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楞伽经24 :只要在《楞伽经》听到喜悦的人,这个都不是普通的根器

慧律法师 青袍笔记 2022-11-03

凡有言谈皆无实义,用嘴巴或文字说法,实际上说不到真实之处,万不可执著于文字,误了自己!

楞伽经(一)24

https://v.qq.com/txp/iframe/player.html?vid=f0679hncb3u&width=500&height=375&auto=0

《楞伽阿跋多罗宝经》慧律法师讲座

楞伽经(一)24

(在此感谢各位把视频编译成文字版的师兄!)

接下来这一段有一点难,但是体悟了以后,也不算是很难,但是不好解释。◎【云何无因作?云何有因作?有因无因作?及非有无因?】这如果没有人讲,保证没人看得懂的,这到底是在说什么?所以我刚出家,拿到了这一本《楞伽经》,当时候没有注解,哇!这是在说什么呢?“云何无因作?云何有因作?有因无因作?及非有无因?”看不懂!但是这个解释一下,慢慢你就会了解。

那个“作”,第一个重点,这个“作”就是生,云何一切法无因而生,那就看得懂,一目了然,简单讲就是,外道为什么说一切法无因而生?无因而生,这个就叫做自然外道,一切法很自然的存在,什么因缘果!没有了这个东西,没有!外道的,此为自然外道,这个就是自然外道。一切外道为什么执著“一切法无因而生”的这个道理、理论呢?因此叫做自然外道,无因而生这个叫做没有任何原因叫做断见。

“云何有因作”,外道为什么一切法如大梵天或者大自在天有所作者?“有因作”是有所作者,“作”就是而“生”。外道为什么说一切法有因而生?这个“因”不是佛讲的正因理论,是一切法有造作者,有因就是有造作的因,“作”就是而生,外道说一切法有造作者,如大梵天所造作,或者是大自在天所作而生,这个世间是由大梵天创作而生,这个世间是由大自在天创造而生。诸位!这个就叫做常见外道,前面一个叫做无因而生,这里是有因而生,但是不是佛讲的正因,所以前面一个也是自然的外道,无因而生。接下来这个是常见外道,大梵天是常,创造出来的世间是无常;大自在天是常,创作出来的世间是无常,大自在天永远是那么常,永远存在。所以外道说一切法也有的执著有因,有造作者而生。“有因无因作”,就是也有因也无因,叫做有因无因作,充满着矛盾,也有因生也无因生,有一种外道,是执著两个同时存在,叫做矛盾外道,也有因生,也无因生,说有因还是有因,说无因嘛也无因,一下子也有因也无因,作就是即生。

“即(及)非有无因”,就是非有,就是一切法,非有就是非有因作,无因就是非无因作,这个很重要,这个非有无因作,就是那个非要用两次,“有”的底下要补上:作,非有因作。那么无因呢?那个“非”字再用一遍,非无因作。什么叫做“非有因作”呢?不能说有因,也不能说无因,那到底是什么?就是没有任何的意义啰,所以即一切法非有因造作,也可以说非无因造作,前前后后讲的话都没有意义,前面否定后面,后面否定前面,意思是说不能说有因,也不能说无因。大慧!你为什么要问我这些问题呢?

整句贯串起来的意思是说,外道著一切法无因而生,就是自然外道,也算是断见的一种。“云何有因作”,外道一切法有造作的因而生,这是常见外道,如大梵天所作,大自在天所作,那么一切法也有因作,也无因作,有因无因就是,也有因也无因,这充满着矛盾,以及一切法非有因作,以及非无因作,不能说有因,也不能说无因。大慧!你为什么要问我这些问题呢?这个就是四句,有、无,非有(、)非无,亦有亦无,非有非无,就是四句偈。离四句,绝百非的啊,就是这个。这里的作就是生的意思。

【义贯】(此四句为应前第十二问:“云何俱异说?”)“俱”就是两边同时存在,亦有亦无,异就是非有非无,俱两边存在,异就是非,亦有亦无叫做俱。外道为何会有“一切法无因而生”的理论?及“一切法为有作者之因而生”之论?以及“一切法亦有因、亦无因而生”、以及“一切法非有因、非无因而生”等理论?(大慧,你为何要问我这些问题呢?)

◎【云何现已灭?云何净诸觉?云何诸觉转?及转诸所作?】“云何现已灭”,为什么前六识一现以后,怎么样?刹那不住又立刻消失,消失就是灭了,所以云何六识现后,刹那不住又还灭。云何,“净”就是净化。诸位!这个“觉”是妄觉,不是正觉。正觉还得除,还得净化吗?云何净除诸妄觉,妄念,是这个意思。云何净化或者是净除,怎么样能够净化,或者是净除诸妄觉妄念,这个觉是妄觉,不是无上正等正觉。云何净化诸妄觉妄念,云何净除诸妄觉妄念?“云何诸觉转”,为什么?这一段跟大家都息息相关的,为什么?问题出在哪里?凡夫一切会随着,“诸”底下加一个“妄”,“诸妄”,“觉”的底下,“转”的上面加一个流。接下来这一句很重要,云何凡夫一切会随诸妄觉,随诸妄觉流转,后面加:不已,停止不下来。我们今天为什么会有六道轮回?就是妄觉停不下来,虚妄的执著、念头、分别心停不下来。

