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星  汉:从一首新作谈诗词创作的感受

点击上方蓝字,关注「小楼听雨诗刊」
 


编者按


诗词创作不能一脱手就拿出去发表。要反复斟酌、推敲,从立意到章法,从词句到每个字,从韵律到音节,都要作细致的研究、修改、加工,才能出以示人。其实古人早就教给了我们处理稿件的办法:一是“请别人看一看”。白居易说:“凡人为文,私于自是。不忍于割截,或失于繁多,其间妍媸,益又自惑,必待交友有公鉴无姑息者,讨论而削夺之,然后繁简当否,得其中矣”(《与元九书》)。二是“要自己放一放”。李渔谓:“文章出自己手,无一非佳;诗赋论其初成,无语不妙。迨易日经时之后,取而观之,则妍媸好丑之间,非特人能辩识,我亦自解雌黄矣”(《闲情偶寄》)。这些,都是古人欲出佳作的宝贵经验。



星 汉,姓王,字浩之,1947年5月生,山东省东阿县人。新疆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中华诗词学会发起人之一,第二届、第三届副会长,现为顾问;新疆诗词学会创建者之一,现为执行会长。公开出版有《清代西域诗研究》《天山东望集》等20余种。

微信编辑器 构思编辑器





《从一首新作谈诗词创作的感受》

——星  汉


2013年10月,我去了一趟广东,得《虎门销烟池怀林则徐》一首七律。此诗在对仗、用韵等方面较有特点,本文想通过此诗,谈谈我在诗词创作中的感受,以此与海内诗友们交流。全诗是:

收拾一池除祸根,脊梁高耸并昆仑。

龙旗飞影翻龙穴,虎旅传声荡虎门。

宿抱但能怀赤子,征鞭何惧到乌孙。

今朝且看珠江口,战舰千艘壮国魂。


应当说刚出炉的作品,就公示于众,犯了诗词创作中的一种忌讳。我在《赢得生前身后名——诗词创作精品意识浅谈》一文(《当代诗词》2005年第4期)就有这样看法:


诗词创作不能一脱手就拿出去发表。要反复斟酌、推敲,从立意到章法,从词句到每个字,从韵律到音节,都要作细致的研究、修改、加工,才能出以示人。其实古人早就教给了我们处理稿件的办法:一是“请别人看一看”。白居易说:“凡人为文,私于自是。不忍于割截,或失于繁多,其间妍媸,益又自惑,必待交友有公鉴无姑息者,讨论而削夺之,然后繁简当否,得其中矣”(《与元九书》)。二是“要自己放一放”。李渔谓:“文章出自己手,无一非佳;诗赋论其初成,无语不妙。迨易日经时之后,取而观之,则妍媸好丑之间,非特人能辩识,我亦自解雌黄矣”(《闲情偶寄》)。这些,都是古人欲出佳作的宝贵经验。


广义地说,不管通过什么方式,只要把诗词作品示人,就算是“发表”了。白居易《蓝桥驿见元九题诗》中说:“每到驿亭先下马,循墙绕柱觅君诗。”元稹写在“墙”和“柱”上的诗,在当时来说,就已经“发表”。当今有些诗友,和我一样,急于把自己的作品示人,利用网络的有利条件,诗词一出手,就马上挂上去。星汉常看有些诗友的诗词,写作随便,佳作偏少。特别是一些唱和、步韵之作充斥网络,大有“拣到篮里就是菜”的味道。殊不知,这种懒于删汰的作品,对自己的声誉会带来一些负面影响。也许有些网络作者是想通过网络展示自己的诗词水平,以期得到诗坛的认可,但其结果是画虎成狗,适得其反。


星汉从事诗词创作40余年,也出版了几本诗词的书,在刊物上也发表了一定数量的诗词,有些作品也得到了诗友的谬奖。我不敢说我的歪诗俚词达到了一个什么高度,但是我写诗填词的态度是认真的。我遇到许多诗友,特别是老年诗友,请我看诗,诗稿递过来后,往往又补上一句话:“我是写着玩儿的。”这句话,也许出自真心,也许是对其作品不够理想的托词。不管怎样,对这样一句话,我颇不以为然,我往往回答一句话:“我作诗填词是玩命的。”为了写诗而“玩命”当然是夸张的表示,我的意思是,要有好的或是比较好的作品出现,首先要有个认真的态度。唐代李贺,“是儿要当呕出心始已耳”的故事(李商隐《李贺小传》),就是要对自己的作品负责。宋代欧阳修“不畏先生嗔,却怕后生笑”的故事(沈作喆《寓简》卷八),就是要是对千千万万当代和后代的读者——“后生”负责。这种认真负责的态度,是写好诗词的基础。


