圆觉经21:不要让这些仇视心、不满的心填塞我们的心中
凡有言谈皆无实义,用嘴巴或文字说法,实际上说不到真实之处,万不可执著于文字,误了自己!
圆觉经21 慧律法师
https://v.qq.com/txp/iframe/player.html?vid=s0651n227zc&width=500&height=375&auto=0
圆觉经21:
慧律法师主讲
[又如定眼,能回转火者:《略疏》云:眼识迟钝,]反应比较慢叫做迟钝。[旋火成轮。]本来火是一点而已,旋火就是把火拿起来旋转,你看就变成一个车轮一样的形状,一个圆圈的形状,其实它只是一把火而已;在每一个动点上,它只是一把火;但是它转得快,就像一个轮子一样,就是错觉的意思。[其意:眼识迟钝,瞪定其眼,回旋久观,]转久了,[彼火本不转,因回旋久观,]因为得很久,[而火亦转而成轮。云驶月运,舟行岸移,亦复如是者:云飞如驶,]云在飞,快速的移动,[只见月有运相,]只看到月亮在运行、移动。[月实不运,因云驶所显而成运。]好象在动一样。[舟行似箭,只见岸有移相,岸实不移,因舟行所显而成移。以上湛水、定眼、月岸,通喻圆觉自性。水波、火轮、云驶、舟行,通喻生灭妄心。以生灭妄心,辨于圆觉,而圆觉性,即同流转,亦复如是。
【“善男子!诸旋未息,]“旋”就是生灭,这个种种的生灭不能停止,就是不放下,我们现在就是这样,种种的执着不能放下。[彼物]就是生灭,生灭[先住,先执着在生灭里面,生灭[尚不可得;何况轮转,]本来就没有。[生死垢心曾未清净,]曾未就是未曾,从来就没有清净过。[观佛圆觉不旋复?】]怎么会不轮转变成生灭呢?
[诸旋者:指动目]动到眼睛[、定眼、云驶、舟行也。未息者:正动、定、驶、行时。彼物者:指水、火、月、岸。先住者:求其先行止住,尚不可得。]根本就不可能,它一直动,要如何止住呢?[何况以浅况深,通责迷倒也。]佛诃责颠倒的众生。[意谓:世间浅近之事,]让你了解,[若诸旋]就是这些生灭[未歇息,而求彼物先止住,尚不可得,]哪有可能?根本就不可能。[何况轮转者。显是无始妄识,出生入死,起惑造业,莫不依之,]都是依颠倒而来,[故曰:生死垢心,曾未清净,观佛圆觉自性,而不回旋转复者,]就是而不变成生灭心,[无有是处。]是不可有的![二真随妄转竟。]意思是我们的本性,佛的本性本来是圆觉的自性,如果你用这个生灭心来观佛,佛的清净本性也变成生灭,不变成生灭也不可能!就是这个道理。这段意思是说:用生灭心要来看清净的本性,清净的本性也变成生灭心。所以,没有悟到清净的本性,想要了解清净的本性,清净的本性也变成不悟的执着、分别的意识。
[癸三结指前疑,【“是故汝等便生三惑。】是种种取舍,皆是轮回之故,汝等便生三惑。即指前三难,是分别妄见,非真实知见耳。不是真实的知见。[初反核起疑之端竟。
壬二喻释现起之疑(分二) 癸初空中华无起灭喻二金中矿不重生喻(癸初又分三) 子初喻释二法合三结成(子初又分二) 丑初翳差华亡喻二空不生华喻 丑初翳差华亡喻。【“善男子!譬如幻翳,妄见空华。]譬如眼睛有毛病而幻化出来的,以虚妄而见到空中有花产生。[幻翳若除,]我们有毛病的眼睛如果治疗好了;除就是这个眼睛的毛病好了,治疗好了,[不可说言:]你就不能这样说,不能怎么说?[“此翳已灭,]这个病眼已经好了,[何时更起一切诸翳?”]什么时候会再起眼睛痛的这种情形呢?[何以故?翳华二法非相待故。】]因为眼睛痛,你就会看到空中的花,空中的花就是因为眼睛痛而妄现,这二法非相待故。因为这两个都没有实体,因为翳跟花,二法皆无实体,所以,非相待故。意思是:本来就是空性的东西,眼睛痛跟花,不是说有一个真正的眼睛痛、一个真正的花,没有!花就是因为眼睛痛;眼睛痛就是空中的花产生。因为病眼跟花二法皆无实体,不实在。正常的眼睛本来就没有这一些,我们如果用清净心,以佛性来讲,本来就没有山河大地、人身,统统是虚妄的东西。
