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经契约No.13066|写了《差生韩寒》的小混蛋可能将改写你的人生剧本
前情
契约No.13016 契约No.13017 契约No.13018
契约No.13019 契约No.13020 契约No.13021
契约No.13022 契约No.13023 契约No.13024
契约No.13031 契约No.13032 契约No.13034
契约No.13035 契约No.13036契约No.13037
契约No.13038契约No.13039契约No.13040
神经契约
序号
13066
2019年1月31日,鸣&岳终于签了神经契约:)
2014年,鸣&岳就合作过视频栏目《阅录评》,在“滤镜菲林(最近更名为‘鸣岳几时有’)”发布。没错,这也是“阅录评”公号名称的来源。由于种种原因,视频栏目《阅录评》只发布了四期。
四年之后,鸣&岳再次合作推出《鸣岳几时有》,目标是500期,目前已经发布了11期。不知道是否可以达成目标,至少目前看起来势头良好。
今日发布神经契约
No.13066:陈鸣&阅录屏
&
悄然改写人生的剧本(第一人称视角)
那个拿着笔的小混蛋(第三人称视角)
第一篇:悄然改写人生的剧本
读大学的时候,有段时间我以读胡适、季羡林这些老头儿的日记为乐,像是溜进别人的人生里四处翻箱倒柜。
网上后来有一段《胡适日记》的文字是杜撰的,日期全对不上,但其实颇得其精髓。
7月13日 打牌。
7月14日 打牌。
7月15日 打牌。
7月16日 胡适之啊胡适之!你怎么能如此堕落!先前订下的学习计划你都忘了吗?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不能再这样下去了!
7月17日 打牌。
胡适的日记里确实满满都是打牌,在里面你能看到一个聪慧的年轻人,在自律和自责里头挣扎的样子。
他也会特认真地在日记里问自己一句:“今日终日未读一书,何也? ”
季羡林的日记就更实诚了,比如下面两段:
“说实话,看女人打篮球是在看大腿……附中女同学大腿倍儿黑,只看半场而返。”
“我今生没有别的希望,我只希望,能多…几个女人,和各地方的女人接触。”
大师们成为大师,年轻时候就露出一点,就是待人待己的真实,在日记里也一点儿不糊弄。很多年以后,季羡林出版日记时依然决定一个字也不要删。
写日记是个“看住自己”的好办法,《金刚经》说“云何应住,云何降伏其心”,写日记大概也算一种法门。
现在越来越多的人学习睡前冥想、打坐,但已经很少有人睡前写日记了。
冥想打坐入门容易,精进很难,起心动念此起彼伏。提笔写字,一日有一日的进境,最差也能照见人生的起伏高低。白纸黑字,都抵不了赖的。
为什么就算每天给自己写几行字这个事儿,也变得没人做了呢?
我猜这里面有“写作”这两个字给人潜意识里的误导,它遥遥地指向了“文学性”。
这唬得很多人不敢动笔。
鳄梨叫牛油果,樱桃叫车厘子,猕猴桃唤作奇异果,这才显出来身份。不说“文字表达”,一定得叫“写作”,才显得一笔一划郑重其事。
这样一来就坏事儿了。
提笔的人潜意识里就开始装神弄鬼,大白话能说清楚的,一定要用专业名词,三句话能说清楚的,非得用排比句。“写”很容易就变成了“作”。
人们很容易忘记了“写作”最初朴实的功能性,就像人们很容易把《丧乱帖》当书法创作,而忘了最初它只是王羲之写给朋友的一封信,凑巧字是极美的。
只有极少数人能够抵达“形成写作风格”这个层面。写作在普罗大众层面的朴实功能就是记录和沟通。
记录就要把话说准确,一语中的。
