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重思关系丨广州影像三年展观展后记

点击上方蓝字一键轻松关注

  出品

“交融的激流:广州影像三年展2021”开幕式现场  广东美术馆提供

2021年3月30日,“交融的激流:广州影像三年展2021”在广东美术馆开幕。

本次展览由广东美术馆馆长王绍强担任总策划及文献策展人,由赫拉尔多-莫斯克拉(Gerardo Mosquera)、超图像小组(董冰峰、向在荣、滕宇宁)、杨北辰担任主题展策展人,邀请了来自全球近二十余个国家和地区的近60位艺术家参与。

“交融的激流:广州影像三年展2021”开幕式现场  王江 摄

“交融的激流:广州影像三年展2021”展览现场  广东美术馆提供

“广州影像三年展”的前身为广东美术馆主办的“广州国际摄影双年展”,其基本宗旨是“坚持国际化的视野和影像社会学的人文立场,参与和推动中国的当代摄影及文化的发展”。广东美术馆于2016年重启“广州国际摄影双年展”这一品牌项目,并将“广州国际摄影双年展”正式更名为“广州影像三年展”(以下简称“三年展”)。

“交融的激流:广州影像三年展2021”展览现场  广东美术馆提供

项目名称从“摄影”到“影像”的变化,在这一届三年展中得到了充分地体现。在本次年展中,大部分作品以视频艺术的形式出现,而静态摄影则收缩到了较小的比重。(在全部三层展厅中,视频作品占据了两层多的空间。)作为一个已经具备一定品牌影响力的影像年展,如此的设置引发了与会评论家和艺术家的讨论——静态摄影与视频艺术相比各自的优劣在哪里?需要更多注意力时间以及文本支持的视频艺术是否会逐步取代静态摄影成为影像年展的主角?无论讨论的结果如何,不可否认的是,如今我们的媒介环境已经发生了很多改变,影像艺术本身也在不断流动且变化着,跨媒体的艺术实践已经成为影像艺术创作领域的新常态,这让我们观看影像的思维不断受到颠覆与启发。

“交融的激流:广州影像三年展2021”展览现场  王江 摄

在本届三年展的策展前言中,我们看到了对于“交融的激流”如此的阐释:“‘激流’是一种描述这个时代中永远处于流动状态的思想、情感、物质与图像的特殊方式。在科技高度发达的当下,我们理解世界的方式不再拘泥于单一、稳定的源头,抑或说世界本身就是在不断的混合、交换与沟通中持续生成的。这种新的“交融”使得所有的知识生产都在跨领域的维度中诞生,所有的感知都依赖于复杂的网络才能得以生效,所有的存在都是复合与多重维度的。”从这段阐释里我们可以了解策展团队对于本次三年展作品结构设置的一个基本思路,无论是视频还是静态摄影都在制造一种“非线性、多焦点的结构” 它们共同为策展人、艺术家、观众展开不同维度的思辨“激流”。

“交融的激流:广州影像三年展2021”展览现场  广东美术馆提供

本届三年展的主题展览由三大版块构成,董冰峰、向在荣、滕宇宁所在的超图像小组策划的“我们,集体”单元,通过邀请艺术家、电影导演和其他领域的文化实践者,以他们各自的方式来呈现今天人与人之间如何通过不同方式聚集起来,重组时空线索,调整并打破自我与社会现场的边界;杨北辰策划的“前沿心智”单元从屏幕延伸,探索科技与自然在危机时代中的图景,在真实与想象之间、时间的深度中,讨论人与自然新的边际前沿;赫拉尔多-莫斯克拉策划的“全球景观”单元从科学和其他太空图像出发,展示了来自不同纬度的当代摄影师和影像艺术家通过不同的技术和方法对景观的多样化表现。

《世界之轴》展览现场(作品局部),马塞洛·摩茨凯塔 王江 摄

以上三大版块虽然有着不同的策展面向,作品的样式也涵盖了视频、静态摄影以及现成物,但是它们的落脚点都在着力呈现“关系” 。这种关系可以是人与社会的,例如在“我们,集体”中来自徐冰的作品《蜻蜓之眼》,以拥有无数复眼的蜻蜓为隐喻,以那些在我们日常生活中无处不在的监控摄像头所拍摄的画面为基础组织成一部剧情影片,在《蜻蜓之眼》的展览现场,写在墙上的一句话很难让人忽视:“今天的世界变成了一个巨大的摄影棚”,它提示着在庞大的监控网络之下,我们的日常生活也逐渐向“楚门的世界”滑落。