[以清净眼,观晴明空,]看到天气晴朗的虚空,[是谓无翳。]没有毛病。[今云幻翳者,从无而有,故谓之幻。喻六识妄心,依八识虚妄变现,翳既是幻,既然眼睛有毛病,幻化出来,[见亦非真,故名为妄。]就像晚上做梦,这本来就是幻化出来的东西,本来就不实在。这等于说我晚上做梦,梦到什么街什么巷,可是,本来就没有这个地方。你说:我明天睡醒后要去找那个地方!根本就不可得,本来就没有那个地方,那只是你作梦看到的梦境,就是这样。[此喻妄生分别之见。]虚妄产生分别之见。[空华者:妄见空华显现,此喻分别所辨妄境。空本无华,即妄见空华时,亦本不生,]空中本来就没有花,你眼睛不痛的时候,就没有这种东西,是因为你眼睛痛才现出来。[皆因翳眼妄现。幻翳若除者:翳病]眼睛的病,[若遇良药,得以除灭。此喻闻佛法,顿悟识空。]分别心是空。[识空翳灭,不可说言,此翳已灭,]颠倒分别妄想已灭,[何时更起一切诸翳。此喻颠倒分别妄见已灭,何时更起一切妄见:犹如问佛,何时复生烦恼耶!何以故者:乃征问之词。释云:翳华二法,非相待故者:翳时空不生华,但因翳妄见,]本来空中没花,是因为眼睛痛才产生这个妄见,[非华实有所生。]我们今天就是颠倒妄想,才实实在在有人生跟宇宙,不然实在是没有的东西,就是无明所生的产物。[翳华二法,皆无实体,非是对待安立之故。众生迷时,妄见生死,究竟众生,性自涅槃,故曰本来成佛。一翳差华亡喻竟。]我们人的执着,如果没有遇到佛法,颠倒梦想,到死也没办法!
[丑二空不生华喻。【“亦如空华灭于空时,不可说言:“虚空何时更起空华?”何以故?空本无华,非起灭故。】]简单解释一下:就像空中的花,在虚空消失的时候,消失于虚空;灭于空时,这个“空”就是圆觉。这个空华比喻作无明,消失在圆觉清净心当中,一样的意思。你不能说:虚空什么时候再产生空华?因为它本来就没有,何以故?空本无华,我们的圆觉本来就没有无明这种东西,因为本性没有生灭,“起”就是生,就是没有所谓的生灭故。 [亦如空华:喻生死涅槃。虚空,喻圆觉净心。若悟空华,灭于空时,不可说言,虚空何时,更起空华,为什么?[是空华本无故。]那是因为我们眼睛痛,就是本来没有人生、宇宙这种东西,这是因为我们无明的业力所牵引出来的错觉。
[以何以故征释云:空本无华者:喻净眼不见空华,而如来已了识空,]就是分别心本来就是本性的圆觉心。如来已了识空,就是说已经彻底的了悟,这个分别心当体就没有。[不见有法起灭。]“起”就是增加,“灭”就是减少,不生不灭的意思。就是保持这颗清净如如不动的心,这样就完成佛道。[以既不见华,孰为起灭?]本来就没有的东西,你的眼睛如果清清净净的,空中没有花,什么东西灭呢?意思是:本来就没有无明,要怎么说灭掉无明呢?本来烦恼就是空性,我空、宇宙、法也空,本来就没有这种东西,到底是谁在起在灭呢?[喻如来于圆觉净心,真空实相之中,不见有少法生,]不见有少法生就是不起心、不动念,不在内心里面增加一点点欢喜;也不在内心里面减低一些些的清净,统统没有!本来就如此,烦恼自性本空,本无一切烦恼可得。不见有少法生,[不见有少法灭焉。]也没有灭。[初喻释竟。]我们如果用记忆的思想来讲,我们从小到大,只是这个肉体一天一天一直长大;不过,这是一个生灭法在增加、减少,以这颗心来说,我们从小到大,脑容量变大,思想增长,经验比较足够;但是,真如本性不增不减。
