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奥斯卡颁奖礼在即,没有大命题,都是小人物的故事

2017-02-26 陈丽萍 纸城

编辑/日京川

电影Oscars


89届奥斯卡颁奖典礼就在今晚,作为一年一度躲不过去的选题,各种电影公号,豆瓣评论都对提名的电影进行了360度轰炸式的评论,八卦和预测。毕竟借了去年内地票房不振的福,引进政策放宽了不少,让我们提前能有机会在大银幕上看到提名影片,当然也包括一些日本和欧洲的作品,真是好久没有这种与世界接轨的参与感了。


看了本届奥斯卡提名影片之后,“不评为最佳影片天理难容”的作品一个没有,可见今年又是“矬子”里拔将军,难为死评审的设置了。不过没有最好不一定就糟糕,这些电影当中虽然探讨的主题不同,但都靠着扎实的人物设定和猝不及防的细节给人感怀,仅此一点,我相信就足以慰藉观众了,毕竟在互联网时代,细微的东西变得越来越奢侈。


首先来聊聊几部聚焦在无名小人物身上的作品。《海边的曼彻斯特》、《一个男人决定去死》以及《赴汤蹈火》都是在讲小人物的人生际遇和现代社会与个人的冲突。


《海边的曼彻斯特》开篇伴随着悠扬的女声,镜头拂过萧瑟的河面,肃杀的基调从头到尾。这样的开篇像极了李安《冰风暴》开头的吹箫和冰凌。




心理学上有一个说法:大多数情况下,你担心的事情是不会发生的,比如没锁门让你倾家荡产或者忘关煤气点着房子这类事儿,基本上都是只惊无险。但是影片的主人公就是那个例外。由于自己不经意的疏忽犯下了不可挽回的错误,以至于他一直行尸走肉的过活,再也找不到了生活的知觉




任凭周遭的人对他作何态度,卡西·阿弗莱克饰演的男主角都是一副死相,想想也是尴尬到不行。演员卡西·阿弗莱克就是本·阿弗莱克的弟弟,在本片的监制中还赫然看到了马特·达蒙的名字,一股浓浓的裙带关系,不过片子就是好,也没什么可说的。

 


影片有两条叙事线,一条穿插着琐碎但满足的往昔,一条则是面对着病逝兄长留下的儿子,他要对是否成为其监护人做出抉择,这不仅是关乎侄子的人生,可能也是他能试着重新开始,走出阴霾的唯一机会。



“I can't beat it”


影片当中有一段侄子对主人公的愤怒和不满:“我有两个女朋友,还有一个乐队,你只是一个清洁工。在哪生活有什么好在意的?



重点是我有两个女朋友


的确,在外人看来,他有什么可犹豫的呢?但是就像我们总是站在自己的观点里判断对错一样,没有人能替人受过,他做的选择也许已经是众多选择中最好的了,哪怕是一直被困在过错中。毕竟过不过得去,骗得了别人,骗不了自己,主人公只是坦诚的面对了自己罢了。




《一个男人决定去死》的叙事套路和《海边的曼彻斯特》很像,也是今昔两条穿插进行。这电影光是看片名就很“丧”,不过和《海彻》不同的是,这部提名最佳外语片的瑞典片子是个悲喜剧。影片的主角是一个愤怒的有点儿可爱的老头,片中的喜剧元素也基本上都和他的“愤怒”有关。他之所以要去死一是因为想要随着老伴一起走,二可能也是觉得现在的社会太让他愤怒了。一束鲜花卖35块的条件是买两只;有人卧轨,旁人却忙着拍照而不是救人……但是由于老头太正直了,每次自杀计划都能被各种琐事儿和邻居打断,然后制造出一个个喜剧冲突。




这部片子的讨巧之处就是把愤怒反倒拍的很有“人情味”,其中有一段情节最让人会心一笑:老头与多年的邻居兼好友一直比赛换车,看谁换的快,换的贵,之后有一天老头终于觉得没意思了就主动求和,但是看到朋友开出一辆宝马之后,扭头就回去了。