《蜻蜓之眼》展览现场,徐冰 王江 摄

《蜻蜓之眼》展览现场,徐冰 广东美术馆提供

这种关系也可以是有关人与自然的,例如来自“前沿心智”单元的巴西艺术家乔纳森·德·安德拉德(Jonathas de Andrade)带来的作品《鱼》采用了非常直接的手法来呈现人和鱼、猎人和猎物之间微妙的关系。他邀请各个不同年龄段的渔民拥抱他们所捕获的鱼类,安德拉德试图通过“拥抱”这样一种充满象征意味的动作,来诉说另一种交融的渴望。

《鱼》展览现场,乔纳森·德·安德拉德  王江 摄

行为艺术的先锋玛丽娜·阿布拉莫维奇(Marina Abramović)在“全球景观”单元中的作品《斯特龙博利岛》则是将自己交给了自然,她躺在海岸上任由海浪一遍一遍地冲刷着她的身体,试图以这种方式来探讨身体与环境的关系。

《斯特龙博利岛》展览现场,玛丽娜·阿布拉莫维奇 王江 摄

在“我们,集体”单元中,杨福东的作品《愚公移山》以一种极具开放性和模糊的方式为我们在传统故事的框架中重新理解人与自然的角力提供了另一种视野和维度,并以次所映射出人性和价值观的不断变化。

《愚公移山》展览现场,杨福东 王江摄

《愚公移山》手稿展览现场,杨福东 王江摄

艺术家们所探讨的关系还包括了人与工业技术之间的关系,中国台湾艺术家许家维以铜这种元素为线索,不仅串联起来了文化史、殖民史更是通过近似游戏画面的形式讲述了铜元素在我们日常生活中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矿物工艺》展览现场,许家维  王江 摄

英国艺术家詹姆斯·布莱德的静态摄影作品《激活》指向与我们的未来生活息息相关的技术领域——基于AI大数据的无人自动驾驶汽车,自动驾驶汽车需要大量的道路影像来建构自己的“神经网络”,布莱德通过这种由机器拍给机器看的影像,探讨了人与机器视觉之间的理解层次:在不同的认知阶段,出现不同的审美效果,而意义不断地从信息地不断重构中涌现出来。

《激活》展览现场,詹姆斯·布莱德  王江 摄

总体来讲,本届三年展主题展的三大版块形成了从宏观到微观,从过去、现在到未来的多层面、多维度深入探讨人与人、科技、自然生态之间的复杂关系,也涉及我们人类所处在这样自然的、物理的、宇宙的世界当中,作为个体的人与其他物种之间如何共存的深刻命题, 思考人与其所处世界一切他者持续变化着的关系。

“建构——广州影像三年展2021文献展”展览现场  广东美术馆提供

在主题展三大版块之外,由广东美术馆馆长王绍强策划的“建构——广州影像三年展2021文献展”也同期亮相。这一展览试图通过对“中国人本·纪实在当代”展、三届“广州国际摄影双年展”、“复相•叠影——广州影像三年展2017”的回顾与梳理,回溯广东美术馆立足于媒介现象发展的观察与思考,勾画出中国当代影像艺术的实践与研究的学术脉络与思考路径,以文献为线索呈现历届策展人的问题指向、思想厚度与广东美术馆的学术面向与文化立场,同时作为“广州影像三年展2021”的背景和历史,为观者提供一个相对连贯的学理线索。

作为已经运作了十多年的品牌项目,广东美术馆在本届“广州影像三年展”上呈现出更加开放、大胆的实验态度,跨媒体形式的运用,体现了策展团队对于“影像”之内涵的理解与表达。因为疫情的原因,人与人、人与社会和自然之间的关系前所未有地被孤立和隔绝,因此“交融”成为了当下一种迫切的需求,本届“广州影像三年展”通过影像媒介的交融为我们重建彼此之间的连接与信任,重建我们与世界之间的共生关系提供了思考的契机。
 
本届“广州影像三年展”将展出至2021年5月30日。


 




招聘丨加入我们,一起做有品格的杂志

更多内容请持续关注更新

如需转载请至公众号留言邀约

点击下方封面图购买本期杂志

《中国摄影》2021年4期封面

点击订阅全年杂志


精彩文章回顾




做 有 品 格 的 摄 影 杂 志
微信号:cphoto1957长按二维码关注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