所以,云何凡夫一切会随着诸妄觉流转不已,时时刻刻刹那之间,生灭妄动妄觉而不是正觉,而流转不已,停止不了,无法遏止这个念头,以及转诸所作,“诸”就是一切,以及转,就是如何转变净化,“转”就是转变净化,一切有为所作,所以转变净化,所作就是一切有为之所作,简单讲一切有为所作,就是转业啦,转这个业,虽然说业性本空,但是所有的执著,就变成无形的业力、业识,牵引着我们,所以人做不了主,是因为我们造的这个习惯,习惯变成的业力,业力又回归到最微细的业识,业识跟业力把我们的生命,编织成有限的肉体还有寿命,因此我们没办法得到无量无边的法身慧命。所以修学佛法,最重要的,佛劝我们只有涅槃,不恋三界。

这句话就告诉我们,说:我们这个色身其实不究竟,这个不是我们久住的地方;我们的心性还有本性的涅槃,还有净土可以去,因此让一切众生,只有涅槃,不会恋栈这个三界,所有的众生一投胎转世,从一出生到现在,没有一时没有一刻不是执著现在这个世间,是让我依靠的,是让我们永恒的,是让我享受的,是让我快乐的,没有一个众生不是这么觉得。如果我今天没有听到世尊的正法,我也是个凡夫,十十足足的一个凡夫,你不知道觉悟叫做什么?读书读书结婚了,结婚了生儿育女,再来就变阿公,阿公了变祖公,祖公就变祖祖公,就这样子一直到死亡,不会觉悟了,我相信不会觉悟的。没有人,谁会了悟的万法不净苦空无常无我的道理?所以及转诸所作,就是转变,一切转变,把它净化一切有为之所作,所作,当然就是一切有为。简单讲,就是如何来净化,如何来转业的意思,意思就是如何来转有为的业,变成无为的清净法,就是这个意思。及如何来转变,来净化一切有为所作,所造的业。大慧!你为什么要问我这些问题呢?

整句贯串起来的意思是说,云何六识现后,刹那生、刹那灭、刹那不住,又还灭呢?就是云何六识现后,刹那不住又还灭,立刻就灭去呢?现立刻就灭。云何净化诸妄觉妄念?为什么凡夫会随着诸妄觉流转不已,控制不了,继续六道轮回?及转诸所作,如何转变净化一切有为之所作?大慧!你为什么要问我这些问题。

【注释】“云何现已灭”:此为应前面第二十四问:“云何见已还?”义谓:六识为何现已还灭,刹那不住?“云何净诸觉,云何诸觉转”:此为应前第一问:“云何净其念,云何念增长?”“觉”,为妄觉。“及转诸所作”:此为应前面第十与十一问:“缘起何所生?云何作所作?” 【义贯】为何六识“现已”还“灭”,刹那不住?刹那不住在强调什么?就是讲空无自性。为什么讲一切无常,一切法无常?就是刹那不住,空无自性。为什么讲一切(法)无我?就是刹那不住,就是空无自性。为什么讲一切法不净?因为刹那不住。刹那不住的东西,你怎么抓都抓不到,每年都在过中秋节,但是我们了解那个真正的道理:刹那不住,刹那不住,中秋节也没有什么,因为空无自性,也没有什么节庆啊。对不对?

我们的心妄动,说这是中秋节,过不一样的日子,过不一样其实是你心情的问题,跟中秋节没什么关系,因为你肯定说今天是中秋节,所以你的心情会觉得比较High!或者是这是讲世间人,小酌几杯,唱唱KTV,或者请爸爸妈妈吃个饭啦,聚一聚啊,诸位!刹那不住空无自性呢?然后呢?唱唱歌,小酌几杯,又回到家,洗个澡,躺下来,又睡觉啰,还是刹那不住……所以开悟有什么好处呢?见性有什么好处呢?没有什么世间叫做稀奇的,也没有什么世间叫做最吸引他的,他也没有什么叫做世间最神秘的,也没有什么世间所要探讨,因为诸法本空就空啊,你去哪里探讨?所以他的心情,走到全世界都一样啊,是不是?如何“净”化种种妄“觉”妄念?为何凡夫一切妄“觉”妄念流“转”不已?及如何“转”变净化一切有为之“所作”(亦即:有为之业)?(大慧,你为何要问我这些问题呢?)

【诠论】前面已讨论过世尊的回答为何“不由次第”,在此便完全明白了,因为大慧所问的第一个问题“云何净其念?云何念增长?”到现在才得到反应!所以,你要记得第一义谛大空,第一圣义谛,没有任何的次第,必须回归当下。次第是生灭的代名词,阶位也是微细生灭的代名词。为什么有菩萨的初地、二地到十地呢?因为有最极微细的生灭还没有断,所以阶位就是生灭的代表,次第就是生灭的代表,有生灭它才有次第嘛,所以生灭,次第就是生灭的代名词,生灭没有断尽就不能成佛,换句话说入第一义谛大空,回归当下没有任何的阶位,也没有任何的次第。为什么讲回归当下?第一义谛大空,绝对的空有什么次第啊,没有任何的次第。所以,这个禅宗里面讲的顿悟,就是第一义谛,直截了当顿契本心,即入第一义谛,所以《楞伽经》是圆顿大教,至圆至顿对十地菩萨、等觉菩萨而说的,连阿难都不是当机者,这些阿罗汉也不是当机者,当机者真正的是大菩萨,但是也有比丘随喜。

