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十大明星校长:一年级最重要的任务是什么?“喜欢去上学!”
关注我们,携手共进
欢迎和懂儿童心理的英语专业妈妈一起学习英语谜语、儿童英文绘本解析和拓展、最易操演的亲子英语游戏、最日常贴切的亲子英语口语;关注儿童心理、英语启蒙、绘本阅读、父母成长、家庭教育、婚姻经营。
公众号上(springflower168)窗口回复“免费资源”,可以查看海量亲子教育资源汇总,干货满满。欢迎关注!
简介:
卓立,北京史家小学终身名誉校长,北京市润丰学校校长,50余年一线小学教育生涯的儿童教育专家,全国十大明星校长,北京市杰出校长,北京教育功勋人物。
孩子上小学一年级,大家觉得最重要的任务是什么呢?
北京史家小学终身名誉校长卓立,在《欢迎来到一年级》一书中,分享了他50多年来的教学经验:让孩子“喜欢去上学”,就是一年级要做的最重要的事。
为什么这么说?我们用胡萝卜和兔子打个比方。
把胡萝卜放在兔子面前,兔子为了吃到胡萝卜不断往前跑。例如父母对孩子说:“你只有好好学习,考上好的大学,将来才有好的工作,好的收入。”这,是一种状态。
更好的状况则是:没有胡萝卜,兔子也会往前跑。
为什么呢?因为这只兔子热爱奔跑!它觉得在奔跑当中获得很多的快乐,不管胡萝卜或其他外界的诱因存不存在,它都会自动自发地往前跑。这,是最佳的学习境界。
有一个好的开端,就是成功的一半。一年级,是基础教育中的基础教育。如果能在这个阶段,让孩子发自内心地爱上学、喜欢去学校,那么可以真的可以算是“赢在了起跑线”。
怎样让孩子“喜欢去上学”?
关键在于三点,让孩子觉得学校有这“三好”:好处、好玩、好人。
怎么让孩子感觉到学校有好处?
卓立校长说,要鼓励孩子考高分。
从整个小学教育,或者更长的基础教育期来说,分数不重要。
过分追求分数,孩子就会容易只看到枝节,而看不到全局;为了追求那极致的两三分,会耗费自己大量精力,消磨掉许多学习的乐趣。
但是在小学一年级的时候,要提倡孩子:考高分!先给自己点甜头。
为什么一年级要和别的年级都不一样呢?因为一年级的时候,是孩子对“学习”“上学校学习”这件事建立最初观念的时候。
一年级的核心任务,不是知识的学习,所以掌握知识的量相对于以后的年级来说都比较小,难度也并不是很大,而且全部是基础知识的搭建,没有需要融会贯通的内容,获得高分甚至100分是比较容易的。我们常见不少刚入一年级的班级,一次小测验下来,不少都是100分。
鼓励孩子争取考高分,是在学习的最初给孩子一个有激励力的心理高位:我是成绩好的孩子,我很棒,我完全有能力学好功课。我们要的就是孩子对学习充满自信的这个劲儿!
人都是有求胜求好的心理的,体验到了成功的喜悦,他就会自然而然地希望保持下去。
相反,在一年级的时候就被鼓励着忽视分数的孩子,本来很容易掌握的知识,本来可以马上提醒改正的马虎、着急、书写不认真这些小问题也都被忽视了,一下子带过去了。
随着孩子升上高的年级,一开始的小问题,就变成了习惯,再一点一点地往回扳可就费劲了。而且,他们往往会把在一年级成绩带来的学习定位不知不觉地延续下来,自觉地居于中等成绩或者是差成绩的位置。
所以,一年级的老师在判题的时候,原则是:挑错要紧,给分要松。错误无论大小,都要在卷准确地标识出来,并监督改正;而给分数的时候,只要不是原则性的错误,就可以看情况忽略。
所以,一年级的学生家长,要鼓励(鼓励,不是苛求)孩子争取最好的成绩。当孩子拿到高分时,也要及时夸奖。让孩子觉得上学原来这么好,可以考到高分,得到老师、父母的夸奖,同时满足了人与生俱来的好胜心和虚荣心。
这不是唯分数论,而是一种有效、有益的激励手段,是在学习生涯最开始的时候,养好习惯、尝到甜头。养好习惯,学习的过程就轻松;尝到甜头,就乐于到学校,一直甜下去。
一年级的高分,是有魔法的高分。它,带来一路惊喜的可能。
但需要注意的是,从一年级的下学期渐渐开始,到二年级往后,这个方法就不适用了。
怎么让孩子感觉到学校很好玩呢?
卓立校长说,在小学50多年里,最早教过的学生,现在也都可能退休了吧。偶尔回想起来,还真是会有不少有意思的规律。其中一个就是:能够享受课堂学习乐趣的孩子,成绩都不会太差,偶尔落下了,轻轻提点一下,马上就回来了。
课堂学习,是在学校里学习的主要形式。孩下们越早适应它,就越能够很快进入有意思的校园生活。
一年级的时候,能够融入和参与到课堂学习里来,也就掌握了在学校里最重要的一个游戏规则。接下来,就好好玩,玩到兴高采烈吧。
最享受课堂学习乐趣的孩子,通常是爱发言的孩子。
一个班的孩子总有那么一小群特别爱发言,能够自己举手发言的孩子,正确率也高;
一半儿左右的孩子时不时愿意举手发言,他们自己举手的时候,通常都能够给出正确的回答,偶尔被老师邀请起来发言的话,错误就多一些;
还有一小群孩子基本不发言,老师们只能从作业上判断他们的掌握程度。
爱不爱发言,真的只是孩子的性格问题吗?
