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楞严讲解87: 法是绝对就不能说;说了就统统叫做方便

慧律法师 青袍笔记 2022-11-03

凡有言谈皆无实义,用嘴巴或文字说法,实际上说不到真实之处,万不可执著于文字,误了自己!

楞严经  破妄识无处(七处征心)-13          (建议在wifi下观看)

https://v.qq.com/txp/iframe/player.html?vid=g05202kwttl&width=500&height=375&auto=0

楞严经   破妄识无处(七处征心)-14     (建议在wifi下观看)

https://v.qq.com/txp/iframe/player.html?vid=s0520o4zdi1&width=500&height=375&auto=0

慧律法师《大佛顶首楞严经》讲座视频:

楞严经 破妄识无处(七处征心) 13

(在此感恩辛苦为视频编译成文字版的师兄!)

南无本师释迦摩尼佛(3称)

 翻开《义贯》87页,请合掌,经文:    【皆是无漏大阿罗汉,佛子住持,善超诸有,能于国土成就威仪;从佛转轮,妙堪遗嘱,严净毘尼,弘范三界,应身无量,度脱众生,拔济未来,越诸尘累。】“无漏”:“漏”,就是烦恼的异名。也就是一切众生只要没有听闻佛道,他的烦恼没有机会断除,会重复的一直循环,而且是生生世世。三界有三种漏:欲漏、有漏、无明漏。欲漏就是贪着像我们欲界里面的财色名食睡;有漏是上二界的,也就是色界和无色界的烦恼;无明漏是遍三界,包括界内无明、界外无明。换句话说:无明漏就是微细也难以觉察。因此,一切的烦恼总称为无明,包括身见、边见、戒取见、见取见、邪见,贪、嗔、痴、慢、疑等,全部都列为无明,用一个“无明”总代表一切的烦恼。

圣人已破淫,就是淫的习气都断了。怒,也就是一般人难以忍受的发脾气没有了,圣人不会发脾气的;除了示现要教化众生以外,那是例外,那是菩萨的怒目金刚相,那也是为了度众生,而真正的圣人的心,从来没有怒气的,他的心是同体大悲,无缘大慈的。这个痴呢?“痴”就是没有智慧。诸位!中国人造字是很有意思的,“知”上加疾病的“病”部,这可就是很有学问了,知见有毛病叫做“痴”,真了不起的中文!你的看法偏差了,起种种的意识型态,你都知见生病了,叫做愚痴。圣人已经破了淫、怒、痴诸烦恼,所以,达于无漏,也就是没有烦恼之境界。因此如果常常亲近无漏的圣者,你自然而然就会感染到慈悲的德行;而如果你常常接近一个烦恼的众生,你的频率也被感化,你也变成很烦恼,因为频率会相应的。为什么要接近断除淫、怒、痴烦恼的圣人呢?因为去感受一下他们的频率,不错!

 “阿罗汉”:又译为“阿罗诃”,其义为: 一、无生——阿罗汉烦恼已经不再生起,所以,什么是阿罗汉?就是没有烦恼。我们今天为什么要修行?就是要面对现实,同时要超越烦恼。烦恼已经不再生起,所以称为无生。为什么称无生呢?因为它是缘生缘灭的假相,所以,当体即空。意思就是说:万法看起来好像有生;但是,其实那是因缘生,如果我们用大智慧透视它,我们会发现,凡所有相都是缘起缘灭的幻化的假相,说“生”,其实只是缘生,没有真实的生。譬如说:一座山生起来,如果我们有耐性,用挖土机慢慢的挖,一座山就挖空了,山的相没有了。又,阿罗汉此身是最后身,只要入涅槃,灰身泯智,更不再来三界受生,他没有那个种子,为什么不来三界受生呢?

这个三界在理上来讲,叫做贪、嗔、痴;在事相来讲,叫做欲界、色界、无色界,其实就在一念之间。为什么讲:菩提由来无一物,生死涅槃无距离?因为从理上讲:你有贪、嗔、痴就会有三界;如果没有贪、嗔、痴,,即于三界就是超越三界。为什么?三界本如幻,无有一法真。既然三界本来就是如幻,哪来的真实性的三界呢?跳脱不了贪嗔痴,就是三界。所以,我们每天过的什么生活?就是情绪轮回的生活。阿罗汉此生是最后生,更不再来三界受生。所以称为无生。