◎【云何断诸想?云何三昧起?破三有者谁?何处为何身?】

云何方能断除,诸就是一切,想就是妄想。所以,云何为,要怎么样才能断除一切的诸妄想?“云何三昧”,“起”就是又起动念。三昧,这里就是又起念,当然是指无想天。无想天的有情,会从无想定当中又起心又动念,因为他那个定不是无漏的定,所以说这里是指无想天的定,虽然是用三昧这个名词,可是这个是外道定,外道所修的无想天的有情,会从无想定当中,这三昧又起心动念。“破三者有谁”,意思就是破三有,破三有当然就是出三界,破三有出三界的人,是什么样的人呢?破三有者谁?破三有出三界的人,是什么样的人呢?是谁呢?“何处”破就是哪里破。“为”就是如何破。所以何处底下一个“问号?”,为底下一个“问号?”,“何身”,就是以何身而破三有呢?哪里破三有?如何破三有?以何身而破三有?这三个“问号?”。大慧!你为何要问我这些问题呢?

把它贯穿起来说,如何才能够断除一切的诸妄想?为何无想天的有情,当他从无想定中,入定以后,最后又起心动念,为什么无想天的有情何以从无想定当中又起心又动念?破三有出三界的人是谁?哪里破?如何破?以何身破?大慧!你为什么要问我这些问题呢?你所问的这些问题,其实都趋向于空无自性啊,不可得啊,为什么要问我这些呢?

【注释】“云何断诸想”:此为应前面第四十一问:“离妄想者谁?”。“想”,为妄想。“云何三昧起”:此为应前面第十五问;“何因从定觉?”“破三有者谁?何处为何身”:此为应前面第十九问:“破三有者谁?何处身云何?”【义贯】如何方能除“断”一切妄“想”?为何无想天上的有情,会从无想定(“三昧”)中“起”心动念?能“破三有”的人是什么样的人?他们又在哪里破?如何破?以及以“何身”破三有?(大慧,你为何要问我这些问题呢?)

◎【云何无众生,而说有吾我?云何世俗说?唯愿广分别。】这些意思是说:为什么佛说一切没有“众生?”诸位!“众生”是一切法的开始。所以“无众生”就是根本全部破,就是一切法空的意思。诸位!这个“无众生”,不能当作说无我相、无人相、无众生相、无寿者相,不是这个意思喔,“无众生相”不是这个意思喔;“无众生”是一切法的根本,所以是一切法空的意思。为何佛说一切“无众生”,一切法本空,一切法无生就是:一切法无生没有“众生”,无所谓“众生”的生灭。为什么佛说一切没有“众生”的生灭法呢?就是一切法本空。

又,佛又说:“而说有吾我”,而又说有一个真正的“我”,真常的“我”。诸位!讲真常真乐真我真净,就是《大般涅槃经》所说的。在这里诸位注意听,暂时放下笔注意听我。释迦牟尼佛说,诸位!众生著什么?执著什么?执著这个四大,执著这个五阴为有一个“我”,对不对?对!所以,佛为什么讲一切法“无我”?佛讲一切法“无我”,是为了破除“有我”,佛讲“无我”是为了破除“有我”,但是著一个“无我”,或者著一个“有我”,都不是佛的真义,都不是“真我”。佛说一切法,“我”和“无我”统统要放下,那个叫做“真我”,本性的“我”,那个本性才是真正的“我”,你所执著的那个“我”。所以这里有三个层面:①佛为了破除众生,对四大五阴的执著,所以佛才讲一切法“无我”,才讲“无我”这个道理;②可是这个二乘人,也不了解佛的用意,以著一个“无我”;③或者一般修行人,一切法“无我”,那就是“无我”的精神,佛说连这个“无我”统统要放下。

再来,再讲,世间无常,世间人因为执著得非常可怕,日子过不去,他没有那种观念,如何来觉悟来观照,都不懂,所以佛讲一切法无常,是为什么?释迦牟尼佛讲无常是为什么?就是告诉众生:这个世间所有的东西,都会变化,你所执著的东西是没有任何意义。喔!那个就是。所以诸位啊,你去泰国看看,坐着,观无常。我有一个徒弟,到泰国去,回来,二六时中统统是观无常,不错!这个徒弟满有……这个性,以前个性很刚烈,人家一观无常,经过指导以后很受用,既然无常就没有什么东西可以执著的,观无常。二乘人最后又内心起恐慌了,说:世尊,一切法无常,我们所修的又修去哪里呢?佛说:涅槃是常。涅槃是常,二乘人就很好(hào),很喜欢:既然这个一切法无常,我们还有一个“常”的涅槃,就执著那个涅槃是“常”。到大乘菩萨,佛就告诉你:佛讲无常,是为了破除众生的执著,佛讲“常”是为了对治二乘人的恐惧,最后你要放下无常、要放下常,那个才是佛讲的“真常”。

