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部编七下语文古诗《逢入京使》知识点精讲、图文解读、教学设计

全册精讲+→ 班班通教学系统 2022-10-12

 扫码查看下载

全部资源



师生资料汇总

七年级语文课程知识精讲

七年级数学课程知识精讲

七年级英语课程知识精讲

七年级历史课程知识精讲

七年级历史课程知识精讲

七年级地理课程知识精讲

七年级生物课程知识精讲

七年级道德与法治知

部编七下语文朗读+精讲

电子课本图片第一单元第1课《邓稼先》第2课《说和做-记闻一多先生言行片断》第3课《回忆鲁迅先生》第4课《孙权劝学》写作《写出人物精神》二单元第5课《黄河颂》第6课《最后一课》

第7课《土地的誓言》

第8课《木兰诗》第9课《阿长与<山海经>》
综合性学习《天下国家》第二单元写作《学习抒情》第三单元 

第10课《老王》

第11课《台阶》第12课《卖油翁》第三单元写作《抓住细节》名著导读《〈骆驼祥子〉:圈点与批注》

课外古诗词诵读(一)

《竹里馆》

《春夜洛城闻笛》

第三单元测试卷第四单元13.《叶圣陶先生二三事》

第14课《驿路梨花》

第15课《最苦与最乐》

第16课《短文两篇》

写作《怎样选材》指导

综合性学习《孝亲敬老,从我做起》

第五单元

第17课《紫藤萝瀑布》

第18课《一棵小桃树》

第19课《外国诗二首》

第20课《古代诗歌五首》

写作 文从字顺

第六单元

第21课《伟大的悲剧》

第22课《太空一日》

第23课《带上她的眼睛》

第24课《河中石兽》综合性学习 我的语文生活

名著导读《海底两万里》

课外古诗词诵读(二)

课文朗读

 点击上方绿标听课文朗读

电子教材

点击图片,查看大图

课文知识点

一、作者简介岑参(约715-770年),唐代边塞诗人,南阳人,太宗时功臣岑文本重孙,后徙居江陵。岑参早岁孤贫,从兄就读,遍览史籍。唐玄宗天宝三载(744年)进士,初为率府兵曹参军。后两次从军边塞,先在安西节度使高仙芝幕府掌书记;天宝末年,封常清为安西北庭节度使时,为其幕府判官。代宗时,曾官嘉州刺史(今四川乐山),世称“岑嘉州”。大历五年(770年)卒于成都。
二、故事背景根据刘开扬《岑参诗集编年笺注·岑参年谱》,此诗作于公元749年(天宝八载)诗人赴安西(今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库车县)上任途中。这是岑参第一次远赴西域,充安西节度使高仙芝幕府书记。此时诗人34岁,前半生功名不如意,无奈之下,出塞任职。他告别了在长安的妻子,跃马踏上漫漫征途,西出阳关,奔赴安西。


  岑参也不知走了多少天,就在通西域的大路上,他忽地迎面碰见一个老相识。立马而谈,互叙寒温,知道对方要返京述职,不免有些感伤,同时想到请他捎封家信回长安去安慰家人,报个平安。此诗就描写了这一情景。


三、理解词义

注释:

①龙钟:泪流纵横的样子。

②凭:请求,烦劳。

③传语:捎口信。


译文:

回头东望故园,路途遥远,两袖被沾湿,热泪依然流淌。途中与君马上邂逅,(修书)却无纸笔,唯有托你捎个口信,回家报个平安。


四、问题归纳

1.诗人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写自己“双袖龙钟泪不干”?意在表达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夸张。表达了诗人对长安亲人的无限眷恋之情。


2.任选一个角度,赏析诗的后两句。

这两句诗好就好在诗人提炼出特定环境中的典型情节,别出心裁,体现了浓厚的边塞生活气息。“马上相逢”的情节很有军旅生活的特色,描绘出彼此行色匆匆的情景,因无纸笔而用口信代家书,既合情合理,又给人以新鲜之感。


五、古诗赏析

天宝八年(749),岑参告别了在长安的亲人,跃马踏上赴安西之路。

第一句是写眼前的实景。“故园”指在长安的家,“东望”点明长安的位置。离开长安已经好多天了,回头一望,只觉路途遥远。

第二句带有夸张的意味,是强调自己思念亲人的深情。“龙钟”和“泪不干”都形象地表达了诗人对长安亲人的无限眷念之情。

第三、四句完全是行者匆匆的口吻。马上相逢,没有纸笔,也顾不上写信了,就请你给我家里捎个平安的口信吧!岑参此行抱着“功名只向马上取”的雄心,而此时的心情是复杂的。他一方面有对帝京、故园相思眷恋的柔情,一方面也有开阔豪迈的胸襟。

这首诗的妙处就在于不加雕琢,信口而成,而又感情真挚。诗人善于把许多人心头所想、口里要说的话,用艺术手法加以提炼和概括,使之具有典型的意义。在平易之中显出丰富的韵味,自能深入人心,历久不忘。


图文解读

点击图片,查看大图

思维导图


《逢入京使》学习要点

1.文学常识:岑参,唐朝诗人,与高适并称“高岑”,同为盛唐边塞诗人的代表。

2.创作背景:是作者远赴边塞的途中,偶遇“入京使”,即回京城长安的使者,顿时想到请他捎封家信回长安去的即时之作。此行是抱着“功名只向马上取”的雄心的。

3.作品鉴赏:

