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课例 | 秦雅芬 - 第八届“外教社杯”全国高校外语教学大赛 二等奖

外语教学网 蔡雷英语 2020-11-17

英语课例

▲  秦雅芬老师授课视频截图

“蔡雷英语”经外语教学网授权定期转载和推送历届比赛精选视频和讲解,领略往届优秀教师的教学风采,供大家学习研讨使用。今天推送的是第八届“外教社杯”全国高校外语教学大赛二等奖,来自南昌师范学院的 秦雅芬老师的作品。


秦雅芬,江西南昌人,现任教于南昌师范学院。本科毕业于江西师范大学英语专业,后于爱丁堡大学学习,获得对外英语教学专业硕士学位。2017年获得第八届“外教社杯”全国高校外语教学大赛江西赛区特等奖,全国总决赛二等奖。 

参赛感言

要让学生超越老师,就要把发现、探索和思考的权利交给学生。

比赛心得

作为一名执教仅仅一年的青年教师,能够参加我国规模最大、层次最高、影响最广的全国性外语教学专项比赛是我的荣幸。我是怀着向其他优秀英语教师学习的心情参加这次教学比赛的。从江西分赛区的复赛和决赛到全国决赛和总决赛,一次次的进步让我充满信心,并让我更加坚信:作为青年教师,一定要敢于尝试,敢于突破,敢于挑战!


为期近半年的比赛已经结束一个月了,这次比赛让我受益匪浅,感慨万千。下面,我将谈谈自己的参赛感受。


首先,“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累土”。如果教师平时的积累不够,想要在比赛时发挥出色是很难的。所以,作为一名教师,需要不断积累知识,保持终身学习。平时备课时,我会在网上广泛地查找各类资料,以求丰富课堂。而这次全国比赛中,我用的一段乔布斯在斯坦福大学的演讲视频,“Stay hungry, stay foolish”,就是我平时备课时积累下来的资料。我在全国比赛中抽到的文章标题是“There’s a lot more to life than a job”。对于高职学生来说,这篇文章比较难懂,因为文中有一些比较抽象的概念,比如:“… education teaches us to see the connections between things, and to see beyond our immediate needs.”。学生读到这句话的时候可能会感到疑惑, see the connections between things和see beyond our immediate needs是什么意思? connections between things是什么和什么的联系? immediate needs是指哪些需求?对于这些疑惑,我该如何用有趣的方法去解答呢?此时,我想到了乔布斯的这段演讲。他说他当年学习了书法,虽然当时并没有想过有一天会将其运用到工作中去,但十年之后,他将书法运用到了设计苹果电脑的字体中去,创造了当时电子产品中最美的字体。这段演讲完美地诠释了see the connections between things(乔布斯看到了书法和设计苹果电脑软件之间的联系),也诠释了see beyond our immediate needs(告诉同学们不能目光短浅,应该像乔布斯一样有远见)。有人说,学生要一杯水,教师要有一桶水。而在学习资源如此丰富的今天,仅仅是一桶水已经无法满足学生,教师要像一条湍流不息的大河,不断地积累各方面的知识,才能成为优秀的教师。


其次,“一人难挑千斤担,众人能移万座山”。从四月份学校的初赛,到江西分赛区的复赛,再到全国的总决赛,外国语学院的领导和同事们都给了我极大的支持和鼓励。领导们一次次地帮我组织、安排学生配课,和同事们一起,一遍遍地帮我打磨课程、修改课程。正是因为领导和同事们的帮助,才让我呈现出一堂精心设计的课程,才让我有前行的信心。


从省赛到全国比赛,一路走来,我观摩了全国最优秀的教师们的精彩授课和说课,收到了全国最权威的评委们的点评,这些都激励着我在英语教学中不断努力,不断寻求创新和突破!

    授课视频

https://v.qq.com/txp/iframe/player.html?vid=s07043lij8i&width=500&height=375&auto=0

 沈银珍教授点评 

秦雅芬老师授课的课文标题是“ There's a lot more to life than a job”。从整堂课的教学来看,秦老师对教学内容、教学过程进行了精心设计和准备,其教学思路清晰,目标明确,语言流畅,有亲和力,教态自然大方,给人留下深刻印象。


教学过程由 lead-in、reading comprehension、language function、structure analysis、assignment等五部分组成。导入部分选用了关于一位在国外留学的学生的视频,现身说法,引出 major、life and job等话题,让学生展开讨论。教学中采用问题导向,引导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如在阅读理解部分,先让学生分组讨论,找出文章中提及的当今大学生价值观方面存在的问题,即物质第一(大多数学生选择专业和课程的目的是为了有一份高薪工作),继而引导学生分析这一问题存在的原因,并通过乔布斯、邵逸夫、扎克伯格等的典型事例,说明教育的目的并不是为了眼前的利益和一份赚钱的工作,人们的生活除了工作以外还有其他很多方面,如家庭、朋友、道德、责任等等,由此告诫学生要有广博的知识和远大的目标,作为教育工作者要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等。


值得一提的是,秦老师将教学的五个部分有机衔接,过渡自然。在阅读理解的过程中,自然而然地解决了部分词汇和语法结构的问题。


不足之处包括:在语言技能的训练方面,显得有些仓促,应该花更多的时间让学生操练相关句型和重点词汇,而非简单地做几道翻译练习。教师在归纳总结之前,可以让学生针对文章的主题展开辩论,这样一方面能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活跃课堂氛围,让学生都能参与到课堂教学中来,另一方面也能锻炼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思辨能力。

    说课视频

https://v.qq.com/txp/iframe/player.html?vid=g0704jm2ntj&width=500&height=375&auto=0邵红万教授点评 

秦雅芬老师说课语言流畅,思路清晰,目标明确,措施得当。其说课选文的标题为 “The real cost of travel”,说课包含教学对象、文本分析和教案三部分。她的说课有三大亮点,一是选择一年级旅游管理专业高职生作为特定教学对象开展教学设计,将英语学习与高职学生的专业相结合,服务于学生的专业发展。二是注重对语言知识的讲解(这一点常常被参赛选手忽视),既注重对 tourism、tourism industry、habitants、 ecotourism等旅游专业词汇的学习,又从语言学层面对 effect & impact、took off & growing & booming等近义词进行辨析,并通过翻译练习强化其用法。三是除对选文进行先总后分的深入分析之外,还引导学生关注选文标题的“低价航空游给环境造成严重污染”和“旅游业发展以污染环境为代价”的双重含义。美中不足的是,说课的教学设计与授课的教学设计如出一辙,有程式化之嫌,缺乏新意(这也是大多数参赛选手的通病)。


在回答问题环节,对第一个问题,秦老师准确理解问题要点,回答基本正确。她认为世界屋脊珠穆朗玛峰都未能免受污染,可见旅游给环境造成的污染何等严重。第二个问题针对 problem—solution结构,作者一般会更加关注问题所带来的影响还是解决途径?对此秦老师未做解释,只说如果她是作者会更加关注问题所带来的影响。她认为本文作者对问题所带来的影响与解决途径都给予了重视。尽管两个问题秦老师的回答基本正确,但没能很好地 keep to the point,表述不够简明扼要。

推荐阅读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