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乡村振兴】菏泽市牡丹区马岭岗镇穆李村:面塑之乡焕发新生机

 编者按: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党的十九大作出的重大决策部署。打造乡村振兴的齐鲁样板,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赋予山东的光荣使命和政治责任。为使全省农村基层党组织、农村党员群众学有方向、干有方法,按照省委领导同志要求,省委组织部会同17市党委和省直有关部门单位,在全省范围内遴选38个乡村振兴典型实例,在“灯塔-党建在线”基层党组织建设网、山东e支部和微信公众号上陆续编发。希望全省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党员群众,特别是农村基层党组织,认真学习借鉴先进典型的好思路好经验,在推动乡村振兴伟大实践中,探索创造富有生命力、实效性的好路径好模式,以更加坚定的信心和决心、更加有力的方法和举措,奋力谱写新时代乡村振兴的山东篇章,为打造乡村振兴的齐鲁样板作出应有的贡献。



菏泽市牡丹区马岭岗镇穆李村:

面塑之乡焕发新生机


茅草门楼,青竹篱笆,芳香果园,红木回廊,入水栈桥……一系列的“原生态”元素勾勒出一幅“世外桃源”的迷人画卷。走进穆李村,但见一条条道路宽阔干净,一栋栋别墅整洁亮丽,一株株女贞排列整齐;面塑馆里精彩纷呈,采摘园中游人如织,村民家中敬老孝亲……处处展现着这个小村快步奔向乡村振兴的新气象。 

//小面塑成就大品牌//

说起捏面人,大家都耳熟能详,这种民间艺术还有一个很文化的名字,叫做“面塑”。


马岭岗镇穆李村有着600多年的面塑历史,被誉为“中国面塑第一村”。穆李村面塑艺人穆绪建说:“别小看凭借这一根竹签、一团面生活的面塑艺人,一般的年收入都在5万元以上,好的年收入在40万元以上。作品出口到国外,一件卖上一二百美元很正常。”


随着一代代面塑艺人的传承与发展,面塑已从一门养家糊口的手艺成为从菏泽走向全国乃至世界的高雅艺术,也逐渐形成了天下面塑出穆李的说法。而今,面塑技艺已成为穆李村一张响当当的名片。人们因面塑知晓了鲁西南的这个小村落,而穆李村用传奇的面塑技艺惊艳了世人,引无数人慕名而来。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推动乡村文化振兴,深入挖掘优秀传统农耕文化蕴含的思想观念、人文精神、道德规范,培育挖掘乡土文化人才。对于这句话,穆李村支部书记李建林感触颇深,“我们结合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将面塑艺术进行了发展和创新,使面塑不仅成为群众发家致富的技术之一,还成为一种世代相传的民间文化。”为把这门老手艺发扬光大,穆李村党支部创新推出了“支部+协会联农户”的服务模式,以党支部牵头、农户协作的方式发展面塑产业。目前,已辐射带动马岭岗、吕陵等周边乡镇2000余人从事面塑艺术,面塑协会会员达到600多人,有400多人常年云游全国各地,传授面塑技艺、出售面塑作品,年总收入过千万元。


▲穆李面塑艺人向国内外游客展示面塑艺术


来自广东省中山市的郑文林就是慕名前来穆李村学习面塑技艺的学生之一。“作为南方人,估计很少有人见过这些面塑,我觉得这是一个商机,所以在网上查到穆李面塑后,就立马赶来拜师学艺。”郑文林告诉记者,他打算学成以后,把穆李面塑带到广东,让南方人感受正宗的面塑文化。


“只要你想学,我们村里的人都可以教你,不论你来自哪里。”今年54岁的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陈素景高兴地说,她们家面塑已经传了7代人,如今已教过来自全国各地的徒弟将近500人。曹州面塑老艺人的不藏私,使这一古老的“指尖艺术”不断焕发出勃勃生机。

//原生态催生新产业//

      穆李村历史悠久,明洪武年间的穆氏、李氏先祖由山西洪洞县迁移至此,建立了穆李庄,逐步形成了东穆李村、西穆李村、南穆李村、北穆李村四个自然村。全村共有558户2136人,党员41名,耕地1696亩,尽管人均耕地不到1亩,但土地人均收入却突破1万元。大大高于其他村的土地收入,这是为何?


