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七下语文课外古诗词诵读(一)知识点精讲、图文解读、教学设计
扫码查看下载 全部资源 |
师生资料汇总
电子课本图片第一单元第1课《邓稼先》第2课《说和做-记闻一多先生言行片断》第3课《回忆鲁迅先生》第4课《孙权劝学》写作《写出人物精神》第二单元第5课《黄河颂》第6课《最后一课》第8课《木兰诗》第9课《阿长与<山海经>》综合性学习《天下国家》第二单元写作《学习抒情》第三单元
第11课《台阶》第12课《卖油翁》第三单元写作《抓住细节》名著导读《〈骆驼祥子〉:圈点与批注》
第三单元测试卷第四单元13.《叶圣陶先生二三事》
第五单元
第六单元
第22课《太空一日》第24课《河中石兽》综合性学习 我的语文生活电子课本
点击图片→查看大图
▼▼▼
知识点
01
竹里馆
注释:
①幽篁:幽深的竹林。
②啸:(人)撮口发出长而清脆的声音。
③深林:这里指“幽篁”。
译文:
独自坐在幽深的竹林里,弹琴又长啸。幽篁里僻静幽深,无人知晓,独坐其中,无人相伴,唯有明月似解人意,来相映照。
赏析:
前两句写诗人独自坐在幽深的竹林之中,弹着琴以抒寂寞的情怀。但琴声似乎不足以宣泄抑郁之情,所以长啸一声。
后两句进一步渲染孤寂的情绪和气氛。月光给幽暗的竹林镀上了一层银色,这种变化似乎增添了一股生气,一层诗意,孤寂之感一扫而光,竹林、明月、诗人都融入静穆和谐的夜色之中了。
这首诗,有景有情(幽静之景、幽独之情)、有声有色(琴啸之声、林月之色)、有静有动(独坐、弹琴长啸),相映成趣。以自然平淡的笔调,描绘出清新诱人的月夜幽林的意境,融情、景为一体,展现出一种特殊的艺术魅力。
问题:
1.诗歌的后两句写出了怎样的景象?
写出了夜深人寂、明月相伴的景象。
2.全诗传达出诗人怎样的心境?
传达出诗人宁静、淡泊(或悠然自得、自在)的心境。
02
春夜洛城闻笛
注释:
①玉笛:笛子的美称。
②折柳:指《折杨柳》,汉代乐府曲名,内容多叙离别之情。
③故园:故乡,家乡。
译文:
阵阵悠扬的笛声,是从谁家飞出的?随着春风飘荡,传遍洛阳城。就在今夜,听到(令人哀伤的)《折杨柳》曲调,谁的思乡之情不会油然而生呢?
赏析:
已经是深夜了,诗人难以入睡,忽然传来几缕断断续续的笛声。这笛声立刻触动了诗人的羁旅情怀。第二句着意渲染笛声,说它“散入春风满洛城”,仿佛无处不在,无处不闻。这自然是有心人的主观感受的极度夸张。后两句写诗人的情怀,却从他人反说。强调“此夜”,是针对所有客居洛阳城的人而言,为结句“何人不起故园情”蓄势。这是主观情感的推衍,不言“我”,却更见“我”的感触之深,思乡之切。
这首七言绝句,颇能显现李白诗作的风格特点。热爱故乡是一种崇高的感情,它同爱国主义是相通的。诗人的故乡是他生于此、长于此的地方,作为祖国的一部分,其形象尤其令诗人难以忘怀。作者写闻笛的意义不限于描写音乐,还表达了对故乡的思念,这才是它最感人的地方。
问题:
1.赏析“此夜曲中闻折柳”一句。
“折柳”的寓意是“惜别怀远”,而诗歌的主旨正是思乡之情,这种思乡之情是由听到的“折柳”的曲调引起的。可见,“折柳”是全诗的关键。
2.古人写诗非常讲究炼字,常有一字传神的妙处。试赏析诗中“暗”和“满”的表达效果。
“暗”有断续、隐约的含义,吹笛人只管自吹自听,却不期然地打动了许多听众;“满”字运用夸张的艺术手法,极写夜之宁静,笛声之悠扬,反衬诗人闻笛后的思乡之情。
03
逢入京使
注释:
①龙钟:泪流纵横的样子。
②凭:请求,烦劳。
③传语:捎口信。
译文:
回头东望故园,路途遥远,两袖被沾湿,热泪依然流淌。途中与君马上邂逅,(修书)却无纸笔,唯有托你捎个口信,回家报个平安。
赏析:
天宝八年(749),岑参告别了在长安的亲人,跃马踏上赴安西之路。
第一句是写眼前的实景。“故园”指在长安的家,“东望”点明长安的位置。离开长安已经好多天了,回头一望,只觉路途遥远。
第二句带有夸张的意味,是强调自己思念亲人的深情。“龙钟”和“泪不干”都形象地表达了诗人对长安亲人的无限眷念之情。
第三、四句完全是行者匆匆的口吻。马上相逢,没有纸笔,也顾不上写信了,就请你给我家里捎个平安的口信吧!岑参此行抱着“功名只向马上取”的雄心,而此时的心情是复杂的。他一方面有对帝京、故园相思眷恋的柔情,一方面也有开阔豪迈的胸襟。
这首诗的妙处就在于不加雕琢,信口而成,而又感情真挚。诗人善于把许多人心头所想、口里要说的话,用艺术手法加以提炼和概括,使之具有典型的意义。在平易之中显出丰富的韵味,自能深入人心,历久不忘。
问题:
1.诗人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写自己“双袖龙钟泪不干”?意在表达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夸张。表达了诗人对长安亲人的无限眷恋之情。
2.任选一个角度,赏析诗的后两句。
这两句诗好就好在诗人提炼出特定环境中的典型情节,别出心裁,体现了浓厚的边塞生活气息。“马上相逢”的情节很有军旅生活的特色,描绘出彼此行色匆匆的情景,因无纸笔而用口信代家书,既合情合理,又给人以新鲜之感。
04
晚春
注释:
①不久归:即将归去。
②杨花:指柳絮。
③榆荚:指榆钱。
④才思:才气、才华。
译文:
花草树木知道春天即将归去,百花盛开,万紫千红,争芳斗艳。就连那没有才气的柳絮和榆钱也不甘寂寞,只知道随风起舞,化作漫天飞雪。
赏析:
诗人体物入微,发前人未得之秘,反一般诗人晚春迟暮之感,摹花草灿烂之情状,展晚春满目之风采。寥寥几笔,便给人以满眼风光、耳目一新的印象。
诗中运用拟人手法,糅人与花于一体。“草树”本属无情物,竟然能“知”能“解”还能“斗”,而且还有“才思”高下有无之分。末二句尤其耐人咀嚼,读者大可根据自己的生活体验进行大胆想象,思之无穷,品之不尽。
再细加揣摩,此诗熔景与理于一炉。可以透过景物描写领悟出其中的人生哲理:诗人通过“草树”有“知”、惜春争艳的场景描写,反映的其实是自己对春天大好风光的珍惜之情。面对晚春景象,诗人一反常见的惜春伤感之情,变被动感受为主观参与,情绪乐观向上,很有新意。
问题:
1.“百般红紫斗芳菲”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其作用是什么?
拟人。形象生动地写出了晚春时节花草树木争芳斗艳的美丽景象。
2.请发挥想象,用自己的话描绘“杨花”“漫天作雪飞”的情景。
柳絮团团,像白雪一样,又轻又白,漫天飞舞,随风飘荡。
图文解读
点击图片→查看大图
▼▼▼
End
●部编七年级语文下册●
【知识点及朗读精讲】
文档课件下载网址:
或扫码:
图文来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如有不妥,告知即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