[子二法合。【“生死涅槃同于起灭,妙觉圆照离于华翳。】]生死是凡夫,涅槃是圣人;但是,你如果不放下涅槃,同样不究竟。所以,生死跟涅槃都要放下,不然,还是一样,执着一个涅槃,同样变成生灭法,同于起灭。妙觉圆照,离于华翳,我们本性的不可思议的妙觉圆照,那么,离开一切华翳;华翳不是对待,因有翳而有华,翳无华就空。翳华二法,非相待故。 [迷见生死,似华起;]就像空中有华,表示好象有这个人生跟宇宙的真实体,似华起就是真的好象有人生。[悟得涅槃,似华灭。执则成有,不执成无,空本无华,起无起处,灭何所灭?]所以,我们保持空荡荡的空性,运用于一切世间宇宙,一切法皆空。
如果说:我们只用一个虚空来比喻,放大胸量;用一个放大胸量来完成佛道,这是一种很勉强的讲法。我们说放大度量,放大度量它的根本意识的立足点,还是一个我执,因为大空而有大有,那也是一个方便的比喻。见性之人,无所不空,不是说我放大我的度量来包容,那是一种譬喻法。大彻大悟的人,他根本就连空性的东西,连这个虚空在包容什么东西都没有,虚空粉碎,他所到之处,都没有时空的架构,哪里有什么我在包容你呢?用虚空来解释我们的度量大,这不是一个开悟的人。大彻大悟的人不是这样比喻,因为他连点都没有,就是说:他连感觉我在包容你,他都没有这种念头。连这个出发点都没有,也就是破除一个我执,就无我嘛。无我,你没有立足一个定点,没有一个固定点的存在,一切当体就是空性的东西,一切语言都是多余的东西。[妙明觉性,圆照法界,寂灭无二,离于生死涅槃,无明妄见,惟有空性独存,]离开这个虚妄之见,就是心错觉,产生执着,只有空性独存,[故曰:离于华翳。二法合竟。
子三结成。【“善男子!当知虚空,非是暂有,亦非暂无,]意思是:它本来就在那个地方,不管你承不承认,虚空都存在那个地方。虚空到达不增不减,离有跟无的观念,不是暂有,也不是暂无。况复如来圆觉随顺,而为虚空平等本性。】善男子!我们要了解,虚空不是暂时有,也不是暂时无,何况我们的本性、如来的本性,圆觉随顺,随顺就是随顺真如门而入。而为虚空,虚空尚且有这种情形,何况我们平等的本性呢? [上云:惟有虚空,离于华翳,即以虚空为喻。故告以当知:虚空非是暂有,不是因离华翳而暂有,亦不是因有华翳而暂无。]不是这样。[此中虚空,喻圆觉净性,]统在那个地方,[恒常不变,即是成佛真体。]成佛的真体,[即此一喻,前二难自然而解矣!]前面两种困难的疑问,自然就解答了。
[虚空非暂有无,觉性何关迷悟。此不因离华翳而暂有,]我们的本性也不是离开华翳就暂有。[显有华翳时,即有虚空。觉性,即是作众生时,]我们的觉性作众生的时候,[我法二执正炽,]“炽”就是燃烧,分别、执着得很厉害,就像火在烧一样,执恼,就像我们人的贪、嗔、痴三毒,像火在烧一样。[而佛性如故,故曰:众生本来成佛,复有一切无明。]众生本来成佛,哪里说有一切无明存在?[又不因有华翳而暂无,]也不因为空中有花,或是因眼睛有毛病而消失。你的眼睛有毛病,看到虚空有花,虚空还是在那里。[显虚空本有,不过为华翳所障覆。法中即是佛性本有,但为我法二执障覆,不妨说无明众生本有,复说本来成佛。况复如来,圆觉随顺者:此约在缠]就是在烦恼当中[之圆觉。]在缠就是指众生位的时候,这个是指在被烦恼所束缚众生位的,隐藏起来的那个圆觉来讲的,就是说:就在缠的圆觉,在缠,我们就是被束缚起来。[如来,约心真如生灭二门,因随顺真如生灭二门之故,而能成立虚空,及一切法。犹言虚空尚不因幻华起灭而为有无,何况圆觉真常之理,而为虚空平等本性,又岂随生死涅槃而起灭耶?初空中华无起灭喻竟。
