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线一刻 | 声色古典Vol.13 透过画像看大师不同年龄期的心境
在线一刻
声色古典
解读音乐史上最知名的百幅图像
导师 韩斌
13岁的贝多芬是什么样子?
有人为研究他的掌纹形成了一个学科?画中隐藏了大师不同时期的心境。
今日“在线一刻”为您揭晓👇
点击音频收听
韩斌
音乐学家,上海音乐学院副研究员。毕业于上海音乐学院音乐学系,主要研究方向音乐文献学、歌剧、合唱学。先后出版《西方合唱音乐纵览》、《德彪西》、《钢琴的故事》、《音乐学新论》等专著。曾在《人民音乐-留声机》、《爱乐》、《音乐爱好者》、《歌剧艺术》等杂志开设专栏。
♪ 导聆 ♪
解读肖像
路德维希·凡·贝多芬
(Ludwig van Beethoven,1770—1827)
最早的一幅贝多芬少年时的画像来自一位波恩的无名氏画家,画的是一个13岁胖乎乎的男孩贝多芬。
1803年,丹麦画家霍恩曼(Christian Horneman,1765-1844)为贝多芬画像。画中的贝多芬显得很诚恳,从服饰上来看,似乎和1801年的画像时穿着同一套衣服。霍恩曼毕业于丹麦皇家美艺学院,是一位出色的肖像画画家,他为贝多芬和海顿都画过像。
1815年的这幅作品同样出自马勒。他受邀为维也纳的一本杂志绘制一套维也纳作曲家的肖像,于是就在时隔十年之后为贝多芬绘制了这一幅新的肖像,45岁的贝多芬明显苍老了很多。
1823年(贝多芬去世前四年),奥地利著名画家瓦尔德米勒(Ferdinand Georg Waldmuller, 1793-1865)为晚年的贝多芬画像。真实是他画作的特色。贝多芬晚年受病痛折磨,我们看到一脸病容的大师正走向人生的终点。
这幅画像作于1820年,当时贝多芬正好五十岁。绘制这幅画像的人是德国画家约瑟夫·斯蒂尔(Joseph Karl Stieler,1781-1858),他曾经是巴伐利亚宫廷的御用画家,以绘制新古典主义风格的肖像画而闻名。1816年,他来到维也纳,为奥地利的弗兰茨一世画像,随后留在维也纳。1820年2月到4月间,他为贝多芬画了这幅像。在这幅画中,贝多芬手里拿着一本谱子,正是《D大调庄严弥撒》。画像的时候,这个作品刚开始创作没多久,从1819年动笔,1823年完成,是贝多芬晚年的伟大杰作之一。画中的贝多芬怒目而视、非常严肃,正如他一生的性格,比较古怪、喜怒无常。
贝多芬《D大调庄严弥撒》
《D大调庄严弥撒》是贝多芬为了他的赞助人鲁道夫大公而写的,他们之间是亦师亦友的关系。鲁达夫大公从19岁起就跟贝多芬学习过音乐,后来成了他的赞助人。贝多芬有一段时间想离开维也纳到别的宫廷去就职,后来因为鲁道夫大公找了另外两个赞助人一起凑了笔钱,才留下了贝多芬。当时的弥撒很少有超过一小时长度的,而这部《庄严弥撒》起码要演出一个半小时。而且乐队编制也是极为交响化的(包括4支圆号、3支大号以及双管编制的管乐组以及管风琴)。
《D大调庄严弥撒》的第一个开头部分《垂怜经》(弥撒中最常见的开头)的歌词就三句:Kyrie eleison、Christe eleison、Kyrie eleison,贝多芬把这一段写得荡气回肠。这是贝多芬晚年最著名的作品之一,和《第九交响曲》齐名,非常具有英雄性。