所以佛在讲经说法,一步一步……这样听得懂吗?一步一步……所以你一下子,你根器不够的时候,佛不会一下子就讲到究竟的,是不是?没有办法讲到究竟的,所以善说法者,必须碰到怎么样?善谛听者。你很会讲经说法,你要遇到跟你法能相应者,这样才有效果,否则虽然讲得满身大汗,底下听不懂,大家不如吃中秋月饼、泡茶。所以这个善说法者,你必须要碰到善谛听者,那个很会听法的人,这个师徒就相应了。这个就讲到“无我”,你要知道时空不一样,根器不一样,佛到最后统统要打破所有的常、无常、有为、无为。譬如说:你著有为法,佛告诉你有为法是无常,是刹那生灭,所以告诉你有一个无为。如果你著一个“无为”,佛说:那个不是真“无为”(因为有造作。——整理者自解),我讲“无为”是跟“有为”(对治的),是破除“有为”的执著,你著一个“无为”,“无为”又变成生灭,那不是真正的“无为”,知道吗?“无为”不可说,不可以比较,如果用“无为”来破除“有为”,那个“无为”仍然有能破跟所破,所以真正的“无为”是要放下“有为”跟“无为法”,所以真正的“无为法”是没有所谓“有为”,也没有所谓“无为”,那个是真正的“无为”,就是真正地进入心性。

所以,有几个层面,让这些众生了解佛所说的法,都在契合当时候的根器,时间究竟不一样,不是那种根器的不受用。诸位坐在底下一定是修百千万劫,不然这第一义谛大空,很艰涩的。你怎么会坐得下来?只要在《楞伽经》听到喜悦的人,就不要讲悟,这个都不是普通的根器,有喜悦心:哦!这个法真是好!有喜悦心,这个人就不是普通的人,要累劫要圆顿大教,听圆顿大教能够喜悦的人,那个人可不是一般的善根。释迦牟尼佛世尊为何?你已经讲了“无我”了,无众生了;又说了一个“真我”?云何一切无众生,就是一切法本空,那么佛陀又为什么?诸位这个世俗说,要加三个字,又随顺世俗说的世谛。前面无众生是讲真谛,可是佛你又为什么随顺世俗而说世俗谛?既然真谛诸法毕竟空,世尊又为何随顺世俗说而讲了世谛法。“唯愿广分别”,广分别怎么样?解说这些问题。

整句贯穿起来说:云何佛说一切无众生?一切法本空。而说一切法,真正的“我”,是真“无我”,才是真“我”,真常的“无我”,既然一切法本空,又说一切法是真常的“无我”,毕竟空寂的“无我”,那么为何又有随顺这个生灭的世谛之世谛说呢?为什么要这样子讲,既然无众生就一切法本空,为什么又讲“有”呢?世俗说就是“有”。释迦牟尼佛一下讲一切法本空,一下又随顺世俗,一切法又“有”,世谛,世俗谛。世尊你这样子有没有矛盾呢?一下讲诸法本空,又一下随顺世俗说“有”,世尊你这样有没有矛盾呢?唯愿广分别,解说这些问题。说:大慧!你为何要这样对我求请,你为何不反求自心,自己的心呢?你问的这些问题其实都唯心现量的境界,都是空无自性,问问你自己的心便很清楚了,你这些问题都趋向于空无自性,你这些问题其实没有特殊的意义,是唯心现量的境界,万法都是唯心。

【注释】“云何无众生,而说有吾我?云何世俗说”:这是应前面第二十七问:“云何无众生?云何世俗说?”这一句意思就是,为什么一下讲,诸法毕竟空,无众生的真谛,为什么又随世俗说,有万法世俗说的世俗谛,一下说空,一下说有,世尊你有没有充满着矛盾呢?唯愿广分别说,就是这个意思。

【义贯】为何如来施设法界之中毕竟“无”有“众生”或生或灭,一切法空之理,“而”又“说有”真常之“我”?诸位!这个真常之“我”,就是放下“有我”跟“无我”,统统放下,叫做真常的“我”,听得懂吗?叫做真常的“我”。“有我”还有“无我”统统放下,不著,叫做真常的“我”。为何如来又随顺“世俗说”世谛?大慧,你又说:但“愿”世尊为我详细解说(“广分别”)这些问题。(大慧,你为何要这样对我求情——你为何不返求自心?)【诠论】在此节的最后一句中,世尊引用了大慧菩萨常用的语句:“唯愿广分别”!这其中包含了相当强烈的反讽之意,也是有点调侃之意,亦是诃责之意。

◎【所问相云何?及所问非我,云何为胎藏,及种种异身?】解释一下。大慧!你所问的,这个“相”的前面加一个“法”字,你所问的法相,云何就是如何建立,你问法相是如何建立,这是你所问的啰,以及所问的,所问,问的底下加一个“之”,“非我”就是“无我”的道理,以及你所问的“无我”的道理,及所问“非我”,中间加一个“之”,那么就很清楚。所问之“非我”,就是你所问之——“无我”的道理,是什么?你是这样问世尊的。“云何为胎藏”,为什么有的众生,会从母胎里面当中而生出来,尤其是胎卵湿化,这个问四生里面的胎生,为什么有的众生,会从母胎里面生出来,以“及种种异身”,以及佛陀如来为何有种种异身——就是变化身,度众生。因为前面八十四问,如来云何于一切时、刹,现种种名色类,前面八十四问是这么讲的,所以这里是问:以及佛陀如来为何有种种的异身——变化身来度众生。大慧!你为何要问这些问题呢?

