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家在太原 | 青年路上,那些飘逝的青春

2016-11-01 薛晓萍 太原道



1963年,我家从杏花岭搬到东陵里。从这以后,青年路与我的生活就有了密切的关系。

青年路北起迎泽大街(过迎泽大街,则是太原巿最繁华的街道——柳巷),南至双塔西街。东陵里位于青年路南段路东,是一段不长的路,住在这里的人们上班、上学、外出买菜、逛街,几乎都要走青年路。从东陵里往东是没有马路的,只有一条拐几个弯的窄巷可以穿出到并州路,平时很少人走这条路。


█ 青年路北口,图片来自腾讯街景


█ 青年路南口


多年以后我才明白这条街为何起名为青年路,原是由于这条街上驻扎着共青团山西省委以及山西省团校。

青年路两侧栽种一种开花的树,到现在我也不知这种树的名称,现在已经见不到了。当时我把它称为“绒树”,“绒树”长得并不高大,树叶是什么形状也记不得了。只记得到了春天,满树都会开出粉红色的“绒花”,曼妙身姿,轻风飘舞,摇摇欲坠,一些花朵飘落到地面。每次开花时节走到树下,看到地上的落花,我都会轻轻捏住花柄检起一朵,先是凑到鼻子下面闻一闻,那是一种淡雅的清香。再仔细欣赏这朵娇嫩的小花,“绒花”很轻,细细的花柄上,是一个小小的的花托,花托上是一团像缝衣线粗细的花丝组成的花朵,像小孩拳头那么大,样子就像是巧手的村妇扎好的圆刷,形状就像莲蓬。然后闭上眼睛再将“绒花”轻轻拂过脸上,带着那股清香,绵绵软软的,好愜意呀


█ 青年路上曾经栽种过的“绒树”,其实就是合欢


从东陵里出来,到了青年路,朝西北方向一眼就可以看到湖滨会堂,湖滨会堂坐落在青年路西侧,再往北几十米就是迎泽大街,往西则是迎泽湖东北岸。湖滨会堂是圆形建筑,不仅是当时,即使是到了现在,我都认为这种稀有建筑并不过时,很有特色。


█ 湖滨会堂,图片来自1964年的《太原风光》画册,似曾相识的景物,难以忘却的记忆!


文革前,鲜有人去湖滨会堂。文革中,湖滨会堂大出风头。文革初期,三天两头就会有红卫兵,造反派组织在这里开大会,今天某某组织誓师大会,明天又是批斗“走资本主义道路当权派”的大会。

有一次,听人们说,要在湖滨会堂招开批斗卫恒的大会,卫恒是省委书记,我们是见不上的。正好趁此机会去看看,省委书记是长什么样子。相跟上几个小孩,进了湖滨会堂,里面人声鼎沸,摩肩接腫,跟本靠近不了主席台附近,只好远远地观望主席台上的动静。由于个子低,只能从人群的夹缝中瞅,听人们说,穿军大衣那个,我似乎是看到台上有穿军大衣的,看了一会儿,看不清台上的动静,总是看到观望者的后背,便出来了。


█ 曾经的湖滨会堂


文革初期的批斗潮过后,湖滨会堂基本不开大会了,几乎每个礼拜周末晚上放电影。因湖滨会堂圆周墙壁上都是高大的玻璃窗,釆光极好,窗户太多,不能像其他影剧院一样用黑色幕布遮挡窗户,使得影剧院即使在白天也如夜里一般,没有半点儿光亮。因此,湖滨会堂只能在天黑以后放电影。

到了周末,我记得大多是在夏日,大人们下班后,吃完晚饭,全家人出动去湖滨会堂看电影,买票时分别买大人票和小孩票,一张票也就是5分、一毛钱。进去后,一般情况下是不会按预定时间放映的,这时候,真是热闹非凡,大人们拉家常,说闲话,小孩子坐不住,东张西望,经常会看到认识的人,就会离开座位往一起凑。直到放映铃声响起,才回到座位,到大灯熄灭,银幕上出现字幕,大厅里才逐渐安静下来。一般情况下,在正片播放之前,会有加片播放,有时是新闻片,有时是科教片。我经常会在电影播放过程中不知不觉就睡着了,不知什么时候醒来一下,再看一阵又睡着了。等电影放完睡醒,心满意足回家睡觉。



█ 湖滨会堂原址上矗立起来的摩天大楼,slt6636001拍摄


从湖滨会堂沿青年路往南不远,就是迎泽公园靠北的东门,我们经常从这个大门进入迎泽公园。有一段时间,每天早晨6点多起来,相跟上院里的几个同龄孩子,每个人手里拿着一米长短的竹竿,到迎泽公园去练剑术,大概是其中一个孩子不知跟谁练了几天,由她来教大家,有模有样练了几天,后来就没人去了。


█ 当年迎泽公园东门牌坊揭幕时的盛况,有没有物是人非的感觉?


