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目标在何方?——培养“具有中国精神、世界胸怀的公民”

朱永新 守望新教育 2021-10-25

[过一种幸福完整的教育生活]

[守望新教育 守望真善美]


新教育的核心理念是“过一种幸福完整的教育生活”。新教育从本质来说是一种幸福教育,而幸福本身必须是合乎道德的。正如中国古代哲学主张的“德福同一”亚里士多德所说:“‘生活得好’或‘行得好’即是幸福”。 


新教育也是一种完整教育,强调身心灵的和谐统一,强调自然生命、社会生命与精神生命的完整统一,强调让人成为一个完完整整的自己。
因此,新德育的使命,就是追求和创造“幸福完整的教育生活”。 


基于上述思考和分析,我们尝试这样来界定新德育:新德育是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以培育具有中国精神、世界胸怀的公民为目标,基于“私德、公德和大德”三个维度,以新教育道德人格图式为指导,以“十大行动”为路径,引领师生明德至善,过一种幸福完整教育生活的活动。


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礼记》。日新之谓盛德。——《易传》。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新民,在止于至善。——《大学》。惟进取也故日新。——梁启超。德贵日新。——康有为。常新,自新,全新。——陶行知。


相信种子,相信岁月。埋下种子,以日以年;守望岁月,静待花开。

新教育的彼岸是什么模样?我想,彼岸是一群又一群长大的孩子, 从他们身上能清晰地看到:政治是有理想的, 财富是有汗水的, 科学是有人性的, 享乐是有道德的。——朱永新

新教育新在何处?对于我来说,当一些理念渐被遗忘,复又提起时候,它是新的;当一些理念只被人说,今被人做的时候,它是新的;当一些理念由模糊走向清晰,由贫乏走向丰富的时候,它就是新的;当一些理念由旧时的背景运用到现在的背景去续承,去发扬,去创新的时候,它就是新的。(《新教育——过一种幸福完整的教育生活》。[守望新教育],守望真善美——


“教育是一首诗”——新教育《大丰宣言》《20年专题片》《颁奖盛典》《主题歌》《主题报告·叙事·报道》……
明德至善绽放人性芬芳
德育的意义和价值在哪里?新德育的内涵、路径和方法是什么?
新时代,我们怎样做德育?——学校立德树人如何落在实处?
......

新德育的内涵与特色

——新教育20届年会主报告文选之二

作者|朱永新

来源|新教育研究院



(一)、道德之内涵


在中国传统思想中,“道”与“德”最初是分开使用的。道,指事物的道理、规律、原则;德,指人的品格、品行、德性。老子将《道德经》分为《道经》和《德经》两部分,认为“道生之,德畜之……万物莫不尊道而贵德”,也就是说“道生成万事万物,德养育万事万物”。“德”与“道”相伴相生,“道是德之体,德是道之用”,“道”是“德”的根源,“德”是对“道”的领会和实践。德,在古代也有“得”的含义,在某种意义上就是“使道(道理、道义、原则之类)得之于己”,所以,“道德”也就是“得道”。孔子说:“吾道一以贯之”,他讲的道,其实就是道德,就是仁。他的学生曾子说:夫子之道,忠恕而已。

我们现在常将“道”与“德”连用为“道德”二字。按照《现代汉语词典》的解释,道德是人们共同生活及其行为的准则和规范。也就是说,道德是通过行为规范和伦理教化来调整人与人、个人与社会之间关系的意识形态,是以善恶评价的方式调整人与社会相互关系的准则、标准和规范的总和。在日常生活之中,道德意味着善,意味着美好的人性。



(二)德育之内涵


古代没有明确的“德育”或者“道德教育”这一说法或概念,传统教育把德育作为教育的题中之意,甚至视为教育本身。

在我国,一般认为,1902年《钦定京师大学堂章程》(又叫“壬寅学制”)中最早使用了“德育”这一专门术语。1906年,王国维在《世界教育》第56期上发表《论教育宗旨》一文,提出“完全之人物不可不备真美善之三德,……教育之事亦分为三部:智育、德育、美育是也。”随后“德育”概念在中国传播开来。

