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抗疫第一线(5)丨隔离区里不肯辞职的保洁阿姨

点击上方蓝字一键轻松关注

  出品


疫情牵动着每个人的心,大家获得的很多信息都是来自奋战在第一线的媒体记者,他们在最危险的地方见证着人们与疫情抗争的真实现场。


《中国摄影》微信公众平台将陆续推出几位身处抗疫第一线的摄影记者采访。

 

今天我们分享的是来自《解放日报》摄影记者赖鑫琳的采访,他跟随上海医疗队一起入驻武汉大学人民医院东院。在完成报道工作之余,赖鑫琳还注重在疫情环境下的纪实影像记录,在这里我们来听他讲述疫区的所见所闻。


2月13日,武汉,驰援武汉同济医院光谷院区的一名上海瑞金医院的护士穿好防护服准备进入隔离区。赖鑫琳 摄  

 Q=《中国摄影》A=赖鑫琳


Q:你现在的工作是在定点医院跟拍上海医疗队吗?

A:对,我是跟着上海医疗队进来的,工作侧重点是在报道上海医疗队,其他一些纪实影像的记录我也在做。

 

2月21日,武汉,同济医院重症病房外张贴了一张护士画的画,为武汉打气。赖鑫琳 摄  


2月24日,武汉客厅方舱医院,一名高三学生患者在复习功课。赖鑫琳 摄 


Q:那你现在看到的武汉市民的生活状态怎样呢?

A:主要还是一个封闭的状态,给大家带来很多看得见和看不见的影响。看得见的就是各种不便利,例如交通的不便利以及生活上的不便利;看不见的就是来自心理上的焦虑和恐慌,比如到超市去买个东西大家会很谨慎,刻意保持很远的距离。


2月21日,武汉,在走廊上打电话的护士。赖鑫琳 摄 

 

Q:采访过程中和武汉市民的接触有什么让你印象深刻的事情吗?

A:总体感觉武汉市民的互助性还是很高的,因为一个社区能出来的人数有限,所以买菜还有买药之类的都有专门的代表统一去团购,然后回到社区以后大家都按顺序领取自己的那一份。


2月23日,武汉,志愿者对一封锁的小区进行严防。赖鑫琳 摄 


2月23日,武汉,志愿者对进出小区的居民进行体温测量。赖鑫琳 摄  


Q:所以你看到的武汉市民的生活秩序还是挺好的?

A:对的,我这次过来最大的一个感触是,从来没有觉得在街上走是一种奢侈的自由。我与一些市民隔着围墙对话,他们对我们可以随意走动表示很羡慕。有的人家里老人生病了,我都帮他们去买药,就是很常规的药,但是他们外出的名额用完了,老人又突然生病,于是就拜托我帮他们去买。

 

2月23日,武汉,市民远距离扫码购物。赖鑫琳 摄


2月22日,武汉,一名志愿者观察隔离区内部情况。赖鑫琳 摄 


Q:在和市民或医务人员接触过程中你会有心理压力吗?

A:坦白说,是有的,进到这个城市以后你就会觉得所有的一切都充满了不确定因素。其实没进来之前有心理压力,但是进来以后反倒轻松了。在外边的时候一直跟踪很多消息,觉得里边的形势严峻。但是当设身处地来到这里的时候你会发现,这里还有很多人工作生活在这里,你有什么好怕的呢?心里就会笃定很多。

 

2月22日,武汉,工作人员给封闭中的华南海鲜市场进行消毒。赖鑫琳 摄 


Q:你来武汉之前防护设备都准备好了吧?

A:对,我来之前口罩、护目镜都准备好了,基本达到了我个人能力之内的最大限度防护。

 

2020年2月7日,武汉,一酒店门口颇具仪式感的“迎宾”。赖鑫琳 摄 


Q:这段时间你跟医务人员的接触有什么感触吗?

A:刚过来的那一个礼拜,我跟随上海医疗队在武汉大学人民医院东院蹲守了四、五天的夜班。因为那时候情况不是很明确,我也没有贸然进入隔离区,当时都是跟医务人员聊天才了解到隔离区内部的一些情况。我听到很多这样的情况:有的医护人员没有长期穿防护服的经验,那个穿上去会很热,戴口罩又会很闷,而且护目镜会起雾,我在医院蹲守期间就见到过有的护士直接晕倒过去。


2月19日,武汉,医护人员帮助胡阿姨穿戴防护装备。赖鑫琳 摄 


在隔离区内给我印象最深刻的人是一位保洁胡阿姨,她的工作是每天穿着防护服前往隔离病房做清洁,和医生护士一样她每天在隔离区内工作四、五个小时,从疫情爆发后从未间断。家里人担心劝她赶紧辞职,毕竟“保命比赚钱更重要”。但胡阿姨说,外地的医疗队纷纷驰援武汉,作为武汉人的一份子她特别感激,也希望自己能坚守岗位为医护人员和病患带去干净整洁的环境。我问胡阿姨怕不怕,她说她很怕,但是她说她这个时候走了,很难再招到人做这份工作,医护人员的压力会更大,她愿意留下来分担一点是一点,可以说胡阿姨是20号病区里最特殊的一位逆行者。

 

2月22日,武汉,隔离小区内的居民在晾晒衣服。赖鑫琳 摄 


 Q:上海医疗队在那边的工作情况是怎样的?

A:这些过来的医生都是上海的顶尖医疗人才,他们的工作真的是尽职尽责。举例来说,我们知道插管是对于严重的病患来说是一个非常规的手段,上海的医生坚持认为除非万不得已是绝对不能使用这一方式的,而且如果必须要做,他们会做出两到三个预案,这些预案都设计的非常周密。


2月23日,武汉,长江大桥上的岗亭,戴着口罩的武警在执勤。赖鑫琳 摄 


Q:本次的报道对比你之前的报道有什么困难之处吗?

A:之前的报道不管是爆炸还是水灾、地震,至少是眼睛可以看得到的,或者说你可以做出预判的。但是这种疫情的报道完全不一样,病毒是无形的,所以就连你去超市买个东西都会感觉到人和人之间很警惕和紧张,这种感觉非常诡异。所以关于疫情的报道中不确定的因素太多了。


Q:这次报道中你用了什么设备呢?


A:我用了单位的佳能EOS-1DX Mark II,镜头带了 EF 35mm f/1.4L II USM、 EF50mm f/1.4 USM、 EF 24-70mm f/2.8L II USM、  EF 70-200mm f/2.8L USM外加闪光灯。


在疫区采访的赖鑫琳


更多内容请持续关注更新

如需转载请至公众号留言邀约

点击购买杂志


精彩文章回顾





做 有 品 格 的 摄 影 杂 志
微信号:cphoto1957长按二维码关注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