癸二金中矿不重生喻。【“善男子!如销金矿,]销金矿就是说开采出来的矿有污点、有杂质,销就是把它放进炉子里冶炼。[金非销有;]它本来就有金子的性,不是经过大熔炉冶炼才有金。就是它本来就含有金,冶炼后才能得到纯金;如果你拿一把土去冶炼,炼了老半天还是土。金非销有,金子不是经过熔炉锻炼才产生的,是本来就有金性。[既已成金,]就是已经成佛了,[不重为矿。]就不再为众生,没有再变回众生的道理。“矿”就是比喻众生。既已成金,既然已经成佛道,哪里还会变成众生呢?就像深山里开采出来的金矿,把它锻炼成金后,金已经恢复本来,哪有可能再变成矿呢?[经无穷时,金性不坏。]意思是说:成佛永远不会变众生,经过无穷时劫,金子还是金性。[不应说言“本非成就。”如来圆觉亦复如是。】]不能说本来不是这样,不能这样讲。为什么?在为金怀本来就是存在的,如来圆觉也是这样子,如来圆觉本来具足。
[即此一喻,第三难亦涣然冰释矣!]疑问也消除了。[如销镕蕴金之矿,]“蕴”金就是藏着,含藏着金的这个矿叫做蕴。[令成精金,金在矿中,销矿金现,非销始有,]不是锻练才有。[虽假炉冶煆炼之功,金性要须本有。]不然你抓一把泥土去冶炼看看,它本来就不含有金,要如何炼成金呢?[既已销去矿滓,“滓”就是说不纯,所剩下来的东西。[而成真金,再不重为矿耳。]不会再变成矿,炼成金就是金了;我们成佛就是佛,永远不会再变成众生。[经无穷时,金性不坏者:此明在矿则隐,]在矿中,金性隐藏起来。[出矿则显,纵经无穷之时劫,而金性仍然不坏,不应说言。非本来成就。]不能说不是本来就成就的,意思是圆觉性本来就具足。[此释成金性本有也。]这就是藉着比喻来合这个法,“此法合”。
[如来圆觉,亦复如是者:此法合。如来证极圆觉妙性,亦复如是。最初修行,须假般若观照之功,照破无明,以显觉性。矿喻无明;金喻觉性。金非销有,]把它锻炼过,这个“销”是放入大熔炉里面冶炼,靠着这个高温。金如果没有经过锻炼,佛性就显现不出来,也不是经过销才有,也不是经过熔化才有金,本来矿中就有金。[谓觉性非因修观照而有,未断无明时,本来具足,不是修生,但是修显。]不是因为修行而产生佛性,是因为修行而显现出佛性。所以,未断无明的时候,本来也是具足佛性,不是因为修行才产生佛性;但是,只是因为修行,才显示出我们的佛性,如果我们没有佛性,怎么修都不能成佛。[既已成金,不重为矿者:谓既证极圆觉妙性,再不复重起无明。]不再回复无明,[解答三难,异生本成佛道,]异生就是一切众生,本成佛道。[后起无明,]又起无明,[一切如来,何时复生一切烦恼。二喻释现起之疑竟。
壬三显示浅难深造(分二) 癸一所造离念 二能造带情 癸一所造离念。【“善男子!一切如来妙圆觉心,本无菩提及与涅槃,亦无成佛及不成佛,无妄轮回及非轮回。】]无妄轮回,无所谓的生死轮回相,以及非轮回,非轮回就是涅槃相。无妄轮回及非轮回,就是无所谓的生死虚妄的轮回相,以及所谓的涅槃清净相,这句话就是这个意思。这个讲得实在是太好了!一切如来就是我们的本性,已经脱离假相的佛性(如来),每个人心中的本性叫做如来。妙觉的圆觉心中是什么情形呢?底下这句你就知道怎么修行。如果有人跟你说,他很有修行,他就是很没有修行。为什么?因为我们的圆觉妙心本无菩提可修,亦无所谓涅槃,也没有所谓成佛,不迷就是佛。及不成佛,无所谓成佛跟不成佛,这都是对立性的东西,也没有所谓生死生灭的轮回相;也没有所谓清净非轮回的涅槃相,我们的本性就是这样。
