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刷屏的视频网站跨年晚会

郑萍萍 中国摄影杂志 2023-11-30

点击上方蓝字一键轻松关注

  出品



本文首发于《中国摄影》2020年2期


2019年12月31日,视频网站Bilibili(简称B站)的跨年晚会刷屏了,截至1月5日晚,播放量已经超过六千万次,弹幕总数超过两百万条。不但播放量“吊打”各卫视跨年晚会,甚至不少主流媒体都在为它站台,称它为“中西合璧、老少通吃、接地气又不失格调的视听盛宴”。元旦假期过后的首个开盘日,B站美股股价上涨12.51%,次日再上涨5.39%。

 

相比优酷、腾讯、爱奇艺三大主流视频网站5亿以上的月均活跃用户数,B站的月活数虽然只有1.28 亿,但它作为青年亚文化聚集地的价值一直在于对年轻人流行文化的精准洞察。这台跨年晚会完美地诠释了这一点:网络游戏《魔兽世界》、日本漫画常青树《名侦探柯南》、哈利·波特;吴亦凡、周笔畅、五月天;还有借助全息影像,虚拟歌手“洛天依”与琵琶演奏家方锦龙的联袂演出;以及弹幕里,网友热衷分享如何用屏幕镜像创造独特的观看体验......

 

屏幕镜像观看跨年晚会的截屏


但也有不少人表示不解:这不就是一场将“80、90”后,乃至“00 后”的二次元、影视剧、热点事件、童年回忆等贯穿起来的“春晚”吗!又比“春晚”好看在哪?

 

清华大学的向帆曾在《一席》的演讲中提出这样一个问题:为什么“春晚”的团队每年那么努力,大家觉得看来看去都一样?

 

向帆做了个可视化的探索,她不厌其烦地将每一年的春晚视频一帧一帧地截了下来,并按时间排列,梳理出“春晚”这些年的变化。在分解的图像中,特别是近年来,我们看到了大量雷同的画面、趋同的色彩、相似的结构造型。


向帆对春晚的视觉化研究


曾经简陋的演播大厅里,上演的是千家万户间的人情冷暖;如今在大约四个半小时的联欢里,在繁复、华丽的舞台布景和视觉特效中,我们越来越无法看清一张演员的脸。作为一场声光电的视觉奇观,个体似乎是被淹没了的一个无关紧要的点。


和在民俗狂欢、国家意识、商业资本的多重框架下的春晚不同,B站走的是另一条路。导演宫鹏在接受采访时表示“这是一场精准投放的可视化交响音乐会”。所谓精准,是B站不但知道每一首歌有多少受众,甚至了解它有多少个“鬼畜”(指网络上对某些话题、风格、作品进行解剖、重复、再创作以实现不同目的解构的形式。——编者)的版本,而这一切成为了情感共鸣的基础,制造了用户极强的归属感。所以这台被吹爆的“2019 最美的夜”,更多地要归功于大数据的成功,而不是所谓的亚文化的胜利。


事实上,从形式到内容,根植于二次元的B站跨年晚会并没有“反叛”传统的晚会样态,它甚至表现出对主流文化的拥抱,以多元融合的姿态面向大众,希望与更多人达成共鸣、共情,甚至赢得主流价值的认同。


也许多年以后,我们也会像怀念 1983 年春晚那样怀念 B 站的“线上春晚”吧。那是一个没有实体的舞台和现场观众的联欢,通过网络直播的方式将各路 UP 主(指在视频网站、论坛、ftp 站点上传视频音频文件的人。—编者)参与特别制作的精品视频呈现在网站上,类型涵盖了动画、“鬼畜”、歌舞、音乐等,没有工业化的华丽包装,没有商业资本的巨额投入,只是一场网民的狂欢。


赫伯特·马尔库塞认为,清除双向度文化的办法,不是否定和拒斥各种文化价值,而是把它们全部纳入已确立的秩序,并大规模地复制和显示它们......创造出一个更团结的社会。而我们正在经历这样一个过程,看似多元的创作背后,是传统的文化工业和互联网行业一起走向更加成熟、更加垄断、更加单一化的市场。


郑萍萍为中国青年报冰点周刊视觉融媒主编





更多内容请持续关注更新

如需转载请至公众号留言邀约

点击购买杂志


精彩文章回顾





做 有 品 格 的 摄 影 杂 志
微信号:cphoto1957长按二维码关注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