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楞严经讲解293:不管在任何时空,绝不能自说我真的是菩萨,是阿罗汉来

慧律法师 青袍笔记 2022-11-03

凡有言谈皆无实义,用嘴巴或文字说法,实际上说不到真实之处,万不可执著于文字,误了自己!

道场加行03

https://v.qq.com/txp/iframe/player.html?vid=k0529glu1k1&width=500&height=375&auto=0

慧律法师《大佛顶首楞严经》视频讲座:

道场加行(四种清净明诲) 03

(在此感谢各位把视频编译成文字版的师兄!)

然后全身都泼满了汽油,他希望用这个色身燃烧,来救度一切盲聋瘖哑的人。结果因为他愿力非常的大,他证悟了,如如不动,那不影响了,有这种相当的功夫了,就开始点燃了。点燃以后,他就坐在那个地方,头都没有低下来,他就是这样燃烧这个色身,也没有吃什么镇静剂,什么安眠药、麻醉药,没有的,统统没有,他就是这样端坐,入禅三昧,韩国的电影是这样演的。那么,烧的时候,顿时乌云密布,因为太感动了,感动了天地!结果下大雨,只要有皮肤病的,被雨淋到的,统统好了;眼睛瞎掉的,被雨淋到,眼睛都马上立刻就看得到。他就是要用这个色身来救度,最后以最虔诚的供佛,来救度苦难的众生。当然,这是电影啦,这些法师可不要把自己绑起来,明天也跑去公园端坐着要燃烧色身,那可不会下雨的,不要有样学样,电影可以这样演啦。所以,不只是说烧一炷香,或者烧一个指节,或者烧全身的,这在佛教的历史上来讲,统统有,大有人在。

底下,以及身上爇(ruò)一香炷,那我不只,我爇了差不多三十个。[此教舍身微因。]舍身微因,因为这个身体是最难看破的。[若我灭后,其有比丘,发大乘心,决定弃捐诸有为相,]因为这个色身就是有为相,这个色身一定会败、会烂、会坏。所以,佛陀一直交代我们,要看得很开。[修三摩提,即耳根圆通,如幻三摩提也。此句下义含虑有宿生盗业,为障胜修,故教修如是微因。能于如来,形像之前者:为供养佛故,亦为仗承佛力,销宿障故,又为求佛证明,除现执故。然灯烧指,及爇香炷,]这个念爇ruò,“爇”就是热,烧的意思,香炷。[此为舍行,一切难舍,无过己身,今则难舍能舍,信其定消宿业也。]所以,你想要消宿业,简单讲:连这个身体都可以舍得出来,这个才是真正修行人

【我说是人无始宿债,一时酬毕,长揖世间,永脱诸漏,虽未即明无上觉路,是人于法,已决定心。】说:我说是人无始宿债,一时酬毕,只有燃一炷香!所以,受过比丘三坛大戒的人,他的头顶上就有戒疤,宿债已经酬还了、酬毕了。长揖世间,这个“揖”就是拱手,永远的辞去了。长揖,拱手作礼叫做揖,就是再见,有礼,请坐。长揖世间,永脱诸漏,虽未即明无上的觉路,是人于法,已决定心。[我说是然灯烧指,及爇香炷之人,无始宿业盗债,一时酬毕。何以舍身微因,即获如是善果耶!盗者,取他身外之财物,利养此身,今则舍难舍之自身,供养于佛。一念舍心,即是大智慧光明,]舍就包括身心世界、金钱名利,统统舍![无始宿债,即是黑暗,明能破暗,理固然也。][长揖即永辞也,]永远辞去三界的业。[世间即有漏三界。永脱诸漏者:谓永远脱离,见思诸漏,而出生死。无上觉路者:正谓无上妙觉,菩提之路,即五十五位圆通已后事,此人虽未即明圆通法门,信知必得,决知无有疑心也。]

底下,经文:【若不为此,舍身微因,纵成无为,必还生人,酬其宿债,如我马麦,正等无异。】如果你不这么做,理可顿悟,事须渐修,连这个舍身的微因你都做不到,就算你今天证得了无为,果报还没有还完,必还生人,再出生、再投胎变成人,也还是要酬其宿债,就像我马麦之报,正等无异。解释一下: [设若不为此舍身酬债微因,以求忏悔灭罪,则纵成佛,虽得无漏无为,必定还来生于人间,酬其宿债,以其宿业未尽故。如我在毘兰邑中食马麦之报,无有异也。按《兴起经》:昔舍卫国毘兰邑,阿耆达王,请佛与五百比丘,三月供斋,时有魔惑王心,入宫耽荒五欲,]供佛供了六天,([供六日止。]供斋供了六天,“止”就是停止了。那么,三个月有九十天,只有供六天,还有八十四天怎么办?又碰到、[又值邑内饥馑,]饥馑就是五谷没有丰收,[乞食不得。时有马师,]就是驯马师,管马的、负责马匹的,[减马麦半,]把马在吃的那个麦就减半。简单讲:马吃的减半,拿来供佛、供法、供僧,[供佛及僧,至九十日,王乃醒悟,向佛求忏。舍利询问因缘,佛言:过去毘婆尸佛时,有王请佛及僧,佛僧食已,为病比丘请,一分食。]因为比丘生病,在寮房里面没办法出来托钵。[过梵志山,梵志闻香,]梵志就是印度当时候通称一切的修行人,统统称为叫做梵志。所以,梵志就是修行人的通称,修外道的。梵志闻香,[诟曰:]就是骂辱,说:[此髡(kūn)头沙门,]髡头,古时候是除去头发的一种刑罚,现在就称为光头。此髡头沙门,[应食马麦,何与甘馔(zhuàn)]应当吃马吃的这个麦,为什么给他那么美好的饮食供养呢?[所教五百童子,亦如是说。尔时梵志者,今我身是,]就是我释迦牟尼佛前身,因为我叫他们:不吃马麦,哪吃那么好的东西!这样一句话而已,[五百童子者,今五百罗汉是。]

