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摄影丛谈”书系:汇聚对摄影的思考


“摄影丛谈”书系:

《摄影类事》
洪磊 著
《缺席的照片:关于那些没拍下的瞬间》
[ 美] 威尔·斯泰西 编 杨曦 译
《在场:亲历11 个重要美术馆摄影展》
《对话:21 位重塑当代摄影的艺术家》
傅尔得 著
浙江摄影出版社
2021年
入选【第六届中国摄影图书榜“年度∞摄影图书”】

⬆️点击图片进入最新一届征集详情

评委评语


以文写图?以图写文?文围绕在图片周围,肆意书写于图像之中,隐藏在图像的背后……文如何进入图?宋人郑樵《通志·图谱略》提出“索象于图,索理于书”;罗兰·巴特则说,“我能够说出名字的东西不能真正刺激得了我”。有关图文关系的话题还可以细数下去。



“摄影丛谈”这套书以微妙和生动的方式也参与了这个复杂话题的讨论,以洪磊的“谈摄影而没有一张照片”开启这个系列,它目前已经出版四辑。“丛”这个概念正是视觉文化的特征,有关视觉的知识不是垂直生长,而是一簇簇,是一种异质共生;“谈”是口语的状态,它更接近直觉,它“不讲道理”,挑战摄影的理性和摄影机的“中心”地位,体现出观察者的自在。


有学者提出,“图片和文字的排列组合方式是无穷无尽的—只会受到创作者的想象力的限制”,“丛谈”作为系列图书策划引人之处即如上所述,这种多元且即兴的形式,将会让图与文的话题以无法预料的方式持续下去。

——任悦

伊瓜苏瀑布,2010    沃尔夫冈·提尔曼斯 

图片由卓纳画廊提供Courtesy David Zwirner, New York;Galerie Buchholz BerlinCologne;Maureen Paley, London


汇聚对摄影的思考
文|程禾

“摄影丛谈”书系的设想是在2018年形成的,时任浙江摄影出版社副总编辑林青松(现为出版社总编辑)在与编辑部讨论选题时提出,摄影作品大家看得越来越多,却越来越容易陷入迷阵,许多摄影爱好者反映,不知道如何去判断一幅作品的好坏、一场展览的水准高低,因此,关于摄影思考的文字,应当会成为“消费升级”的部分摄影阅读者今后更加关注的方向。这确实也是社里摄影图书编辑的一种感受,那个时候,我们已经出版了一系列世界重要摄影大师的作品集,形成了偏经典的“摄影大师传世佳作”系列和偏当代的“世界当代摄影大师成名作丛书”两条产品线,也出版了《摄影的精神》《怎样阅读照片》《作为当代艺术的照片》等一系列具有理论深度的摄影史论类图书,但似乎缺少了一些轻快的、易亲近的摄影书。


“摄影丛谈”书系的选题规划就在这样的背景下诞生了。取名“丛谈”,意在表明兼容并蓄,无论是何种形式、何种主题的文字,只要能给读者带来关于摄影的有价值的思考,具备较高的可读性,我们都可以收录。纳入书系的书,不一定是系统而艰深的摄影理论阐述,而是以摄影为本,却又宕开一笔,谈摄影的经历、观感、看法等。怎样读懂一张照片,怎么看摄影展览,如何看待不同摄影类别的纷争,摄影史上有哪些值得了解的事,这套充满多元思想和人文关怀的丛书将带着摄影专业人士及爱好者最关注的问题而来,为读者解惑,帮助读者开拓视野,带领读者进一步领略摄影的丰富多彩。从先期出版的“摄影丛谈”书系的四本书来看,我们觉得基本达成了最初的设想。这四本书,无论从写作者、内容主题还是文字风格来说,都呈现出多元、开放的特点,读来有趣、有料。


《摄影类事》的作者洪磊是中国当代摄影艺术绕不过的核心人物之一,他基于广博的阅读和亲身的经历,撰写了这本他所理解的百年中国摄影小史。不同于严谨的史家著述,这本小书是以人物为经线,以事件为纬线,串起中国摄影在20世纪走过的百年路程。全书将中国摄影的故事娓娓道来,却没有一张照片,然而读起来却特别有画面感,仿佛看着一个个人物从书页中站起来,与你攀谈,一下子就能拉近你与书中这些闪耀的名字的距离。这可能要归因于洪磊颇具古风的文字,他能寥寥几笔就勾勒出一个人物形象,而且一下子就能让你抓住这个人物的特质。这是一本视角独特,阅读体验也极为别致的中国摄影小史。