有一次,三哥与邻居小孩去钟楼街副食品市场去买活鸡,打算回来宰了吃。可他们买时却没有鸡,看到有鸭子,就一人抱了一只鸭子回来了。这户邻居是南方人,经常杀鸡吃,鸭子买回来就毫不犹豫宰杀了。三哥买回鸭子,让它自由活动,全身雪白,黄色扁嘴,黄色脚掌,长长的脖子,不停地呱呱叫,实在是太可爱了。全家人谁也不舍得杀了吃肉,一致同意先养着。最高兴的事情就是让鸭子玩水,我们把大洗衣盆放到地中间,里面加上水,鸭子跳进去拐的脖子住身上撩水,但盆太浅,我们就让它进洗碗池玩水,厨房的冼碗池是水磨石槽,大小刚好能容纳一只鸭子,洗碗池稍深一些,我们把它抱进去,它就开始一左一右拐脖子往身上撩水,用嘴梳理羽毛,还不时挺胸拍打翅膀,溅出很多水。不知是谁出主意,带鸭子去迎泽公园,让它到湖里去玩。

一天,我们手里拿根小棍,一路赶着鸭子去了迎泽公园,到了湖边,它摇摇摆摆毫不犹豫跳进湖中,非常高兴,这下可以玩个痛快了。但高兴了一会儿,就开始着急了,眼看的鸭子离我们越来越远,往湖中心游去,担心它不知回来。我们开始"鸭,鸭,鸭"不停地呼唤,可能是因为湖大好玩,它依然我行我素,背我们而去。我们打算沿湖岸包抄,同时不停呼喚"鸭鸭,回来",似乎是听慬了呼喚,也可能就知道要回来,鸭子终于返航了,面朝我们悠闲地游来了,直到它上岸,我们才放下这颗提到嗓子眼儿的心。依然赶着回到家中,以后再也不敢领它去迎泽公园了。


█ 青年路街景


从东陵里出来顺着青年路往南走不远,便看到太原市游泳场,我们一般称之为青年路游泳场,应该说是太原巿最好的游泳场了。

到了夏天,又适逢放假,吃完午饭,带上游泳衣,相跟上从小的玩伴去游泳。那时的游泳场是分时间,场次的,两小时一场。要充分利用这两个小时的时间,赶在开场时买票进入,快速换泳衣,迫不及待跳入泳池,直到这场结束铃声响起才恋恋不舍离开。

游泳场有三个泳池,靠大门这边是练习池,我们称为中池,这个池南北长,东西宽,大约是50x20米,从南至北池底成下坡状,池中灌上水后,水的深浅是不一样的,靠南边最浅,大约只有1.2深,越往北走越深,到了最北边,水深可达1.8米。中池西边靠北是儿童池,我们称为小池,小池是圆形的,池底也不是平的,是四周高,中心底的缓坡,灌水之后,周边水深大约至大人的膝盖,到池中心可达大腿。小池的南边是一片水泥空地,供人们休息,晒太阳,空地南边是更衣室。小池与空地的西边是深水池,我们称为大池,大池也是南北长,东西宽,应是标准池。大池北岸有一个水泥跳台,所以大池北面池底很深,听说有4米深,南面水深有两米。大池周围围了一圈铁网,只在东边中间有大门,并且有人看守,不是谁都能进到里面,必须要有深水合格证才可以进去。


