厌世才能传世:9本新书和较新的书
点击上方蓝字关注公众号☝ “云也退”
看
书
♢云也退
9本新书和较新的书:
厌世才能传世
No.9
《遇见毕加索》
(法)
让-科克托
科克托长了一颗印象派画家的大脑,写的是东一榔头西一锤子的文字。他缺少善恶观,缺少民族意识,他揣着一份没有国界和洲际概念的心思谈论法国如何、美国如何、德国如何,他挂着一张不在乎跟哪儿死的脸自在地活着。
这本小书里都是并不犀利的意见,是并不动心的感慨,是不求让人一见难忘的点评。他懒,他说“我讨厌”的时候懒得挂出动怒的样子,他喜欢什么东西的时候懒得表示“我喜欢”。就书中滔滔不绝的自言自语来看,科克托之所以养出善交际的名声,大概跟别人比较宽容有关。
No.8
《慢慢学》
(美)
托马斯·品钦
品钦早期的六个短篇,读时的感觉和希拉里·曼特尔的短篇集《学说话》很像,像是代表作之外的闲作,中规中矩,一多半是为了愉悦而写,不使劲掏自己,也没有一炮而红的野望。不过后来他喜欢的主题,士兵啊,熵啊,这些故事里都写到了。
品钦的段落很长,对话密集却不分段。估计他是喜欢厚重感,但美国人骨头里又那么世俗,那么偏向浅而碎,看见《蒙娜丽莎》都要问“多儿钱一晚?”所以他后来觉得不行,这么写下去,很快就到头了,这才消耗元气翻新形式,玩了《万有引力之虹》那么一出大的。
No.7
《最接近生活的事物》
(英)
詹姆斯·伍德
伍德一直在找平衡。他说“我最佩服的许多评论都不是特别分析性的,却真正是一种充满激情的重新描述”,但他自己写评论,基本上还都是分析性的。激情不容易找,岁数越大,越难。
这本书很薄,却不时晦涩,因为伍德始终处在探索中,探索把个人经历和阅读糅在一起的最好的写法,探索概念跟概念的精细区分——而他又太不喜欢分段了。
No.6
《耶路撒冷之鸽》
(以色列)
梅厄·沙莱夫
梅厄值得信任。《蓝山》之后的又一杰作,是这本《鸽子和男孩》(原书名)。鸽子的意象极妙:战时它被军用,本身又是和平的象征。围绕鸽子展开故事,人们的悲欢离不开就那些对立范畴——打仗or和睦,拥有or失去,表白or相思——而展开的种种纠结。另外,亲属关系仍是以色列作家们最用力的领域。
No.5
《与奥逊·威尔斯共进午餐》
(美)
亨利·雅格洛 口述
奥逊是经常读蒙田随笔的,记得住不少蒙田的话,还说蒙田“是个很帅的人”。1983—1985年是奥逊生命的最后三年,但他不但仍然忙得很,而且像个刚退休的人一样有一肚子意见往外倒。
No.4
《如何观看世界》
(英)
尼古拉斯·米尔佐夫
一本铁定要在读者中引起两极分化的反馈的书。研究对象很新,写法非常任性。喜欢的人认为灵光四射,不喜欢的人觉得头绪纷乱。我支持前者,但理解后者。
作者有才的标志之一就是转换快,信手拈来,从齐泽克到尤瓦尔·赫拉利都是如此。米尔佐夫极其善于打开话头,从《宫娥》谈到拿破仑的地图、谈到巴黎的拱廊、谈到柏林墙再谈到谷歌眼镜,一路毫无障碍。这其中可能有不少逻辑脱钩的地方,不过我很欣赏作者一跃而过的动作。
No.3
《诸众的语法》
(意大利)
保罗·维尔诺
No.2
《100:小小说百篇》
(意大利)
乔治·曼加内利
No.1
《性与性格》
(奥地利)
奥托·魏宁格
魏宁格有深度的厌女癖,但是可贵的是,他本来就不想活,写完书后就自杀,得年二十有三,不给自己留“悔其少作”的机会。他的生物学论据都来自19世纪了,可是他的观点(比如“一个男人一生爱过的女人长得都很相似”)好像还是很值得一驳,而不是一哂了之。同样是一百多年前所写、到现在还有名气的书,勒庞的《乌合之众》跟《性与性格》相反,说的全是正确的废话。
往期回顾
福克纳120周年记:今天,你必须像个健身者一样走进约克纳帕塔法
看书 | 虽不比雨果风华绝代,但这个沉闷阴郁的胖子却是法国真正的国宝
看书 | 上半年的这些书,让我觉得出版依然是一门很伟大的事业
看书 | 巴格达大学高考政治主观题:萨达姆和美国人,哪一个更可恨?
新书发售
《自由与爱之地:入以色列记》
作者: 云也退
浙江大学出版社,2017年9月
购书指南
亚马逊、当当网等各大网络平台
同步发售,Kindle电子书亦有售
豆瓣首发购买方式亦可继续尝试
长按以下二维码,跳转发售页面
受访视频
https://v.qq.com/txp/iframe/player.html?vid=f0543sgkxxi&width=500&height=375&auto=0
本文系原创
图片来自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