翻过来,1012页,[然此但因宿诟佛僧,]你看,这个过去世来谩骂佛还有僧,[尚不免报,何况盗他财物,侵彼身分,自应酬债。]所以,现在的诈骗集团,因为他不了解这个因果的报应;如果他了解因果的报应,我告诉你:没有一个诈骗集团敢这样做!你今天这个不是你的钱,把人家骗来的,有的是人家老本,要养老用的;有的是棺材本;有的是孤苦无依的。前几天报导的,有一个捡破烂的,就是像我们以前捡这个垃圾为生。一天才卖了很少很少的钱,就是几块钱,纸箱几块钱,人家喝完的瓶瓶罐罐,这样收集......一些垃圾把它拿去卖,卖没有几块钱。妈妈省吃俭用,省了三十年,存了一百八十万。结果这个诈骗集团就假借什么检察官,说:你这个银行怎么样......被盗用,然后:你的要被冻结。这个捡破烂的妇人,她根本一辈子都没听,哇!这听到检察官说的,吓坏了!就赶快领钱,九十万就给他了。后面还剩下九十万,(骗子)然后就说:那个不行,你那个剩下一半,还要领出来怎么样......人家他就是胡乱编个故事。那个妇人:咦?结果她有一个轻微智障的儿子,常常看电视,说:妈妈!这个会不会是诈骗集团?哇!他妈妈才说:对喔!还是这个智障的儿子提醒她的,因为他有常常看电视啊,对不对?没有知识、没有常识,也要常常看电视。就是这样,他常常看电视,就提醒他妈妈:这会不会是诈骗集团?他妈妈一下醒过来:喔!对对对!然后就报警,警察就说:你不动声色,引他出来。就引他出来,当场就扣,抓起来!想想看,才十七岁而已,好吃懒做,“要吃不讨赚”,直接翻译成国语是这样讲没错啊,“要吃不讨赚”(好吃懒做)。你想想看,那个单亲的妈妈,带着一个智障的儿子,省了、储蓄了三十年,一百八十万,那一百八十万是她的命啊,它是她的命啊,一辈子,你给她骗了九十万!九十万骗了没二天,花完了,他后来要来拿这九十万的时候,警察就抓住了,十七岁!如果他今天有因果的观念、佛法的观念,不是我们的,送给我们,我们也不要,那不是我们的啊,对不对?何况去欺、去诈?底下说:[要知化佛不属业生,]化佛是愿力所生。[真佛离诸根量,]真佛就是我们的法身佛。[唤谁受报,盖为造业众生,示有果报,令生恐惧,故今引之,以证宿债必酬,抑亦因此,以见舍行之不可不修也。]所以,千万要深信因果。

[未二 转教先佛诲] 【汝教世人,修三摩地,后断偷盗,是名如来,先佛世尊,第三决定,清净明诲。】 [此敕转教末世之人,修三摩地,即耳根圆通。后断偷盗者:对淫能障定,]杀乃是违背佛陀的慈悲,([杀乃违慈,])[理应先断故,此居后也。是名如来,先佛世尊,第三种决定,清净修学之明诲也。]

[巳三 确定三昧得否(分二)午初喻不断难得 二劝深断方得 今初]【是故阿难!若不断偷,修禅定者,譬如有人,水灌漏卮,欲求其满,纵经尘劫,终无平复。】  解释一下:所以,阿难啊,如果你不断偷,修这个禅定,要修无漏的禅定,是不可能的。譬如有人水灌漏卮(zhī),这个“卮”是盛酒的器具,但是,底下挖一个洞,上面灌水,底下慢慢的漏出来;上面灌酒,底下又慢慢的漏出来。水灌漏卮,底下挖一个洞,但是,酒倒进去的时候;欲求其满,纵经尘劫,终无平复,你想要让这个水满起来,不可能的,因为它有漏。所以有漏无漏就是这个比喻,如果你有烦恼叫做有漏,没有烦恼叫做无漏。纵经尘劫,终无平复。1013页, [此承上是佛教断偷之故。阿难!若不断除偷盗之心,修禅定者,譬如有人,带偷修禅人;卮是酒器,漏卮喻带偷之心;水喻定慧,注水入于带偷心中,望其成就圆通,如以水灌漏卮,欲求其满,随灌随漏,纵经尘劫,终无平复。]

[午二 劝其深断方得]【若诸比丘,衣钵之余,分寸不蓄,乞食余分,施饿众生。】你看佛,教导比丘是如何的清净自己。若诸比丘,衣钵之余,除了衣跟钵;诸位!衣钵是圣贤的标志,成圣成贤的标志就是衣钵。所以,以前古时候的圣僧,就是搭衣、持一钵,其他就分寸不蓄。乞食余分,乞食有剩下来的,施给饥饿的众生。简单讲:完全不储蓄,舍掉一切贪着。 [若诸末世,清净比丘,三衣一钵之外,分寸不许蓄积,此止持不贪也。循方乞食,趣得支身,]只要能够活命,趣得支身,能够支持最基本的,支持这个身体活下来最基本的能量,趣得支身。[设有余分,]能够吃得饱就好,如果有剩下来的,[尽施饥饿众生,此作持不悭吝也。合之,则断贪吝心。]