那么整句贯穿起来的意思是说:大慧!你所问的法相,是如何来建立,你所问的这“无我”的道理,还有你问的众生,为什么会从胎藏中生出来,为什么佛陀有如来,有种种的变化身来广度众生,大慧!你为什么要问这些问题呢?你所问的这些问题其实都趋向于空无自性的,都是唯心现量的境界。

【注释】“所问相云何?及所问非我”:此为应前面第二十六问:“云何建立相?及与非我义?”“云何为胎藏”:此为应前面第三十三问:“云何胎藏生?”“及种种异身”:此乃应前面第八十四问:“如来云何于,一切时刹现,种种名色类?”【义贯】大慧,你“问”说一切法“相”是如何建立的?又“问”无我法的“非我”之理是如何建立的?为何众生会从“胎藏”中生?“及”为何如来有“种种”不同的化“身”?(大慧,你为何要问我这些问题呢?)

【诠论】本节中前两句的“所问”与“及所问”,亦含反讽、谴责之意,学者可体味之。又,“云何为胎藏”句下,因为有种种的译本不一样,魏译有“汝何因问我”一句,你又什么原因一直问我这个问题呢?这一句就是,如是则反讽与诃责之意就愈强烈了。意思就是要问的那个问题,要回光返照你那颗心,你所问的问题,不在问题的本身,在你问题产生的那一念头,那颗心。如果大悟见性就根本就除,就不会演变、演化流出来这些问题,心就是所有问题的根源,心悟了,这些问题统统没有了,根源就断;心如果不悟,这个根源一直存在,根本问题一直没有解决,那么问题就会问不完。所以,没有明心,没有见性,所有的问题一直存在、一直存在。为什么不识本心学法无益,为什么?因为这样才能解决根本的问题。佛为什么能够成佛?因为明本心,明本真心见本自性,叫做明本心见本性。明本心什么意思?明本真心。见性什么意思?见本自性啊,真心自性,就是每一个人成佛的根本,佛无相,所以为什么不可以三十二相见如来,为什么禅宗讲即心即佛?答案很简单,佛,他无相,智慧心即是。

◎【云何断常见?云何心得定?言说及诸智?戒种性佛子?】云何,说为何外道会产生断常两种邪见,所以断、常,为何外道会产生断见、常见两种邪见?为何称它们两种邪见呢?拨无因果,为什么叫做邪见?不按佛陀所讲的因果的正理出牌,否定佛所讲的因果法,叫做两种邪见。干了很多的坏事啊;断见就是人死了一了百了,你干了很多的坏事,也不会得到果报,你就是做了很多的善事,也不会得到善报,一点都没有什么意思,那麻烦大了。这样子教化众生的话还得了,一切众生进入了断见,那就无恶不作了,所有的善也不为,做善也没善报,做干什么呢?造恶也没恶报,怕什么呢?这很严重的断见,所以这个断、常二见是很可怕的。

“云何心得定”,意思就是云何修行者之心如何能够得定?修行者之心如何能够得定?意思是说修行者之心要如何修才能够得定,从哪里下手,要怎么修?诸位!悟了诸法如幻,没有识心分别,识心分别是依他起的,所以说依真起妄,全妄即真,师父在彰化斋僧讲的啦。真心就像树木,一棵大树,妄心就像影子,依真起妄,有影子怎么来的?因为有那棵树,但是有影子;全妄即真,所有的影子,其实就是树木的本身所投影出去的。你今天为什么有意识形态的,意识心的微细生灭分别,因为你有真心妄动,妄本无因,若有所因,何名为妄?所以识心怎么来的?要依真起妄,依真心而起妄识,妄性本空,所以全妄即真,所有的妄识当体即空,因为妄识是依他起的,依真心而有叫做依他起的,真心来攀缘外境,内心的真心,又意识心又加强,种子习气……所以种子习气起现行,现行薰种子,种子又变成习气;习气,种子又起现行,现行又薰习种子跟习气,就一直重复、一直重复,种子起现行,现行薰种子,识心从来没定过,正因为依真起妄,不了解妄性本空,妄性本空,所以为什么佛法让师父如此的契入、如此的珍惜?正因为从小读书读的那么多,没有一本课本是写解脱的,也没有一个老师教我如何来解脱,没有一个老师!为什么师父听到这个正法非常的震撼?喔!世间有这种学问喔,世间还有佛法这种超越一切生灭世间假象、超越一切逻辑、超越一切哲学,哇!这个太了不起了!这个非得用生命来投注它不行。

我们从小学一直读到大学研究所博士,所学的是什么?学“生”学习如何生存之道,没有学习如何来面对死亡;学生之道易,学死之道难。再来,今天你读的这个书很短暂的,就算你读到博士,二十几岁、三十几岁,短暂的,你的人生去一半了,剩下的时间就是讨老婆,生儿育女啊,房子贷款啊,你剩的时间就是这样子。读到博士差不多快三十岁了,讲真的就是这样,对不对?读到博士也差不多快三十岁了,对不对?剩下的时间再找一个头路(工作),上班,讨一个老婆,再生三个孩子好了,生三个,你看这样一世人,一世人就一世人(就这样),一世人就这样PASS,就这样过了,是不是能活那么久,还不知道呢?所以我一听到这个佛法,说一句世间法讲的,让我著迷不已:哎呀!这个世间怎么会有这么大智慧的世尊!因为我也接触过基督教,或者接触过天主教、一贯道,接触四书五经啊,儒道都有接触过,就是找不到答案。哲学也找不到答案,亚里斯多德(亚里士(斯)多德(前384—前322年):古希腊斯吉塔拉人,是世界古代史上最伟大的哲学家、科学家和教育家之一。)讲什么?然后呢?这个柏拉图又讲什么呢?到最后究竟义还是跟着佛陀,这条路也找了好长的时间。所以修行者之心,要怎么样才能够得定?那就没有佛法就不行。