二、叫做杀贼——阿罗汉具足戒定慧,能杀烦恼贼。这个不得了!所以,动念,它就是即乖,禅宗讲的:动念即乖。戒者,对因果完全负责;定者,心完全可以掌控情绪;慧者,可以起大用现前。戒、定、慧就是佛所讲的三无漏学,能杀烦恼贼。

三、叫做应供——阿罗汉成就涅槃圣道,为世间第一福田,佛说若人供养阿罗汉,得福无量,是故一切世间之众生,为令自身速离贫苦厄难,速得福智资粮,应当供养阿罗汉,故称应供。其实,不要讲说供养佛、供养阿罗汉,在今天来讲,要供养一个守规矩、弘法利生、有德行,还不必说像大阿罗汉,都已经很不容易了!我最近看了很多的片子,世界各地人多,但是,要看到一个出家人看不到!像我看片子看到英国伦敦,摄影里没看到一个出家人!伦敦的生活比这里高,人挤人,生活起来压力比高雄还大!他们人很多,最出名的就是大英博物馆,再来就是古董,因为大英帝国到处攻打、占领,把几百年来的古董统统收来,所以,他们有收集古董的习惯。然后人多,地太小,旅馆盖在哪里呢?你想象不到的,盖在河的上面,底下是水,上面就是旅馆,旅馆也有草皮;也有房间,卫浴设备,也供养早餐,住一天四十英镑,四十英镑大概是美金二倍,就是八十块美金,大约啦!也就是二千多块到三千块的台币,很可怜!说实在话,他们那个生活很辛苦的!

“佛子住持”:“佛子”为佛之真子,以能绍继佛志,拔济众生,所以称为佛子。又《法华经》说:菩萨是“从佛口出,从法化生,得佛法分,堪绍佛种。”也就是从佛口——佛当然是讲经说法,从法化生,也就是熏陶正法;得佛法分,因为佛叫我们依教入观,佛教你四念处、观四谛、十二因缘、行六度,这个都是佛所教的,我们一一按照佛所教的,得佛法分;堪绍佛种,就是够资格继承佛种。所以,我们应当弘扬正法、推广正法,救救众生。

我这几天看了新闻报导,说塔利班把南韩的人质杀了,电视这样报导,说因为韩国出兵伊拉克,结果阿富汗的塔利班,回教的极端份子,要他们撤军,韩国不要!这二十几个都是基督徒,其中一个牧师是最先死的!二十几个牧师发愿去哪里呢?去医院里当志工,也就是去行善,就被挟持,二十几个韩国人全部都被抓去!听说抓去以后这个牧师生重病,没办法走路,也不给药吃,干脆就打死他,打了十几枪,全身都烂掉!他们的看法就是这样子;像我们佛弟子,连一只蚂蚁都不敢踩死它!他们也认为在执行自己的正义,认为自己站在正义的一个角度。所以,我们一般人没有办法接受的观念,他们认为没有什么,习以为常。所以,一切众生的烦恼实在是很重,观念也不一样。因此,到现在为止,我都不带我的弟子到中东地方去游览,不晓得会发生什么事情,不知道!像韩国这二十几个,也是去做善事的,被抓走的;这几天要谈判了,状况怎么样就不得而知了,还继续谈,韩国也是很头痛!我们学佛,最基本上的三皈、五戒,很清楚的!所以,佛陀讲的正法,能解救众生的观念,因为我们的思想会影响到我们的行为,如果思想上偏差了,我们的行为自己做错也不认为那个叫做错误。因此,如果我们以佛、佛法来作标准,那么,这些事情就可以避免,就不会发生。

 “住持”有二义:一、“住”法王家,“持”秘密藏(也就是首楞严之密法);二、“住”首楞严三昧,“持”如实修证。 “善超诸有”:“超”就是超越。“有”具有二义:一、“三有”——欲有、色有、无色有,也就是三界,这是站在事相的角度是说的;站在理上的角度说,贪、嗔、痴就是三界。以三界皆是“有法”,什么叫做有法呢?有因有果、有生有死,而非涅槃之无生,所以,三界又称为“三有”;“有”其实就是业力,业力在转动。什么叫宇宙?宇宙就是业力啊,业力之网就是宇宙,宇宙等于业力之网。我们逃不掉这个业力,所以就轮回三界。又,三有就是三界的生死;“欲有”就是欲界的生死;“色有”就是色界的生死;“无色有”就是无色界的生死;以三界皆有生死、有烦恼、有苦,所以称为三有。