沟通就要把话说透彻,一语入心。
对大部分人来说,做到这两点,认知和感知能力就已经飞升了一个级别。写作是一种极为趁手的工具,不用实在可惜了。
它有三个功能,首先是自我观照。
人的念头像一壶烧开的水,水面上每个地方都在冒泡,永无定性。而写作能够把人们的网状思维,用树状结构梳理,最后用线性方式输出。
这类似于一种思想打坐,写作帮我们创造了一个“我的副本”,它并不全等于你,却是一种轻便地进行自我观照的方式,它把一个几个GB的人,压缩成了几个KB,却依然高度保真。
第二个作用是亲密沟通。
一个人是不是真的活明白了,把ta赶回家跟父母一起住3天就知道了。
和父母的沟通,和儿女的沟通,夫妻之间的沟通,并称世界三大难题。
许多年前还在小县城里读高中,高一高二时我总不上课,每天都在看书写小说,避父母如躲债。直到有一天,失望至极的母亲拿起笔来,在我的数学习题本上写了一封信。那封信看得我嚎啕大哭,此后奋力苦读,一年后还给她一张北大录取通知书。
有很多百爪挠心的时刻,口头的话语是无效的。我们能做的,可能就是闭嘴,坐下来,想像那个亲密的人坐在面前。把急吼吼的情绪和脱口而出的言辞,一片一片熨平,一段段梳理干净,一字一字写下来。
书写出来的文字是一种咒语,拥有一种势大力沉的穿透力。读到的人不会不懂。
第三个作用,点亮觉知。
我在各种场合尝试过、见证过,如果让一个中国人回忆自己生命中最重要的一个亲人,文章写出来肯定极为动人、苦涩、催人泪下。
如果我们转念一想,还写这个亲人,但要求只写ta给自己带来过的快乐、在自己身上留下的勇气、智慧和祝福,人们依然可以把这个文章写得极好,而且充满欢声笑语。
生命是一种自实现的寓言。
同样的一个故事,一旦你“转念一想”,悄然间就转换了人生的剧本。
这种全然的觉察力转瞬即逝,但对于受过训练的人,我们就可以从容地掏出笔来,慢慢书写,缓缓地躺进所有先人的祝福声汇成的大河里。
文章结束了,我试图放一条不那么生硬的广告,但直男如我也只能做到这样了。
我把十年的写作经验总结在这门课里,希望能和你一起,改写人生的剧本。
《悄然改写人生的剧本》2018年11月15日在“鸣岳几时有”公号首发
第二篇:那个拿着笔的小混蛋
作者/kikis
来源/馒头商学院,2018年10月19日
24岁,他是调查记者,出道两年,就凭一篇《碘盐致病疑云》,获得南方周末年度致敬,推动国家碘盐政策调整,影响数亿人的健康。
26岁,他关注小人物的故事,写了一篇《父亲的家谱》,被收录进高考语文题。
27岁,他报道《差生韩寒》,因为流量过大,导致南方周末的服务器数次崩溃。
28岁,他创办公众号「咋整」,用戏谑的方式解读正经新闻,被纽约时报引用报道。
30岁,他应邀加入VC机构「峰瑞资本」,从0整理出一套完整的打法,重新定义了VC建立品牌的方法和什么是好的标准。
他是陈鸣,一个靠写作吃饭,安身立命的媒体人、创业者。
我们试图把他包装成「精英导师」,他却表现出抗拒,他说自己的人设其实是「小混蛋」。
每当他感觉到舒适自在的时候,都会想起小时候买了本《童话大王》,吹着口哨,大摇大摆走过小镇的街道,路过五金店和水果摊,在小河边撒泡尿,然后回家的情景。
“我拿出了过去一年的时间反思人生,终于想明白我自己无非是一个小混蛋,干很多好玩的或不好玩的混蛋事儿”。
他用这种状态,化解周遭的焦虑、压力,永葆好奇。
以下,是这个「小混蛋」的职场故事。
2012年,对于世界来说是恐慌的一年。
关于世界末日的传言满世界的翻飞,有人深信不疑,终日惶惶,有人不屑一顾只当流言,却仍旧被命运卷入动荡。
韩寒在这一年,就遭遇了人生最大的信誉危机。