言说是怎么来的?为什么会有言说?人与人之间沟通,当然要有言说了,但是这个言说也是依他起的,也是无自性的。其实这个语言啊,我们如果要生存,其实也在这个语言,你单单一个英文,没有十年二十年就没办法,你单单一个日文,我讲的是很流利的,能听能说能翻译的那一种功夫,不是整天(日文)日常会话而已,我在讲的不是这个,而是日文非常的流利,讲了就能够马上翻译那一种,那一种才真正的功夫。对不对?如果要说那个(一般日语会话),谁不会?(唱几句日文歌曲)那个谁都可以来上两句,那个很简单,Easy!Easy!那个很简单的东西,我讲的不是属于这种,不是这种。我讲的是非常专业的,日语没有十年、二十年你没有办法,英文没有二十年你多厉害,对不对?没有办法的。欸!

就像那个语言不通,我们到泰国去的时候,有一个美国人不会讲泰国话,那个美国人肚子大大的,我去的时候,到那个芭达雅(芭达雅,又名芭堤雅(Phattaya)是一个泰国城市)去看,实在是不搭轧(搭轧:“相配,相吻合,协调”的意思。),不搭轧,他们俩个坐在海滩上,我看那个泰国人黑黑的,美国人白皙皙的,两个都不讲话,因为她不会英文,他不会讲泰国话,两个抱在一起,我看得会害臊,坐在他们后面,这是要持什么咒让他们分开呢?这一个黑黑的,一个白皙皙,不相称,两个都不会讲话,一个不懂英文,一个不懂泰文,这样可以在一起,我就想不通了,语言又不通,我就感觉这一幕让我今天都不会忘记,实在是不搭轧。我们到芭达雅去,我就坐在他们后面念念念。师妈说:师父你在念什么?我在念说,他们两个怎么样才分得开(师父笑)。所以说众生,讲到言说,你看两个语言不会通,坐在一起,不知道要做什么,对不对?言说怎么来的呢?言说就是人类为了要沟通来的,但是,是空无自性啊。以“及诸智”,叫做诸佛之智有多少,多少种呢?诸佛之智到底有多少种?戒就是佛戒,佛的戒律到底有几种?众生的种性,到底有几种?诸位!这里有三个“问号?”:戒?种性?佛子?这有三个“问号?”。佛的戒律有几种呢?众生的种性有几种?众生的种性前面讲过,有五种种性,你们记得吧。我相信你们的头脑,回想一下就知道,你们头脑一定记得起来。佛子,有几种佛子呢?大慧!你为何要问这些问题呢?

【注释】“云何断常见”:为应前第二十八问:“云何为断见,以及常见不生?”诸位这个不生,注意!这个不生跟无生法忍那个生不生完全没关系,一定要写起来。“不生”就是远离的意思。所以你看一切法不生,看习惯了,常见,常见到无生法忍,完蛋了!你答错了!不生就是让常见的外道,怎么样?不要生起。外道有断、常二见。云何为断见以及常见?令他们外道不生起常见外道的知见,这个不生是指远离,所以因此经教,如果很粗浅的,看到不生就:哇!就一直觉得一切法无生。师父讲的:生,等同无生。他就又背,又回想起来,就搞错了,这个不生不是那个不生,叫做远离。“云何心得定”:为应前面第二十一问:“何因得神通,以及自在三昧?”“言说及诸智”:“言说”为应前面第五十问:“谁生诸语言?”“及诸智”则为应前面第四十七问:“诸智有几种?”诸智当然佛才有啊!佛的智慧有几种?“戒种性佛子”:为应前面第四十八问:“几戒众生性?”

【义贯】为何外道之人会产生“断常”二种邪“见”?修行者“心”如何“得定”?语“言”是怎么来的?诸佛之“智”有多少种?佛“戒”有几种?众生“种性”有几种?“佛子”有几种?(大慧,你为何要问我这些问题?)

◎【云何成及论?云何师弟子?种种诸众生,斯等复云何?】“云何”,“成”就是成就。哪一些是如来所成就的理,就是法,又哪些是解释佛理的论,诸位!这个“论”,就是解释佛陀所讲的法,像《大智度论》是解释《大般若经》,等等。“云何成”就是如何是如来所成就的法,如何是如来所成就的理,又解释佛理的论是什么?“云何”,“师”就是教授师。意思就是说,如何才能成为佛法中的阿阇梨教授师,怎么样才能成为教授师?又佛弟子到底有几种?弟子就是佛弟子,到底有几种?云何才能够资格称为教授师,又佛弟子到底有几种?这弟子前面加一个“佛弟子”,弟子底下补两个:几种。那就看得懂了。要怎么样才能成为佛法中的阿阇梨的教授师,又佛弟子到底有几种?“种种诸众生”,众生的种种男女性别为什么不同?男的是男的,女的是女的。众生的种种男女性别,完全不同的众生。“斯等复云何”,“斯等”就是这一些。“复”就是又。“云何”,如何造成的。为什么这一辈子她会投胎成女人,为什么这一辈子他会投胎成男人?众生的种种男女性别不同,这些又为什么?是如何造成的?如何让他们投胎成男人或者投胎成女人?大慧!你为何要问我这些问题?

