达等。

中国5G智慧公路建设情况


竞争格局:IT巨头纷纷入局


车路协同市场发展需要依靠路侧先行,当路侧智能感知系统普及率达到一定程度,智能交通网络搭建成功,再依托边缘计算、云控平台等技术,可以进一步提高城市和道路的运转效率。所以智能路侧感知系统是智慧交通发展的基础。

此外,随着路侧智能设备的广泛铺设,车侧V2X设备装车成本会进一步降低,普及率将逐渐提高,车路协同得到发展,L4/L5级自动驾驶才有可能实现。

正是因为看好路侧智能设备的潜力,BAT、华为等IT巨头纷纷入局。

百度正在重点研发符合自动驾驶场景需求的路侧感知能力,以及车端自动驾驶系统中对于V2X路侧感知信息的融合使用,2020年上半年已经接连中标南京、合肥、阳泉、重庆等地的智慧交通项目。

阿里的优势集中在路端,拥有菜鸟联盟场景、ET城市大脑等。阿里将借助阿里云控平台、AliOS、路侧智能设施等技术发展车路协同。

腾讯计划加强边缘计算设备的部署,通过与多家合作伙伴合作,搭建边缘计算开源平台。

华为在车端和路端同时发力,相继发布路侧单元、EI交通智能体、OceanConnect智能交通平台等产品。


《2020年智慧道路之路侧智能感知行业研究报告》目录






本报告共210页

第一章

国家的引导政策与路径规划

1.1 智慧路侧感知政策引导

1.1.1 国家在智慧公路战略引导政策

1.1.2 智慧公路智能化技术分级

1.1.3 智慧公路技术等级与自动驾驶分级的对应关系

1.1.4 智慧公路试点工程的评估内容与标准

1.1.5 智慧公路工程基础设施标准逐步完善

1.1.6 智能路侧标准体系建设


1.2 智慧路侧感知发展规划

1.2.1 车路协同对智慧交通促进作用

1.2.2 智慧公路发展规划

1.2.3 5G智慧公路建设情况

1.2.4 智慧公路试点中的智能路侧设施部署需求

1.2.5 车联网框架下路侧智能产业化路径规划(2019-2025)


第二章

路侧感知的关键技术与产业链

2.1 路侧感知关键技术

2.1.1 智能路侧感知设备的作用

2.1.2 智能路侧感知方案

2.1.3 智能路侧感知系统

2.1.4 感知技术

2.1.5 传输技术

2.1.6 控制技术

2.1.7 计算技术

2.1.8 系统集成技术

2.1.9 动态分析与安全决策技术

2.1.10 路侧感知关键技术问题——多传感器融合

2.1.11 路侧感知技术难点

2.1.12 主要供应商路侧感知技术方案

2.1.13 主要供应商路侧感知产品布局


2.2 智能路侧感知产业链

2.2.1 车-路-云协同的新型智能交通体系

2.2.2 车路协同在智能交通中的作用

2.2.3 路侧智能感知基本应用场景

2.2.4 智能路侧感知产业链

2.2.5 车路协同路侧感知产业图谱

2.2.6 基于车路协同的智能交通系统中产业链各方角色定位

2.2.7 中国C-V2X路侧设施产业化落地阻碍


第三章

路侧感知的市场规模与趋势

3.1 智能路侧感知市场规模

3.1.1 市场规模-估算数据与假设

3.1.2 市场规模估算-路侧智能感知设备(RSU+感知)

3.1.3 市场规模估算-云控平台

3.1.4 市场规模估算-汇总(RSU + 云平台 + MEC)

3.1.5 市场规模趋势

3.1.6 路侧智能的发展趋势


3.2 智能路侧感知设备专利现状

3.2.1 RSU 专利现状

3.2.2 MEC 专利现状


第四章

路侧感知的业务模式与案例

4.1 路侧感知业务模式

4.1.1 市场现状分析

4.1.2 形成成熟的商业模式需要解决的问题

4.1.3 先期产业化应用场景的选择思路

4.1.4 前期最佳应用场景

4.1.5 场景化应用模式探索

4.1.6 车网商业模式

4.1.7 车网商业模式面临的挑战

4.1.8 路侧感知设备投资和运营模式

4.1.9 路侧智能设备商业部署节奏

4.1.10 路侧智能设备商业模式探索路径

4.1.11 MEC商业化部署策略

4.1.12 MEC在车联网场景中的部署

4.1.13 MEC商业模式

4.1.14 应用场景案例一:高速公路车辆编队行驶

4.1.15 应用场景案例二:智慧矿山网联自动驾驶

4.1.16 应用场景案例二:智慧矿山网联自动驾驶(分析)