【于大集会,合掌礼众,有人捶詈,同于称赞。】哇!这个修养,目前在出家人没有几个做得到。解释一下:于大集会,就是人众多的地方。合掌礼众,就是礼拜四众,不管是出家、不管是在家,不管是外道、是修行人,一切都是如此的恭敬。这意思就是:在人很多的地方,都是如此的恭敬一切众生,乃至于跟我们思想、看法完全不一样的人,也是如此的礼敬、恭敬他。如果说碰到恶劣的众生,有人捶詈,“捶”就是捶打,“詈”就是骂詈,骂那种完全很难听的话,打我们,把我们打得很严重的伤,骂了,骂了很难听的话,佛教我们:如果是一个比丘,应当观想,同于称赞,就等同称赞我们。为什么?这个色身是必舍之四大,所以,怨亲一相,荣辱无关,因此我们要有这样的涵养;但是,目前,你说一个修行人要达到这种程度,大概很难!所以,整句加起来就是:在人多的地方,我们如此的恭敬对待每一位众生,乃至于外道、佛道,一律恭敬、平等。就算有人来捶打,或者是骂詈很难听的话,我们就把它观想,跟称赞我们没有什么两样。

 [上句断慢心,于大集会之中,合掌礼拜四众;以必观实相平等,见人是佛故。下二句断嗔心,]诸位!这个嗔心是男女众,不管他有多老实,统统有存在!有的人语言比较不会表达,这个嗔恨心,大嗔、小嗔、微嗔,没有一个没有嗔恨心的,真的![有人嫌其烦渎,]“渎”是轻慢、冒犯的意思;[捶打骂詈,]应该[欢喜领受,同于称赞;以必观怨亲一相,]既然怨是空、亲也是空,空就是不可得,怨亲一相,[荣辱无关故。]荣辱无关什么?无关于真如本性。简单讲就是:要有如此的功夫,才能称为如如不动,不取于相,要有这种功夫。所以,人家骂你几声,那就想说:也没有来打我们。那如果来打我们,那就要观想说:没有拿刀来杀我们。拿刀来杀我们,那就观想说:嗯!只有流血而已,没有砍断。如果砍断了:还不错,还没有把我们的命砍死了!那就要再退一步,一直往后......一直往后退。但是现在的法律也不容许这样子,你稍微一个上网去批评别人,哇!就被告到灰头土脸了,哪有敢这样子的?

【必使身心,二俱捐舍;身肉骨血,与众生共。】这什么意思呢?意思就是:你是四大构成的,我这个色身也是四大,跟山河大地,内、外其实是平等的,就算我舍身命骨肉,其实也没有真正的舍,因为本来就空。这个就是:必使身心,二俱捐舍;身肉骨血,与众生共。为什么?这个宇宙是同一个本体的,同一体的。1014页, [上二句断痴心,必使若身若心二者,俱能捐舍,则断我、法二执,即断痴心。下二句,转贪、嗔、痴、慢,而成同体大悲。身肉骨血,俱皆可舍,则身心宁复有遗哉?]也就是完全放弃了、完全放下了。[以必观此苦、]此身是苦,此身是[空、]此身[无常、]此身[无我、]此身[不净之物,]所以,苦、空、无常、无我、不净一观,[施作佛事耳。]就当作佛事。在座诸位!什么叫做尘劳做佛事?你懂吗?身心俱舍,叫做尘劳做佛事,不是念念经、念念佛,叫做尘劳做佛事,不要弄错了。念念经、念念佛,那只是叫做摄心,而真正的佛事,叫做身心俱舍,这个才是真正做佛事的人。[此皆成就无偷之心,以上则于依正二报,断除偷心矣!]

【不将如来,不了义说,回为己解,以误初学,佛印是人,得真三昧。】解释一下:不要把如来不了义教;不了义教就是权巧方便,佛只是暂时这样权巧方便的。回为己解,转过来保护自己。意思就是:用自己的角度加以解释,自己不能奉行大乘之教,而说权教的小乘之教也是如此,这个叫做回为己解,为自己辩解、解释,以误初学佛法的人。佛印是人,得真三昧。[此于佛法上,亦除去偷心。不了义说,如《阿含》云:蓄物可以资身进道;如《婆多》论,许百物各可蓄一,]可以蓄一种,[但禁余二者是也。]禁余二就是不能有其他的,不可以有第二种东西,叫做禁余二。唯一叫做蓄一,余二,第二个就不行,但禁余二,不能有二种东西。[不将如来权乘不了义说,以此回护过犯,以为自己解释。因其自己,不能奉行大乘,反曲引权小教中,不了义事,以自误误人,皆偷心不死之故。果能如是,偷心尽绝,一念纯真,即证圆通体。以是而修,名真三昧,佛印是人即得者,良有以也。初曲分损益之相竟。]  [辰二 判决邪正之说]【如我所说,名为佛说,不如此说,即波旬说。】[卯三 断盗竟]

[卯四 断妄(分二)辰初曲示戒劝之意 二判决邪正之说(辰初分四)巳初首陈妄语大损 二表己禁敕无妄 三转教先佛明诲 四确定菩提成否(巳初分三)午初蹑标妄语成魔 二指述妄语之意 三记其损善堕恶 今初]  最后一段,这是断妄。【阿难!如是世界,六道众生,虽则身心,无杀、盗、淫,三行已圆,若大妄语,即三摩地,不得清净,成爱见魔,失如来种。】解释: [此明妄语戒。《正脉》云妄语有二:发言不实,为小妄语;妄称证果,为大妄语。]在座诸位!我们这个时代就是非常严重,做生意要打妄语;拉保险要打妄语;或者是卖东西、卖衣服,也要打妄语,统统要打妄语。为什么?他是无心的,他不是故意的,只是要满足:我做生意,希望赚到这一笔钱。所以多多少少都会这样子,都会说一些妄语,多多少少,卖水果的也是。当然不是说每一个人都这样,也有的人是很诚实的。[此中所断大妄语也。]这里所讲的是大妄语,[不唯口不出小大妄语,乃至其心亦无妄语之念,方名持戒清净,可修三昧也。]