在我国,德育有两种意义上的广狭义之分。第一种广狭义之分,是指包括家庭德育、学校德育、社区德育、社会德育等在内的广义德育,与仅指学校德育的狭义德育的区分。第二种广狭义之分,是指包括道德(伦理)教育、思想教育、政治教育、法治教育等方面在内的广义德育,与仅指道德(伦理)教育的狭义德育的区分。

一般来说,我们理解的德育常常是指广义的德育,但在研究时又常常聚焦狭义的德育(学校德育和道德教育)。从第一种分法看,学校德育是研究的焦点,同时又涉及家庭德育、社区德育和社会德育等;从第二种分法看,道德教育是研究焦点,同时又涉及思想教育、政治教育和法治教育等。

新教育的卓越课程体系目前已经有大科学、大人文和大艺术等课程。如此,以“学校德育”和“道德教育”为焦点,同时又辐射与其密切关联的广义德育,即“大德育”的提法,更符合我们对德育的期待。然而我们也很清楚,太过宽泛的外延和方法论上的眉毛胡子一把抓,确实会带来教育实践中的困惑。所以,有学者提出“守一而望多”的原则,即在坚守“德育=道德教育”的前提下,融合渗透相关内容之间的联系,可能是现阶段对德育比较合理的定位。



(三)新德育的内涵与特色


“新教育实验”从诞生的第一天开始,就把德育放到非常重要的基础地位。2002年出版的《新教育之梦》,开篇我就从八个方面提出了“我心中的理想德育”:(1)重视让学生在自然活动中养成德性;(2)重视让学生与书本为友,与大师对话;(3)重视培养学生健康的生活情趣和才艺;(4)注重用真实感人的道德形象激励学生;(5)科学合理地设置循序渐进的德育目标;(6)重视心灵的沟通,建立温馨的对话场景;(7)教给学生自我教育的方法;(8)建立家庭、学校和社会三位一体的德育网络。

新教育团队在践行新教育理念的发展历程中,不断地自我创新与自我超越。原来的新教育“六大行动”后来扩展到“十大行动”,包括“营造书香校园、师生共写随笔、聆听窗外声音、培养卓越口才、构建理想课堂、建设数码社区、推进每月一事、缔造完美教室、研发卓越课程、家校合作共建”,每一个行动都积极渗透德育,取得了非常明显的效果。

2003年,中共十六大提出“政治文明”的理念之后,我又主张将公民素质教育纳入“新教育实验”,倡导培养“有现代公民素养的世界人”,“珍爱公平、自由、正义、平等精神的人”。2004年,在成都以“新德育”为主题举行的全国新教育第四届年会上,新教育团队编辑出版的8册从小学到高中的新德育读本,受到教育界的广泛关注。

新教育团队的许多区域或学校也开展了富有建设性的教育实验,如南通市海门区“推进每月一事”的区域探索等,为新德育的发展积累了可贵的经验。今天我们继续沿用新教育的话语体系和理论架构来探讨德育问题,和新艺术、新生命、新人文、新科学一脉相承。我们用“新德育”这个概念,既是回应时代的要求,也是新教育人理论自觉的体现。



在给新德育下定义之前,我想先说说新德育的内涵与特点:

1.新德育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


2018年,党的十八大首次提出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2019年10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的《新时代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对于加强社会主义公民道德建设、提高全社会道德水平,促进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进行了全面部署。

新德育将按照纲要的要求,把立德树人贯穿学校教育全过程,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把学生品德建设工作纳入到学校教育质量评价体系之中,致力于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育人目标的实现。

2.新德育以培养“具有中国精神、世界胸怀的公民”为目标


新德育的目标定位,与新教育的培养目标是一致的,那就是致力于——“具有中国精神、世界胸怀的公民。”

所谓“中国精神”,就是有着强烈的中国文化认同、全面的中国文化素养、深厚的爱国主义情感。

所谓“世界胸怀”,就是有宽阔的国际理解和国际视野,有国际交流与对话的意识与能力。

所谓“公民”,就是政治正确、思想端正,在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和个人品德建设方面,能够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社会主义公民。

 从法律层面讲,公民是具有一国国籍的人。从德育角度讲,公民是具有公民意识、公民知识、公民道德和公民能力等要素的社会成员。新德育既要培养身心健康的自然人,又要培养品行合格的社会人。对于一个国家的公民来说,公民意识意味着要热爱祖国,忠于祖国,要拥护宪法,尊重法律,要有主人翁精神和家国意识;公民知识则是指在公民意识的基础上,公民所应具备的公共知识,如法律知识、政治知识、历史知识和公民权利义务等社会知识;公民道德包括了公民的个体私德、公共道德和为国为民的大德;公民能力是指公民应当具备参与公共事务的能力,如理性交往能力、批判思维能力、合作沟通能力等。



