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离开清华的99种方式|韩宗杭:从“梦之网”到“冬奥梦”,电力一线的梦想与坚守

职业发展中心 清华职业辅导
2024-10-17


编者按

清华求学数年间,在考试周期间的坚强求生,在学生节与DDL之间的痛并快乐,在毕业论文与工作申请间多线作战,当离开清华的时候,这些毕业生留下了怎样的故事?他们走上职场后获得了怎样有趣的经历?今天,就让我们一起倾听学长讲述最真实的生涯故事,回顾投身能源业的心路历程,分享离开清华的99种方式。


韩宗杭,毕业于清华大学电机系,工程硕士。2016年10月加入中国共产党,2021年7月参加工作。现就职于国网冀北电力有限公司。


缘起:点亮梦想之网 高原绽放希望

六年前,我曾是山东大学的一名大二学生,身为一个懵懂无知的少年,心中尽管充满了理想与抱负,却也总会对未来感到一丝迷茫。一次偶然的机遇,我接触到了由清华大学电机系组织的“梦之网”公益实践活动,这让我感到心潮澎湃。


在当时,中国电力行业飞速发展,但仍有一些地区因为地处偏远,无法接入国家大电网,得不到稳定充足的电力供应。而“独立微电网”技术的日渐成熟与大范围应用,为这些缺电少电的地区带来了希望。“梦之网”公益实践活动持续不断地号召着同学们奔赴边远山区,用所学知识结合新能源与微电网技术进行实践,致力于帮助供电不稳定地区的孩子们解决学习生活用电问题。


“梦之网”仿佛在呼唤着电力人的专业责任感,怀着青年的一腔热血,我立即决定报名参加。身处象牙塔中的学子终于有机会奔赴祖国的偏远地区,发挥专业才干。


两所高校学子共赴祖国边疆


实践地点在遥远的新疆喀什市马尔洋乡小学,其海拔超过三千米,光是单程前往就需要长途跋涉近一万里路,此外还需要克服高原反应。到达之时,我们发现马尔洋乡小学的硬件条件的恶劣程度超乎我们的想象。看到昏暗的教室、破旧的灯泡和发电量不足的小水电站,再看到当地塔吉克族天真可爱的小朋友们,我们的内心五味杂陈。由于没有稳定的电力供应,仅靠小水电站的水力供电,平日里根本无法满足现代教学设备以及食堂电器设备的用电需求,这严重影响了当地的教育条件。因此,我们下定决心,要在这短短的十几天内,利用“独立微电网”技术,为他们提供长期可靠的电力支持。


在实践过程中,我们从零做起,克服了高原反应、时常降雨、缺少材料等困难,并掌握了搭支架、和水泥、打电钻等未曾在书本中学到的工程技能。数十根最长可达六米的合金支架,以及六十块每块重达四十斤的光伏板,都是由我们徒手运到屋顶。这些经历过的困难、挫折与挑战,也成为了我们难忘的回忆。


当“梦之网”建设工程完成后,在通电的那一瞬间,盏盏明灯照亮黑夜。“梦之网”终于将电力之光播撒到了这片土地。在那一瞬间,孩子们的笑脸仿佛又浮现在我们的眼前,我的内心也萌生出一个念头:我愿意尽毕生的努力,为孩子们点亮盏盏明灯,照亮他们前行的道路,将希望播撒远方!“梦之网”也点亮了我的清华梦,于是我和这些清华学子们相约两年后在园子中再相聚。


“梦之网”通电一瞬间

”梦之网“完工成果展示


深耕:于服务中前行 于奉献中成长

时间匆匆流逝。两年后,我终于实现了自己曾经的梦想,来到清华大学电机系攻读硕士学位。在入学之初,我荣幸地参加了清华大学第十二届研究生新生骨干培训班暨第三十三期暑期团校(研究生班),“又红又专,全面发展”的育人理念深深地打动了我。时至今日,我仍然记得,杨斌副校长在当时教导我们的一句话:“要做发动机,不要做传送带。”这种精神一直激励着我,因此我在进行科研学习的同时,也积极参加了许多社会工作,用心为身边的老师和同学们提供服务。


后来,我光荣地成为了清华大学“双肩挑”研究生德育工作助理队伍中的一员,曾先后担任过电机系研究生会主席、国际学生助理和新生助理等多个职位。带有清华特色的辅导员身份,给我的校园生活留下了许多美好而又珍贵的记忆。


在担任电机系研究生会主席期间,我带领电机研会全体成员凝心聚力,开放创新,在高品质服务中引领电机学子成长成才,并时隔多年再次荣获清华大学优秀研究生分会(综合发展类)这一宝贵荣誉。值得一提的是,在此期间我还曾作为工作人员参加了“梦之网”支队成员们的本科毕业典礼,实现了一次“梦幻联动”。