[一切如来:约出缠妙觉果体,]已经离开烦恼的那个,出缠就是已经离开、摆脱了烦恼,摆脱了我法二执叫做出缠。已经摆脱了我法二执,妙觉的果体,[其所造离念。如《起信论》云:“离念相者,等虚空界。” ]这句话也很好,一个人若能离开一切执着,那么,他的心的平等性就如同虚空。我们如果离念,这个念,念念都是执着的。离开一切善恶、大小、高下、贫富对立的念头,凡是起心动念,都是执着的念嘛!对不对?离念相者,简单讲就是离执着者,简单讲就是这样。离执着者,他的胸量等虚空界,“等”就是跟虚空一样的大。简单讲就是什么事情都不起心、不动念,不擅加刻意的把它划分。凡夫可能没有办法做到这样;但是,凡夫要赶快的调整我们的情绪,要随时调整自己,进入与空相应的思想。要能够把这个有化作无的力量,这样佛道就快完成了。千万不要让这些仇视心、不满的心,填塞我们的心中,事情过后,前一秒钟过,这一秒钟就不执着。我们虽然还有习气存在,但是,我们可以调整自己的情绪。[弥满清净,中不容他,]更加的圆满清净,其中不容他,不容他就是不杂,一滴尘不染;中不容他,一丝不挂,一尘不染。
[故谓之妙。圆照法界,灵觉不迷,故称圆觉真心。]所以称为圆觉真心。[绝诸对待,本无菩提,及与涅槃。以菩提涅槃,皆属对待。转烦恼而成菩提,转生死而证涅槃,体虽即真,名因妄得,]体是无形的体,虽然说是真的;但是,安立一个名字上去,又变成虚妄的东西,名因妄得。名字还是因为虚妄的对立衬托出来,而得到一个涅槃的假名,[故皆无之。]简单讲,涅槃本无一切相可得,既然无一切相,哪有涅槃可名之呢?既然无一切相,哪有涅槃?生死当下空性就是涅槃,所以,生死涅槃等同虚空,就是这个道理。[亦无成佛及不成佛,无妄轮回及非轮回:此的示圆觉性中,]的示就是直指目标,正确的指引;此的示,就是正确的来开示我们。我们的圆觉性中是什么呢?[本无生死涅槃之相。]悟到生死本空,当下就是涅槃。[成佛,是涅槃不生不灭,非轮回相。不成佛,是生死有生有灭,妄轮回相。前云生死涅槃,同于起灭,妙觉圆照,离于华翳,故皆无之。]统统没有,[若有少见,则迷圆觉。]少见就是动到一点点的执着,你只要认为有法可得,叫做少见,若以为有法可得,一点点的法可得,有涅槃可得,也是少见。你只要落入观念,统统会迷惑了我们圆觉的本来面目。所以,扫地就要扫干净,如果要修行念头就要放得很干净;修行要有一个很大的关键,就是要有很大的志气,肯放得下,不计较,过去放下,现在空性,未来不可得、不可知。过去不用去想它,现在是生灭,当下现在就是在灭,无一法可得,每一分一秒都在变化;既然一分一秒都在变化,不值得我们执着。你今天所有的执着,变成明天的后悔,这样我们今天的执着,也是变成痛苦。
我常常说:第二次世界大战到最后尚且能够解决,为什么一点纷争不能解决呢?这样是不是痛苦了我们自己?[《华严经》云:“于法若有见,此则未为见,若无有见者,如是乃见佛。”所造离念竟。]其实经典句句都是直指人心,明心见性,句句都叫你见本性。只是你一直团团转,转不出来而已,怎么绕就是找不到目标。两眼无神呆呆坐在那里,其实就在眼前,踏破铁鞋无处觅,得来全不费功夫。明心见性的人说:太容易啊!不见性的人说:太困难!踏破铁鞋无处觅,大彻大悟的人说:得来全不费功夫,连功夫都不要用到。所以,但息妄念,别无圣解,只要息妄想就是了!以前有一个高僧大德都修这一句:还有吗?这一句[还有吗]就是高僧修到开悟的用功处,他常常问:还有吗?这是什么典故呢?这是起自一个丛林里面,他教了一些徒弟很调皮,就是不听师父的话,老是忤逆他。这个师父誓愿要明心见性,而他的徒弟如果做到让师父生气,师父就问:还有吗?意思是说:还有没有更让我生气的?这样听懂了吗?还有没有那种会让我生气的?所以,他常问徒弟:还有吗?他的徒弟听不懂。这种功夫不简单,你知道吗?意思是:会让我生气的功夫,尽量使出来;另一个是修什么呢?随他去,就是修随他去。他徒弟来说什么,就:随他去!任何事情都不挂碍!