从乐队简短、庄重的引子开始,平静的前奏大约持续了20小节。在主和弦中止之后,合唱以宏亮的音色庄严地唱出“主啊!”(Kyrie),在三次呼唤“主啊”之后,独唱男高音、女高音与女低音按顺序加入进来呼应,但直到独唱女低音完整地唱出首句“主啊,请垂怜”(Kyrie eleison),合唱立刻接上、继续发展这一主题。音乐不间断地进入到独唱女高音演唱的“基督,请垂怜”(Christe eleison),4位独唱者以双重赋格形式组织起来。不久后,音乐回到D大调的主和弦上,后面的音乐结构同开始的段落大致相同。
✍ 上海大剧院2006年在国内首创了以剧院为平台的公众艺术教育品牌“上海大剧院艺术课堂”,为市民提供高品质的公共文化服务,吸引了一批热爱艺术的观众,至今已持续了近15年,也见证了上海艺术欣赏与文化消费群体的形成。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发生后,上海大剧院取消了从春节假期到四月底的所有演出,“艺术课堂”的课程安排也受到了影响。为了继续给观众提供优质的艺术普及课程,因此推出了“艺术课堂”的线上课程。此外,上海大剧院的“对话大师”、“艺见”等音视频栏目也将先后在线推出,让观众们了解艺术大师们的成名故事,以及文化产业运营的经典案例。
上海大剧院艺术课堂 在线一刻
金牌讲师精品课随身听
🎦 近几年音视频网络平台已经普遍应用,很多观众习惯在音视频平台观看收听在线课程,为了给不便来到现场的观众们提供在线的艺术普及,上海大剧院推出艺术课堂“在线一刻“,内容涉及音乐、舞蹈、戏剧、歌剧等舞台艺术领域。
金牌讲师精品课随身听——上海大剧院艺术课堂 “在线一刻”上线。以音频节目为主,每期时长15-20分钟(一刻钟)左右,故取名 “在线一刻”,也有“一课”的寓意。上海大剧院将把近五年来多的100多次“艺术课堂”的内容剪辑成15分钟的音频节目持续上线,让无法参与艺术课堂现场活动的艺术爱好者通过在线收听,继续了解舞台艺术的故事,也可以让上海以外的观众能得到在线艺术普及,培养更多艺术爱好者。
“艺术课堂”线上课程近期先后推出“金牌讲师”韩斌、吴洁、王勇的《声色古典》《音乐的色彩》《古典芭蕾的缤纷世界》《王博士的音乐名城之旅》等系列主题,包括音乐、舞蹈、戏剧、歌剧等舞台艺术板块,为观众带来每天15分钟的“艺术公开课”。
往期回顾
声色古典系列
01 解读音乐史上最知名的百幅图像 / 02 画中巴黎美男子 / 03 海顿和他的住所 / 04 莫扎特和他的住所 / 05 贝多芬和他的住所 / 06 货币中的人物 / 07 改乐谱的作曲家 / 08 贝里尼 / 09 “双料额头”的男孩 / 10 你知道BWV吗 / 11 脱掉假发的亨德尔 / 12 莫扎特全家福
☉
古典芭蕾的缤纷世界系列
01 入门宝典 / 02 足尖鞋和薄纱裙的诞生 / 03 芭蕾历史的新时代 / 04 “技术流”知识 / 05 “名场面”大双人舞 / 06 芭蕾舞剧的肢体语言 / 07 《天鹅湖》的诞生故事 / 08 不同版本的天鹅湖 / 09《天鹅湖》的内涵 / 10 大师联袂下的《睡美人》 / 11 芭蕾的魔法世界 / 12 六位仙女的舞步
☉
王博士的音乐之旅系列
01 走近古典音乐的世界 / 02 听音乐前如何做功课 / 03 贝多芬交响曲怎么听 / 04 莫扎特的传奇一生 / 05 “神童”莫扎特为何英年早逝 /06 曾一个月演出24场的莫扎特歌剧 / 07 《魔笛》也可以这样 / 08 从书记员到作曲家 / 09 专注力不够?老柴有办法 / 10“有一天我会爱上你”/ 11 始于广场的维也纳新年音乐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