【注释】“云何成及论”:此为应前面第五十三及五十四问:“成为有几种?云何名为论?”“云何师弟子”:为应前面第六十二及之六十三问:“弟子有几种?云何阿阇梨?”“种种诸众生,斯等复云何”:此为应前面第七十七问:“男女及不男,斯皆云何生?”

【义贯】如何是如来所“成”就之理,“及”阐释这些理之“论”?如何方能称为佛法之教授“师”?佛“弟子”有几种?“众生”的“种种”男女性别不同,是如何造成的?(大慧,你为何要问我这些问题呢?)

在座诸位!这就成为一个很严重的问题啰。在美国有一个女孩子,她一出生以后,她一定是找她哥哥的衣服穿,她绝对不穿女孩子的衣服,她妈妈买了一橱子女孩子的衣服,她就是不穿。她常常告诉她妈妈说:我前世是男的。她妈妈就给她搞得莫名其妙,后来这个女孩子真的去做变性手术。所以这个怎么讲呢?你看!她那么喜欢做男的,竟然投胎成女的,有的投胎成男的啦,已经具足男人的条件,是怎么样呢?他非常欣赏女人的胭脂水粉饼,也非常欣赏女人穿那个高跟鞋,然后穿着裙子,然后那个长发飘逸,一(左手把头发向后上方一甩)(右手把头发向后上方一甩)(双手把头发向后上方一甩),他就是。一个男孩子为什么会欣赏这样子呢?他就看到那个风一吹来的时候,那个裙子随风摆动,婀娜多姿,然后那个帽子,女孩子帽子特别多,帽子一戴胭脂一涂,耳环一(摆动):咚咚,两个放左右佛手(“佛手”喻耳环的形状),手印(喻耳环的形状),对不对?哇!多好看。弄得那样,大到吓死人的耳环,他就觉得这样子很漂亮。这个男孩子就是从小绝对不会是男人的打扮,全部都是女孩子的打扮,那个美国人说:完了!我生的这个儿子不像儿子,女儿不像女儿,到底我该怎么办呢?后来长大了,十六七岁,他每次跑厕所都跑去女孩子的厕所,都被人家控告,在学校也是,他不去男厕所,他跑去女厕所,在high school,senior school, high school都一样,后来把自己化妆成女的,每天都照顾,那个粉饼从来都没有离开。

后来就没办法,看那个医生说没办法了,这个已经还是要动刀啦,把他解决了,变成了一个女的,满他的愿。哇!人家,他现成女的时候,精神百倍啊,他可以正正当当地出入女众的厕所,胭脂水粉饼,从来没有的,而且去打那个女性的荷尔蒙,那个皮肤好到,报导的新闻出来,看不出他是个男孩子,完全看不出来,这变性人。你看得出来,标题写得斗大:你看得出来他是男孩子吗?看不出来,统统是女的。我讲,生不逢时,有的是想当男的,有的,我是指那个人啦。一出生想要男的,结果生成女的;一个想要女的,变成生成男的,世间没有公平,对不对?还好这个是少咧,对不对?像我一出生,男的!我就很喜欢男的,很好啊,对不对?哪有不好咧,是不是?我讲话也不会扭扭捏捏,纯正的男子汉大丈夫,爬山最怕倒退走,怎么看师父也是男的,因为我们这种个性,也是火爆浪子的个性,对不对?是因为磨练了四十年,四十年现在变乖乖了,很善良。

所以我后来看到了佛经,说:修行人要具足四种柔软:一、要柔软心;二、要柔软身;三、要柔软腰,腰就是很有礼貌的意思,看到人就是打躬作揖,柔软腰;四、柔软语,就是你讲话,不要像恶婆娘般粗鲁,你这讲话要很柔软。如果一个人这一辈子能够得到四种柔软的话,他临命终会现柔软的往生相。四种柔软:一、要柔软心,就是不要太强硬,有话好好讲,要柔软心;二、要柔软身。柔软身就是我们身段要放柔软,不要那么刚硬,个性不要那么硬,柔软身;第三、柔软腰,就是自己肯低下谦卑,对每一个人这腰绝对不会硬,我很软,肯向你低头,肯低头的人不会撞到矮门,学着弯曲总比断裂好。这句很重要,Very important哦!学着弯曲总比断裂好,你学着弯曲,不然你硬要弯它,会断裂,学着弯曲总比断裂好。哇!我看到这个,实在是太棒了!

所以跟大家讲,这样我们四种柔软,对不对?柔软心、柔软身、柔软腰、柔软语,死后就全身都是柔软,软绵绵,往生净土瑞相重重,对不对?要不然死的时候硬梆梆,多难看啊!这个临命终往生的时候,柔软,人家在换衣服的时候,往生善道跟往生恶道,看那个柔软度就知道。像我爸爸一天念佛至少两万,再来,持《往生咒》。我跟爸爸讲:你持《往生咒》,三十万遍。《往生咒》,念三十万遍《往生咒》。他说:我经教不懂。我说:没关系!爸爸,你念佛!我知道我爸爸往生,那个来换衣服的:哦!这个全身都是软的,跟没有骨头一样,非常地柔软。我跟师妈讲:你每天记得念佛。师妈最伟大的地方,就是她很尊敬我们讲堂的法师,这个僧宝。断气以后,二十四个小时头顶是热的。所以,这个就是告诉大家,很事实的一个答案,这个往生净土是从现在开始做起,你记得用柔软,这两个字来用在你一辈子,你就会很快活、很快活,你就不会卡住、不会卡住。所以我们修学佛道,抓住了重点以后,还要付诸行动。诸位!行动比语言更有力,行动比语言更扎实,就是修行人不是只在嘴上说说。讲得很好,作早课也不要,晚课也不要,念佛也不要,共修也统统不要,你要跟人家修什么行?对不对?不可以这样子啊!连师父现在都还在念佛,你为什么不念佛呢?是不是?修行不能光说不练,要脚踏实地去做,那就知道了。

