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贝尔纳• 弗孔的梦幻岛 | 《燃烧的雪》导读预告

点击上方蓝字一键轻松关注

  出品



北京美术摄影出版社出版的《燃烧的雪:走进贝尔纳• 弗孔的图像世界》入榜第四届中国摄影图书榜“年度摄影史论图书”。我们邀请了图书作者赵欣昕来为我们做导读,导读视频将以录播的形式于8月24日晚上20:00在千聊“中国摄影直播间”上线,欢迎收看~

特立独行的弗孔近年来与中国摄影界互动甚多,然相关中文论述则不太多,本书即是目前国内专论弗孔者,难得的是以第一手访谈与六部弗孔经典作品的两相对照,从思维与实践两个维度展开对艺术家探索历程的生动剖析。同时,艺术家真实的生活气息亦穿插其中,痛苦与狂喜可谓历历在目,这些用心使得全书更加丰满立体、内蕴充沛。本书的设计颇有现代之美,较好地处理了大量图片与文字的关系,提升了阅读体验。论述当代摄影思潮、问题与现象的优秀原创性专著,是目前摄影界比较需要的,期待作者更加深入。
——李楠(第四届中国摄影图书榜评委)

宴会,1978 年,贝尔纳·弗孔

《燃烧的雪:走进贝尔纳• 弗孔的图像世界》前言
文/赵欣昕
 
“你最喜欢的颜色是什么?”
“年轻的时候是蓝色。”
“现在呢?”
“温暖的颜色。黄色吧。”

车行驶在初秋的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以下简称“阿坝”),车窗外正是一片晕黄的草连着一片晕黄的山。贝尔纳• 弗孔兴奋地提议找出普鲁斯特的问卷(Le Questionnaire de Proust,这是一份法国文豪马塞尔• 普鲁斯特曾作答过的著名问卷,问题涉及个人喜好、价值观念、人生经验等。)来继续我们的提问游戏。你欣赏女人怎样的品格?你想拥有怎样的天赐能力?你想生活的国家?每个问题都走进死胡同,在草原渐长渐野的风里散掉了。

直到问到希望以怎样的方式终结生命时,他在副驾驶座上欢快地回应:“啊,这个我早就想好了。飞机事故!撞在山上!”
“为什么?”
“因为可以毫无准备就结束一切。”

2016 年,刚刚在巴黎完成艺术史研究生阶段论文的我在朋友晓鸥的介绍下,与摄影师高波老师结识。经由他的推荐,我从巴黎飞到四川见到了钟维兴先生和他的摄影工作室团队,开始接触和了解他们正在进行的“全球摄影大师”拍摄项目。同时也第一次见到了受邀来阿坝采集自己录像作品素材的弗孔。正是在钟维兴先生的帮助和鼓励下,我慢慢收集起关于弗孔的文字和图像资料,并开始了本书的写作。
 
“像童年的圣诞节,一大堆不知疲倦的快乐”,1993 年,贝尔纳·弗孔
 
“有人为你推开了天堂的大门,你只能选择相信”,1993 年,贝尔纳·弗孔
 
尽管已经对弗孔的作品略知一二,但初次见到他本人时,站在我面前的却绝不是一位想象中的“执导摄影先驱”,而是一个留着披头士同款发型,少言寡语,只碰素食,总是随身携带一罐橄榄油和一些魔术道具,看到镜头就会想办法躲起来的法国人。不得不承认,有些人天生就可以勾起别人的好奇心。

弗孔创造出来的图像有种独特的魅力。他深谙“置景”(Lamise en scène)的艺术,用图像创造出了一座属于他自己的梦幻岛(Neverland),让自己最珍爱的童年时光永远驻留。接着,又在数码时代降临摄影世界的时候果断终止了自己的摄影生涯。虽然弗孔本人更愿意以“诗人”的身份自居,一直与“摄影师”和“艺术家”的标签保持着距离,但贝尔纳• 弗孔这个名字对于很多人来说,首先是观看他作品时唤起的那些奇妙的视觉经验。

他的作品与他本人是浑然一体的,把弗孔的创作纳入摄影史中似乎也不能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它们。在20世纪中期,玛格南为代表的报道纪实摄影信奉的是摄影对现实的记录和承担,肩负着这样使命的摄影师如卡蒂埃- 布勒松等都将自己隐藏在镜头背后,像冷静的刺客那样,突然出击,从混乱的世界中擒拿一瞬间的秩序。难怪摄影师爱德华• 布巴(Edouard Boubat)说“照片就像偷来的一吻,而吻永远是偷来的 ”。如果说纪实摄影就像制作木雕,它的形状不是被直接塑造出来,而是在不断地削剃中逐渐显现,那么弗孔的摄影就像泥塑,从混沌的形状开始挤捏按压出一个布满细节的世界。
 