伍迪·艾伦曾说过大概的话:“人物塑造的不合理,就构不成喜剧。这部影片看似流水账的进程中,悲喜元素错落有致,温火慢慢炖出了一个可爱但充满悲伤的老头形象。影片最后老头安然的死去的画面让人说不出悲伤,却也觉得圆满。就像临近影片末尾妻子生前说的话:“人呢,要么就死,要么,就想办法活。



《赴汤蹈火》则是一部美国西部画风的片子,不禁让人想到十年前科恩兄弟的《老无所依》。一对兄弟意外地在母亲留下的农场里发现了石油,但他们根本负担不起农场的遗产税和抵押贷款,为了这辈子唯一的翻身机会,兄弟俩决定去抢即将回收农场的银行,然后再用银行的钱去还抵押贷款。听上去就是个特别过瘾的故事情节。正如影片海报上的宣传语:"hell or high water has it all"。



影片中有很多对现今美国金融贷款体系的控诉,比如这一段:“银行只借出尽可能少的钱,刚好够你们的妈妈一直还贷,以为用2.5万美金就能得到她的土地,这种傲慢让我深恶痛绝。看到你们,用银行自己的钱还清欠银行的债务,这才是德州人的做法。


在这部影片当中正义的概念变得模糊,就像《人类简史》里面所说的,人类靠着虚构的能力构建出所谓的法律,国家,政治,经济体系,货币,然后让人在其中寻求生命的意义。但是你不能用几千年的人类演化史来说明个人的牺牲是值得的,毕竟对于个人而言,眼前的生活才是一切。因此,当人们感受到文明所带来的浓浓恶意的时候,用野蛮的方式抗争就变得更具说服力。



这段大哥停车扫射的段落帅炸了


导演大卫·麦肯齐也表示,《赴汤蹈火》故事乍看之下很简单,但简单的表象底下藏着两条交织的故事线,探讨家庭、男子气概、忠诚、以及家庭和历史的循环,而故事背景更是刻画了对后现代社会最底层的反制。




与一点儿背景音乐都不用的《老无所依》不同,这部片子里的配乐一看就是精心挑选过的,西部乡村音乐的旋律一出来,再配上西部牛仔特有的粗桑,瞬间抓住观众的情绪。歌词都特别应景,《Dollar Bill Blues》一放出来,镜头直接俯视在无垠的西部公路上,立马就有一种和这两兄弟一起亡命天涯的兴奋感。




兄弟俩一起在车里听的《You ask me to》,以及《Dust of Chase》和《Sleeping On the Blacktop》都和影片的情节无缝衔接,原声带绝对值得收藏。



《隐藏人物》、《月光男孩》和《藩篱》这三部片子都是以黑人族群为视角,真是越是种族矛盾恶化的时候,越有发人深省的艺术作品问世。

 



丹泽尔·华盛顿导演并主演的《藩篱》改编自同名舞台剧,因此通篇都是靠大段的台词来带动情节,看惯好莱坞大片的人估计要费些耐力才能看完片子了。之前丹泽尔·华盛顿执导的《伟大的辩手》可以说是了解黑人平权必看的影片之一,但《藩篱》并没有标榜种族问题,而只是展现了一个下层小人物的家庭困境和挣扎。

 



《月光男孩》的热度从去年九月一直持续到今年,大概是因为带着过高期待来看这部电影,看完并没有太多惊喜,而是电影中的 营造的气氛很独特,有点儿接近于诗歌和文学的意境。暂且不说“黑人同志”这一受人关注的话题,导演在拍摄手法上确实改变了人们对黑人电影的刻板印象,导演詹金斯也公开表示过:《月光男孩》的三段式叙事结构的灵感来自于侯孝贤的电影《最好的时光》。除此之外,电影当中有很多镜头都能让人联想到王家卫,致敬的痕迹明显到生怕你不知道导演致敬的是谁。

 