所以,祖师大德开悟,都是专修一法就开悟,我们就是不能专修一法,于法若有见,对于一切法,你只要动到念头;所谓见就是指分别心,你只要动到分别跟执着心,此则未为见,那还不算见到我们的佛性。你要到什么功夫,才真正见到佛呢?若无有见,扫除一切,连动念、宽恕说:我在忍辱,都不可以。因为本来就没有这种东西,佛说忍辱,即非忍辱,是名忍辱,连“忍辱”这个观念都不可以。你说:我今天忍耐、明天忍耐、后天忍耐,只是一直压抑;压抑到最后,你就会爆发出来。我常常说:修行不能用忍耐的,连忍耐的功夫都不可以有,连忍耐的念头都不可以有,本无的东西,你在忍什么?压抑不住,你就会发疯、爆发出来。修行不能用压抑的,人家如果对不起我们,功夫比较差的,你就想:这是我前世欠你的,要被你这样打;这是我前世欠你的,要被你这样骂、要被你这样忤逆,功夫比较差的是如此。对不对?功夫好一点的就效法耶稣,人家打左边,你就连右边给他打!这是属于中等的修行。如果大修行人,打下去,一笑置之。像佛陀,人家要害他,脚指头被石头砸到流血,佛连动一个念头说:“我恨你提婆达多”都没有,统统没有!你想佛是何等修行,《金刚经》讲:身体被节节支解,人家拿刀子割他全身,他统统没有动到一个嗔恨心的念头,这是何等的功夫啊!何以故?无我相、无人相、无众生相、无寿者相,我们没有办法,我先举手,我没办法。只要有一支蚊子叮我,我就想打它了;手还是会过去,没办法,我们要做到像佛陀这样,讲真的,很困难!所以,讲来讲去,在座诸位还是要念佛。
[癸二能造带情(分四) 子初举胜彰劣二举喻显情三戒息妄心四重明妄义子初举胜彰劣。【“善男子!但诸声闻所圆境界,身心语言皆悉断灭,终不能至彼之亲证所现涅槃,何况能以有思惟心,测度如来圆觉境界?】]但诸声闻就是说:我们来举这个声闻的例子,就拿那一些声闻来说,叫做但诸声闻。所圆境界,以声闻所圆满取证的境界,是偏真的空的境界。声闻只是修到我空而已,所圆就是声音认为最高圆满取证的境界,是偏空涅槃。所以,身心语言,皆悉断灭,离开六道轮回嘛!终不能至彼之亲证,毕竟还是无法到达他所亲证的东西,因为他的亲证还不到究竟,只是他觉得他所现出来的涅槃圆满而已。再解释一遍,终不能达到他所亲证所现的涅槃,这句意思是说:他所现的涅槃,他虽然有亲证到了涅槃,但是,毕竟无法到达佛陀究竟的圆觉心、圆觉的境界。还不能达到他自己所亲证的,因为他只有证到人空,还不圆满。他所悟到的还不圆满,自己证的境界,还不能达到圆满的境界。何况能以有思惟心,思惟心就是凡夫心;何况你用凡夫之心,测度如来圆觉的境界,我们怎么有办法用凡夫之心,来测如来圆觉的境界呢?
[此示圆觉妙性,非心思可及也。前闻未出轮回,而辨圆觉,]辨就是想要清楚的去了解圆觉,[彼圆觉性,即同流转。]也变成生灭性。你尚未出轮回,用生灭心;用生灭心要了解佛的圆觉性,佛的圆觉性也变成生灭。[此举声闻人,已断见思,]已经断见思惑,[已出轮回,想必能辨于圆觉,不致流转也。]不会变成生灭,[故呼善男子而告之曰:但诸声闻,所圆境界者:诸声闻指一切小乘人,闻佛四谛]苦、集、灭、道[声教,所圆满取证,偏真境界。身心语言,皆悉断灭者:]因为怕度众生,不敢留惑来润生,因为不敢,所以,[以声闻人,断六识分别之心,七识已伏不行,]注意!七识已伏,只伏我执,不伏法执。七识有两种:我执跟法执,微细的法执他没有办法,所以,阿罗汉还有法执之见。所以,同样证得阿罗汉果,意见还是会不合,办为他只断我执而已,未断法执,何况我们凡夫说要没有是非?哪有可能的?师父只能说:若能减少是非,这样就很好了!师父不讲不才华,太闲就会讲是非,不然他不知道要做什么?烦恼的众生,他会牢骚跟抱怨,整天如果头着没事坐着,偶尔拜个佛,如果有朋友来,就把他的烦恼讲给别人听,就很委屈,一讲起来,全世界都对不起他,所有出家人都没用,排斥别人,不然他要讲什么?