有了认真负责的态度,就会认真对待自己创作的每一首诗词,丁是丁卯是卯,不能随便涂鸦。当今有的诗友却不是这样,没有到过某地,就凭想象作诗。比如某诗词组织要去某处,有些诗友提前就写好了,以示其“出手快”。当今风景、事物,通过网络,可以获得许多信息,有文字,也有图片,但是这和身受还是不一样的。不至其地,而写其诗,一般来说,是不会出现好的作品的。李贺的创作是,外出“遇有所得,即书投囊中”,到了“上灯”后,才“研墨迭纸足成之”的。这里的“所得”即是“每旦日出与诸公游”之后,得到的好句子。就是后人颇多非议的“闭门觅句”的陈师道,也是先“与诸生徜徉林下”,然后才“径登榻,引被自覆,呻吟久之,矍然而兴,取笔疾书,则一诗成矣”的(徐度《却扫编》卷中)。古人的经验和教训,我们应当细心领会。我对销烟地虎门向往已久,只有亲到,才敢下笔。


这首诗的颔联写林则徐领导军民销烟,其对仗使我大费踌躇。“龙旗”对“虎旅”,虽然工整,但是不费事。“龙穴”对“虎门”,是地名对地名,就不是很容易。我在虎门镇参观“鸦片战争博物馆”时,见到一副大型的油画,上面画着林则徐属下的大清兵在销烟时,挥动着传令旗,威武雄壮,器宇轩昂,于是就有了“虎旅传声荡虎门”这句诗。这样就定下了用“平水韵”十三元的韵目。作诗过程,也和古人相仿佛,是回到乌鲁木齐后才“足成之”的。这一句原作“虎旅呼声荡虎门”,但是“呼”字和两个“虎”字同音,读起来拗口纠结,也就是犯了《文镜秘府论》所说的“八病”中的“正纽”。随后,改成了现在的样子。求之上联“虎门”对了“龙穴”。龙穴,就是位于珠江口的蕉门、虎门水道出口交界处的龙穴岛。林则徐《中秋饮沙角炮台眺月有作》诗中称作“龙穴洲”。本人愚钝,上联一个普通的“翻”字,我竟然换过十几个平声的动词。有几个夜里,刚熄灯就寝,想起了某个字,就又翻身起床,打开电脑修改,最后,定下这个“翻”字,心中稍安。


颈联写林则徐被贬伊犁。十三元中有个“孙”字,我想起了“乌孙”这个词。乌孙,林则徐在伊犁《致郑夫人书》:“伊犂在北魏为乌孙国。”“赤子”对“乌孙”,当然是绝对。但是首先使用这个对仗的是清代的洪亮吉。其《将发伊犁留别诸同人》有“一体视犹同赤子,十旬俗已悉乌孙”句。其《北江诗话》也以这两句对仗“人以为工”而自负。通过这首诗的对仗,我“自我表扬”的是,我作诗的态度是认真的。


这首诗中作为地名的“龙穴”和“乌孙”两个词,毕竟有些生涩,会给一般读者带来隔膜。这就牵扯到要不要加注的问题。我想,如果读者不熟悉“龙穴”是个专用地名,理解为“龙潭虎穴”的意思,也能说得过去,只是觉得对仗欠工罢了。“乌孙”的前面是个“到”字,一般读者理解为地名还是没有问题的;再者,人们都知道林则徐被贬往伊犁,在理解原意上不会有大的偏差。故而对以上的两个词就没有注释。对于诗中自注,我在《诗词的题目、序文和注释之我见》一文(载《全国第二十五届诗词研讨会论文集》)中谈到我的看法:“清人萧雄在《西疆杂述诗•例言》中说:‘作者自注,前人讥之。’笔者同意这个看法。一般来说,诗是案头文学,是给人看的,少量加注,倒也无妨。但是大量加注,或加长注,似不可取。那样会喧宾夺主,破坏了诗词的整体艺术。”我又说:“如果删却自注并不影响诗意的完整,那就要考虑这个自注是否有存在的必要了;如果删却自注就不知诗意所云,那就要考虑这首诗是否有存在的必要了。”我还说:“至于有些诗人词家在作品中用一些冷僻的词汇或是典故,而后再加注解释就大可不必了。笔者以为,这种作法,要么是在炫耀自己的才学,要么是在轻视读者的智商。”