  二、“二十五有”:二十五有为从三界开出(“开出”之义为:再进一步详细分类,就是“广说”):(1)欲界有“十四有”——四恶趣(阿修罗、地狱道、饿鬼道、畜生道)、四大部洲(东胜神洲、南瞻部洲、西牛货洲、北俱卢洲)、六欲天:1.四天王天 2.忉利天(“忉利”翻译成中文叫三十三,意思就是:这个地方分三十三个区域) 3、焰摩天 4.兜率天 5.化乐天 6.他化自在天。(2)色界有“七有”——四禅天,有四天;大梵天、净居天、无想天。加起来有“七有”,这是色界。(3)无色界有“四有”——四空处(空无边处、识无边处、无所有处、非想非非想处)。以上十四加七加四,合共二十五有,所以称为“二十五有”。

又所谓“二十五有”就是在三界中共有二十五种果报之义,众生在三界中无始生死往来,不离此二十五处。此言:这些大比丘众,都能以如来的妙善方便法门,超越三界诸有生死之苦果。所以,我们今天有幸能够学佛,就有机会解脱生死;就有机会往生极乐世界,诸位要努力!“能于国土成就威仪”:“国土”就是佛土,就是佛所化之土,或称为一佛世界,也就是三千大千世界。“威仪”就是行住坐卧四威仪,“成就威仪”也就是成就戒法庄严之义。所以,持戒就是庄严相,一切出家众所应持,在家众所应学。此言:这些大比丘众,都能于佛所化之国土,具足戒品,一切时中成就四威仪。

90页,“从佛转轮”:随从佛世尊转正法轮,度化有情。“轮”有七义:一、摧辗:我们常常说:要转大法轮,为什么要转大法轮呢?能够把烦恼摧辗;摧辗就是车子压过去的痕迹。二、运载:能载众生至彼岸故;烦恼三界方便说称为此岸;清凉、不生不灭的境界方便说称为彼岸。为什么讲方便说呢?因为究竟悟了的圣者,三界本空,无明本空,无三界可出,无法可得,没有六道轮回,歇即是菩提。所以,分此岸、彼岸,是站在众生的角度说的;站在大悟、佛菩萨的角度说:没有此岸、也没有彼岸,因为不悟就是此岸,悟了就到了彼岸;如果如如不动,也没有此岸、也没有彼岸,以无所得故。

三、圆满,世尊转法轮度化有情,“轮”是什么意思?就是圆满。佛的法门,刚开始叫做初,初善、中善、后亦善,不管你在任何一部经典,佛法都是初善、中善、后亦善,《佛遗教三经》里说:佛所说的法,吃到中间也是甜的;吃到旁边也是甜的,因为佛陀时时刻刻叫你去恶从善,没有一部经不是这样讲的。所以,佛的法门初善、中善、后亦善,究竟圆满,就像轮的形状一样。譬之如轮形状;轮的形状就是圆满的,圆的。你只要记得,佛法是圆的,那就不要伤人;个性太强就是有棱角,就磨得不够圆,只要体悟到佛法是圆满的法,你就不会去伤人了!所以,个性自己修正一下,有个性就会有棱角;有角就会伤人,台语说:(台语)一撞到就很痛!我们的个性一发挥起来,就会很伤人;个性发挥起来,就无知了、贪嗔痴了、动怒了、嫉妒了,满嘴恶口、恶言、骂詈,没有一句话是好听的,就不够圆满了。所以,只要记得:圆满就是佛法,圆满就是不会伤害众生,而且是永远,永远不会伤害众生,这就是懂得佛法的人。

四、无量无尽:佛的法门无量无边,譬如轮之转动,无有始终可得;为什么?轮子,你怎么可能找到起点?或者终点呢?轮子起点就是终点了。就像跑运动场一样啰!所以,没有始终可得。五、一切通达:佛的法门,譬如轮之有辐,这个念辐fu(二声)。“辐”是车轮中的直木。有辏,这个念辏cou(四声,音凑),就是车轮中的直木、辐条,集合在车毂(车毂chēɡū 1.车轮中心插轴的部分。亦泛指车轮。《汉书·韩延寿传》:“吏民数千人送至渭城,老小扶持车毂,争奏酒炙。”苏辙《立冬闻雷》诗:“半夜发春雷,中天转车毂。” 2.梨的一种。黄休复《茅亭客话·滕处士》:“园中有梨,名车毂,围一尺,摘时先以布囊盛之,落地即碎。”)上;“毂”就是车轮的中间。所以,诸辐通达于四方,而无障碍;

六、万法归一:佛的法门无量,譬如轮之众辐,众辐刚刚讲的:车轮中的直木。然众辐亦皆归于一辏,好!把笔放下来,看这里,古时候的轮子,注意看!(师父以手比划车轮子)中间有一个圆圈,(未完)


楞严经 破妄识无处(七处征心) 14

(在此感恩辛苦为视频编译成文字版的师兄!)