其实不是。孩子在课堂上不爱发言,最大的可能就是他不会,或者不确定自己对不对。
最近看朋友推荐的一位著名主持人的书,里边就讲到了她帮助女儿从不爱发言,转变到积极发言的方法。
这个聪慧的妈妈在女儿快升入三年级的时候,发现:在课堂上,能够跟住老师,及时掌握知识,就会踊跃回答;回答了,无论对错,他都进步了;下一堂课,就又进入一个新的正循环。知识积累越来越多,自信心也就越来越强。
所以,如果孩子不爱发言,很大的可能性是之前学习的东西没有完全掌握,当堂的新知识就跟得吃力,越学越没把握,当然就不爱举手发言。
主持人妈妈采用的解决方法很好,就是先找出短板:她发现孩子比较吃力的科目是数学、作文和阅读,就有针对性地想办法。数学弱在运算,就专门练运算;作文多写多练;阅读需要深度,就来点文言文。就这样,一个一个补起来,补好了自然就跟上了,跟上了自然就信心满满了。
适当的预习,也是帮助孩子爱上发言的好方法。预习,能够让孩子做到对课堂上将要学习的知识不陌生,不陌生就不胆怯。
但是预习要适当,对于求知和求新的需求非常强烈的孩子,就不要提前太多预习了,因为他们会失去对新知的新鲜感,反而容易在课堂上厌倦和走神儿。
敢发言,敢于发表自己的见解;敢于问问题,这都是孩子具有创造性的表现。
试想一下,一个在课堂上乐于积极发言、深得和老师同学互动乐趣的孩子,得多么喜欢去上学啊。
怎么让孩子感觉到学校有好人呢?
人是群居动物,我们都需要在集体中生活,在团队中协作。明确自己归属于某一个团体,就会带来安全感。
在初来乍到的陌生新校园里,尽快建立孩子的班级归属感,也是让孩子爱上学的重要方面。帮助孩子建立有用的班级归属感,主要可以做这三件事。
第一,让孩子充分感受来自校园里的善意和关爱。
在孩子们中间,常常有很多爱在流动,但是它们确实太日常了,往往在不经意间,就被我们忽略了过去:互相借用文具,互相推荐和借阅图书,分享自己掌握的知识和技巧,争抢着帮生病的同学记笔记、讲解落下的功课……
而老师给予孩子关爱的时候就更多了。他们的付出都太日常太平淡,很多时候都不为人所知。
太习惯了被爱着的孩子,有的时候可能会感觉不到爱。所以,你的孩子在被老师和同学们关爱、温暖着的时候,一定要及时地提醒孩子;也要告诉孩子如何去帮助同学和老师,把善意和关爱传达给更多的人。在爱的流动中,真实地感受到:这是我的班集体,这是我在校园里的家和家人,我们彼此归属,我们是一个整体。
第二,鼓励孩子积极参与班级的事务,无论大小。
可别小看了一个班级的日常生活,跟一个家庭一样,一个班里也有不少的事务需要大家分担。
黑板是每堂课后都需要擦的,大家一起来,轮班分担做清洁,照顾教室里的绿植,保持图书架的整洁;负责开门关灯,提醒大家课间喝水……
父母一定要鼓励孩子积极参与,哪怕一件很小的活儿,也会让孩子觉得:我是这个班的,这里的事儿和我有关,为大家为集体做了事情,就是我在这个班级的价值。
父母千万不要觉得孩子在白干活儿,吃了亏。这个“亏”实在值得吃,这个“亏”能够建立起孩子和他的班集体的连接,存在感、归属感就统统都来了。
第三,加入各种竞赛的班级集体项目,建立班级荣誉感。
参加校际、年级之间、班级之间的各种竞技活动,是建立大家的班级荣誉感,找到集体归属感的最好机会了。
很多竞技活动,都是以团队的形式参与的。家长要有意识地培养孩子的团队活动技能,比如,在篮球队里,和小伙伴起冲锋陷阵;在接力赛上,高声呐喊加油;代表班级去争取劳动小能手;一起保持好教室的整洁,争取清洁好班级的流动红旗……
这些都能够让孩子们产生强烈的团队意识,为拥有并肩努力的队友而满心鼓舞,豪情壮志猎猎风起……
孩子的成长过程中,会经历幼升小,小升初,初升高,高中升大学,大学到就业等一系列的转折阶段,每一次的转折和改变,都需要孩子去适应。
研究发现,这些转变的阶段,最难适应的就是小学一年级刚入学的阶段,因为这个阶段,对孩子来说,变化是巨大而强烈的。而且这个阶段如果能训练好孩子的适应能力,对孩子将来面对一系列成长中的变化都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The End
往期精彩回顾
英语启蒙
多样立体化玩转牛津树英语绘本
亲子趣味动画学英语
免费领取资源
英语分级读物兰登第二阶解读
亲子英语游戏
(亲子资源库,父母加油站)
(扫一扫,免费订阅)
微信公众号:springflower168
个人微信号:springflower22
喜马拉雅听书电台搜索:家庭亲子教育资源集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