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频导读丨2021年9期《中国摄影》新刊速览
点击上方蓝字一键轻松关注
新一期杂志里
呈现以下精彩内容
资讯
资讯
专题
奥运追光
· 奥运追光 文/李森
摄影/王霞光 鹿麟 白宇 许畅 富田 倪敏哲 魏征 王宪民
李一博 张林陶 李欣 王丽莉 兰红光 贾宇辰 崔萌
潘昱龙 刘占崑 费茂华 安灵均
(按作品在专题中出现的顺序 )
·另一个突破——新华社高级记者兰红光访谈 采访/本刊记者
· “看不见”的东京奥运会 文/魏征
· 我也想说“ARIGATO !” 文/刘占崑
现场
· “完美相机”和摄影创作的多维度期待——由“聚合—2020年大画幅摄影精品展”引发的一些议题 文/朱炯 刘杨
· 图汇未来:数字图像如何拓展未来想象 文/何伊宁
本土
·拍些有用的照片留给历史 摄影/陈海汶 文/李君娜
影像与阅读
·个体集合的外国视角——读《外国摄影师镜头里的中国》 文/吴栋
论谈
·作为救赎的摄影史写作——瓦尔特·本雅明摄影思想析辨(上) 文/南无哀
影廊
·年轻力 时代感——第三届“尼康视界”入选作品选登
器材与技术
·街头的相机——从徕卡到富士 文/吴凯翔
专题 | 奥运追光
2020 年东京奥运会因为疫情严格限制观众数量,被称为“空场奥运”,于是现场的体育摄影记者就成了全世界观众的眼睛。本次中国媒体派出了约60位摄影记者前往东京,在奥运会进行期间,几乎每分钟都有照片从前方传来,尤其是那些有关中国队获得金牌的照片几乎是与赛事进程同步。更重要的是,中国的体育摄影记者们不仅捕捉比赛的高光时刻,也关注失败的沮丧和痛楚,跌倒后相互搀扶的温暖,对手间惺惺相惜的情怀。所有这些画面,定格成概括这届特殊奥运会的瞬间,也成为刺破疫情之霾的光亮。
奥运追光
文/李森
另一个突破
新华社高级记者兰红光访谈
采访/本刊记者
“看不见”的东京奥运会 文/魏征
【现 场】
“完美相机”和摄影创作的多维度期待
由“聚合——2020年大画幅摄影精品展”引发的一些议题
文/朱炯 刘杨
以“聚合——2020 年大画幅摄影精品展”为引,研究数字时代和当代摄影语境下的大画幅摄影以及其创作需要关注的问题。
图汇未来:数字图像如何拓展未来想象
文/何伊宁
“图绘未来”旨在通过全球12位/组摄影艺术家,考察与人类未来生活紧密相关议题(新闻、广告、科技、旅行、教育、 航天等),思考在算法、CG(计算机动画) 的世界中,摄影实践者如何在技术包围的世界中重塑图像创作的可能性,以及展现我们对未来的想象。【本 土】
拍些有用的照片留给历史
摄影/陈海汶 文/李君娜
摄影师陈海汶历时12年,辗转28个省份,途经554个县市,行程26万余公里,寻访到1531位民族代表和文化传人。最终,它们汇成一组中国五十六个民族“全家福”式的摄影专题。
【影像与阅读】
个体集合的外国视角
读《外国摄影师镜头里的中国》
文/吴栋
《外国摄影师镜头里的中国》编著者郑梓煜及他的团队选择了1949年作为书里照片时间线的起点,将着眼点放在新中国成立后的新纪元。时间的选择本身就讲出一种中外关系。回看1949年后的中国历史,由于经济发展和视觉文化发展的相对滞后,一直到改革开放之前,相机一直是极少数中国人可以拥有的工具,可以说,外国视角是那段时期关于中国的视觉档案的重要构成部分。
【论 谈】
作为救赎的摄影史写作
瓦尔特·本雅明摄影思想析辨(上)
文/南无哀
也许本雅明研究19世纪的巴黎、写《摄影小史》的原因是:照片,正是一个“时间的门洞”; 在许多关于照片的分析中,分明可以看见本雅明穿行“门洞”的身影。
【影 廊】
年轻力 时代感
第三届“尼康视界”入选作品选登
【器材与技术】
街头的相机
从徕卡到富士
文/吴凯翔
更多内容请持续关注更新
点击下方封面图购买本期杂志
☟
《中国摄影》2021年9期封面
点击订阅全年杂志
☟
精彩文章回顾
400年后终于遇见你:再见了,昴星团
蒋志:世界的边界就是我们自己的边界
魏德忠:摄影值得耐心地对待
百年·百姓丨我父亲是乡村摄影师
被称作摄影家,我心中有愧
做 有 品 格 的 摄 影 杂 志
微信号:cphoto1957长按二维码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