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忠祥:国脸面具下“不甘心”的人生
本公众号持续推送网络舆情和危机管理文章以及故事,欢迎关注!
年前最大的新闻,就是陪伴了我们几代人的央视主持人赵忠祥老师去世了。我们看到很多人在留言区说:我们都欠赵老师一个道歉!
就在他去世前不久,很多人还跟着自媒体声讨他,羞辱他,认为他太贪财、不自重,等等。其实这正验证了网络舆情的一个原理:对于体制内的名人充满攻击性,但是对于弱者、逝者,又充满了悲悯之心。
赵忠祥是一个典型的体制内的名人。这样的名人在各个领域其实很多,只要退休后保持低调,仅在自己的熟人小圈子里活动,就可确保善始善终。而赵忠祥作为电视人,属于聚光灯和舞台,经常参加很多的社会活动并在社交媒体上保持足够的曝光率,这就难免惹来一些是是非非。
更重要的是,赵忠祥不仅仅是名人,而且是已经体制化了的名人。或者说,赵忠祥已经融入体制,成为主流文化和意识形态的一部分。
我们知道,人脸具有极为丰富的文化学和社会学意义。年轻的脸,懵懵懂懂中常常昭示了命运的起伏。李安说选演员不是看努力不努力、漂不漂亮,而是一眼看去这张脸有没有故事,有的演员的脸就是老天的馈赠。老年的脸,历经人生风雨,成为命运的全息图,浓缩了这一辈子的生命信息。
赵忠祥是幸运的,他长着国字脸,宽下巴,天庭饱满,地阁方圆,符合中国传统富贵相的认知;又看起来温柔敦厚,成熟稳重,也是中国传统好人的典型面貌。这样的身体和生理结构,往往声音低沉醇厚,甚而优美,而他则超越凡类,天赋惊人。他更生逢其时,早了晚了都不行,早了是乱世,晚了风口已过。这张从“麻衣神相”里下凡的脸,再配上富有感染力的嗓音,完美适应并融入了新中国的文化建设、革命宣传和意识形态的主流之需,通过镜头营造了国泰民安、天下太平的屏幕意象,从而成为中国第一个播音员、功勋主持人、“中国之音”,这一干就是60多年。
他和老搭档倪萍的组合,“霸屏”数十年,不是赖着不下,而是实在找不到完美的替代形象。随着社会审美从传统的“富贵相”向瘦长脸和尖下巴的变迁,根据“文化堕距”理论,主流的意识形态需要保持“国脸”形象的平稳过渡,结果就导致了赵忠祥超长的生命艺术周期。所以我们说,赵忠祥的脸及其声音,构成了当代中国文化的一部分,中国人想到他、听到他,就想起央视、新闻联播和主流宣传的内容,构成了中国人的集体无意识和文化记忆,是一种社会整合的文化符号。
这张脸,显然给他带来太多的荣耀,带来了多少压力,我们则不得而知。但是从他朋友的回忆文字里,我们理解了“国脸”面具下的赵忠祥,是如此个性十足、血肉丰满。
比如,马未都回忆说:“别看赵老师电视机里咬文嚼字地滴水不漏,生活中他可完全两样,北京土话甚至脏话说得特溜,让人听着十分痛快,对他刮目相看。”再加上他曾经与饶颖的一段往事,人们从新闻里断断续续了解了事情的来龙去脉,又以想象写满了故事全集,也将他拉下了神坛,如同看电视的人们一把将演员从屏幕背后拉了出来,瞬间出戏,暴露真性情。这个事情对于赵忠祥的影响,其实是恢复了他的本色,丰满了个性而已。
如果不是市场经济和网络时代的来临,赵忠祥或许就此带着光环和逸闻,安静老去,直到有一天告别人世,人们再收获一篇来自组织的完美人生的悼词。但是命运在个性的支配下,轨迹并非这回事。或许他的性格里本来就潜藏着不安分的成份,那种为国脸的面具所遮掩的生命本色。
我们知道,在传统计划经济时代,国家表彰方式是精神激励和授予荣誉,人们崇名而轻利。央视主持人依赖垄断的“国家橱窗”——央视的电视屏,获得了崇高的名望,名人赖此可以过着尊严丰沛的生活。直到今天,央视主持人都以一种奇怪的方式存在着,那就是名满天下,但是收入菲薄。如同宝殿里的菩萨,受人膜拜而身无分文。囿于体制管理规定,央视主持人光明正大获得“名气变现”的机会受到严控,这就是体制内成名的代价,除非你就此离开,获得自由身,可是很多主持人又以教训说明,离开了央视这个平台,你其实什么都不是。
但是在市场经济时代,社会的风尚一变而为追求名利。无名无利,固然微不足道,但是有名而无利,无异于无利而起早。很多名人主持凡心大动。赵忠祥在退休后,获得了自由身,他主动选择了转型。或许带着面具在体制内,压抑了天性太久,他需要换个活法,再次证明自己。
2009年7月18日,东方卫视《主持人舞林大会》比赛上,赵忠祥大飚杰克逊经典“太空步”,让很多人惊掉了下巴。当时就有人发评论,以看透人性的口吻说:“赵忠祥借《舞林大会》正式还俗”。这实在是一句精彩而意味深长的评价,揭开了赵忠祥的生命里子。也有文章为他辩解,比如《赵忠祥也是活生生的人》:很多人都说赵忠祥是色心不死、晚节不保,认为一个国脸不应该去和一帮年纪轻轻的漂亮姑娘光天化日跳舞。可是说这种话的人明显是嫉妒多于公正的……
但是在一个日益开放且多元的社会里,一个名人以本色出演自己,甚至可能转型成功,开启另一段生命的乐章,何尝不是一件幸事?