在座诸位!你冷静想想看,你不觉得你那些亲戚朋友来你家坐二、三个小时,听他讲三个小时,看看哪一句话是有内容的?都是无聊的东西。整天都是:人家女儿怀孕了、哪个男人怎么样、谁的先生怎么了、他们的会钱又如何了、出家人是怎么样没修,一讲起来,全台湾省、全世界他最有修,又最有修养、最委屈!有一个人来讲:你们出家人怎么样,怎么样,讲了很久,我问他:你讲完了吗?他说:讲完了。我说:讲完了换我,既然我们出家人做的不好,那么,你来剃度出家,当我们的模范!他吓得转身就想走了,连剃度都不敢,还跟人家讲什么?第一个,连这个勇气都没有,你毁谤什么三宝?你说我们做得不好,来!你就应该来做给我们看,教我们如何持戒。因为你一讲起来,大家统统没持戒嘛,来!应该如何持戒,你讲给我们听听看!所以,有时候,我们人就是这样,狂妄自大,夜郎自大,别人的痛苦,比他更甚十倍,他的痛苦才一分而已,一讲就很委屈。别人对他的大恩大德,他都不会想想过去人家对他恩重如山,只想着:你这一点点对不起我!这样就不得了了!
所以,俗话说:千万不要得罪一个小人,就是这样,你宁可得罪一千个君子;一千个君子,他不会报复,得罪一个小人,你麻烦大了!事情就严重了!那么,阿罗汉的功夫不错,但是,尚未究竟,七识已伏不行,[现前身心语言,皆悉断除灭尽,沉空]什么叫做沉空?落入偏空叫做沉空。[滞寂,“滞”就是不通,滞寂就是说不前进,不再继续前进了。沉空,沉浸在其中,沉入我空的状态里面,就是沉浸不出,浸在寂灭里面。[灰身泯智。]灰身就是把这个身体除掉;泯智,也没有所谓心智的问题,没有这个色身,当然就没有这个智慧,这只是指小乘的涅槃,无余涅槃。阿罗汉还存在这个色身,叫做有余依涅槃,灰身泯智叫做无余依涅槃。有余依就是他虽然证得阿罗汉果,断我执,但是,还有这个色身,叫做有余依。剩下的余,有余依,还有所依靠这个身心。譬如说:舍利弗在世、目犍连在世,他们虽然证得阿罗汉果,但是,他还有这个果报身,还没有报尽,叫做有余依涅槃。如果是灰身泯智,“身”就是色身,“智”就是所谓的心,除掉这个身心,那么,就是所谓的无余依涅槃,进入无余依涅槃。
[但所证涅槃,乃第八识全体无明,认作涅槃。]为什么叫全体无明?因为还有法执,微细的法执还没有掉。第八意识的微细,阿罗汉也还没有办法。[以小乘人,无明名字,]不曾听过[尚且不知,但保守偏真,不前宝所,]“宝所”就是菩提道,(未完)
圆觉经01:无论你到哪个诸佛国土,从因地修行到佛果,都要研究这部经
圆觉经03:正人行邪法,邪法亦正;邪人行正法,正法亦邪;就是看你是什么心
圆觉经04:真人就是我们本来的面目,要以平等心才可以通达本来的面目
圆觉经08:如果不从事相上好好地去磨练,你那个习气要断难如登天
圆觉经09:有得到点法喜却派不上用场,就是内心计较心还放不下
圆觉经14:要先学不受任何境界影响,要依法不依人,永远不受任何人影响
圆觉经18:修行可以将无量劫化作一念,无量劫的无明在一刹那之间就能解决
圆觉经19:赞叹佛教才会兴,阿弥陀经里面都是称赞不可思议功德
圆觉经20:绝不动摇信心是生命修行最大的开关,是点亮暗室的枢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