4.2 智慧道路路侧感知应用案例

4.2.1 智慧公路

4.2.2 城市区域

4.2.3 封闭或半封闭区域

4.2.4 智慧杆

4.2.5 智慧杆架构


第五章

路侧感知的系统方案商简介

5.1 金溢科技

5.1.1 金溢科技公司简介

5.1.2 金溢科技经营情况

5.1.3 金溢科技发展战略

5.1.4 金溢科技产品线

5.1.5 金溢科技V2X路侧设备

5.1.6 金溢科技C-V2X路侧及车载解决方案

5.1.7 金溢科技主要客户及合作伙伴

5.1.8 金溢科技路侧智能感知应用案例


5.2 万集科技

5.2.1 万集科技介绍

5.2.2 万集科技经营数据

5.2.3 万集科技智能路侧设备

5.2.4 万集科技智能路侧设备:产品参数

5.2.5 万集科技智能路侧设备:智慧基站

5.2.6 万集科技产品:3D激光雷达

5.2.7 万集科技产品:V2X+3D激光雷达路侧智能感知方案

5.2.8 万集科技路侧智能感知示范案例


5.3 千方科技

5.3.1 千方科技介绍

5.3.2 千方科技经营情况

5.3.3 千方科技研发体系

5.3.4 千方科技路侧设备

5.3.5 千方科技路侧感知设备

5.3.6 千方科技路侧智能感知示范案例


5.4 星云互联

5.4.1 星云互联简介

5.4.2 星云互联发展历程

5.4.3 星云互联产品

5.4.4 星云互联路侧感知系统

5.4.5 星云互联路侧智能感知示范案例


5.5 华砺智行

5.5.1 华砺智行简介

5.5.2 华砺智行发展历程

5.5.3 华砺智行产品

5.5.4 华砺智行路侧感知设备

5.5.5 华砺智行国内外合作案例


5.6 希迪智驾

5.6.1 希迪智驾简介

5.6.2 希迪智驾产品方案

5.6.3 希迪智驾路侧感知设备

5.6.4 希迪智驾V2X案例


5.7 华为

5.7.1 华为智能网联汽车总体战略规划

5.7.2 华为智能网联汽车产品布局和客户

5.7.3 华为产品技术

5.7.4 华为路侧智能感知设备

5.7.5 华为对全球智慧灯杆市场预测


5.8 Cohda Wireless

5.8.1 Cohda Wireless介绍

5.8.2 Cohda Wireless产品


5.9 Savari

5.9.1 Savari介绍

5.9.2 Savari技术和产品

5.9.3 Savari合作伙伴和投资者


5.10 中国汽研

5.10.1 中国汽研介绍

5.10.2 中国汽研经营情况

5.10.3 中汽研中标工信部“车联网”项目


5.11 北京川速微波科技有限公司

5.11.1 川速微波路侧智能感知设备


5.12 Commsignia

5.12.1 Commsignia路侧智能感知设备


5.13 南京慧尔视

5.13.1 南京慧尔视公司介绍

5.13.2 慧尔视路侧智能感知设备

5.13.3 慧尔视路侧感知雷达

5.13.4 慧尔视路侧感知摄像头


5.14 易华录

5.14.1 易华录公司介绍

5.14.2 易华录智能路侧感知设备


5.15 镭神智能

5.15.1 镭神智能公司介绍

5.15.2 路侧感知解决方案


5.16 中国联通

5.16.1 中国联通MEC业务

5.16.2 MEC边缘云网络架构

5.16.3 MEC边缘云生态

5.16.4 MEC边缘云部署规划


5.17 中兴通讯

5.17.1 中兴通讯MEC业务

5.17.2 中兴通讯云控平台业务




佐思研究年报及季报

主机厂自动驾驶策略 低速自动驾驶研究
汽车视觉市场(上)汽车视觉市场(下)
商用车自动驾驶研究 新兴造车智能网联
汽车MLCC研究报告汽车分时租赁研究
 汽车仿真研究(上)汽车仿真研究(下)
高精度地图产业研究汽车与域控制器研究
APA与AVP产业研究 车用激光雷达研究
车用毫米波雷达研究 处理器和计算芯片 
DMS驾驶员监测报告汽车功率半导体研究
HUD行业研究报告ADAS与自动驾驶Tier1 
乘用车摄像头季报乘用车摄像头季报Q2
OEM车联网产品分析T-Box市场研究报告
汽车网关产业研究 车载语音行业研究 
汽车线束、线缆研究汽车智能座舱研究
人机交互产业研究 V2X和车路协同研究
汽车操作系统研究L4自动驾驶产业研究
专用车自动驾驶研究 计算平台与系统架构
毫米波雷达拆解研究共享出行及自动驾驶 
汽车高精度定位研究车载红外夜视系统 
 汽车OTA产业研究汽车IGBT产业研究
汽车座舱多屏与联屏特斯拉新四化研究
戴姆勒新四化研究
比亚迪新四化研究
智能后视镜研究
AUTOSAR软件研究


佐思研究月报

车联网月报 | ADAS/智能汽车月报 | 汽车座舱电子月报 | 汽车视觉和汽车雷达月报 | 电池、电机、电控月报 | V2X与车路协同月报

报告订购联系人:   佐思客服 18600021096(同微信)  廖棪 13718845418(同微信)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