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敬弗兰克丨2月新刊专题亮点推荐
点击上方蓝字一键轻松关注
“历史上很少有哪本摄影书像《美国人》一样具有如此强大的影响力”
——《纽约时报》
2019年9月9日,《美国人》的作者罗伯特·弗兰克(Robert Frank,1924-2019)在加拿大新斯科舍省马布(Mabou)海边的家中逝世。在弗兰克位于纽约布里克街工作室门前绿色铁网上,悼念者插满了各种颜色鲜花和卡片,这些悼念更像是为了凭吊多年的老友或亲人。
罗伯特·弗兰克被誉为曾经改变摄影史发展方向的人,他最为著名的由83张照片构成的摄影集《美国人》(The Americans)被奉为颠覆传统的摄影圣经。1994年10月,美国华盛顿国家美术馆(The National Gallery of Art)为弗兰克举行了大型回顾展《出动》(MovingOut),这是华盛顿国家美术馆第一次为尚在世的摄影师举办个人回顾展。在他去世之后,世界各大媒体、相关画廊和机构、艺术家都通过网络发文悼念,除了对其历史意义的肯定之外,更多的后来者则是对他启发了自己的创作灵感表示感谢。
罗伯特·弗兰克,加拿大新斯科舍省马布,2014 年 9 月 12 日 金旻(Dodo Jin Ming) 摄
在中国,弗兰克去世的消息也在网络上引发了许多关注,但在这些关注中,我们发现不论对专业的摄影人,还是业余爱好者,如何在中国的语境里来理解罗伯特·弗兰克却还存在着一连串的问题:
第一、《美国人》中,83 张看似互不相关却联系紧密的照片究竟要表达什么?
第二、这些语义模糊、构图歪斜、影调粗粝、时而跑焦的画面在摄影史的发展中究竟意味着什么?
第三、对这部在诞生时遭到质疑后又受到追捧的作品,为什么在当下的中国却仍然存在巨大的理解障碍?
第四、头顶着光环却又负载着质疑的弗兰克究竟对中国的摄影人产生了怎样的影响,这些影响又是在以怎样的方式直接或间接地塑造着中国当代摄影的面貌?
这几个相互递进却交叉缠绕的线索成为本期专题的切入点,本期专题将会以纸质杂志、新媒体形式及线下分享会等形式对弗兰克和他在中国的影响进行深度探讨。
这是一期值得收藏的杂志
在本期专题中,我们为读者呈现了17幅来之不易的弗兰克摄影作品,在至少三方机构严格管理的情况下,这些图片的刊发授权来自佩斯·麦吉尔画廊,Cipa画廊,付羽、卢恒、魏来的私人收藏。在印刷校色流程中,本刊编辑对照由德国史泰德(Steidl)出版社出版的弗兰克生前监印的摄影集,反复校对调色,尽可能地还原了弗兰克影像的原貌。
伴随着弗兰克的影像,本期专题还选登了韩磊、刘铮、付羽、王轶庶、骆丹、陈荣辉的作品。这六位跨越“60 后”到“80 后”的中国摄影家还分别撰文分享了他们对弗兰克作品的理解,表达了对弗兰克的敬意。他们以及更多受到弗兰克启发的中国摄影人,以不同作品在不同面向,与罗伯特·弗兰克的影像产生了逐渐强烈而清晰的跨越时空的共振。
敬请关注,《中国摄影》杂志2020年2月刊专题:回响与共振——致敬弗兰克。
点击下方封面图购买本期杂志(由于春节快递停运原因,下单后将于节后发货)
☟
《中国摄影》2020年2期封面
精彩文章回顾
被称作摄影家,我心中有愧
做 有 品 格 的 摄 影 杂 志
微信号:cphoto1957长按二维码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