古时候的轮子,注意看!(师父以手比划车轮子)中间有一个圆圈,外边是轮子,中间这个圆圈接外面的大的,不是有一条一条......那是什么?木,这一条一条的木称为什么?称为辐。把这个木集中在中间的小圆圈,这个中间集中起来叫做辏(如图)。中间有一个洞可以穿轴的,那个叫做毂,后面有谈到,诸位看下去,譬如轮之众辐,然众辐亦皆归于一辏,如众海水,等同一味,谓菩提味、涅槃味;万法总诠一心,一心就是菩提味、涅槃味。

七、万法中空:佛的法门力用虽然是无量,譬如众辐,然辐之用系于一毂——车轮中心穿轴的部分。车轮一条条的直木叫辐;集中在圆圈的周围叫辏;中心点穿轴的部分叫毂。这样有个概念,要不然,转法轮,转法轮,不知道“轮”是什么意思?什么是辐、辏、毂?这样已经讲得很清楚了!以毂中空,空才能够用啊,这个轮子中间因为有空,所以,才能够用。所以有轮之用;如来法亦如是,诸法体空,无相,所以成法之无尽的力用,如果你的烦恼全部都空,显现出来的就是般若智慧的力用。

什么叫知见立知呢?譬如说:你动一个念头,贪,这就是知见立一个贪,贪本来不存在的,清净心让它作用,一直作用。譬如:对一件事情动怒,又是知见立知,立一个什么?立一个嗔恨心,本性发挥不出来。诸法本来就空啊,我的左手(师父立左手),这表示般若智慧一直存在;而我们不是,我们动一个愤怒,(师父盖右手到左手上)知见又立知,又卡住一个知见了!为什么?在动怒啊!再放下来(师父放下右手,左手立着),过了几天又恢复理性了。如果我们能够体悟诸法皆空,其实,本性它就是一直在作用啊,你只要不知见立知;知见立知就是无明本了,动一个贪念,(右手又盖上左手)知见立知,立一个贪,其实,贪本不存在(右手放下,左手立着);我们动念,嗔,(右手又盖住左手)又卡住一个知见,知见就是意识型态、就是分别心、颠倒见,其实,这个也不存在(右手放下,左手立着)。我们起了动念,又立了知见,动念即乖。所以,起了我慢,自己觉得自己很有修行,大我慢,不甩人家;不甩人家苦了谁?苦的当然是自己了!为什么?这清净心本来就存在了,我们一直卡住知见,贪、嗔、痴。

所以,禅宗为什么讲:动念即乖?清净心本来就在作用啊,你就硬要安上一个观念,有什么办法?所以,为什么“不思善,不思恶,就这么时,是明上座本来的面目。”六祖为什么这样讲?清净自性本来就没有什么知见,无端起知见,我们莫名其妙的动了一个念头,卡到一个意识型态,卡到善、卡到恶;卡到是、卡到非;卡到好、卡到坏,都是卡住啊,别人的生死,跟我们也没有什么关系!对不对?一直关心别人好、坏,别人的缺点,变成我们的负担!别人的行为举止,变成我们的动怒,那我们是不是付出很惨痛的代价?我们埋没了清净自性,做伤害自己的工作;做隐瞒自己清净自性的工作,却为什么?却反应世间无用、没有意义的、缘起缘灭的假相,多么悲哀的众生!诸位!让清净心一直作用,什么叫做万法一如?清净心一直在作用啊,见一切相,就知道这个是幻,没有什么好讨论的,连讨论都不行,语言、文字、观念都不行!不立知见,也就是不落入意识型态,是非、善恶、对错,总是空,没什么好谈的!所以,只要任何一个人来到你面前,讲别人怎么样......你反而要安慰他:你为什么这么愚痴,活得这么辛苦呢?