所以听经闻法,它就是有这个好处,而且跟着师父也不错,我们有一个木屋,那个很清净的道场,然后那边空气也好,又打佛三,我就感恩这些工作人员,也感谢这些义工,我之所以要这样做,就是有无比的感恩,感恩这些工作人员,一辈子跟着师父辛苦,也感谢这些法师,也感谢这些护法居士大德,来护持讲堂。所以我们设立了那个木屋的佛三,就是为了感恩,然后就给大家送到极乐世界去,送到极乐世界去(大众感恩鼓掌)。这个是最终的目标,所以木屋那个地方,是很棒的地方,去,你看才第一次去,不准讲话,对不对?大家都守规矩,每天都八关斋戒,还诵戒,诵三十条清规之戒,诵《广钦老和尚开示录》,诵戒喔,去到那个地方,教导出来的徒弟,个个都很出色(师父笑),真的是很好!到最后还带大家去爬山,还在山上还灌顶。哇!那真的是不错,不错!木屋总是有一个卖点,所以大家表现得很好,品行不好的不能让他去,不可以的!去那边闹的,怎么可以让他去呢?不可以去那边闹的,去那边要了生死的,品行好的。再来就是你如果有糖尿病啊,哦!那就比较麻烦,如果你有高血压就比较麻烦,所以要去打佛三的人,要好好地把身体照顾好。

今天因为已经五点三十七分了,我今天已经讲到二十页了,就是我每天所定下来的目标,所以就不必再讲下去了,明天法师要去斋僧,所以我们明天就不上课,下一次上课,九月几号?哦!你们竟然开大智慧,还记得十五,那不错、不错!很好,十五。接下来,我们再宣布一遍:因为要举办鱼池乡大莲花居佛三的活动,今年的水陆法会的义工大会取消,这个组长各就各位带开来就好,其实已经二十几年了,也不用再怎么开,来也是你看我,我看你,等那块面包,不需要开什么,都一样的,不需要!都一样的。所以不需要开,这样看就知道了。

接下来请大家合掌。请合掌!愿以此功德,消灾在座诸位法师、诸位护法居士大德,回向本讲堂消灾点灯及亡灵牌位拔度者,回向南投养德禅寺纳骨塔一切亡灵,回向花莲佛兴寺纳骨塔一切亡灵,一齐念:上报四重恩,下济三途苦。若有见闻者,悉发菩提心。尽此一报身,同生极乐国。愿生西方净土中上品莲花为父母;花开见佛悟无生 不退菩萨为伴侣!好!下课!(未完)

楞伽经 01:达摩祖师来到汉地正法眼藏的传承就是以《楞伽经》为印心之据

楞伽经02 :人的那个得失心态很可怕的,修行没有那么简单的

楞伽经03 :修行人心中没有恨,只有因缘:有缘还是无缘

楞伽经 04:女人都犯一个很严重毛病就是需要人来爱我,这个期盼就叫作妄想

楞伽经05 :这部《楞伽经》是一切佛成佛以后一定会讲的,这个是成佛的重点

楞伽经06 :你还有一个众生不去原谅他,你就不能成佛

楞伽经07 :就算你做了很多的好事,那个也是识心,识性是依他起的不可得

楞伽经08:你今天心境跟佛一样,你的心就是涅槃,涅槃就是你的心

楞伽经09 :肯牺牲这个色身的,法身慧命就会活过来

楞伽经10 :经是指佛的心,讲经说法就是显示佛陀的证量境界让你契入

楞伽经11 :见缘起即见道,缘起就是条件所构成,条件所构成的就是无相

楞伽经12 :行善得五十分,包容恶的五十分,这样加起来才叫做一百分

楞伽经13 :天是棺材盖,地是棺材底,无论闯哪里总在棺材里

楞伽经14 :个性会害惨一个人,佛性会救一个人,要放弃个性开发佛性

楞伽经15 :习气如同婴儿,你满足他一次他就长一寸,到最后就完全没办法降伏

楞伽经16 : 有善说法者也必须碰到善谛听者,那个才有用

楞伽经17 :出家的人最难能可贵的就是阅读律藏,因为在家居士很多戒律他不能看

楞伽经18 :见和就同解,见不和合掌令欢喜;这个是很重要的修养

楞伽经19 :只有学佛半桶的人一直发表意见看法:那个不对、这个不对

楞伽经20 :我们所生活的问题全部都是意识心,能够突破意识心就会自契本心

楞伽经21 :伤人之语言如水覆地不可收,人造的恶业最大的就是这只嘴巴

楞伽经22 :你只要有主观、客观,那就有讨论不完的事情

楞伽经23 :记住:心就是一面镜子,清净就是什么净土都会显现

历史文章阅选读二(点击标题观看)

历史文章阅选读三(点击标题观看)

近期的连载目录链接

慧律法师楞严经讲座目录(全)

慧律法师《圆觉经》讲座 目录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