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5 修学的功夫境界要天天提升不能住,才会真正有法喜充满
凡有言谈皆无实义,用嘴巴或文字说法,实际上说不到真实之处,万不可执著于文字,误了自己!
摘自净空法师主讲楞严经讲义下245
观世音菩萨耳根圆通章观音广陈
说到解,在今天麻烦,很困难很困难。那就是什么呢?我们不能够专一。叫你要专一去学一部经、学一部论,或者跟一个老师去学,你总是心不甘情不愿。你想干什么?立刻我就要多多地接触,要博学多闻,这个就害死人了。 昨天我说过,博学多闻是要有条件的啊。那什么?根本智现前之后,才有资格博学多闻。所以在解门里面也是要专一,也是要专一个老师,你跟一个老师学。我们说学一部经,这个一部经学来学去,学了多少年,又不开悟,枯燥无味,厌倦了,这个就是什么?这就是没有耐心。所以我才不得已鼓励大家什么?你去找一个老师,今人不知道谁是有成就的人,找古人啊,为古大德的私淑弟子,一样成就。
像蕅益大师他就学莲池大师的,蕅益大师学佛的时候,莲池大师已经圆寂了。他对于莲池大师非常的崇拜,莲池大师不在世了,莲池大师的著作在世间,一直到今天还保留在世间,我们藏经里头有莲池大师的全集,现在还有《莲池大师全集》的单行本,我们图书馆这里也有。那么蕅益大师就是以他这个《全集》做为他研究的范围,专攻莲池大师的集子,一直到他自己开悟,不悟绝不看别人的东西,就守住这个范围,他守一,守一家之言,他成功了。那么我们为什么不能学习呢?!甚至于一些佛学院里我都劝告他们,你们办佛学院,所有课程里头,守一家之言,古德的,大家所景仰的,莲池大师的、蕅益大师的,可是只能守一家。用莲池的就用《莲池大师全集》,用蕅益的就用《蕅益大师全集》,不要两个同时来搞,同时搞不行,那你是走两个门路。如果近代的,像《圆瑛法师全集》,内容相当丰富,做为一个佛学院三年、四年的教材足够了,守一家之言。
这样能够下个五年到十年的工夫,你才有根底。什么根底?观智的根底,才能够从名字位中提升到观行位,这是个办法。否则的话,你搞一辈子,都在名字位中,你二六时中提不起观照。你要是提得起观照,你的心是清净的。如果你这个心里面常生烦恼,那就是没有观照功夫,若有观照功夫,决定不生烦恼,心是清净的。如果你要到相似位中的时候,不但心是清净的,常生智慧。这个地方虽然不生智慧,但是也不生烦恼,心清净,有这种能力。不管什么境界,心都是清净的,这真正叫断烦恼,断烦恼就了生死。诸位晓得,推动六道轮回的这个力量就是烦恼,烦恼障断了,六道轮回就超越了。所以前面讲,超色阴、超劫浊。
这个时候这个定的力量渐渐加深,智慧当然也渐渐增长,所以说「如是渐增」,增到一个相当的程度,「闻所闻尽」。要是说外面这个尘不染,决定不分别、不执着了,但是内里面还没有到完全清净。所以这个功夫是讲的内功,前面一句,「动静二相,了然不生」,很清楚是讲的外境,先断外境,于外境上不起分别、不起执着,不起心、不动念就是了然不生。这个功夫做熟之后,再加深,做什么?内功,这个内心更求其清净。这个闻所闻尽,能闻与所闻都尽了。这个在五阴里面,这个功夫又增进了一层,破受阴。色受想行识,破受阴,破见浊,五浊里头破见浊。这个都是连带关系,见浊破了受阴就破了,受阴破了见浊就破了,这个是连带关系。这个时候就是教中所讲的,分别、俱生我执,到这个时候才断,这个就是证得了人我空,相当于小乘阿罗汉的地位。在我们念佛法门里面来讲,这是初得事一心不乱,就是这个境界。再看底下两句,它这是两句就是一个境界。
【尽闻不住。觉所觉空。】这个地方注意的就是那个『住』字。如果在前面这个境界,见浊、受阴破了,分别、俱生我执破了,你要是停止在这个位次上,那就是小乘了。停止在这个地方,不再求进步了,往生西方极乐世界,就是《弥陀经》里面讲的声闻、缘觉。那个声闻、缘觉跟我们一般这个声闻、缘觉不一样。我们一般声闻、缘觉,他不知道有西方极乐世界,他也没有求生。这个呢,的确是大乘菩萨,是证得事一心不乱的,但是他的功夫不再往上提升了,所以在西方极乐世界等于声闻、缘觉,是这么个意思,而不是真正的小乘人,他是大乘人里面,位次与小乘阿罗汉、辟支佛相等,是这么个说法。我们要是念佛修行功夫到这个境界,要是停止在这里,那就是这么个境界。