[故呼阿难,如是世界,六道众生,虽然身心无杀,则慈行成就;身心无盗,则舍行成就;身心无淫,则梵行成就:故曰三行已圆。前皆许其出离生死,]但是,[若大妄语,]就麻烦了![即夺其不出生死。三摩地不得清净者:以其犹有贪供心故。]说自己是证什么果,证菩萨果,证什么初果、二果、三果、四果。[成爱见魔者:温陵曰:贪其供养,求己尊胜,名爱魔;妄起邪见,谓己齐圣,名见魔。]诸位!我们台湾问题就是很多了,到处都是了。[既已成魔,自不觉知,生同醉梦,死从沦溺,以众生本有如来藏心,为成佛之种,今为爱见二魔所劫,故曰失如来种也。]1016页, [午二 指述妄语之意]【所谓:未得谓得,未证言证。或求世间尊胜第一,谓前人言:我今已得须陀洹果,斯陀含果,阿那含果,阿罗汉道,辟支佛乘,十地地前,诸位菩萨。求彼礼忏,贪其供养。】

这一段一定要解释。所谓:未得谓得,未证言证,就是我没有得到初果、二果、三果、四果,我没有这种功夫,我也没有证果(却说有)。或求世间尊胜第一,世间尊胜第一是什么呢?怕说我讲的菩提涅槃,可能境界太高了,不敢讲这么高,就讲:嗯!我是很有功夫的,在这个世间没有人比我行了!说成佛,他不敢这样讲,就讲说:这个世间,我是尊胜第一的。谓前人言:“前人”就是正在他面前的人,现前之人叫做前人。不是以前的人喔,现前之人就是。但是,这里要有一个重点:诸位!如果我跟一个阿公,他的耳朵坏掉,听不到外面的声音,现在跟你们考试一下;比丘都知道了,我考在家居士一下,一个两耳都听不到的人,我跟他讲说:“阿伯!我证阿罗汉果!”请问这个比丘有没有犯、犯戒?(众中答:没有。)答对了,因为他听不到声音。

还有一种,前人如果不领受,你在我面前讲:“师父!我证阿罗汉果!”那么,你们有没有犯妄语戒?没有!你跟我讲,我马上就:“你少来了,你证阿罗汉果?我一下子就吐你的糟了:你哪有功夫证阿罗汉果?”没有犯啦!但是,那个笨笨的人,你跟她说:“喂!小姐!我证阿罗汉果!”她说:“啊!”如果她接受,她又承认说:“嗯!你讲的这个是真的喔!”坏了!犯大妄语戒。你在我面前,不会犯妄语戒,你说你会飞天遁地,我听了......(师不屑的表情,众笑)你不会,在我面前,你们犯什么?因为这个前人不领受,不犯戒。这个就是重点:前人不领受,你就不犯。前人要是听得懂你的语言,又接受你的观念,说:哇!你真的是阿罗汉果!然后他内心里面,无比的推崇你、赞叹你,你这个就犯大妄语戒了!所以你一讲:我证阿罗汉果!人家理都不理你,那不算,不算证阿罗汉果的,人家不信奉你、不接受你,这个不犯妄语戒,这是有一个诀窍在这里的。

还有一种犯妄语戒的,譬如说我正在吃苹果,我现在就问你一个问题,说:大居士,你证阿罗汉果吗?你刚好在吃苹果,然后一只手就指着苹果,(师拟一手拿着苹果,另一手指着“苹果”点头貌)苹果有一个“果”啊,这样有没有犯妄语戒?犯,这个就是犯,指着苹果,因为有一个“果”;“你证阿罗汉果?”(指着苹果),这样就犯!知道吗?所以,这个犯大妄语戒,还要前人知晓、前人领受,还二个重点。前人不知晓、前人不领受,不犯的。那么,前人如果不领受的话,因为如果对一个人,他从来不学佛的,说:“阿婆!我证阿罗汉果!”阿婆说:“罗汉果我家整片地都是啦!”张冠李戴,罗汉果,“我家一整片地、满屋子都是啦!”她家确实是种罗汉果的啊,你跟她说:“阿婆!我证罗汉果!”她说:“那个没什么,我家整片地都是!”这样就不犯妄语戒,因为她当成是农作物罗汉果,把此当作彼;但是,最好还是不要乱讲,真的!这个妄语戒还是不能乱讲,一辈子都不要讲自己有多么的行。

好!再看底下,谓前人言:我今已得须陀洹果,斯陀含果,阿那含果,阿罗汉道,辟支佛乘,辟支佛乘就是因缘觉,即是十二因缘。十地地前,就是十住、十行、十回向,诸位菩萨。求彼礼忏,贪其供养。最后那个才是真的:贪其供养。妄语的目的就是什么?就是希望别人尊敬他嘛,希望别人拿多一点供养给他。所以,在座诸位!比丘!你一定要记住,人有人格,僧有僧格,你一定要记住师父的话:你宁可饿死,不要让人家看不起你,犯了妄语戒,这个就很麻烦的!比丘安心乐道,如果你这一辈子出家以后,还求名求利,我劝你还是还俗比较快!为什么?这个没有意义的,出家是为了发菩提心,转大法轮,弘扬佛陀的正法,作为佛陀的好弟子嘛!那我们今天如果剃度出家,还搞名搞利,那这个违背了我们出家的宗旨,意义不大。