█ 青年路街景


那时看到许多人泳衣后面缝着一个红色棱形的塑料合格证,他们便隨意进出大池的门,心里很是羡慕。终于有一天,泳伴提出一同去考合格证,考合格证是在大池考,沿大池的纵向游一个来回就考试合格,发给深水合格证。我没有胆量进大池,一想到跳台下面4米深的水,就不寒而栗,泳伴比我游得好,窜辍我一起去考。告诉我,咱们相跟着,你靠池边游,实在游不动就扒边。有了这个救命措施,我便有了信心和胆量。在测试之前,我从没有连续游过这么长距离。因为中池人多,且大部分区域水浅不够一人深,人们可以直接站到水中,游几步就会碰到人。只能在中池最北边横游,因距离短,游到对面总要扒边,无法确认所能游的最长距离。


█ 青年路小学,它还有一个戏称叫皇家青小


进入大池后,一开始游,就感觉非常轻松,早听人说过,水深浮力大,游泳不费劲,这下体会到了。但我还是谨记救命措施,一直靠边游,快到跳台附近时,想到这里有4米深的水,还是有些担心,但是“人在江湖,身不由己”,只能奋力去游。直到折返回来时,感觉到累了,游泳速度明显減慢,泳伴一直陪伴着。最后终于到达目的地,即出发地点,完成了测试,发给一个红色塑料棱形合格证。从这以后,游泳衣后多了这个红牌,能够自由出入深水池了,我是多么自豪啊

从游泳场再往南走,还有迎泽公园靠南的东门,山西省中医研究所以及太原五中,青年路北边尽头是牛站村,这边我们去得不多。


█ 青年路与并州西街路口的山西省中医院,也就是省中医研究所


█ 太原五中


后来不知是哪一年,再去青年路,发现已没有了原先的“绒树”,再也见不到那粉红色的“绒花”了,心里免不了伤感一阵。

随着时代的发展,青年路两侧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各单位竞相盖起了高层楼房。圆形的湖滨会堂不见了踪影,取而代之的是目前多见的,那种方方正正的高低组合楼群。迎泽公园也经几次改造,更加现代化了。湖岸砌了高台,加了围栏。湖中游船已经没有了过去那种手划船,取而代之的是脚踏船,机动船。今年正在进行大规模的改造,期待着看到一个更加美丽的迎泽公园。


█ 飞跨青年路的南沙河快速路高加桥


太原游泳场已被改造成太原游泳馆,成为一年四季都能开放的游泳场馆,滿足了人们多样化的需求。

牛站村也已被历史湮没,在它曾经的土地上,盖起了许多高楼。

青年路,用它的变化见证了历史的发展,祝福它,永远年青!

  

直接点击以下链接,阅读推荐内容:

家在太原01:太原城,太原人

家在太原02:爱在太原晨起日落每一时

家在太原03:太原的那些老槐树,傲然风雨忆沧桑

家在太原04:那一碗老太原炝锅面

家在太原05:太原那些“福寿安康”之地

家在太原06:记忆中的五一路先锋百货商店

家在太原07:怀念我的母校——回民小学东西校

家在太原08:太原有条智家巷

家在太原09:半个世纪如云烟,太原十二中记忆

家在太原10:桃园那几条巷

家在太原11:桃园一巷的那些事

家在太原12:行走五一路,寻找昔日的记忆

家在太原13:大濮府煤场散记

家在太原14:住在桃园二巷的日子

家在太原15:远去的钟楼街副食品市场,近半个世纪的记忆 

家在太原:桃园三巷的记忆

家在太原:傅家巷与傅山

家在太原:桃园四巷忆吃穿

家在太原:桃园路往事

家在太原:豆芽巷往事

家在太原:郭家巷往事

家在太原:老军营,相知相处三十载

家在太原:记忆里的西缉虎营 

家在太原:少年的五一广场

家在太原:家住桃园三巷

家在太原:迎泽公园的记忆

家在太原:西缉虎营院里的牵牛花

家在太原:我心中的解放路

家在太原:太原的夏天

家在太原:太原的醋

家在太原:梅山记忆

家在太原:三代人的青年路小学

家在太原:太原七中,那些阳光灿烂的日子

家在太原:难忘上马街

家在太原:饮马河边

家在太原:记忆中的西华门老街

家在太原:悠悠文庙上官巷

家在太原:杨家堡,都市里的村庄

家在太原:桥头街,我永远的乡愁

家在太原:家住太原五拐巷

家在太原:记忆中的上马街

家在太原:徜徉在迎泽大街上

家在太原:太原的秋天

家在太原:坡子街16号的小院情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