“有一天你在最美的景色面前醒来,而你最想做的事不过是再次睡去”,1992 年,贝尔纳·弗孔
 
A.D.科尔曼(A.D. Coleman)曾在1976年发表了一篇探讨导演式摄影方式的文章,通过集中分析和研究这种摄影方法的历史背景,他提醒我们:“布景摆拍”的摄影方式实际上在19 世纪摄影被发明初期就已存在,是20世纪60年代对各种艺术媒介传统的质疑和反思使它开始成为一种有意识的创作方式并开始更多地在当代艺术语境中被讨论。其中引用莱斯• 克里姆斯(Les Krims)于1969年写下的一段声明也许可以代表这一批采用“执导性”方式创作的摄影师和艺术家们的心声:“ 我不是历史学家,我创造历史。这些图像是反‘决定性瞬间’的。人们可以创造出任何想要创造的图像,当然,这种可能性依赖于思考和创造的能力。摄影图像最伟大的潜在源泉就是头脑。”

这一批实践者包括杜安• 迈克尔斯(Duane Michels)、乔尔- 彼得• 威特金(Joel-Peter Witkin)、 桑迪• 什科隆德(Sandy Skoglund)、 杰夫• 沃尔(Jeff Wall)、辛迪• 舍曼(Cindy Sherman)等,当然还有弗孔。

但就像苏珊• 桑塔格认为奢谈摄影流派没有什么意义那样,我们把这些摄影师排在一起也很难归纳总结出什么。相反地,这种“导演式”拍摄方法背后的诉求更突显出深入了解每一位“造像者”个案的必要性。

本书的大部分内容都来自我和弗孔的直接交流和接触。和弗孔在一起,可以聊最疯狂和不着边际的事,可以聊健身或旅行的心得,也可以聊形而上的哲学议题。回到巴黎后,我们一直保持着书信往来,爱好烹饪的他常常会邀请我去他家共进晚餐,介绍一些在电影、哲学、文学等领域工作的朋友们给我认识。在和他相处的过程中,我能感觉到自己在不断地吸收精神上的养分和能量,当然也有不少糖分和卡路里。有一段时间,我们几乎每周都会见面。我们会在早上或下午开始喝茶,把那本南方文献出版社(Actes Sud)出的厚重的画册摊在桌面上,边看边聊。他总会给我准备一盘水果冻或是酸奶和饼干,好让我的胃也不要觉得无聊。

  


“偶像与祭献”系列中的几张风景,1989—1990 年,贝尔纳·弗

 

和我一起重新观看自己的作品时,他的目光似乎也是新鲜的,一会儿说“这张值得放张更大的图”,一会儿又说“这张真的很一般”,像在评论别人的作品。他的客厅总是有些幽暗,白天也常常拉着窗帘,但依然充满色彩。面对着内院的帘子其实是泰国僧人的袍子,袍子的颜色介于橘色和黄色之间,每次看都不太一样,晴天时看起来暖一些,阴天时看起来冷一些。他会在下午抽一支烟,晚饭后再吸一会儿烟斗。我实在很享受在烟雾缭绕中看别人回忆往事的样子。

有一个与弗孔有关的画面被我存放在记忆中非常珍贵的位置。那天我们一行人在弗孔的家乡阿普特驱车路过一片薰衣草田,便下车观赏。大家在美景间拍照说笑,唯独不知道弗孔去了哪里,四处张望才发现他静静跪在田野深处,面向远方,长草间只透出他低垂的脑袋和身着雪白衬衫的肩头。没有人知道浸在这片紫色海洋中的他在想什么,但在那一刻我感受到他源自这片土地的爱和诗意在这风景中凝结着,它们那么重,像磐石一样笨拙又有力地压着生命的四角,让它尽管随风鼓,随风落,却不会飞走也不会破掉。

如果本书能让更多的人认识弗孔这样一个人,造访他创造的图像世界,采得一点儿他留在图像里或图像外的精神力量和理想,便有了它存在的价值。

 


领读人简介:
赵欣昕
卢浮宫学院艺术史研究方向硕士毕业。现工作、生活于巴黎。自由译者、作者。近期译有《启蒙时期的绘画》(即将出版),著有《燃烧的雪——走进贝尔纳·弗孔的图像世界》。目前主要关注方向是二战后法国摄影个案研究及脉络形成。
 
【免费预约方式】
预约流程如下:
长按下方图片
识别图中二维码进入预约页面
关注“中国摄影杂志社”服务号

 


点击了解更多:

2020夏季读书会暨第五届中国摄影图书榜启动


第五届中国摄影图书榜参选图书征集


中国摄影图书榜

2020夏季读书会×线上公开课:


任悦:作为媒介的摄影书


日本摄影集的叙事与反叙事丨公开课预告


中国摄影图书榜

2020夏季读书会×入榜图书导读:


我当时是在记录我的生活丨《美国表象》导读预告


少做,做足 | 《秦一峰展》导读预告


无所从来,亦无所去丨《无所从来》导读预告



点击订阅全年杂志


精彩文章回顾





做 有 品 格 的 摄 影 杂 志
微信号:cphoto1957长按二维码关注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