[此指述妄语之意,惟在贪其供养,]你看,就为了贪求供养![故作大妄语。所谓未得菩提,谓为已得,未证涅槃,言为已证。后云:况复法王,如何妄窃;]现在动不动就是什么法王,哇!那很多了!况复法王,如何妄窃,法王是佛才有办法。[乃斥乎此。此或求世间尊为殊胜第一者:谓或复有人,不敢以菩提涅槃妄称,但求世间,尊为殊胜第一;以是之故,谓现前之人,作如是言:凡夫人中,初果为上,故自谓已得,须陀洹果;次于初果,又见二果为上,]我讲初果可能还不够,讲二果;经过一阵子,因为讲习惯了,二果恐怕还不是很高,[故自谓已得,斯陀含果;]这二果讲久了以后,这样果位还不够高,再加一果上去。([次于二果,又见三果为上,])[故自谓已得,阿那含果;次于三果,又见四果为上,]觉得四果还是比较高,干脆我自己讲我自己证阿罗汉果:我证四果罗汉!所以,我们拜那个水果,我告诉你:这是表法的,如果我们用三杯水,或者三炷香,表示戒、定、慧。三就表示戒、定、慧,四就表示四果,表示证四果。佛教拜的四果跟世间人不一样,世间人拜的四果是代表:拜香蕉,拜李子,拜梨子,拜凤梨,就是取这四种的台语谐音“招你来旺”,让你愈来愈旺的意思。香蕉、李子、梨子、凤梨,“招你来旺”,世间人也是表法的,跟我讲的出世间法的表法不一样。出世间的四果是表初果、二果、三果、四果。知道吗?所以佛前的水果是这样表法的。若是拜神的,世间人拜那个水果,都是拜“招你来旺”,蕉、李、梨、凤(台语),香蕉、李子、梨子、凤梨,其实是表法的,世出世间法的四果不同。

[故自谓已得阿罗汉道;次于出世小乘中,又见缘觉、独觉中乘为上,故自谓已得;十地圣人,及地前十住、十行、十回向,三贤诸位菩萨。后说云何自称得上人法,盖指乎此。末二句,即述大妄语意,言此人,作如是等大妄语者,为求彼前人,向自己礼拜忏悔,贪其供养。] 1017页,[午三 记其损善堕落]【是一颠迦,消灭佛种,如人以刀,断多罗木,佛记是人,永殒善根,无复知见,沉三苦海,不成三昧。】这一颠迦就是一阐提,就是断善根之人,这是一颠迦,这就是断善根的人!所以,在座诸位!你这一辈子,就是有功夫,也要保持沉默,这就没事。千万不要讲自己是证什么几果了,那你麻烦就大了!是一颠迦,这个“一”称自己,犯大妄语戒,那么,就是断善根的人。消灭佛种,如人以刀,断多罗木,多罗木,我们听过这个贝叶树,以前树叶宽阔,晒干以后经过处理,可以写字的,叫贝叶树。断多罗木,这个多罗木的树根一砍,树不会再成长。佛记是人,永殒善根,“殒”就是掉落、死亡,这个善根死亡了。大妄语,为贪求供养,不怕因果,这个就麻烦了!无复知见,无复正知正见,这个人不再有正知、不再有正见了,叫做无复知见。如果加一个“正”就更清楚:无复正知、无复正见。沉三苦海,不成三昧。[此作大妄语,希图利养。妄罪兼盗,永失善根。是一颠迦,亦云一阐提,此翻断善根人。善根既断,是为消灭成佛之种。如人以刀,断多罗木者:南印度建那补罗国之北,有贝多罗树木,三十余里,树叶长广光润,诸国书写,莫不采用;其树以刀断,则不复活。佛记是人,永殒善根,无复正知正见,沉沦三途苦海,纵有禅智,咸资魔业,不成真三昧。初首陈妄语大损竟。]

[巳二 表己禁敕无妄(分二)午初佛敕圣化必密 二惟除命终遗付 今初] 1018页,【我灭度后,敕诸菩萨,及阿罗汉,应身生彼末法之中,作种种形,度诸轮转。】[《指掌疏》云:佛灭度后,魔强法弱,故敕菩萨、罗汉,应身生彼,挽末法而扶正教,摧邪宗而救众生也。作种种形,随类现化。度诸轮转者:令出生死,所谓应以何身得度者,即现何身而说法也。]【或作沙门,白衣居士,人王、宰官、童男、童女,如是乃至淫女寡妇,奸、偷、屠、贩、与其同事,称赞佛乘,令其身心,入三摩地。】喔!这末法时期,很多都是菩萨示现的,或者是示现成沙门、白衣居士,人王或者是做国王、宰官,有权力的人。童男、童女,如是乃至淫女,也是佛菩萨示现,寡妇也有。奸、偷,“屠”就是杀,“贩”就是贩卖。屠就是杀猪、杀牛、杀羊的,与其同事,称赞最上一佛乘,令其身心,入三摩地。要让一切无量无边的不同的众生进入,你必须跟他有一点点关系,所以,示现职业相同。

  [初四句现顺行,下诸句现逆行,如佛所敕,作种种形也。或作不定辞,以妙观察智,观机现形,沙门至童女等,如三十二应说。如是乃至淫女、寡妇、奸偷屠贩者:乃菩萨涉俗利生,四摄法中之同事摄也。]同事摄的意思就是跟他立场一样,讲法,对方才能够听得懂,或者是才会接纳。所以,记得!你在度同事的时候,记得!要站在他的立场讲他的话,然后慢慢的引导过来,不要一下子就跟他对干,他最不喜欢的话题,你一直跟他对干,那你度不了他。所以你度任何一个你的同参道友、你的亲戚朋友,记得!要站在他的立场,他不喜欢谈的话题,尽量不要伤他的自尊,他有苦衷,你就全部听他讲,尽量听他倾诉,听......听完,然后再慢慢慢慢的;你一下子,他的苦衷你都没听完,你就不耐烦,叫他:你放下嘛,你的业障这么重,你这个难入佛道!第二次就不来了,你度不了他的。所以,要当菩萨,要很有耐性的,要慢慢的听。