穆李村面塑之乡的名声越来越响,每年都吸引一大批国内外游客慕名前来。为发挥这一优势,结合种植业结构调整,穆李村将历史文化故事和典型的农耕文化、民俗文化相融合,搞起了生态采摘和乡村旅游。李建林说:“穆李依托村里现有资源,突出生态、民俗、新村三大特色,全面改善村容村貌,深入挖掘传统民俗文化,走出了发展乡村旅游的第一步。”


穆李村从1984年便开始种植苹果,为壮大苹果种植产业,村“两委”班子多次到外地请教专家、引进新品种,带领群众培育高产密植果园800亩。村党支部又发起成立合作社、协会,组织村民抱团发展,并于2007年启动了乡村旅游项目,是菏泽市第一个发展乡村旅游的村。


很快,苹果生产园改造成了游客采摘园,养鱼塘建设成了垂钓园,蔬菜基地提升成了农业科普示范园,有条件的农家院翻修成了农家乐,面塑艺人们集中起来为旅客表演面塑技艺等。为提升旅游档次,党支部还采用“群众集资+招商引资”方式,对旅游设施进行了配套建设,相继开辟出了穆李牌坊、文艺展演广场、面塑馆、“穆李人家”农家乐、古寨墙、环寨河等游览点,特别是引进总投资2000万元的浴海金滩项目,美了游客、富了群众,每年为村集体创收30余万元。

▲穆李村采摘节启动仪式


在570人的东穆李村,510亩耕地上种了苹果350多亩、蔬菜100多亩。“俺家的采摘园一亩苹果能产1万多斤,按今年的采摘行情,一斤苹果3块钱,一亩地就能收入3万多块。如今,俺村百分之八九十的户,人均年收入都能过万元。”东穆李村果农李传进介绍,他家种了两亩苹果、一亩梨,去掉本钱,今年收入5万块钱没问题。


现在,穆李村的采摘园已发展到116处,年接待游客在30万人次以上。2017年村集体收入36万元,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7万元。村民物质生活富裕了,精神和文化生活也日益丰富起来。村里不但建起了5000平方米的群众文化广场、5400平方米的群众文化大院,还新推出了马术骑射、乡村记忆馆等一系列乡村旅游项目,既盘活了村里的资源,又提升了村庄的“颜值”。


//新风尚引领新幸福//

      “儿媳妇楚雪梅是俺家的功臣,没有她,就没有这个幸福的家庭。”谈起儿媳妇,穆李村的李芳宇满脸自豪,“老伴儿去世得早,我还有病,她操持这个家庭从来没有喊过苦叫过累。”


今年35岁的楚雪梅和丈夫李本强结婚十年来,一直和婆婆住在一起,从来没和婆婆红过脸,常年无微不至地照顾着一家人的饮食起居。“尊老、爱幼、相夫、教子”的传统美德,在楚雪梅身上体现得淋漓尽致。如今,穆李村谁家娶了新媳妇,老辈人都会说:“多跟人家雪梅学学!”


像楚雪梅这样的和谐幸福之家在穆里村还有很多,今年74岁的常润莲是村里有名的好婆婆,一家9口人,四世同堂,常润莲和儿孙、媳妇们相处十分融洽。“家和万事兴,现在村里环境那么好,儿孙们又十分孝顺,我哪有功夫生闲气啊!”常润莲笑得合不拢嘴。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重视发挥道德教化作用。穆李村党支部每年都组织开展“五好家庭”“遵纪守法户”“好媳妇、好婆婆”等群众性评选活动,宣传表彰道德模范、身边好人等典型人物,用身边的人和事教育群众,大力培育文明乡风、良好家风、纯朴民风,不断改善村民精神风貌。