不出预料的是,赵忠祥的这种转型失败了。整个国家在历经波折之后,顺利进行了改革开放,取得了辉煌的成就。赵忠祥也想“改革开放”,不过国家有体制系统的支持机制,而他没有,他是孤身一人、单枪匹马地闯荡江湖,保守的舆论就是强大的束缚力量。
“70多岁的赵忠祥搂美女跳舞,他的老领导称出尽洋相”,这样的新闻在当时就已经传遍网络。赵忠祥的老领导就表达了“惋惜”之情。“老赵毕竟快70岁了,从舞台上下来都是摇晃着的,我都觉得这样请他去是出他洋相”。接下来,就是“老赵”谢绝类似节目邀请,潜心研习字画,认认真真按照一个体制内名人应有的退休样子,开始了荣休生活。偶然回台,在央视大楼里发挥余热继续配音,并辅助年轻主持人,荣获“宗师”称号。
追求精彩的心灵,不因老去而偃旗息鼓。随着网络时代的到来,个体被激活。潜藏于芸芸众生中的个体能量,如同原子一般被引爆了。各路社会资源找上门来,赵忠祥又以合作者的身份,打造了“老赵会客厅”,打造属于个人的展示平台。这看起来是个完美的创业设想,曾经的国脸依然有人气,通过吸引各路人马的展示维持线上线下的曝光度,就可以实现某种经济目标,起码也是另一个活跃的舞台。
但是现实正如人们看到的,老赵会客厅变成了老赵流水席,老赵炸酱面抢占C位,意外走红。出名的结果就是各路食客更是纷纷纭纭,翩然沓来,会客厅为烟火气所充盈,不复当初的样子。没有资本的支持,打造一个平台是相当困难的。眼下的网络风尚是充分的娱乐化,一个方方正正出离当下审美情趣的老面孔,远观如同四书五经令人烧脑,何况让人捧起来阅读?显然不再具有鲜活的吸引力。在女性主义大行其道的今天,小鲜肉才是各路资本追捧的流量担当,老赵会客厅的落寞是必然的。
接下来的事情,就是恍如昨天的故事。真是“音容宛在”。精神面貌已经大不如前的老赵频频出现在各种自媒体上面,在各种场合秀身影,出售书法,也接受网民的各种非议。此时的他或许真心希望能够静一静,但是各路自媒体为了自身的流量,开启了小区朝拜之路,纷纷以见到他和他合影为目的,树欲静而风不止了。高高在上的形象不再,意味着在自媒体时代,老赵真正打破了所有的声誉围城,真正来到了群众中间,他也因此成了一个真正的平凡老人。
誉满天下,谤亦随之。古今中外,多少名人在生前都遭遇了难言的非议,而死后又声望复归,备极哀荣。这几天,网络上怀念老赵的文章堪称汗牛充栋,人们回顾了他的一生,给与了崇高的评价,似乎忘记了就在几周前,他作为影响了几代人的落寞名人,还是非议缠身。
从舞台的中央,走到舞台的边缘,并最终回到观众席;从炙手可热的名人,变为垂垂老矣的老者;从戴着国脸面具的功勋之身,到试图打破桎梏、回归个性精彩生命……我们在回放赵老师的不凡经历里,读懂了他的“不甘”的人生。
往期精选:(打不开链接的文章可以发私信索要)
当下热点教育舆情背后:中层的风险与焦虑
网评员的自我修养和工作方法
网评员的自我修养和工作方法
听说中美女主播还要再约?这里有两个建议给刘欣
欢迎关注专业公众号”网络舆情和危机公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