3.新德育基于“私德、公德、大德”三维度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在多个场合号召党员干部明大德、严公德、守私德。“私德、公德、大德”这三个维度既是对传统德育思想的继承,又是对新时代德育的引领,这对我们今天思考新德育内涵有重要指导意义。

早在两千多年前,儒学经典《大学》开篇第一句就提出了“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的教育之道。

这里所说的“明明德”,就是要通过营造良好的道德情境,最大限度地唤醒、激活、释放、彰显人性中积极的道德潜能,使之变得有意义,成为有益于自我和他人的现实。“亲民”则是指个体在完成“自明其明德”之后,进一步“推己及人”,由私德推及公德,完成革故自新,复归明德。“至善”则指在追求人格的自我完善与升华的同时,追求个人对社会、国家、人类乃至世界的神圣使命担当。

“明德至善”是中国传统文化对于个体道德修养的核心价值追求,新德育把“明德至善,绽放人性芬芳”作为目的,就是要回到中国文化的自信和源头。结合中国古代的德育思想,新德育主张从私德、公德和大德三个维度来理解德育的内容和逻辑体系:

(1)私德,关涉“修身、齐家”,相当于我们过去强调的个人品格。新德育认为,私德主要体现在个体和家庭范畴里,如孝顺、良善、淳厚、自尊、自主、自爱、自律、理性、勇敢等品质的形成,往往与个体自律、家庭教育相关。

(2)公德,关涉“为公”,相当于我们过去强调的公共品格。新德育认为,公德主要是从学校、社区、社会角度,主要体现在社会参与和公共交往之中,如合作、平等、尊重、民主、公正、契约、法治、协商、理性、诚信、友爱等品质的形成,往往与公共交往、社会教育相关。

(3)大德,关涉“治国、平天下”,是对私德和公德的超越与提升。新德育认为,大德主要是从国家、民族和人类的角度,主要体现为大格局、大境界的至善之道,如爱国、忠诚、博爱、为民、正义、天人合一、民胞物与等品质的开成,往往与家国情怀、人类命运共同体意识相关。

新德育的过程,就是从“明德”(私德)——个体道德的奠基,到“亲民”(公德)——公共道德的扩展,再到“至善”(大德)——崇高道德的寻求;从“修身”“齐家”的个体私人领域,到“治国”“平天下”的至善境界,是一个目标清晰、路径清楚的个体道德境界提升过程。

4.新德育以道德人格图式为指导


新德育主张,应该根据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和道德认知规律进行有针对性的德育。早在2012年以《缔造完美教室》为主题的新教育年会上,我们就提出了儿童道德品格发展“三境界六阶段”的道德人格图式,当时我们称之为“道德人格发展图谱”。这里我们再重温一下:(用图示)



第一阶段是“我不想受到惩罚”,第二阶段是“我想得到奖励”。这属于第一境界,自然功利境界。

第三阶段是“我要做个好孩子”,第四阶段是“我要捍卫游戏规则”。这属于第二境界,是社会规则境界。

第五阶段是“将心比心”,即儒家“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恕”道精神;第六阶段是“惠泽天下”,即儒家“己立立人,己达达人”的“仁爱”精神。这属于第三境界,是道德仁爱境界。

在我们众多的新教育教室中,这个道德人格图式并不只是被高高地挂在教室里,而是一个真正的行动纲领,是许多新教育教师的德育“诊断仪”和“工具箱”,可以根据学生的具体表现,判断他们处在哪个阶段,并且利用他们的认知冲突,引导他们从自然功利境界、习俗规则境界向道德仁爱境界发展。

5.新德育以“十大行动”为路径


新教育实验的“十大行动”,从营造书香校园、师生共写随笔、聆听窗外声音、培养卓越口才、构建理想课堂、建设数码社区到推进每月一事、缔造完美教室、研发卓越课程、家校合作共育,每一个行动都有着德育的意蕴和功能,都是新德育实施的重要路径。