穆李村创新实施的“道德评议会”也有效助推了乡风文明建设。“道德评议会”是穆李村“两委”班子和群众代表对村民落实村规民约、邻里相处等情况进行定期评议而举行的群众性会议。李建林说:“村里有了统一的评议标准,大多数村民都能平心静气地坐下来谈,大事化小,小事化了,矛盾隐患消除了,邻里关系也变得更加和谐。”


除此之外,穆李村中心的十字街口至今仍保留着一口钟,如果一家有急事、难事,一旦敲响这口钟,不论是白天还是深夜,各家各户都会走出家门帮助解决困难,这个好传统在村里已保持了几十年,全村上下形成了团结互助的好风气。十几年来,村里不仅没有发生过偷盗、打架等治安案件,就连酗酒、赌博等不正之风也慢慢杜绝了。穆李村成为了远近文明的平安村、幸福村。


山东乡村振兴实例

1. 济南市章丘区双山街道三涧溪村:支部硬起来  村庄美起来

2. 济南市长清区万德街道马套村:秀出乡村振兴的“绿色画卷”

3. 济南市章丘区绣惠街道施家崖村:支部“1+3”“连通”致富路

4. 平度市仁兆镇沙北头村:合作社里党旗红

5. 胶州市三里河街道管理村:一本党章治好一个村

6. 青岛西海岸新区张家楼镇大泥沟头村:偏僻小村如何成“江北第一画家村”

7. 淄博市淄川区双杨镇赵瓦村:文化滋养昂扬起村民“精气神”

8. 淄博市博山区池上镇中郝峪村:山乡开山门青山变金山

9.  滕州市张汪镇大宗村:打造乡村全面振兴“新坐标”

10. 滕州市西岗镇东王庄村:村社共建让土地活起来、农民富起来

11. 广饶县大王镇刘集后村:“小莫斯科”的新时代

12. 烟台经济技术开发区潮水镇马家沟村:探寻乡村发展的马家沟“密码”

13. 莱阳市姜疃镇濯村:从“丑小鸭”到“白天鹅”的美丽蜕变

14. 招远市金岭镇大户陈家村:大户陈家村的蝶变之路

15. 寿光市孙家集街道三元朱村:大棚蔬菜“风向标”

16. 寿光市洛城街道东斟灌村:群众的事让群众说了算

17. 昌乐县五图街道庵上湖村:党支部领办合作社铺就强村富民路

18. 汶上县郭楼镇古城村:古城谋振兴念好“三字经”

19. 曲阜市息陬镇北元疃村:谱写乡村振兴“合奏曲”

20. 肥城市湖屯镇前兴隆村:支部牵引趟新路 兴隆村里更兴隆

21. 泰安市泰山区省庄镇东孙村:筑强堡垒树先锋 民族村里党旗红

22. 荣成市宁津街道东楮岛村:渔家人吃上“文化饭”

23. 威海市文登区米山镇西铺头村:“才”富西铺头

24. 威海市环翠区张村镇王家疃村:青山绿水流金淌银

25. 莒县城阳街道岳家村:公心铺就振兴路

26. 日照市东港区涛雒镇下元一村:村庄“下山” 树苗“上山” 山旮旯里创出文明村

27. 莱芜市雪野旅游区雪野镇房干村:新时代,最绿村庄的新征程

28. 莱芜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鹏泉街道郭家沟村:春风化雨引振兴之先

29. 兰陵县卞庄街道代村社区:不忘初心争做乡村振兴的排头兵

30. 平邑县地方镇九间棚村:金银花开“金银来”

31. 沂南县岸堤镇朱家林村:沂蒙大山里的“世外桃源”

32. 禹城市辛寨镇梁河社区:新型农村社区催生乡村创客团

33. 茌平县贾寨镇耿店村:“棚二代”为何成为主力军?

34. 滨州经济技术开发区杜店街道狮子刘村:古村搭上“乡村游”快车

35. 邹平县明集镇柴家村:小乡村的舒心日子

36. 曹县磐石街道五里墩村:盐碱地盛开富贵花

灯塔编辑丨李园园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