所以诸位一定要记住一个大前提、大原则,我们的境界希望要天天提升,不能住。『尽闻』,就是能闻与所闻统统都尽,那往生西方极乐世界品位增高啊。这是真正有志之人,有志气的人。这个讲的这是大前提,我们再把范围缩小来说,这个修学的功夫、境界,要年年提升、月月提升、天天提升,你学佛才会真正有法喜充满,才会得到这个境界啊。这个境界,实在上说,孔老夫子在《论语》里面第一章就说出来了,「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学是什么?所以一般人,它这个句子是活的,凡夫看到了是凡夫的境界,佛菩萨看到是佛菩萨的境界,这句子活的。凡夫人看到,孔老夫子叫我们学,我们要多多的学,学了我们要练习,自己会了,很快乐。这个境界很粗、很浅、很低。
菩萨看到了,学是什么?学是觉悟啊,学是觉。你们查查《说文》、查查字典,学当什么讲?学当觉讲。觉而时习之,六根接触六尘境界,这个习是什么?习就是历事炼心,在一切境界里面觉而不迷,这就法喜充满啦,这是真修行啊。历事炼心,六根接触六尘境界,这是历事,样样事都经历,在这里面学什么?学觉而不迷。换句话说,学什么呢?学着不分别、不执着、不起心、不动念,这就是觉而不迷。《金刚经》里面给我们讲的,「不取于相,如如不动」,学这个。所以小乘人没分,小乘人不学,自己找一个深山,找一个岩洞里面去面壁去,不接触外面境界,不修历事炼心。所以小乘人没有智慧啊,他有定功,他能够断烦恼,但是他没有智慧。大乘菩萨不一样,大乘菩萨这个境界是天天要提升,绝不是守住自己那个境界,要提升,所以他要历事炼心。我们看《华严经》,你看鬻香长者修禅定在哪里修?在市廛之中修。市廛是什么?最热闹的地方,像我们今天说的百货公司、市场,最热闹,人最多的地方,叫你看得眼花撩乱,在那里怎么样?炼不动心,这个就是修行。唯有这样,才能把自己这个境界提升啦。
我们在百货公司去逛一下,看到琳琅满目,这个也不错,这个也想要,那个看看,也动了心,你心被它牵跑了。一想想,不对,我要修心,不动心、不起念,眼睛闭着起,这眼睛睁着看呢不行,勉强把自己压制住,初级的功夫。下一次再去,比较清净了,动心的幅度比较小一点,这就是你自己进步了。到几时你完全不动心了,这个地方你可以去、可以不去。还没有到完全不动心,要常常去,要炼,去锻炼啦,因为你还没有到净地,净地就是完全不起心、不动念。这时摆脱这个境界再修另一个境界,『尽闻不住』,这个是禅定真正成就了,到尽闻,成就了。
这个尽闻就是六根接触六尘境界完全地不起心、不动念,真正不起心、不动念了,小乘就是阿罗汉的地位。小乘阿罗汉所以比不了大乘人,它道理在哪里?小乘人还没有经过锻炼,大乘人是在锻炼当中到了六根清净。这个尽闻呢,就是六根清净,或者我们叫六尘清净,都可以,是一样的意思,真正清净。所以他这个境界比二乘人要高,他是经过锻炼出来的,这个清净是决定可靠的。
假如这个境界相达到之后,你要是住在这个地方呢,就变成障碍了。变成什么障?所知障,烦恼是没有了,所知障,变成障碍了,必须要把它摆脱掉,要离开掉。这个时候,诸位要晓得一个原则,如果真有净相可得的话,好清净,净相可得的话,你已经又执着了,心又有所住啦。住在哪里?住在什么都没有,极其清净,空相。凡夫住有,二乘住空。到这个地方有尽了,有尽了是什么境界?空,住到空的境界那里去了,这就又错了。虽然得到所觉空,可是他还没有能够证到能觉空。