以“营造书香校园”为例。阅读其实是最好的德育方法之一。人类最重要的道德准则,都蕴含在那些最伟大的著作中。那些伟大的经典作品,通过一个个具体的人物和事物及其命运的故事,把道德原理和道德准则生动地体现出来。站在新德育视角,我们同样可以负责任地说:“一个人的精神发育史就是他的道德发展史,一个民族的道德境界取决于这个民族的阅读水平,一个没有阅读的学校永远也不可能有真正的德育。”

同样,当更多的人“共读、共写、共同生活”的时候,其实就是不断塑造民族优良性格、凝聚人民共识力量、巩固国家安定团结、走向人类命运共同体的过程。所以,永远不要低估阅读对于道德品格的形塑力量。

6.新德育帮助师生过一种幸福完整的教育生活


新教育的核心理念是“过一种幸福完整的教育生活”。新教育从本质来说是一种幸福教育,而幸福本身必须是合乎道德的。正如中国古代哲学主张的“德福同一”亚里士多德所说:“‘生活得好’或‘行得好’即是幸福”。

新教育也是一种完整教育,强调身心灵的和谐统一,强调自然生命、社会生命与精神生命的完整统一,强调让人成为一个完完整整的自己。因此,新德育的使命,就是追求和创造“幸福完整的教育生活”。

基于上述思考和分析,我们尝试这样来界定新德育:

新德育是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以培育具有中国精神、世界胸怀的公民为目标,基于“私德、公德和大德”三个维度,以新教育道德人格图式为指导,以“十大行动”为路径,引领师生明德至善,过一种幸福完整教育生活的活动。



[守望新教育]特别链接——


2006:过一种幸福完整的教育生活
2007:共读共写共同生活
2008:知识、生活与生命的共鸣
2009:书写教师的生命传奇
2010:文化,为学校立魂
2011:以人弘道:活出中国文化的根本精神
2012:缔造完美教室
2013:研发卓越课程
2014:艺术教育“成人之美”
2015:拓展生命的长宽高
2016:习惯养成第二天性
2017:家校合作激活教育磁场
2018:科学之光照亮求真创新之路
2019:人文之火温暖幸福完整家园
2020:明德至善散发人性芬芳


“《麦田里的守望者》为世界贡献了一个词语,守望。教育不是管,也不是不管,在管与不管之间,有一个词语叫“守望”。” 守望新教育,守望真善美。——陈东强(《向着青草更青处——深耕十大行动,共享幸福完整》)

中国教育有弊端,但怒目金刚式的斥责和鞭挞,虽痛快却无济于事。对于中国教育而言,最需要的是行动与建设,只有行动与建设,才是真正深刻而富有颠覆性的批判与重构。——朱永新(《让教育沐浴人性的光辉——让传播美好成为本能》)

朱雪晴:图说《新教育在银河》(十二讲)——走,我们去找好教育


《守望新教育》特别链接——


新教育研究院简介——了解和加入新教育指南(2019最新版)
重磅!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提高教育质量的意见——新教育实验的选择与行动
向着青草更青处——深耕十大行动,共享幸福完整
“新教育实验”价值系统的特征与实现路径
一朵具体的花,远胜过一千种真理
新教育——未来教育的一面旗帜

......


守望新教育:聆听大师的教育智慧,分享高人的教育心得,汇聚田野的教育创造,助力有缘的教育梦想。守望新教育:呈人之美,成人之美。守望新教育:帮助新教育共同体成员过一种幸福完整的教育生活。

新教育实验,是一个以教师专业发展为起点,以通过“营造书香校园、师生共写随笔、聆听窗外声音、培养卓越口才、构建理想课堂、建设数码社区、推进每月一事、缔造完美教室、研发卓越课程、家校合作共建”十大行动为途径,以帮助新教育共同体成员过一种幸福完整的教育生活为目的的教育实验。

新教育新在何处?对于我来说,当一些理念渐被遗忘,复又提起时候,它是新的;当一些理念只被人说,今被人做的时候,它是新的;当一些理念由模糊走向清晰,由贫乏走向丰富的时候,它就是新的;当一些理念由旧时的背景运用到现在的背景去续承,去发扬,去创新的时候,它就是新的。

: . Video Mini Program Like ,轻点两下取消赞 Wow ,轻点两下取消在看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