参加“梦之网”队员的毕业典礼


在担任国际学生助理期间,我不仅用心为系内国际学生提供优质服务,也积极参加了清华大学亚洲青年交流中心暨研究生跨文化领导力训练营,并参加了由电机系国家电网卓越创新基金资助的中意先进制造暑期学校海外实践项目,从而提升了自己的全球胜任力。


在担任新生助理期间,我对于辅导员的身份又有了更加深刻的理解:我认为辅导员不仅要在服务中实现自己的价值,还应该像灯塔一样为同学们照亮前行的方向。在此期间,我因势利导开展了电硕20的新生思想引领工作,积极鼓励党团班骨干成员开展特色活动,并指引师弟师妹们对未来做好规划。


回首过往,这段在清华求学的经历,是我人生中一笔重要的宝贵财富。期间,担任清华“双肩挑”研究生德育工作助理的宝贵经历,让我结交了许多志同道合的朋友,极大地提高了自身的综合素质,也让我更加坚定了未来的前行方向。



选择:守护万家灯火 共赴冰雪之约

时光荏苒,岁月匆匆。临近毕业之际,为了让自己充分发挥所学到的专业知识,我决定聚焦电力行业,继续为社会做出更大贡献。最终,我选择了加入国网冀北电力有限公司,现在已经成为了一名实习调度员,与诸多同仁共同肩负着保障首都供电安全、服务冀北地区经济社会发展和服务国家新能源发展的特殊职责使命。


生逢盛世,何其有幸。就在今年,北京成为了全球首个“双奥之城”,在奥林匹克史上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1月17日,外交部发言人赵立坚在例行记者会上提到:“我们建立了张北可再生能源示范项目,把张北的风转化为清洁电力,并入冀北电网,再输向北京、延庆、张家口三个赛区。这些电力不仅点亮了一座座奥运场馆,也点亮了北京的万家灯火。”国网冀北电力有限公司不仅拥有着位居国网公司第一的统调新能源装机比例,也肩负着北京地区70%以上的电力传输任务。


为全力以赴做好冬奥保电工作,我和同事们共同坚守一线为冬奥保电护航。在我们夜以继日的编制保电预案和反复演练的过程中,在我们于一个又一个夜晚认真监视冬奥核心区电网运行情况的过程中,在春节期间全体调度员集中封闭坚守岗位的过程中,我们都在以“功成不必在我”的境界和“功成必定有我”的担当,用实际行动践行了供电保障万无一失的承诺,只为让冬奥盛会能够在绿色电力中更加精彩。


终于,这场举世瞩目的冰雪运动盛会画上了圆满的句号。在所有人的共同努力下,北京冬奥会、冬残奥会充分实现了“绿色办奥”的理念,并历史性地首次实现了100%绿色电能供应。我们也终于圆满完成了北京2022冬奥会、冬残奥会的保电任务,实现了“供电保障”和“疫情防控”两个万无一失的庄严承诺。不论台前幕后,我们与所有冬奥保障人员一样,都是这场冬奥盛宴的参与者、服务者和守护者。


冬奥保电结束留念


前行不辍,未来可期。今后,我也会继续以“只争朝夕、不负韶华”的奋进姿态,与祖国共进、与时代同行,在构建以新能源为主体的新型电力系统的进程中,在“双碳”目标的实现过程中,在矢志报国和服务人民中书写绚烂无悔的青春华章!


更多精彩

马冬昕:我人生的A面与B面

曹绪尧:做创业道路上的长期主义者

叶子鹏:建党百年,我选择成为一名党校教员

闫星辉:将成果写在祖国的蓝天上

徐九洋: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一位医师科学家的成长与选择

地尼亚尔:放弃读研,我回到新疆当起了“电力医生”

卓玛:做青藏高原上的一束烛光

许泽曦:一位消防战士的蜕变与坚持

李天枭:追寻"双碳",我选择了孤注一掷地争取和等待

曹丰泽:你为什么选择非洲

王德斌:从西南边陲的放牛娃,到振兴乡村的返乡人

徐佳倩:从麦肯锡到bilibili,一个非典型理科生的文娱业之路

傅麒宁:做一名有温度的医生

范煜群:戏剧是一场未完待续的历险记

姚国友:做喷遍祖国混凝土的姚阿甘

袁晓辉:放弃教职去创业

孙昊德:枣刺和苹果

左   婉:我在盖茨基金会做公益

王晓亚:从校园学生记者到江苏卫视主持人

蔡达理:而见过了这一切之后,我还是想当一名工程师

范梓腾:在社工与科研的平衡中思索前行

石添硕:从对冲基金到哈佛读博,疫情之下坚守学术初心

马积良:从程序员到中学老师,只要你敢,路总能走出来

蔡泽州:留美两年,回到清华读博士

陈一麟:我在一线报道中成长

徐梦周:园子里普通人的考研那点事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清华职业辅导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