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10月28日至11月1日,谢家湾小学开展了第八届芬兰周暨刘希娅校长工作室“中芬新”课堂教学研讨活动。本次研讨的主题为“落实立德树人,发展素质教育”“围绕学习方式变革,聚焦常态课堂教学”“汇聚中国芬兰新加坡教育智慧,构建学习研究共同体”。
基于研究共同体建设和平台搭建,参与这次活动的人群多元,既有来自芬兰、新加坡的专家和老师,也有来自重庆、青岛、沈阳、郑州、邯郸、凉山等地,刘希娅校长工作室成员学校和谢家湾小学教育集团成员学校的老师们,还有来自北京、陕西、云南等地的结对友好学校的老师们,以及九龙坡区内各小学老师和谢家湾小学的老师们,一周时间里,共计4000余人次参与研讨活动。
在为期一周的研讨活动中,来自中国、芬兰、新加坡3个国家的12所学校,提供了语文、数学、英语、科学、体育、艺术、编程、综合实践、心理健康等9门学科的19节现场课例,3场学术报告,3场分学科组深度交流。李栋老师带着大家对19节课进行了专业的点评和指导,从观念到策略带给大家启发。
用教材教而不是教教材已经是大家的共识。如何创造性使用教材,从教材外显的知识点走向内在的知识体系,从抽离的书本知识走向真实的生活联系,从单一的学科知识走向多学科的融合?
芬兰的Matti老师执教科学课《食物链和食物网》,老师没有局限于教材上“食物链”这一知识点的学习,而是通过模拟情境、实践操作、角色扮演等方式,渗透了“能量流动、物质循环”这一平衡理念,孩子们从单一知识点学习走向对知识体系的初步了解。Marko老师执教的体育课《投掷与测量》,突破学科与教材,将科学、体育、数学等学科元素自然无痕融合,极大地丰富了体育课的内涵。谢家湾小学谢国锐老师执教体育课《跑与游戏》,充分整合排列与组合等数学知识,与孩子们一起玩扑克牌、找朋友、接力拿牌、追逐跑等游戏,既发展奔跑能力又加深对排列组合的理解判断。济南市胜利大街小学李振娇老师整合教材,尝试单元式教学,在一节课时间里孩子学习了《寒号鸟》《坐井观天》两篇文章,在读、说、想、做中实现了语文能力的提升。
学习是学生与环境交互的过程中,基于原有经验的主动建构过程。课堂中的师生互动、学习空间、材料与小组合作方式的选择等问题该如何设计与建构?
重庆市北碚区朝阳小学江珍老师执教《狐假虎威》,教师有感染力的开课将孩子情绪带到高点,将课堂变成了舞台交给孩子,当孩子们尽情展示自己的理解时,教师回到欣赏者的角色,师生的热情此消彼长,交相辉映。李栋老师在课后点评中,用一张现场绘制的曲线图诠释课堂上“时间”“效率”“教师活跃度”“学生活跃度”等课堂核心要素的关联以及教学生态的建设。谢家湾金茂小学刘倩老师执教绘本课《母鸡萝丝去散步》,充分唤醒孩子们已有的语文策略“预测”单元的学习经历,运用已有的大胆构思、猜测等经验完成绘本课学习。结合新加坡陈宝云老师和郑淑霞老师执教的英语阅读课和词汇课,大家重点讨论了“如何利用母语学习外语”“如何将孩子已有的个性化差异化的经验和认知作为课程资源”等问题。来自重庆外国语学校森林小学的李鑫汝老师呈现了一堂轻松活泼的音乐课《小巴郎,童年的太阳》,课堂被设计为一个体验空间和一个查阅空间,并为孩子提供了核桃、手鼓、自制摇铃、电脑等学具。充分体现了开放性互动性学习空间,多样化生活化学习材料,以及民主融洽的学习氛围对提高学习效率的积极作用。
课堂教学既是“教书”更是“育人”,教学目标体现的是教育价值取向的选择。每一节具体课堂的目标既要基于学科需求,更要基于学生个体成长需求和社会时代发展需求。
Sinikka老师带来一节《基础编程艺术》融合课,孩子们在互相给指令和执行指令的游戏中亲近编程,感受编程乐趣,理解编程思想,更在亲身参与中去感受“即使根据同样指令,每个人绘制出的图画作品却是不一样的”,从而建立起对“机器”与“人类”的辩证认识,即使在人工智能日益发展的今天和未来,人类的情感、体验和创造性依然是机器无法取代的。Joona老师和易正星老师同课异构综合实践课《网络安全》,从引导孩子分析思辨生活里的“互联网现象”,到提供大数据展示“互联网足迹”,通过设置陪审团及制定网络安全公约让孩子们学会理性上网,引导孩子们走出“非黑即白”的思维误区,客观全面地认识网络的利与弊,树立安全意识。
每一个具体课堂的呈现,体现的是这个国家、这个区域、这所学校、这位教师对世界的认识、时代的理解、教育的把握,折射的是教育观、教师观、学生观、知识观、学习观。每一次研讨活动,也都会邀请专家带来学术报告。
新加坡启化小学副校长AmranTasrif分享了新加坡学校倡导终身学习思想,培养具有批判性思维、合作意识、全球意识、跨界交际能力的学生。Joona老师为大家分享了未来教育现象,通过翻转课堂、在线数字化平台实现自主学习,通过ICT跨学科学习提升学生7种核心素养。Matti老师从学习变革及教师教学能力变化为切入点,分享了从以技术为中心向以教师/学生为中心的转变,实现个性化、游戏化、探究式、体验式学习和差异化教学。
一周的研讨活动在意犹未尽中结束了。
不知不觉,我们一起在课堂研究中沉溺了一周。这一次呈现的来自中国、芬兰、新加坡三个国家的12所学校的19节观摩课例,凝聚着不同国家、不同学校、不同老师对教育的理解以及教育实践的最新探索,是非常有意义的一种呈现,大家平和共享,没有输赢,只有收获。通过这一个星期的课堂教学相处和讨论,我们会发现,无论我们怎么努力,我们的改变依然没有追上孩子们需要的改变和这个时代需要我们的改变。这19节课,每一节课都有很多带给我们启发的闪光点和创新点,同样每节课依然有盲点和局限点。
正因为国家之间区域之间学校之间教师之间有那么多的不同和差异,才有了我们相约研讨的价值;正因为这么多年大家扎根课堂教学求真务实的研讨,带来的改变、获得的成就感、体会到的喜悦,才有了我们一直携手研究的坚定;正因为每一节课依然有我们发现的和没有发现的盲点和局限点,才有了下一次相约的期待。
我们始终相信,虽然不同国家、不同区域、不同学校有不同的教学理念策略方法,但有一点是相同的,那就是努力让孩子们在学习过程中学得更好更积极,学得更投入更舒服,学得更有他自己的人生意义,以及还有与国家、民族、世界的意义相融。为着这样的一份期许与责任,让我们带着这一周研讨活动的思考与启发,走向更美好的教育未来。
曾经分享:
点赞:教育部关于狠抓新时代全国高等学校本科教育!
电影《少年的你》正在上映,陈念三问令人深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