所以,禅宗有一句话,说:大悟之人,心静如水,不管外界狂风暴雨,他一样如如不动,这个就是功夫,修行就是在修这个!外面狂风暴雨,内心里面,真正修行人的心是宁静的。为什么?他掌握了修行的重点;世间人不知道它是生灭无常的东西,借重某一件事相,一直想要去讨论它一个结果,佛陀说:但有言说,都无实义,你一直讨论它......对不对?没有错,得到一种经验、得到一种观念,记得!要解脱自己,无论是经验、第一义谛;无论是解脱;无论是语言;统统要会通第一义谛的中道思想,这样你所有的生命都化为奇迹;你所有的时空,都活着有意义。你不需要去改变众生,但改变你的心态,整个宇宙就随你而转,因为万法唯心现量。诸位!做一个站在高处的制高点上,来看一切愚痴的众生,千万不要跳入污泥里面,跟众生打滚。所以,人家好坏、生死,不关我们的事情;我不是叫大家学自私,我是叫大家要学解脱,众生有困难,我们当然需要帮助他;但是,众生的愚痴,你不需要耽搁他;你也不需要去挂碍他,因为他的果报逃不掉的。

所以,聪明的人,要对自己的因果负责,这个就是最聪明的人!时时刻刻降伏自我,是佛陀的弟子,一切的是非恩怨,都消弭于无形,能够消化它。所以,你碰到事情,一定要面对它、要接受它、要解决它、要放下它。为什么?你一定要面对啊!因为你要生存,生存本来就是很残酷的,要活下去就是要拼啊,要面对它!要面对它、要生存,就会有是非恩怨,要面对现实啊,面对它!一步一步来。因此,到最后,你就是要解决它、要放下它;如果你大悟,这些都是多余的,根本就没有东西让你面对,让你去什么解决、让你去放下,没有东西啊!六祖讲的: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为什么?诸法体空嘛!所以,你如果能够这样子,就能够起大用。诸法体空,无相,所以,成法之无尽力用,得度众生出于有为。

 “妙堪遗嘱”:“妙”,就是智慧殊妙。但是,众生不懂得这个“妙”,众生都是:哎呀!不妙!为什么?动念就不妙,只要你动执着的念头,妙不出来;不是尿不出来,是妙不出来。只要你动怒,你这个清净心就被掩盖,妙不出来,般若智慧心没办法起作用!所以,这个“妙”如果参得透,你的心就是平静的。智慧殊妙。“堪”,就是能。“遗嘱”,佛临涅磐以前,所咐嘱弟子度化有情之遗志。此言:这些大比丘,都证入了胜妙的智慧,还不是普通喔,普通最多只能知识。所以,记得!世间人读书,只能学得知识,知识是后天的观念、语言、文字、意识型态,当然,也可以让我们得到相当大的作用。所以,有读书就有气质;有读书,书读得多,就能用电脑、能用网络,全世界走到哪里,也不会丢掉,这个就是读书的功用啰!但是,不能断烦恼、不能了生死。因此要学佛,学佛不同于一般的知识,学佛可以把知识转化成超越的般若智慧,转化,因为通达空性,这些知识在大悟的人的心中,就是工具。所以,出家人书还是要读多,比较容易弘法,知识层面也比较高,大家也比较能够心服口服!为什么?因为现在是知识爆炸的时代。因此,我们读书拿学历,只能过着现实的生活,获得种种的知识、观念、语言、文字、学历,但是,不能断烦恼、不能解脱;解脱要学佛,要开大般若智慧,这个是学佛的可贵!所以,知识是后天所学习的,般若是本性具足的,每一个人的本性都具足。所以,既然本性具足,又不必花一毛钱,为什么我们不要用智慧呢?所以,从现在起,我们待人要诚恳,要慈悲喜舍,慈无量、悲无量、喜无量、舍无量,要用这一颗佛的心,对待你的亲戚、朋友;对你的师长要恭敬;对你的先生、对你的老婆、朋友,都是用佛的这一颗心对待他,你学佛成功了,成功了!你度了自己,也度了别人。

所以,底下说:“遗嘱”,佛临涅槃前,所咐嘱弟子度化有情的遗志,此言这些大比丘,都证入了胜妙的智慧,而堪能绍继如来度化一切有情之咐嘱。 “严净毘尼”:“严”,就是庄严。“净”,就是清净、净持。“毘尼”,梵文叫做“毘奈耶”或者是“毘尼耶”之省言,“省言”就是简单的。戒律之总称。此言:这些大比丘僧,于敬持如来律法方面,都能清净、庄严。戒品清净就是不破戒、不漏戒、不缺戒、不污戒。以戒品清净,故得四威仪妙相庄严。 “弘范三界”:“弘”,就是大。“范”,就是模范、师范。能为三界一切众生之师范。