(1)故园东望路漫漫,双袖龙钟泪不干:“故园东望路漫漫”是眼前的实景。“故园”指的是自己在长安的家,“东望”是点明长安的位置。离开长安已经好多天了,回头一望,只见长路漫漫,尘烟蔽天

“龙钟”(淋漓沾湿的意思)“泪不干”有夸张的意味,都形象描绘了诗人对长安亲人无限眷念的深情神态,强调了自己思忆亲人的深情。

(2)马上相逢无纸笔,凭君传语报平安:完全是行者匆匆的口气,走马相逢,没有纸笔,也顾不上写信了。岑参此行是抱着“功名只向马上取”的雄心的,此时,他的心情是复杂的,一方面有对帝京、故园乡思眷恋的柔情,一方面也表现了诗人渴望建功立业的豪迈胸襟柔情与豪情交织相融,感人至深。

4.作品主旨:诗歌抓住诗人在远赴边塞的途中,偶遇前往长安的使者,思乡之情奔涌而出,泪雨滂沱,托人“传语”的生活片段,表现了诗人欲建功立业、乐观豁达的豪迈胸襟,抒写了报国与亲情难以两全,以及思念亲人又不愿让亲人挂念复杂情感。

5.重点探究:

(1)展开联想与想象,描绘一下一、二两句所展现的画面。

语言组织参考:

离开长安已经好多天了,回头一望,只觉长路漫漫,尘烟蔽天。诗人又思念起家乡和亲人,不禁掩面抽泣,泪水很快就沾湿了双袖。

(2)一、二句“龙钟”“泪不干”的浓重色彩与三、四句“凭君传语报平安”的轻描淡写似乎有些矛盾,你是怎样理解的?

思路:将“矛盾”双方各自侧重点结合文本指出。三、四句描写轻,但情感浓,将情感阐述到位。

语言组织参考:

·不矛盾。三、四句并非轻描淡写,“马上相逢”彼此行色匆匆,没有纸笔,赶紧托他捎回平安的口信,真切表达了思家的深情。

·“传语”二字,寄托了诗人的万千思念;“平安”二字,是家人最挂怀的讯息。

·淳朴的描写流露出诗人远赴边塞,报国与亲情难以两全,思念亲人反而安慰亲人的复杂情感。


 

【考题】


1、《逢入京使》中,以下分析,错误的是 (    )

A.“双袖龙钟泪不干”一句运用了夸张的修辞手法表现思念亲人之情,也为下文写捎书回家“报平安”做了一个铺垫。

B.表现了诗人开阔豪迈的胸襟。

C.一二句“龙钟”“泪不干”的浓重色彩与三四句“凭君传语报平安”的轻描淡写很矛盾,写出作者矛盾的心情。

D.“凭君传语报平安”,纯朴的描写流露出诗人远涉边塞的思乡怀亲之情。

 

2、《逢入京使》中,关于“马上相逢无纸笔,凭君传语报平安”一句,不正确的理解是(  )

A.“传语”二字,寄托了诗人全部的思家之情;而“平安”二字,却是家人最挂怀的讯息。纯朴的描写流露出诗人远涉边塞的思乡怀亲之情。

B.岑参此行是抱着“功名只向马上取”的雄心,他一方面有对帝京、故园相思眷恋的柔情,一方面也表现了诗人开阔豪迈的胸襟。

C.诗写作者归家途中邂逅京使,虽然不久后将会见到家人,但是思乡心切,于是托京使捎带口信回家的情境。

D.这句诗不假雕琢,信口而成,而又感情真挚,把许多人心头所想、口里要说的话,真挚而又不需要添加任何修饰的表现出来,使得诗歌更具表现意义。

 

3、《逢入京使》中,诗句处处流露思乡之情,以下赏析,不正确的是  (    )

A.“故园”指的是在长安自己的家。“东望”是点明长安的位置。离开长安已经好多天,回头一望,只觉长路漫漫,尘烟蔽天。

B.“龙钟”在这里寓意作者离家太久,归来时已年华逝去。“龙钟”和“泪不干”都形象地描绘了诗人对长安亲人无限眷念的深情神态。

C.岑参此行是抱着“功名只向马上取”的雄心,此时,心情是复杂的。他一方面有对帝京、故园相思眷恋的柔情,一方面也表现了诗人开阔豪迈的胸襟。

D.这是一首边塞诗,盛唐时代,是边塞诗空前繁荣的时代,出现了以高适、岑参为代表的边塞诗派,他们的创作为百花齐放的盛唐诗坛,增添了一支奇葩。

 

4、逢入京使主要描写了什么场面?表达了诗人什么情怀?

 

5、“双袖龙钟泪不干”有什么表达效果?

 

【答案】回复平台:7B


End

●部编七年级语文下册●

【知识点及朗读精讲】

部编七年级语文下全册朗读+精讲

部编初中语文七年级下册电子课本

部编初中语文七年级下册教学资料

部编七年级语文下全册知识点梳理

部编七年级语文下全册课文板书设计

部编七年级语文下全册知识点汇编

部编七年级语文下册课堂实录精选

部编七年级语文下册古诗词填空复习

部编版初中语文七年级下册期末考试题

部编七年级语文下册期末检测AB卷下载

部编七年级语文下册期末复习资料打包下载

部编七年级语文下全册教学设计(可下载Word文档打印)


文档课件下载网址:

www.1ydt.cn

或扫码:


图文来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如有不妥,告知即删

点击阅读原文下载全册PPT课件动画教案习题整套资料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