菩萨在这个阶段里面,他所到达的是外净六尘,内净六根。这个时候,再往上提升一层,尽闻也不住,『觉所觉空』,这一句就是再提起观照的功夫,破所知障,这是功夫更增进一层了。能觉之智与所觉之理,又是能所一对,但是境界愈往上去愈微细。如果要是住的话,必定又起法爱,就是法执,又要起法执。换句话说,必要能这个能觉之智、所觉的空理两边也要摆脱掉,能所不立,中道不存啦,这样才能把所知障打破,把法执打破。到这个时候,是能空的觉知、所空的理障也都寂灭了,这个时候才能够圆破烦恼浊,也破五阴里面的想阴,知道想阴本空。分别、俱生的法执断掉了,到这时候断了,这个时候所谓是思慧的功能达到了极处。这个境界在我们净土里面讲,这是初证理一心不乱。
再看底下一段:【空觉极圆。空所空灭。】『空觉』,换句话说,还有空,空不起觉,那么这个空不圆,不圆满。有觉,还觉得空,觉也不圆满。诸位想,到什么时候空与觉圆满?一定要到空觉不二,空觉俱无,空觉是一,这个时候才圆满。就是连空觉也没有了,这个是极圆之空,极圆之觉,求其空相及觉相俱不可得,所谓是「觉而无觉,空而无空」,所以称之为是『极圆』。
由此可知,极圆的境界里面,觉无觉相,空无空相,所灭的空与能灭之空也不可得,这个在《般若》里面所讲的就是空空。《般若》讲的三空,我空、法空、空空,你看这个层次。到这个地方,这到空空,三空里头证得空空。前面讲了,人我空,事一心不乱;法我空,理一心不乱,破法执;到这个地方,这是空亦空,六结三空都超越了。这个是什么境界呢?在菩萨境界里面,这是真正的无生忍的境界,真正无生忍,诸位晓得,七地、八地、九地,是这个境界。我们跟大家讲的是圆教啊,菩萨位次快到头了。
【生灭既灭。寂灭现前。】底下一句才是真正到头,为什么?到寂灭忍,从无生忍再提升到寂灭忍。寂灭忍,诸位晓得,下品的寂灭忍是法云地,中品是等觉,上品是如来果地。我们通常在圆教里面讲理一心不乱,从什么时候是理一心?圆教初住就理一心。你看看,这个理一心里头也有四十一个等级啊,这个地方所讲的,这是理一心里面极深的程度,地上菩萨的境界,超越了三贤,登地。严格讲起来他是七地,尺度放宽呢,最低限度也是初地,在圆教里登地。
你看在本经里面所讲的,每一个阶段,两句话八个字,真正是纲要之纲要,再简单也不过了。可是这个里面给我们一个很大的启示,那就是希望我们学佛的同修一定要发大心,所谓发大心就是发觉悟之心,大心就是菩提心、就是觉心。所谓觉心呢,就是要把自己的境界不断向上提升,正是《金刚经》里面所讲的无住生心。无住就提升嘛,他不住嘛,就提升了。生心是什么?是生觉心,生菩提之心。话虽然是这么说,我们要想到我们现前的境界,我们不能单看观世音菩萨,看他这个修行法。人家早就成佛了,这是他述说他修行的经过,提供给我们做个参考,而且是非常重要的参考数据。因为他所提出来的都是原理原则,八万四千法门,门门用得上,这个是了不起的啊。无论修哪个法门,通通用得上,无论学哪个宗派,也统统都用得上,好在这个地方,这个是真正大慈大悲。
所以我们今天从这个基础上如何去建立,建立而后才能谈到提升。好像盖大楼一样,先把基础打好,基础打好之后,慢慢一层一层往上盖,一层一层往上提升。你如果基础都没有,你提个什么?你拿什么去提?基础没有,天天口皮上在提升,那就讲,总在名字位中打转转,永远超越不了名字位中,这个就大错特错。所以一定要名符其实。由此可知,在今天我们最重要的是要晓得奠定基础,你要懂得这个道理,晓得奠定基础的理论与方法、功德与利益,那你就是有智慧的人,你对于现前的境界就是觉而不迷。如果你对于这一点疏忽了,那是迷而不觉,无论你在大乘里头修学什么法门,那都是盲修瞎练,迷惑颠倒。
净空法师楞严经讲解mp3音源下载网址: http://pan.baidu.com/s/1eSrMFSI (注:复制网址打开后选择下载,并需要用到百度网盘)
241 道理方法懂了不肯做,那你没福;肯做听不懂,那你没有善根
242 对外面境界看法不平等,你的心就不清净,也就没有慈悲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