 “应身无量”:“应”就是应机,感应。“应身”也就是三乘贤圣,为度众生,应其根机以及因缘,而示现之身。此随机而应之“应身”,虽非其本身,然也依于其本身也就是(自受用法身)而得变化示现他受用身。阿罗汉已证得神足通,故能于自身作种种不思议变化,应身无量,也就是神通自在啰!“拔济未来,越诸尘累”,“未来”,就是未来世的众生。“尘累”,六尘之负累;诸位!注意那个“累”字,“累”字就是负担。

诸位!动念即乖是什么意思?就是:动执着的念,就是心灵的负担;动分别心,就会变成心灵的负担;动到愚痴的念头,就会变成心灵的负担。所以,诸位!什么叫做众生?时时刻刻给自己压力,叫做众生;时时刻刻给自己不舒服,叫做众生;时时刻刻给自己痛苦不堪,叫做众生,不懂得般若智慧本来就具足,这些多余的六尘之负累,就是因为源自于无明。所以,尘累是什么意思?就是因为攀缘六尘,而变成一种负担。

所以,大家控制一下欲望,尤其控制一下口业。讲一个可怕的故事:佛在世,有一个妈妈,她的儿子跟着佛出家,这个妈妈对三宝没有信心,不但不赞叹佛、不赞叹法、不赞叹僧,这个无所谓、没关系;但是,因为她嗔恨佛陀度了她儿子,断了她的后代,因此,就到大街小巷里面散播佛陀的坏话,就一直告诉人家,说:瞿昙;瞿昙就是世尊的名字。断人后代,没有经过她的允许,儿子跟佛出家,释迦牟尼专门断人家的后代!因此,这个事情传到了佛陀的耳中,佛陀请这个大弟子去跟她安抚、跟她劝告,说:谤佛、谤法、谤僧是不善,是大不善,说:谤世尊则不善,这是很严重的罪的!她不管,像泼妇骂街一样,这个村庄毁谤完,到另一个村庄......让所有这些出去托钵的比丘统统没饭吃。佛陀跟她授记,说:此人当下十八层地狱,求出无期!就这样子一个儿子出家,跟佛对立,一直谤佛、一直谤三宝,而且停不了,佛跟她授记说:这个人经百千万劫下地狱;再来出,经百千万劫会堕饿鬼道,没有东西吃;再经百千万劫再变成畜生;经百千万劫,再转世成人,还贫穷下贱,六根不具。我们这一只嘴巴喔,阿弥陀佛!我看到这一段,赶快讲给诸位听,谤佛、谤法、谤僧则不善,无论如何,要控制一下自己的情绪,不能一直发挥,像泼妇骂街一样骂三宝,这样下来,就会像世尊所授记的一样。

大家要冷静,聪明的人,会紧闭自己的嘴巴,出来都是讲好话。但是,也不要赞叹得让人家变成一种负担:哎呀!慧律法师啊!您就是文殊师利菩萨吧!我说:你这样赞叹变成妄语,你有罪,我没有!你怎么乱讲呢?我告诉你:讲这个笑话也不简单,要学实在也是很困难,我这种功夫,有的人讲说:哎呀!慧律法师讲经都讲笑话!我这个可不简单,要模仿可是很难的!我有一个同学,他不太会讲话,他的女朋友告诉他,说:我们交往了好几年,你没有讲一句感动的话、震撼的话,都没有!他就说:林同学!我那个女朋友说:交往了好几年,都没有感动的话!我说:要感动很简单!我那时候是在家啦,出家就不教人了(笑),在家。这个要她感动很简单,我说:你把它背起来,同时这一句话念了以后,要用眼睛看她,我说:你背一下!跟她讲:如果这是一场梦,我真的不愿意醒过来!会不会啊?他说:会!同时你要用眼睛深情款款的看她。他去了,约会回来,啊!是真的很感动!我问他:那你有没有这样深情款款的看她?眼睛这样深情款款的?他说:有啊!我说:那你怎么看?他说:这样看!我说:你的眼睛像闪电,当然很快就听到雷声啊!他女朋友要送他,说:你今天眼睛很严重,我送你去眼科!(笑)要送他去眼科。所以,我告诉你:这个模仿还是很困难的,你不要以为说讲这个笑话很容易。所以,模仿来的,不是自己的东西。 