而我是比较没时间啦,“师父!我从小时候讲给你听。”(众笑)不用!大家都有小时候,每一个人都有故事,我也是有故事的男人啊!(众又笑)你从小时候讲给我听,这部电影要演到几时才结束?电视不是都这样演吗:用讲的很慢,用唱的比较快,咚咚锵!三句就解决了。你要跟师父讲什么、重点是什么,一、二、三,不然我哪有那么多时间?对不对?你们时间就比较多,就可以,在家居士跟他们泡泡茶,慢慢聊,聊到十一点半、十二点、凌晨一点、二点,对不对?那个时间,师父已经睡四、五个小时了!(众笑)我们没有办法,(笑)对不对?所以我们八、九点就准备去睡觉了,睡不着,就自己哄自己入睡。

[若不同其事,未免矫拂]“矫”就是强,“拂”就是违背[其心,不相顺从,若与其同事,意在得其欢心,以便与其称赞最上一佛乘,能令众生,返迷归悟,离苦得乐,转彼邪心,令得正定,故曰令其身心,入三摩地。]所以,你想要度众生,得先随顺他。【终不自言:我真菩萨,真阿罗汉,泄佛密因,轻言末学。】哇!这一句太重要了!终不自言,绝对,不管在任何一个时空,绝对不会自己说:我真的是菩萨,我真的是阿罗汉来!泄佛的密因,“泄”就是泄露佛的密因。轻言末学,轻易的泄言;末学就是晚学之人,较晚学佛的人叫做末学。1019页, [究竟不肯自言,我真菩萨,真阿罗汉,泄漏佛旨,秘密之因。轻言末学者:轻易泄言,于晚学之人也。]

 [午二 惟除命终遗付]【惟除命终,阴有遗付。云何是人,惑乱众生,成大妄语?】惟除命终,在临命终,这没关系,要走了。阴,阴就是暗中交代,叫做阴。古时候用这个字很难去理解:为什么阴有遗付呢?就是暗中交代清楚,要交代遗言,叫做阴有遗付,“遗”就是遗言,“付”就是付嘱。这一句就是:暗中有交代和付嘱他的遗言。云何是怎么可以,还没有到这种命终,就可以怎么样?惑乱众生,成大妄语,乱乱讲:我真菩萨、真是大阿罗汉!这是麻烦了!

[惟除命终者,示现舍报也。阴有遗付者:暗中有遗言付嘱也。住则不泄,泄则不住,]就是你泄露了这个佛的密因——那就绝对不能住世,要住世就不可以泄露。知道吧?所以,住则不泄露佛的密因;要泄露了,这个世间就不能住了,要入涅槃。[如杜顺和尚偈云:‘游子漫奔波,登山礼土坡,文殊只这是,何处觅弥陀。’]解释一下:游子漫奔波,这些心不定的修行人,或者指众生的心,或者修行人的心不定的时候,这些游子就怎么样?漫波就到处奔波,哎呀,登山,就找......找一个朝山、登山,要看看,只是在拜那一堆土坡,朝山只是拜那一堆土而已。文殊只是这个,就是指的心,文殊就在这里(师父手指己心),就是我们智慧的心就是文殊。何处觅弥陀?你到底要去哪找弥陀呢?自性就是无量寿无量光,自性跟佛的心性是一样的。底下说:[云何是斥责辞,是人指爱见魔人,以如是未得谓得,未证谓证之魔说,惑乱后世末学众生,成大妄语。]

[巳三 转教先佛明诲] 【汝教世人,修三摩地,后复断除,诸大妄语,是名如来,先佛世尊,第四决定,清净明诲。】 [佛敕菩萨、罗汉,现身如是;汝教后世初心之人,欲修三摩地者,先虽能断淫、杀、盗三,后复要断除如是诸大妄语;是则名为,今昔如来,第四决定断妄语戒,清净修学之明诲也。三转教先佛明诲竟。]

[巳四 确定菩提成否(分二)午初喻不断无成 二许能断必成 今初]【是故阿难!若不断其大妄语者,如刻人粪,为旃檀形,欲求香气,无有是处。】佛实在是太会比喻了!孔子也是,孔子看到白天在睡觉就:朽木不可雕也,粪土之墙不可圬(wū抹墙义)也,这是孔子很生气在骂人;佛陀,哇!也比喻得很厉害。

[此承上,是如来以断大妄语之故。又呼阿难,]如果有人修行,[若不断其大妄语者,]常常骗众生,他证什么证什么果,怎么样?[喻如刻人之干粪,]人的大便晒干了。你去印度看,那个牛粪都捡起来;你到喜马拉雅山山上看,那个牦牛的粪便都捡起来的,真的喔!你看影片就知道,牦牛的粪便拉在这里还要被开单罚钱,我告诉你:在喜马拉雅山上,那一些牦牛的粪便一拉,白天都要去捡起来,那个是黄金啊!房子在海拔六、七千公尺的,你哪有什么水泥?都是把牛粪用水稀释,刷墙,空手这样刷墙,因为没有刷子啊!如果是石头堆起来的房子,就用手抓着牛的大便,参杂着水,涂得一层又一层......尽量让它风干。再来,牛粪收集起来的时候,干了,因为牛都吃草的,干了以后还不是怎么臭,不要直接去闻就好。就把它捡起来,一整片,像我们用的盘子一样。放到哪里?放到厨房,烧菜的地方,做什么?燃料。