在这一年之前,他是新概念最年轻的获奖者,人们叫他天才写作少年。又因为频频在微博对政治发声,被网民称为“当代鲁迅”。作家韩寒被舆论推成了“神话韩寒”。
然而,2012年,韩寒却被网友质疑作品是找人代笔。“打假斗士”方舟子迅速加入这场“口水战”,接连向韩寒开火。
受这场战役影响的,还有就职于南方周末的陈鸣。
本来两个毫不相干的人,被陈鸣的一篇《差生韩寒》的报道,拉到了统一战线。
在后来的记者手记里,他把这次倒寒事件,称作“一群年纪大的人在墙角围殴一个青年。”
为了祛魅,也为了弄清楚真实的韩寒到底是草包还是天才。他跑去韩寒的高中,采访了50多个韩寒的同学、老师、好友。试图从“成名前的视角”,看到韩寒到底如何一路走来的。
在当时那个处境里,陈鸣的报道确实也拉了韩寒一把,证实韩寒从高中开始,就是同龄人中的写作佼佼者。天分和能力都是真实存在的。
实际上,陈鸣从韩寒这段高中经历里,看到了曾经高中的自己。
天天玩《星际争霸》,考试只认真做语文题,因为新概念作文大赛的影响,自己闷着写小说。成绩一塌糊涂。
不同的是,韩寒的母亲,在忙着给韩寒熬补药,期待自己的儿子早点开窍。
而陈鸣的母亲,给他写了一封充满愤怒和失望的信,读得小混蛋痛哭流涕。
“每天絮叨的中年妇女,才不跟你们一样报什么写作课,突然间拿起笔来却是最吓人的。”
或许是母亲这种反常的沟通方式震慑住陈鸣,他决定收心,在高三那一年认真学习。最后凭实力迅速超车,从文科班倒数1/3,考到福建省文科第七名,进了北大。
有人问他,为什么当年没有参加新概念大赛?他很懊悔的说,“参加了,但是战术错误,我写了一首诗,只得了一个入围奖。”
因为这次战术错误,世界少了一个少年作家,多了一个调查记者。
从北大毕业后,陈鸣奔赴广州,加入了当时的新闻圣殿南方报业集团,和许多刚毕业的年轻人一样,他对未来既充满希望,也充满各种各样的焦虑和不确定性。
刚去两个月,现实的工作就把他打得措手不及。作为记者,第一次采访,他就逃跑了。
当时,陈鸣被派去河南,调查一个被举报贪腐的女法官。
“我坐到那个法官面前,特别慌,脑子里面想好的所有事情全忘了。她还叫了两个法警一起听,两个人身高1米8,站在我身后,故意把手铐晃得咣咣响,我的压力特别大。”
陈鸣把这次采访称为“灾难般处境”,最后中途谎称自己要上厕所,然后就再也没有回到那个采访现场。
布尔迪厄说:新闻业是惶惶不安的人、贪得无厌的人、叛逆造反的人或无耻屈服的人最多的行业之一。“我当时觉得说的不就是我这种混蛋吗?”
在广州待了两个月,小混蛋陈鸣又逃跑了,他逃回了北京。打电话告诉领导自己不回去了。原因是广州水土不服,条件太艰苦。
结果出乎意料地,领导拒绝了他的离职,又给了他一个北京分站工作的机会。但小混蛋怎么会安定下来呢?当时虽然顺势留了下来,一年后,他又想到逃跑。
原因是,当初和他一起毕业选择去美国的同学,开着跑车,各自都过上了“资本主义的腐败生活”,这种焦虑,用现在公众号的文章来说,就是“你的同龄人正在抛弃你。”
他想辞职,扔掉笔杆子,去那个自由的国度,过闪闪发光的“腐败日子”。可是,最后,他还是逃而不离,口袋里明明揣好了辞职信,但是他在跟领导的饭局上喝了个大醉,最终没能掏出这封信。
陈鸣把这段时间,形容为“惶惶不安的两年”,经历过这几次逃跑后,他好像突然想通了,如同高中玩了两年,在第三年突然收心一样,“我决定收起什么都想戏谑一把的心态,善待一番自己的工作。”
他做了不少的调查报道,包括《圆明园兽首追讨秀》、《重庆温泉寺:商业与宗教的争夺战》,以及《东明万人肿瘤暴发疑云》。
其中,《东明万人肿瘤暴发疑云》这篇文章给他留下一个悬而未决的好奇,甲状腺肿瘤和当地的环境污染没有找出关联性,那么,到底什么导致了肿瘤爆发?