影片是根据导演的成长经历改编,因此人物的情绪和情感变化都非常真实,不是在拿“同志&黑人”这样的标签夺人眼球。影片中有一个贯穿始终的意象“微风”,从少年时候就开始酝酿,直到影片结尾导演给了沙沙作响的椰树林一个远景,瞬间就抓到了观众的情感共鸣。




很多深知奥斯卡评判喜好的人都纷纷预测《隐藏人物》没准儿会成为黑马,夺得最佳电影。的确,这部囊括获诸多奖必备元素——黑人、女性、真人事件的作品比起《爱乐之城》这样的爱情题材电影,还真不能说谁的胜算更大。



《雄狮》这部片子的男主是当年因《贫民窟的百万富翁》一举成名,之后移民美国的印度裔演员戴夫·帕托饰演的,影片开头我才恍然大悟,之前去台北出差的时候,在诚品书店看见过小说原著的海报,名字叫《漫漫回家路》,这个名字也完全概括了电影的内容——“回家”。




影片讲述了一个印度男孩走丢,之后被澳大利亚一户家庭领养,时隔25年再次踏上寻家之路的故事。这部影片虽然情节上有些拖沓,但是真实事件改编的威力足以触动每个人的内心。当人们越来越将虚构的眼光放到太空和未来,“based on a true story”的故事就越来越成为了“拢获人心”的必要条件。这一点在今年同样入围奥斯卡的《血战钢锯岭》、《隐藏人物》、《萨利机长》身上都有印证。

 



妮可·基德曼凭借在这部影片中的养母一角获得了最佳女配角的提名。不得不吐槽一下,相对于没得到最佳女主提名的艾米·亚当斯在《降临》中拿捏到位的演技,妮可这个提名真是有些牵强,估计也是陪跑。

 


最后则来说说已经被谈论得审美疲劳的《爱乐之城》,对于歌舞片狂热爱好者来说,这部片子没什么可挑剔的。


歌舞片《芝加哥》,2002年的奥斯卡最佳影片


歌舞片是好莱坞一直精进的类型之一,从金·凯利的《雨中曲》、阿斯泰尔的《篷车队》、到《芝加哥》、《红磨坊》再到《歌舞青春》、《舞出我人生》系列,音乐和舞蹈所承载的向上情绪任何时候都能感染人,这一点不证自明。

 

《LALA LAND》一气呵成的开头群舞


对于《爱乐之城》的结尾有上千种解读,而我觉得其实导演并非想要让我们对男女主人公的爱情感到惋惜,而只是展现了那个每个人心中更美好的另一种人生可能,在那个人生里面你得到了已失去的,也同样失去了已得到的,两种人生没有哪一种更好。也许就像莱布尼茨所说的那样:“现有的世界就是众多可能中最好的一个。”而遗憾就像DNA,永远存在于人生当中,直到死亡。



点击标题查看以往精彩内容

不喜欢听‘古典音乐’就别听

2017台北书展值得推荐的几本书

2017台北书展,我们并不孤「读」

在原地迷失,在别处确定

图片来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微信合作及转载联系后台。

投稿邮箱:chenliping@eeo.com.cn

长按二维码可识别关注paper-city



石川啄木  |  塔可夫斯基 | 小说开头 |时尚反叛者  | 蒂姆·波顿  | 梵高 | 香奈儿 | 铃木敏夫 | 石黑一雄 | 塞尔努达 |帕斯捷尔纳克 | 鲍勃·迪伦 | 里尔克 |爵士乐| 乔治·奥威尔帕蒂·史密斯| 今 敏 | 阿列克谢维奇 | 斯通纳 |闲逛台北独居生活赫尔佐格阿瑟·米勒小津安二郎李小龙希拉里赫胥黎普鲁斯特奈保尔汉德克小王子海明威旅行蒙田约翰·柯川伍迪·艾伦享乐主义卡尔·拉格斐卡斯特罗古典文学哈内克大都会原研哉纽约时报辛纳屈|点击以上关键词查看内容。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