有一些旅行家,说:我要去山上拜访。结果车子都开不上去,这个美国人因为是读书人,结果人家说:要到山上去骑驴子。问他:骑驴子要多久?说:不会很久啦!然后就付钱,最后这两个美国人,因为是白人,皮肤又很嫩,结果你知道吗?骑驴和马匹相比,马比较大,驴子比较小,就骑驴子开始一直走路......用台湾话说叫做:到了没有?问“到了没有?”“到了,到了!”西藏的“到了”跟我们的观念很近,观念差太多了,那个要走一天一夜,叫做很近!就走......走到:喔!这怎么会这么痛?结果走到终点了,没办法下来,屁股的皮统统磨破了、统统发炎了,人家说:下来啊!痛到没办法下来!说:喔!这里的人过的日子还真辛苦!不是你想像的。喻如刻人之干粪,就是把粪便晒干了,[而为旃檀之形(像也),]我们雕刻佛像当然要旃檀树,旃檀树才能刻佛像,粪便、干粪怎么能够刻这个佛像呢?[因果不类。以妄语心行,喻干粪,禅定真修,喻旃檀佛像,正以妄语粪秽之因,欲求禅定法身之果,岂可得乎?故曰欲求香气,无有是处。]

【我教比丘,直心道场,于四威仪,一切行中,尚无虚假,云何自称,得上人法?】这上人法就是:二果比一果更上,三果比二果更上,四果比三果更上,一直一直叠上去,上人法简单讲就是菩萨。说:我教比丘,直心道场,于四威仪,在行住坐卧中,一切行中,尚无虚假,连造作都不行、虚假不行,虚假的心不能成道,云何自称,得上人法?

 [所以我教比丘,不断妄语,不成菩提;但依正直之心,即成道之场。《华严经》云:‘菩提妙法树,生于直心地。’]这一句话特别的重要!你想要达到菩提的妙法,很简单!出生在哪里?直心是道场,不能妄语。[《净名经》云:‘直心是道场’。]不能欺诳、不能欺骗。[无虚假故。于行、住、坐、卧四种威仪;乃至语默,云为一切行中,尚要正直,无得虚假,云何妄自称尊,谓得大小诸乘,及上人之法耶?]

【譬如穷人,妄号帝王,自取诛灭。况复法王,如何妄窃?因地不真,果招迂曲,求佛菩提,如噬脐人,欲谁成就?】解释一下:就像一个穷人,自己说:我是皇帝!妄称帝王,你知道,称自己是帝王会怎么样?连诛九族,杀掉你九代的祖宗!自取诛灭,灭族,杀掉你九族。况复法王,那像成佛的法王,如何妄窃?成佛,这怎么能够随随便便讲你是佛?如何妄窃?如何妄心来窃取?因地不真,果招迂曲,求佛菩提,如噬脐人,“噬”就是咬,“脐”就是自己的肚脐。我们自己的嘴跟肚脐相隔很遥远的;谁有办法用自己的嘴咬到自己的肚脐?有吗?意思就是不可能!犯妄语戒的人就像这样子,如嘴咬自己的肚脐,欲谁成就,有谁能够成就呢?

[穷人,以喻三摩未成,性德未显。妄称帝王者:即大妄语,未得谓得,未证谓证。帝王者,一国之主,妄号之,自取赤族之诛,]“诛”就是诛灭。赤族什么意思?就是杀掉全族叫做赤族。赤族之诛,就是诛灭全族的意思。所以,赤族就是全部杀掉![灭门之祸也。况复二句,乃以轻况重之意,言三乘贤圣,尚不可窃,况佛为出世法王,如何妄窃?因地不真,果招迂曲者:以大妄语为因故不真,则果地之事,难免迂回屈曲,求进反退,求升反坠,而求佛果菩提,自不能成。如噬脐人:噬以口咬也。脐即肚脐,谓口脐相远,终不能及,以是自作妄语,销灭佛种,更欲望谁而成就耶?]

[午二 许能断必成] 【若诸比丘,心如直弦,一切真实,入三摩地,永无魔事。我印是人,成就菩萨,无上知觉。】翻过来,1022页, [此深许能断大妄语,必成无上菩提。若诸比丘,心如弓弦之直,无有谄曲之相。心是四威仪之主;心直,则四威仪中,一切行门,皆悉真实,永无虚假,则能直入三摩地中。永无魔事:魔行邪险,今心直行真,魔不得便;]魔没有办法。[故我印是人,成就菩萨,无上知觉。《正脉》云:菩萨无上知觉,即圆通真因地心;然以因定果,亦是无上菩提矣!初曲成戒劝之意竟。]

[辰二 判决邪正之说]【如我所说,名为佛说;不如此说,即波旬说。】[如我所说,]也就是[断除淫、杀、盗之后,复更断除大妄语者,是则为正,即名佛说,急当从之。若不如此说,谓前三已断,大妄语无碍真修者,是即为邪,即波旬说,宜深绝之。此如来欲令阿难,将如来语传示末法,保护初心真修习者,令识天魔,不被所惑也。]不被所惑。

 [四断妄竟。] [并上三科开释四重竟。][大佛顶首楞严经正文卷第六终]

那么这一段,今天这一段非常重要!我希望能够赶快把它制作单片的,像我们讲的,现在就大概有三个多钟头,把它结成一片,后面再放我们诵的楞严咒,把四种清净明诲这个碟片散播到全世界各地去,我告诉你:魔无所遁形,这镜子一照,就非常清楚!所以,这一段,我希望立刻、马上制作成单片,大量发行,四种清净明诲,后面附录楞严咒,经文,四种清净明诲的经文,后面加楞严咒,这刚好一片,三个半钟头,救度无量无边众生。因为这个太重要了,我告诉你:大家都有正知正见,就没有一个人敢杀、盗、淫、妄,没有一个人不知道:喔!原来这个叫做正法,正法就是如此!底下就另外一个段落,

 [寅三 总结远魔] 【阿难!汝问摄心,我今先说,入三摩地,修学妙门。求菩萨道,要先持此四种律仪,皎如冰霜,自不能生一切枝叶。心三口四,生必无因。】注意中间那四个字:皎如冰霜,就是这个戒要持到0.00001都不能去犯,才能成佛!