底下,六尘之负累;众生以缘取六尘,而自障蔽自心本明,而成为灵明本性之负累。此言:这些大比丘僧,能拔济未来之众生,令其超越六尘之负累,而得解脱三界苦难,因此不负如来之殷勤嘱托。

义贯:这些大比丘僧“皆是”已经证圣道,离欲“无漏”,烦恼永息之“大阿罗汉”;彼等皆是“佛”之真“子”,安“住”护“持”如来正法,自身“善”修如来无量妙法而得“超”脱三界二十五有等“诸有”之系缚,并且“能于”此娑婆“国土”(乃至十方佛土),“成就”三千“威仪”,随“从佛”世尊“转”正法“轮”;并且以其所证深“妙”之智慧,而“堪”能绍继如来“遗嘱”之度生事业;是故彼等皆能庄“严净”持“毘尼”戒品,“弘范”于“三界”(为三界众生之师范),并能随众生之机缘,而示现“应身无量”,以“度”化解“脱”现在之“众生”于生死之中,更能救“拔”赈“济”尽“未来”际无量有情,这个“赈”就是救,拿财产救助受灾的人,叫做赈灾、赈济;现在是拿佛法救济众生,说:更能救“拔”赈“济”尽“未来”际无量有情,令皆超“越诸尘”劳之负“累”,而得解脱。所以,成观法师写的《楞严经义贯》,写得非常好,你看,他把这个义理全部贯穿起来,看起来就一目了然。

92页中间,诠论。本段经文,看来与一般经文之“序分”中,陈述与会大众的大比丘,好像没有什么不同,而实际上,本段经文中即暗藏了许多玄机,此言何解?我们知道,所谓“佛子”,依理而言,也就是指菩萨,以菩萨为能绍隆佛种,故为佛之真子,而堪称佛子。

但是本经文中,明明是在讲阿罗汉,为什么经文又称阿罗汉为佛子呢?岂不是违道理?接着又说这些阿罗汉“从佛转轮,妙堪遗嘱”,阿罗汉怎么能够绍继如来遗志,度化众生?他们不是都是“所作已办,不受后有”,此是“最后身”,即将入涅槃了吗?既然马上要入涅槃,如何还能继佛遗志?再下去,经文又说他们能够“应身无量,度脱”现世“众生”,不仅此也,而且更能“拔济未来”之众生,令“越诸尘累”,而得解脱——这岂不是菩萨境界了吗?这正是本经的玄机,也是本经一经的大旨。

 何则?依藏教、通教、乃至别教,我们前面有讲过了,五时八教,藏、通、别、圆、顿、渐、秘密、不定,这个前面也讲过了,天台宗的《教观纲宗》,我们也讲过了。依藏教、通教、乃至别教,藏教是专指小乘;通教就是通前通后,也就是通前面的小乘,也通后面的大乘;这别教是专门为大乘讲的,叫做别教;那么,圆教就是无所不圆。二乘与菩萨是有别的:形相与智慧皆不同。但依于圆教,则心、佛、众生平等不二,三乘会归一乘,唯一佛乘,无二无三;三乘、五乘只是如来大悲智慧之权说化导,

诸位!注意那个“权说”,为什么讲“权说”呢?法是绝对,绝对就不能说;说了,就统统叫做方便,包括我们今天讲经说法,也叫做权说化导。我们现在叫做权说化导;但如果我们悟了,所有的权说化导,统统是一实相,无一法不是实相。一乘为实,众生毕竟成佛,此是《法华》之大旨,所以《法华经》中佛与在家出家、三乘贤圣皆授记成佛。而《法华》“一佛乘”之得以建立,乃依于《大般涅槃经》佛所开示的“一切众生皆有佛性”,是故“一切众生当得作佛”。

诸位!这是站在本体的究竟理上来说,虽然说:一切众生皆有佛性,一切众生当得作佛;可是,现在你不是啊,还要受无量苦啊,你所受的苦就是白费,多余的!因为我们造了种种的身口意的不净业,就是继续受苦;而这个受苦,受苦得很冤枉,就是众生因为没有智慧。我们学佛,受苦得有意义,我们坐在这边听经闻法,在佛门里面吃尽一切苦头,碰到了大善知识,自己也解悟了佛理,彻底的自我打破无明、解脱,我们所有的苦都值得,统统值得!因此,“一切众生皆有佛性”,“一切众生当得作佛”,这是在勉励人家的话。是故,在通教当中,声闻人被斥为“焦芽败种”,焦芽,譬如说:这个芽烧焦了,种子发芽,种子坏了,叫做败种;(未完)