“采访过程中,有一个人提出了一个观点,说山东东明是高碘地区,因为食盐强制加碘导致出现了这么多的病例。时间上刚好有关联性,所以我就一直打着这个问号。 ”
握着这个问题,他回到北京,躲在了北大图书馆,通过大量的查阅论文,开始论证这个答案。
在这个过程中,他找出了大量的线索,列出了一个长长的采访名单、包括资深的专家、沿海地区关注这个话题的医生、疾控中心的工作人员、肿瘤病人。然后再在采访的过程中,反复去推敲验证他的答案。
“当你找到一个线头后,拿着这个线头再去动手,就会发现大量的关联性。”
在《华尔街日报是如何讲故事的》一书中,作者说,真正好的记者不会把自己当写作的人,而是把自己当学者、研究者,这样才能真正写好一篇文章。
陈鸣通过做学术的方式,完成了这篇《碘盐致病疑云》,促使国务院卫生部宣布下调食盐加碘浓度,要求市面上必须提供非加碘盐,这篇文章最后获得了当年的南方报业年度致敬。
一个不到24岁年轻人,刚毕业两年就获得了中国新闻行业的最高权威致敬。
这个致敬,让陈鸣在这一行里获得了极大的鼓励,“虽然这篇在写作上不算成熟的作品,从结果看却是让我最满意的。它造福了几亿人,加上时间维度,它的影响还会一代一代延续。
你看我现在,作为一个三流商人,我能影响多少人?如果有1万个、10万个、100万个用户,我就已经很开心了。但我在做媒体的时候曾经给极大范围的人群带来过利益,我一想到就很开心,而且越来越开心。”
对于这个阶段的陈鸣,写作是一种对时代的武器,针砭时弊,是好奇心的一把枪,用枪杆子挑起了很多被社会忽略的一面。
他试图用写作,去改变一些社会的现实。却因为各种各样的外部原因,熄灭了这把火。他转头去做商业,想要用经济的形式,曲线实现自己的理想。
从南方周末出来之后,陈鸣去了「博客天下」,因为在那里可以开始带团队。
那一年,微信公众号刚刚1岁,没有人知道这个类似QQ空间的写作工具之后会发展成什么样的内容帝国。
而纸媒在那几年被唱衰的很厉害,为了求生,很多杂志都在做新的尝试。但大多数都是做内容的搬运。
在《博客天下》,陈鸣开始接触新媒体,开了自己的公众号,“滤镜菲林”写写自己的人生感悟。又把「博客天下」一个叫做「how to」的栏目,移植到微信里,取名叫咋整。
| 咋整当时的公众号引导关注,现在看来也很有意思
每天下班,别人都走了,而他则待在办公室里做推送。
我问他,“在办公室做自己的事情,主编不会说你的吗?”
他说,“不会啊,因为当时管事的执行主编就坐我旁边,他也在写他自己的公众号。”
这个主编就是张伟,他当时写的公众号,就是现在很火的新世相的前身「世相」。
而陈鸣的「咋整」没有那么文艺,他用戏谑的方式,解读每一条时事新闻。
这种小混蛋的新奇搞怪的方式,甚至“惊动”了美国媒体。
2014年骆家辉离任驻华大使,陈鸣的团队做了一篇《别了,骆家辉》,用微信对话的形式,恶搞了一篇奥巴马和骆家辉的对话。这篇文章7天内的传播量是100多万。
4年过去了,这种图文形式,早已成为大多数公众号编辑器的模版,而在当时因为形式过于新颖,美国《纽约时报》在报道骆家辉离任时,还专门提到了这篇文章,视之为中国网民情绪的一种声音。
| 学新闻出身的陈鸣,在接到《纽约时报》的电话时很兴奋,“严谨媒体一般都有信息核查员,他们还真的给我打了电话。”
因为内容新奇,「咋整」也从陈鸣下班后的“瞎鼓捣”,变成了公司的正式的内部创业项目。这也是陈鸣的第一次创业尝试。
不同于别的同行,陈鸣从纸媒切换到新媒体的时候,并没有太多的痛苦,反而是一种他乐在其中的尝试。他不仅是专注笔下的写作,还用更加产品化的方式做内容。
写作思维也是他适应时代的思维,对象变了,内容也会跟着变了。