凡诗文中引用过去之有关人、地、事、物之史实,或语言文字,就是用典。那么“赤子”和“乌孙”也在用典之列。李志忠教授《求一个“新”字罢了——星汉诗词当代意识浅论》一文(《新疆教育学院学报》2006年第2期),谈了当代诗词用典的看法,并且“表扬”了我,他说:“为了用最短的时间完成作者和读者之间的情感交流,最好是不用典,次之是少用典,再次是活用典,慎用生典、僻典。诗词的语言要高度浓缩,力求精炼,有时候用典可以加大诗词的容量,但是,滥用生典、僻典,以此来炫耀自己知识的渊博,就难免有‘掉书袋’之嫌。倘用典能无堆砌痕迹,如水中着盐,食有味而觅无形,自是高手。本文所举星汉诗词各例,就是不用典、少用典的范例。”我感谢李志忠教授在文章中对我的鼓励,我更是赞同李志忠教授对诗词用典的看法。


 诗词是一个人的人品、修养、学养、经历、见识、性情等抽象物的综合体。其中学养是很重要的一点,而学养又和读书有着必然的联系。“腹有诗书气自华”(苏轼语),要有学养,就要读书。读书未必能写好诗,但是要写好诗必须读书。比如追求语言的平淡,读书多、有生活的诗人的语言,犹如薛宝钗服饰的朴素,美观大方;反之,就是刘姥姥服饰的朴素,总露寒俭。


而今诗词作者的读书情况无非三种。一是读书少或是不读书的一批作者。这类作者也有一定的悟性,偶尔也会有上一两首出自天籁的好诗,但是由于欠缺文学功底,很难持续写出较为满意的作品。二是读书多,文人气和书卷气很浓的一类作者。这类作者中不少人以书本为创作的源头,喜用典故,且滥用生典、僻典,以此来炫耀自己知识的渊博。这样的诗词难免与读者之间产生一种隔膜,甚至与“当代诗词”的“当代”二字相去甚远。诗词和学问有关,但诗词创作不是卖弄学问的地方。三是读书多,且能活学活用,走进书本,也能走出书本的一批作者。这类人即便用典,也能运化无迹,不见斧凿痕。这才是诗词创作所需要的。我正在多读书,多实践,朝着这个方向努力!


星汉以为,在格律上最好不要出错。律绝两体,在形式上的三大要素是:平仄、押韵、对仗。平仄和押韵,主要是为了好听。为达此目的,当然要按格律的要求来安排。“三平调”和“孤平”,会使句子声调单一,缺少节奏感,达不到好听的目的。但是三仄脚却没有那么严重,查《唐诗三百首》,便不乏其例。如“潮平两岸阔”(王湾《次北固山下》),“怅望千秋一洒泪”(杜甫《咏怀古迹》)等。我的诗作也就不避三仄脚,如“弦翻木卡姆,人住柳中城”(《癸巳春过鲁克沁》)的出句。著名诗人杨金亭曾经对我说过:“不要为了一个字出律,就把整首好诗报废了。”我同意这种说法。曹雪芹在《红楼梦》中借林黛玉之口,以为“第一立意要紧.若意趣真了,连词句不用修饰,自是好的,这叫做不以词害意”。毛泽东“乱云飞渡仍从容”(《为李进同志题所摄庐山仙人洞照》),犯了“三平调”;叶剑英“内行内战资强虏,敌后敌前费运筹”(《重读毛主席〈论持久战〉》),对句犯了“孤平”,都是“不以词害意”的句子。