慧律法师楞严经讲解目录链接

慧律法师楞严经讲解01--45目录链接

楞严讲解46:一个人真正落实到修行时,会发现妄念、烦恼、习气很难断

楞严讲解47: 这淫欲心是无量劫来的业力、本能,没有办法掌控住的,所以要保持一个距离

楞严讲解48:每一个人都有自己的看法;但是圣人就没有看法了

楞严讲解49: 世出世间法一切成就得成于忍,忍辱远比精进更为重要

楞严讲解50:佛弟子要能稳住自己,从控制情绪做起

楞严讲解51:真正的修行以得三昧为成就之相,一切修行皆是为了成就三昧

楞严讲解52:极乐世界就在现前当下这一念相应的心性里面;离开心是绝对没有净土的

楞严讲解53:唯有修定才是真正“发心修行”、真正开始修行

楞严讲解54:对一切境界心如如不动的人,就是见佛

楞严讲解55:圣人所谓无念是指没有执着的念,不是说完全没有念头

楞严讲解56: 行善不代表修行,修行必须要行善

楞严讲解57:一定要结善缘,纵然没有缘,也不可以结恶缘

楞严讲解58: 如果不舍掉执着、分别,永远没有办法契入佛的首楞严

楞严讲解59:能入首楞严三昧,一切福报统统具足(不须要求,自己来)

楞严讲解60: 外於一切善恶境界心念不起名为坐;内见自性不动名为禅

楞严讲解61: 直心是不能有虚伪的东西,世间人就是戴着个假面具没办法见性

楞严讲解62:只要有人毁谤《楞严经》是伪经,这个人就是魔现

楞严讲解63:科判就是分段落来归纳判别楞严经,使我们能够提纲挈领抓到重点

楞严讲解64: 示染缘起,遍成轮回;示净缘起、历成诸位!成功与失败,就看这二句

楞严讲解65: 看看大家对圆瑛法师的评价是如何

楞严讲解66: 大彻大悟就是:入万人之中,如入无人之境

楞严讲解67:六根打结变成烦恼,六根就是解脱的地方

楞严讲解68:依据十门就是从十个角度去看这部楞严经、去剖析楞严经

楞严讲解69: 佛性因修而显,不修行它就是显不出来

楞严讲解70: 人生、宇宙是一大幻剧,每一个众生都是如梦幻泡影的演员

楞严讲解71:原来我们人的每一个细胞都有神识,可以作得了主,有它的功能

楞严讲解72: 我是谁?我就是整个宇宙,宇宙就是我

楞严讲解73:这个三细六粗,对一个修行人特别的重要,一定要有了解

楞严讲解74: 懂得不分别、平等心来对待一切众生,就抓到了修行的重点

楞严讲解75: 攻击别人就不是佛的心,不可以存门户之见

楞严讲解76: "求他加被"是一切修行人的通病,不知“身心本不相代”

楞严讲解77: 饮水要思源,我们要特感谢这个般刺密谛和这些译经的祖师大德

楞严讲解78: 理解跟证量的解脱,是差十万八千里的

楞严讲解79: 感应、神通不代表修行、解脱,完全跟修行、解脱扯不上任何关系

楞严讲解80:彻底除掉内心的贪嗔痴,从清净心出来的那句佛号叫做修行

楞严讲解81:修行是24个小时都在三昧当中,一切的境界来都告诉自己现在正在修行

楞严讲解82:万法都是心所影现出来的,但是内四大会受外四大的影响

楞严讲解83:如果不能理解佛性,你就学习把胸量放大

楞严讲解84:不了解唯心无境,总认为有一种境界要去追求,就一直染污清净心

楞严讲解85:这个无诤三昧,你只要懂一点点皮毛都受益

楞严讲解86: 能够寡欲知足的居士是污泥里的莲花

历史文章选读目录一(新关注的师兄入)

历史文章选读目录二(新关注的师兄入)

近期的连载目录链接

祖师大德悟道因缘 集 链接

宣化上人教念楞严咒,万佛城教读慢诵楞严咒

慧律法师教念楞严咒,文殊讲堂唱诵楞严咒

元音老人楞严要解目录链接

宣化上人法华经浅释 01--102 (全)链接

净空法师楞严经讲义历史目录链接集

慧律法师楞严经讲解01--45目录链接

大悲咒的妙用及修法 

阿弥陀佛的故事十集链接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