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视频导读丨2021年8期《中国摄影》新刊速览

点击上方蓝字一键轻松关注

  出品

《中国摄影》8月刊导读,视频制作 郑玥 

物影 9,70cm×105cm,2014 李俊(点击封面图可进入微店购买本期杂志)


新一期杂志里

呈现以下精彩内容


目录索引



特别报道


10 弘扬伟大建党精神,推动摄影事业繁荣发展——中国摄协组织召开摄影界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 中国共产党成立 100 周年大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座谈会 文/唐瑜


资讯


 14 资讯


专题


显影,故我在

  19  显影,故我在  文/李森 

  25 李俊:干预与介入  文/崔付利  

  37 李元佳:以摄影回应毕生创作  文 /黄亚纪

  45 史国威:林中漫步  文 / 凯伦·史密斯

  55 孙彦初:从荒野吟游走向暗房影绘  采访并文/海杰

  69 林舒 :“摄影”  采访并文/今木

  84 自动机制的诗学  文/张巧


现场


91 “业余”的两条路径——骆伯年与其同时代影人  文/杨岳

107 成为“安迪·沃霍尔”  文/李森

112 直白、可信、超验 ——ICP“可是,地球仍在转动”摄影展观后  文/江融


本土


120 疼水——一个人的摄影  摄影并文/牛红旗 


影廊


137 魅羽  摄影/王智  文/陈晓琦


影像与阅读


144 问题,才是最硬的当代价值——读李楠的新作《从“观看”到“观念”》  文/南无哀

147 阿拉·古勒,伊斯坦布尔之眼  文/邓金明



 专题 | 显影,故我在 

借用17世纪的法国哲学家笛卡尔的名言“我思,故我在”,让世界显影, 首先确证的是摄影者的存在。于是,谁在制造关于这个世界的影像,他想确证的是什么样的世界,就成为理解摄影的核心问题。当一些艺术家不在意摄影对视觉的简单复制,而是在摄影指向外在世界的同时,主动地介入影像的生成,他们的作品在显影世界的同时,也成为了一种心性的痕迹,一种图像时代的“我思”,一种居于摄影媒介的“我在”。


显影,故我在 

文/李森


李俊:干预与介入 

文/崔付利 



李元佳:以摄影回应毕生创作 文 /黄亚纪


史国威:林中漫步 文 / 凯伦·史密斯


孙彦初:从荒野吟游走向暗房影绘 采访并文/海杰 


林舒 :“摄影” 采访并文/今木 


自动机制的诗学 文/张巧


【现    场】

“业余”的两条路径

——骆伯年与其同时代影人 

文/杨岳

“专业余·出现代”这个展览准确地抓住了民国时期的摄影进入现代性视觉尝试的图景:一些摄影家通过对摄影这种媒介的探索而得到的自我发现的可能;更有一些摄影家在通过不断的探索与论证,把中国摄影的主体从自我层面转移到民族国家这个大的历史命题下,从而把中国摄影推向世界。这两种路径如何互相影响,如何在不同的方向、在何种程度上推动了中国视觉现代性的探索和塑造;后来战争的爆发如何改变这种探索与实践的轨迹;这些探索如何影响着当下的中国摄影……这个展览为我们留下了许多意味深长的话题。


成为“安迪·沃霍尔” 

文/李森


成为安迪·沃霍尔”是一个多义的命题,它可以有更多更宽泛的解读。重新审视安迪·沃霍尔的艺术实践,我们仍然可以发现很多尚未被理解,且应当予以重视的内容。在如今媒介多元化的数字时代,图像的领域早已超 越了传统的摄影、版画、平面设计等概念,“成为安迪·沃霍尔”可以给予我们的,不仅仅是对一位艺术家的回顾与研究,更多的,还有关于我们自身看向当下时代的内省与思考。


直白、可信、超验

ICP“可是,地球仍在转动”摄影展观后 

文/江融 

展览的标题“可是,地球仍在转动” 据说来自于伽利略在被迫证明他的“日心说” 之后喃喃自语所言。在当下疫情仍然肆虐的情况下,该展览给观众的启示是,地球仍在转动,生活仍在继续。作为与现实生活最紧密相关的媒介,摄影包括纪实摄影也仍会继续发展下去。


【本    土】

疼水

一个人的摄影

文/牛红旗

我对自己要干什么,能干些什么,并没有完全揆清,我只是觉得自己生在西海固,亲眼目睹着这块土地一天天由旧变新,有了雨水,多了云霓,禁不住放下可能赚钱的小生意,挎上相机,给笔管吸满墨水,朝向山野和村落,向银须飘飘的光阴老人走去……很难说清我是因爱上摄影而深刻地认识了西海固,还是因热爱西海固才喜欢上了摄影。


【影    廊】

魅羽 

摄影/王智 文/陈晓琦


《魅羽》让人想起尼采的信条 :“梦幻世 界的美丽幻想乃是一切造型艺术的源泉。”王 智已经远离了大众的热闹,他把内心留给了一 个人的时刻。他的内心深处潜藏着一种对某种 状态的期待,这种状态来自他对天鹅的莫名的 感应,抑或是天鹅对他的诱惑。这是一种借助 摄影获得的超然独立、自我丰足的人生状态。


【影像与阅读】

问题,才是最硬的当代价值

读李楠的新作《从“观看”到“观念”》 

文/南无哀

《从“观看” 到“观念”》收入李楠十年来的评论和个案研究文章45篇,精到地体现了关于当代摄影生态和一些关键问题的独到见解,可以看作她《影响:中国当代摄影精神交往录》(2013)一书的延伸,但视野更为开阔,思考更加深刻, 剖析更为成熟。


阿拉·古勒,伊斯坦布尔之眼 

文/邓金明


阿拉·古勒 (Ara Güler, 1928-2018)出生于伊斯坦布尔,是土耳其著名的摄影师。1961 年,他被《英国摄影年鉴》评选为世界最佳的七位摄影师之一。他的摄影作品获奖无数,在世界各地频频展出,被多家艺术机构收藏。他最著名同时价值也最高的作品,被公认是那些关于伊斯坦布尔城市的黑白照片,因此他也被誉为“伊斯坦布尔之眼”。

 




招聘丨加入我们,一起做有品格的杂志

更多内容请持续关注更新

如需转载请至公众号留言邀约

点击下方封面图购买本期杂志

《中国摄影》2021年8期封面

点击订阅全年杂志


精彩文章回顾




做 有 品 格 的 摄 影 杂 志
微信号:cphoto1957长按二维码关注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