《虎门销烟池怀林则徐》一诗,用的是平水韵十三元韵。这个韵目,包含《汉语拼音方案》的韵母表中横行的an行韵母和en行韵母。这里只用了en行中的字,这样就使选择诗韵的范围变小,加大了作诗的难度。


 我发表在《中华诗词》2009年第4期《“该死十三元”平议》一文,得到诗友们的认同。本文通过对清代文人高心夔故事中“该死十三元”一语来龙去脉的分析,认为:

“十三元”为科举考试和平时作诗都带来不必要的麻烦,作诗的人当然痛恨“十三元”。这种脱离实际语音的平水韵,让科举的考生们吃尽苦头,他们当然想废除这种音韵,但是时代不允许。我们在全国通行普通话的今天,再去创作传统诗词,为什么还用平水韵和由平水韵改造过的“词林正韵”呢?“十三元”该死,难道整个平水韵系统就不该死吗?


我在拙著《天山韵语•后记》中说:“我主张诗韵改革,拙文《今韵说略》和以《汉语拼音方案•韵母表》为依据,分十五韵部的《中华今韵简表》,在《中华诗词》2002年第一期全文发表。但我是一个‘两面派’,作诗仍用平水韵,填词仍用《词林正韵》。作诗填词时,为使音韵和谐,尽量把平水韵中的有些韵目,用普通话读来两个以上韵母的分开使用。”我对平水韵的妥协作法,曾经受到诗友们严厉的批评,认为我“言行不一”。2005年第8期《中华诗词》卷首语中认为认可新韵、提倡新韵,而又“言行不一”者,多是“旧韵驾轻就熟,使用方便,不肯为韵多付辛劳”所致。我不排除自己“不肯为韵多付辛劳”的懒惰,但我还有一个顾虑,就是怕使用平水韵的诗友们说我“外行”。当今出现的各种新韵韵书,都是个人或是诗词组织所为,没有平水韵由“礼部”颁发的权威性。对于新韵,我期待着上层官方机构的认可,起码得到全国语言文字工作委员会的认可,然后“诏告天下”,公布施行。到那个时候,就不怕有人说我“外行”了。


星汉要通过《虎门销烟池怀林则徐》这首诗要讨论的问题还多,比如章法结构、表现内容、诗词风格等。限于篇幅,只能再找机会与诗友们交流。本文主要讲的是律诗,我想诗的其他样式,以致词、曲,当是同理。


点击进入会是什么样.......

小楼周刊(95):秋叶同题 (更新版)

每周试玉(89):嘉宾【晋风 王海亮 廖国华】

点击进入电子书 ‖【小楼听雨诗刊】二周年特别专辑

巍巍昆仑   诗壮国魂

七夕 || 执子之手,共赴一世情长

行吟达州  ||  星 汉:青蛙鸣绿野,白鹭下青天


一楼看天下:

中华诗词研究院  李文朝   杨逸明  林岫  刘征  

郑欣淼  王海娜  苏小隐 郑力 蒋世鸿  陈良  

崔广礼 谭伟媛  殊同 喻蘅   刘郎  雷海基   

郭定乾  谢莹  李昊宸  杨子怡  李荣聪   刘川

方益洪 丁欣  王志伟  曼珠  苏俊卿  马星慧  

凌钺一  苏王曦  朱汝略   杨启东  高先仿  

无名  叶文范   孟云水   李海霞  三江有月  

潘乐乐   崔杏花  郭顺敏  凌大鑫  范东学   

西风钱塘   严野夫  周达  哈声礼  叶向东   

巴晓芳  李国军   张家安  李国新     冯南钟  

程皎  周戊香   席度   陈琳藩  秦绍遥  寇梦碧

曹长河  张海鸥   吴未淳  姜玉峰  孔汝煌   

张家安  江合友   梦烟霏  抱朴书生   何振山   

刘利漫   由社   郑晓京     王海亮   凡无尘   

杨新跃   郭庆华   高求志   王婉丽   弄影   

韩丽阁    戴根华  王建强  曾少立   王一川   

冉长春    康福  赵仁珪   黄旭   李恭震   徐鹏   

白秀萍    孙延红   杨敏   杨金亭   张淑萱   

毕小板   胡逆风 周笃文   刘庆霖   杨琀  任倞   

于钟珩  陈兴  杜琳瑛   凌泽欣   李亚丹  了凡

王蛰堪  孙临清   石屋诗舍    麦笛儿    郁时威   

化谷金青  王跃东  肖三羊  梁鸿鹰  杨勇民 

 孙琴安  马力   林峰(香港)  林培养   梦欣  

叶良俊  胡文汉 陈继豪  风清 金水  老树画画 

苏些雩 池健 詹骁勇  邹国荣 黄祥寿  海上清音   

陈少平 大有同人  林崇增  苏俊  韩倚云 楚之氓  

陶汉清 曾少立  刘学敏  班美茜  黄浴宇  洪君默 

郭爱萍  醉龙  蔡世 曾齐禄  张柳  刘继鹏  

时间鸟 空空  皇甫国 周粟庵 沙漠海 杨光胜

郑玉伟 沈旭納  张海燕 章一菲 田遨 诗词家人

郭宏伟  王震宇  陈引奭  姚海宁 徐中美   江岚

雪馨  胡迎建  王国钦 张忠梅  徐中秋  陈一凡 

毛谷风  阿袁  何其三  何鹤  汪超英  李利忠  

汪冬霖  何智勇 汪 亮  古汉新  王翼奇  尚佐文 

汪康哉 何春英 丁金潮  赵玉  任战白  李含江  

孔梅 张文富 程良宝 缥缈鸿影 刘南陔 邢容琦 

古求能 梅子卿卿 烛焰  省吾张梅琴  李树喜  

熊东遨  叶元章  楼立剑  张明新  时新  包德珍  

如果  吴祖刚  姚泉名  魏新河  赵京战  李伟亮  

独孤食肉兽 周退密 李致音 廖国华 龚霖 熊盛元

武立胜 高中昌 蓝天孤鹤  李蔚斌  张栋  钟振振

孙寅   韦树定  张青云    刘能英  傅璧园  

陈衍亮  梦也无声   卢竞芳  蝴蝶庄生   楚家冲  

星汉  常永生  成德俊 王德珍   焚琴煮鹤 李明科

王跃平  王艳玲  葛勇  了了堂  吴承曙  晋风  

李育林 李梦痴  寒颤星 范诗银  一粟斋 兰心

 何革  李葆国  高昌  刘雁来  曹辉  布凤华   

莫真宝  宋彩霞  袁履庄 郑万才 李文庆  贾智德  

张立挺 张晓虹 潘朝曦 留取残荷 孙怀中 安全东

李宗健 胡社桥  陈仁德  沈沪林  王卓平 林从龙

孙全元  季军 潘泓  邱红妹 常立英 喻军 邓世广

黄旭 王传明 武阳 鲍淡如 李爱莲  段维  安燕梅

赵玉林 余一睿  秋水轩  张春义  喻石生  周啸天

冯晓  汤敏  祁冠忠  刘刚  许锦星    王義勝  瞿若

冬宁 沈利斌  周铭耿  甄秀荣  史济民  陈逸卿  

四知堂主人  林峰  平沙 倪卓雅  楚成  邓建军  

施提宝 那成章  王敬仁  曹世清  莫林  陈良誉  

胡树民  丁汉江  胡立宁  丁德明  卢景沛    曹森  

张祚勋  陈繁华  李忠利    落日长河 寒剑 蓝青  

北极狼獾 周向东 何湛兮  孙德生 杨厚均

王善同 赵宝海 寤堂 张比 白衣卿相 李经纶

李元洛  杨叔子 王玉明 叶嘉莹  刘鲁宁 章雪芳



长按二维码关注,留言或转发


点击“阅读原文”


在《小楼听雨诗刊》公众号发布的作品,同时会在【今日头条】【搜狐网】【凤凰新闻网】【UC网】【天天快报】【腾讯新闻】【QQ浏览器】【QQ看点】等平台同步刊出。敬请作者自行关注并查收!!!小编由于精力有限,不再一一转发。作品版权属于原作者,如需要刊用和转载请联系原作者,或小窗留言。

作者:星汉  编辑:章雪芳审核:小楼听雨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