《缺席的照片:关于那些没拍下的瞬间》也是一本由摄影师写作的书,讲述了62位摄影
师未曾拍下的照片背后的故事,他们中有的是像罗杰·拜伦、纳达夫·坎德、亚历克·索斯、亚历克斯·韦伯这样成名已久的摄影家,有的是以摄影为志的职业摄影师。是什么样的瞬间,让视影像如命的摄影师在本可以按下快门的时候放弃了记录?这是一个有趣的话题,读者在书中可以看到遗憾,也可以收获感动和思考。正如编者威尔·斯泰西在序言中所说,那些没拍下的瞬间是摄影师的“心灵底片”。在影像唾手可得的时代,这些“心灵底片”或许更让我们接近摄影的本真,因为摄影始于“想要拍照”的敏感心灵,而不是相机。



《在场:亲历11个重要美术馆摄影展》和《对话:21位重塑当代摄影的艺术家》是影像艺术学者、策展人傅尔得的摄影文集,展现了她近年来对世界当代摄影发展面貌和趋势的观察和思考。这两本书以学者视角来审视摄影,论述绵密,剖析入理,往往能带领读者一窥影像背后的深层次考量。谈摄影展,傅尔得不仅讲解展览主题和展出的作品,而且分析策展、布展的门道,讨论美术馆的文化态度和价值取向,甚至探讨了不同美术馆展览背后的文化角力。谈艺术家,傅尔得不仅介绍艺术家的创作经历和特色,而且以这些艺术家为样本,探讨摄影这一媒介的内涵与外延在当代的拓展。

“摄影丛谈”书系这四本书的视觉设计我们也着重做了考量。四本书有的只有文字,有的图文并茂,对此,设计师选择通过富有意味的图形或照片与印刷工艺、纸张肌理相结合,精心构造了符合文本内涵的视觉呈现。《摄影类事》讲述的是从1900年至1999年的百年中国摄影史,因此设计师将数字“9”作为封面中的重要元素,并将其设计成出血印刷,突出其形状,令人联想到一条弯弯曲曲的小径,亦暗示了中国摄影在百年中走过的路。《缺席的照片:关于那些没拍下的瞬间》的设计灵感来源于书的主题—缺席的照片。设计师将大小不一的方形进行不规律地叠加,犹如散落的照片,方形中留白,寓意没有拍下的瞬间。设计师特意使方形在封面边缘被裁切掉,更增添了意犹未尽的感觉。《在场:亲历11个重要美术馆摄影展》以一张典型的展厅照片作为封面图片来点题。呈现在封面正面的展厅一侧,地面与墙壁之间的倾斜线条给封面带来了动感,并且与顶部的一排射灯围合成一块视觉聚焦区域,将11个重要美术馆摄影展排列在其中恰到好处。《对话:21位重塑当代摄影的艺术家》选取了书中介绍的韩国摄影家权富问的摄影作品作为封面图片,在画面中,垂直而下的瀑布与水平面激烈相交,传递出一种喷薄而出的力量,这既暗示了“对话”的思想交锋,也寓意了这21位充满锐气的艺术家是一股重塑当代摄影的重要力量。整套丛书的设计在保留丛书视觉统一元素的同时,充分照顾每本书的个性化主题,这亦是呼应了丛书开放、多元的特点。

无题,“踪迹”系列,2015   维罗妮卡·杰西卡©Weronika Gesicka

“家庭肖像”系列   因卡& 尼克拉斯©Inka & Niclas

摄影在当下越来越具有开放性和多义性,这也要求我们不断提升对摄影这一媒介的认识。围绕摄影这一中心母题,我们欢迎“众声喧哗”,而“摄影丛谈”书系将力争汇聚各种有价值的摄影思考。这将是一个长期的出版项目,我们希望未来能有更多好读、有味的书与大家见面。

程禾   浙江摄影出版社摄影编辑中心主任,“摄影丛谈”书系统筹编辑



本文首发于《中国摄影》2022年第9期“第六届中国摄影图书榜”专题
编辑:钟华连

第七届(2022年度)中国摄影图书榜参选图书正在征集中~

中国摄影图书榜精彩文章回顾




·  那些胡同里的迷人光晕

·  第七届中国摄影图书榜参选图书正在火热征集中!

· 《昨天堂》:时间的礼物

· 《世纪敦煌》:一份视觉档案及历史想象

· 《庄学本:西行影纪》:凝视与对望

· 《世界之巅》:用影像和出版保护珠峰

·  任悦:“摄影书现象”二十年

· “中国摄影图书榜”历届入榜图书展亮相西安

·  为什么是这些书入榜|第六届中国摄影图书榜揭晓

·  春来正是读书时 |一套关于中国摄影书的书

·   点击这里查看更多……



更多内容请持续关注更新

如需转载请至公众号留言邀约

点击下方封面图购买9月刊杂志

点击订阅全年杂志


精彩文章回顾




做 有 品 格 的 摄 影 杂 志
微信号:cphoto1957长按二维码关注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