「咋整」的粉丝也涨得非常快,很快就到了80万的体量。增长的原因,陈鸣归结为“因为这个事情对,所以就很快。得道多助说的就这个意思,得道说的就是符合规律。”
除了新鲜的优质内容、赶上时代的早班车,陈鸣和团队还尝试了大范围的用户增长手段。
“我们当时用了小马过河的策略,先说服一个比我们粉丝只多出几万的账号,然后拉着这个账号去说服下一个比他们粉丝多的账号,最后,我们成功拉到了「微信路况」,这是当时流量最大的公众号,有2000万粉丝。”
这次互推,让「咋整」一晚上涨了8万多粉,总涨粉十几万。
|咋整在六一儿童节第一次做线下活动,“回到童年”,粉丝把单向街书店都挤爆了。
咋整的流量和内容都稳定后,陈鸣开始做商业化的打算。这是他加入博客天下的原因之一。他想突破自己,从曾经的单兵作战,开始带团队,做商业的尝试。
当时的内容变现还没有现在的环境那么复杂,「咋整」仅仅靠着广告的变现,就能一个月稳定收入几十万。
也许是上天都很喜欢那些偏爱挑战的人,总是用困难去充实他们的人生。
在「咋整」最蓬勃发展的时候,因为股权谈不拢,公司将「咋整」剥离出来,挂到了一个新的公司主体下,并且任命了 CEO。
一手把「咋整」拉扯大的陈鸣,突然和这个品牌没有任何关系。
公司这一击意外的重拳,把陈鸣打的很懵。他选择了安静离开,「咋整」突然没了亲爹,蓬勃的势头一下的衰退下来。
“「咋整How to」一句话说就是,文字版的囧叔脱口秀。这个配方只有我自己真正了解其内核。换了内核,这东西就死了。”
| 当时咋整团队和粉丝们,这张照片陈鸣存了很多年。
多年以后,在个人公众号上,他讲起这件事的时候,用了双输去形容「咋整」的结局,后悔当时没有积极主动去据理力争,共同解决问题。“小混蛋应该是对结果随缘,对事情本身还是要努力求成。”
后来,积极主动,成为他对下属耳提面命的必备技能。谁违背了这条原则,第一时间会被揪进办公室当面质问,谁挑战这条原则,立刻会被清理出团队。做小混蛋也是有职业门槛的。
他把与人沟通视作自己的短板,上天很公平,写作能力对口头表达是一种诅咒,“有时候一方面能力太强,你就会太依赖它,就像现在,我和你聊天,其实脑子里都是先写出来,再念出来。所以很多时候,我说话磕巴是因为跟我想事情的速度不同步。”
这是陈鸣的一层壳,在后来的经历中,他也在不断的打破这层壳,试图从中突破而出。
第一次内部创业受挫之后,陈鸣并没有放弃创业。他静不下来,爱折腾。
这种特质也吸引着周围相同的朋友。
从「咋整」出来之后,他又被朋友邀约去创业短视频项目,因为个人原因退出后,这个项目的投资人,原来IDG的合伙人之一李丰要创业做自己的投资公司了,又向陈鸣发出了邀请。
“做媒体出身的人在商业能力上是有短板的,或者说是看的案例太少了。这是一个很好的‘创业者在中间歇一下,然后继续往前走’的一个位置。”
这对陈鸣来说是一个全新的领域,每天都会接触很多新的术语,新的思维方式、新的尝试。
“刚开始开会的时候,他们说很多缩略名词,我听不懂。一开会我就录音,整理成文字,抽空就拿出来看两眼,越看就越薄,把那些没用的去掉之后,精华成了一棵知识树。后来,他们说上句我就知道下句,而且知道每个转折和漏洞。”
创业公司没有太多预算放在品牌上,陈鸣和他的团队就用最大的诚意运营新媒体。对他来说,新媒体“是一个性价比最高的建立品牌以及带来用户的方式。”
“只要你有足够好的方式或者策略,在持续的传播中,你一定会在某个点打爆,一定会出来爆款,只要你的策略是对的。”
陈鸣的策略也很简单,重视创业者, 通过公众号,扎扎实实地输出对商业本质的理解,也输出对创业者的真诚。深刻的行业文章,也会打动创业者。
这套策略不仅帮峰瑞建立良性的循环。陈鸣和他的团队,还帮助很多他们的投资公司,从0搭建新媒体,持续输出品牌影响力。