[阿难先问,欲摄其心,入三摩地,云何令其安立道场,远诸魔事?佛按定其意,总结云:阿难!汝问我摄心之法,我今先说四重律仪,即是入三摩地,指耳根圆通,初心修学,至妙之门。此妙门即四重律仪,是故求菩萨道者,要先持此四种律仪;身心皎洁,丝毫无犯,如冰如霜,如是则根本已除,以淫、杀、盗、妄四种是根本戒故,拔本必不滋末,自然不能发生一切枝叶。心三者,指贪、嗔、痴;口四者,指妄言、绮语、两舌、恶口,皆为枝叶。然贪、嗔、痴,属大烦恼。今淫、杀、盗、妄,从心止绝,乃至一念不生故也。根本既除,则枝末无所从生,故曰生必无因,是则严持四重,称为修学妙门者宜矣!]简单讲:十方三世一切佛,没有一尊佛,说他身口意不净能成佛的,绝对不可能!

【阿难!如是四事,若不遗失,心尚不缘色、香、味、触,一切魔事,云何发生?】  解释一下:说:阿难!如是杀、盗、淫、妄四事,都不会去犯,若不遗失,就是不会去违犯,心都不会去攀缘外面的色、香、味、触,一切的魔事怎么会发生?就是你有贪染才会发生。

 [此绝尘决定远魔。如是四事,若能持守,不令一念,漏落于四重中。则心常住戒,尚不缘色、香、味、触诸尘事业,六尘举四,可以例知。《正脉》云:‘尘依念住,]意思就是:外面的客观环境,要以主观的念头来判断,如果主观的意识型态没有了,[念绝]就是主观意识不存在了,怎么样?外面的尘有什么用?([而尘何所依?])所以,但无心于万物,何妨万物常围绕?这念绝,就是我们的主观意识停止分别、停止执着了,那么,外尘有什么用?[魔托尘入,]是因为你贪着尘,魔才入你的心;你不贪着,那就不会着魔了。简单讲:魔由贪,贪就会着魔。所以,念佛人贪求佛光、贪看莲花、贪看佛有没有来看,这个贪也会着魔!所以,魔托尘入,[尘亡而魔何所托?故曰一切魔事,云何发生。’初正教持戒竟。]

所以,今天我所讲的,能够单独的、立刻的把它打上字幕,附带的四种清净明诲的经文,再附上楞严咒,做成一片碟片,因为师父的钱统统用在这个地方,这一辈子我也是尽心尽力的,尽心尽力的。你看,这个《楞严经》多好,看了以后,心开意解:啊!原来这个叫做正法!是不是?将来你们就不会搞混了,自己有正知正见了。

好,请合掌,回向(略)(未完)

慧律法师楞严经讲座目录01~270链接(未完)

慧律法师楞严经讲座目录01~243链接(未完)

楞严经讲解270: 能够让我们悟入不生灭的体性的,清净在音闻--用耳根的闻性来修行

楞严经讲解271:法爱是佛门的毒瘤,站在这种法爱的角度就没有宽恕心、没有包容心

楞严经讲解272:下辈子你想要感得一个漂亮的身体和面貌,记得要离欲

楞严经讲解273:言语尖酸刻薄的人,是世界上最没有福报的人

楞严经讲解274:在人间很会唱歌不学佛的,将来就会变这个紧那罗去唱歌给玉帝听

楞严经讲解275:福德不够相貌就不够庄严,德行不够内心就不够柔顺

楞严经讲解276:如果你觉得业障很重,每天早上放一杯水念21遍大悲咒自己喝

楞严经讲解277:一门深入是指耳根门,以后千万不要叫人专念一句佛号做一门深入

楞严经讲解278:虽知如如不动、不取于相就是佛,但这颗心没受过训练就是看不破放不下

楞严经讲解279:佛教的法会统统是超度活人,不是超度死人的

楞严经讲解280:存有多少钱是假相;钱要从你手中花出去才是你的

楞严经讲解281:种种相,因业力的不同所感召的色身不一样,其实是同一个本体

楞严经讲解282:世间人追求的东西愈多愈好,修行人刚好相反是愈少愈好

楞严经讲解283:一切法都要定,没有定就不是佛法;一切修行者皆不能离于禅定

楞严经讲解284: 若起味定,便于禅定境界无法再往上提升,此是钝根人修行的通病

楞严经讲解285:要断十二因缘,男人从淫欲看淡;女人从名牌看淡泊

楞严经讲解286:你念一万声的阿弥陀佛,要念南无观世音菩萨五千声

楞严经讲解287:英雄难过美人关,而在修行人是「道人难过神通关」

楞严经讲解288:你游山玩水玩来玩去都在玩你那一颗心、玩那个法尘

楞严经讲解289:持戒跟布施二件事情可以让你不失人身,生生世世有菩提的因

楞严经讲解290:最便捷之道唯在耳根,而修证之法唯在“旋流”

楞严经讲解291:如果不持淫戒不断淫,你有多大的智慧到最后还是会落入魔道

楞严经讲解292:只要吃跟动物的身上的某一部分有关系的,统统是跟众生结缘

历史文章阅选读三(点击标题观看)

历史文章阅选读一(点击标题观看)

近期的连载目录链接

净空法师《法华经大意》目录01-66(全)

净空法师楞严经讲义 01-287目录

宣化上人法华经浅释 01--102 (全)链接

宣化上人六祖法宝坛经浅释01-23目录(全)

宣化上人金刚般若波罗蜜经浅释目录(全)

宣化上人华严经浅释目录01-30链接(未完)

净慧法师僧伽吒经浅释01-18目录(全)

元音老人楞严要解目录链接

慧律法师楞严经讲座目录01~270链接(未完)

师大德悟道因缘 集 链

阿弥陀佛的故事十集链接

《寿康宝鉴》原名《不可录》白话版 全

修福者必看:文昌帝君阴骘文大意(净空法师讲述)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