“比如我们曾给海峰科技做过一篇文章,这一篇文章给他们带来了十几个潜在客户,他们是2B的业务。百场汇CEO沈巍分享了一篇《产品如何冷启动》,这篇文章通过峰瑞几乎将主流的TMT媒体都覆盖了。
我们曾经写过一篇三只松鼠的文章,后来他们自己统计全网阅读量100万+,这是他们不曾想到的。”
如果说在南方周末的经历,帮陈鸣打下了坚实的内容底子,那在峰瑞资本的经历,则帮陈鸣训练出一种更多元的视角。而且锻炼出了依赖团队取胜的习惯。“我实际上没贡献什么动手的事情,只是给团队提供了思路和方法。”
这种视角帮助了他从0整理出一套完整的打法,在新媒体的环境下,重新定义了VC建立品牌的方法和什么是好的标准。
写作成为陈鸣帮助团队的工具。
小混蛋长大了,从关注自我开始关注他人。知道如何更多赋予别人成就感。把方法论传递出去,让更多的人受益于他的写作方法论。
陈鸣说自己像个『小混蛋』。
这是他从陈丹青的一次分享中“捡”来的。
“画的内容是梵高的一幅习作,叫《海边的少年》,就是一个小混蛋站在那吹口哨,陈丹青就管这幅画叫《小混蛋》。我也爱死这幅画了,对,就是小混蛋的感觉。”
对人生还没有畏惧,没有遇到足够多的困难,没有什么思想崇高无比。就吹着口哨,穿着拖鞋,甩着脱膀子,提两根葱,满街走。
陈鸣说自己过去太爱打抱不平。
读高中的时候带头抵制学校卖“商业保险”,被教导处主任痛骂“反人类、反科学、反社会”。最后全校都交了保险费,只有作为学生会主席的陈鸣没交。
| 大学时期的“小混蛋”陈鸣(中)
读北大的时候,有一次他在BBS上看到一个师姐的弟弟在深圳被警察打残,写了一篇帖子号召所有人在三角地捐款。帖子写得太好,发出去一小时就上十大热门贴了。
小混蛋正得意的时候,学院团委找了过来。接下来是接近一个月时间无休止的谈话。每一次回到宿舍,刚刚坐下,宿舍的电话就会响起,又一次谈心来了。
陈鸣的毕业照有一张是站在北大图书馆门口竖中指。
这种不服,从31岁开始就收敛了起来,消失了。
“一直玩世不恭,玩不动了,就只剩下不恭。我现在每天就是睡足觉,起床,抽一根烟,喝一壶茶,然后开始研究《墨子》”。
小混蛋越来越变成了一套技术方法论。比如出门跟一个人聊天,他会先把这个人写的文章、说过的话丢到词汇统计软件里,软件会显示出来这个人爱聊的“关键词”是什么、有什么口头禅。
要是对方没什么像样的关键词,那就找个借口不去了。爱聊不聊。
陈鸣说现在的理想叫“相儒以墨”,用一系列方法论和技术流,帮助有理想没方法的大儒们在市井街头传道。
对于写作给他带来的名声和收获,他把原因比喻成“挤公交车,碰对了大胖子”。
“有时候你做事情顺利,就是因为有个大胖子他刚好要上车,你刚好站他前面,他顺便就把你推上去。你要做的,就是找到那个大胖子。”
要是找不到呢?
“找不到就算球。”
(完)
新世相创始人张伟,财经作家李翔,著名自媒体人王左中右联合推荐的爆款写作课《陈鸣 · 高效写作实战集训营》,将由陈鸣老师全程带班。14天,教你掌握即学即赚的高效写作技法,让你收获最值得投资的职场技能。
扫描二维码,改写你的人生剧本
也欢迎大家收听:鸣岳几时有
S01E01:全球新款通用神话漫威
S01E02:“101女团”背后的人设经济
S01E03:《纸牌屋》和扮演总统
S01E04: 聊起金庸,还有一声没讲完的叹息
S01E05: 双唇上的故宫
S01E06: 城市里的市井温情
S01E07: 《权力的游戏》背后的家族动力学
S01E08:为什么顶级投资人都热爱科幻?
S01E09:《黑镜》照出的科技副作用
S01E10:日本超级整理术
S01E11:小猪佩奇的中国奇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