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佛法之分宗判教

太虚大师 法界行愿 2022-12-24

佛法之分宗判教

        太虚大师
  梵土戒贤、智光二家,及华土贤首、天台诸家,以一时门庭施设之方便,于唯一大乘教所诠之自证境行果、化他境行果上,判教高下,致后人死守其语互争优劣,予固不偏取之。而近人闻古者一音教之风而悦之,胶执“教一乘三”,亦有未可。盖同一大乘教,特其所诠于境行果有偏重,或自证化他有偏重,虽偏重即为其殊胜之处,而统计其全,则平等平等也,至大乘与余乘则不然、其所诠各有自乘之境行果,其能诠亦各有自乘之教。乘既三,教非一;教若一,乘岂三?设云教属乎佛故一,乘属乎机故三,殊不知佛不应机何有乎教?机不感佛何有乎乘?故应机三则乘三教亦三;感佛一则教一乘亦一。若无机佛之感应,何论教乘之一三哉?故予意教之判当依乘之别,乘之别、不别于后世,在佛应机而教兴时已别之;故诸圣教处处有乘别之明文也。然乘之开合亦不一其说:有时总说为一,乘无别而教亦无判;有时分为大小二乘;有时分菩萨独觉声闻之三乘;有时加人天为四乘;有时分所加人天为五乘。复有于三乘加佛乘为四乘者,此则迷一大乘之因果以为二,出于后人谬计,为圣教明文所无也。但今综佛法之大全以类别之,可别为三:一、化俗教,谓人及天等五乘之共教。二、出世教,谓声闻乘等三乘之共教。三、正觉教,谓大乘(菩萨乘佛乘)不共教。初一不离后二,而后二非初一能尽,若离后二,则成凡外之法而非佛法;前二不离后一,而后一非前二能尽,若离后一,则仅凡小之法而非佛法。故此三乘教法,皆不离佛自住之大乘也。兹表如下:
  

  近人(见支那内学院各书)引金刚般若,佛令一切众生皆入无余浬槃之意,证明其“乘三教一”,由仅知三乘共教之故耳。然三乘共教诚亦佛法之通相,据此以言教一乘三,亦无不可;但更应知大乘别教·五乘共教,乃能至极而普应耳。兹更表如下:
  
  如一树然,由地上枝叶而望之,祗望至地皮之本柢而止,故可以三乘共教为通相然三乘共教之所依,则又当在大乘别教。要之佛法以三乘共教为本干,大乘别教则其根源也,五乘共教是其枝叶也,故应有此三教之判。
  然唯识等大乘八家,则均以实相法界──即诸法唯心为根本,及妙觉佛果──即无上菩提为究竟。以此根本义故,究竟义故,同一大乘平等平等。而就其集理起行之特点以明其教理所趋重所祟尚之宗主,则昔于佛法总抉择谈中,尝大别为三宗,为表如下:

  
  此中律宗专指终南山道宣律师之律宗,道宣律师宗归唯识,及明藏识中种子为戒体,皆有明文,故属于唯识宗。真如宗中禅及天台等之五家,细分之犹别有宗尚,今就真如之广义言,诸清净法总名真如,故总曰真如宗。竟无居士谓当由唯识以进言唯智,唯智即是此言之真如宗──予昔作三唯论,即谓唯性(今曰空慧)、 唯识、唯智(今曰真如)。宗是教理之主,指全部教理所祟尚趋重之一点而言;所以要有此一点者,便集中全部之教理而总握之以起行也。凡教皆为诠理,凡理皆为起行,若非反博归约,有以握厥总要,则泛览教理而行莫由起!若知为便令起行之教理集中点谓之宗,则近人横分法相、唯识为二宗,诩诩以独能发前人所未发自矜者,可知其尚泛滥教理而无所归,故不知法相教理所宗即为唯识也,盖平列偏明诸缘所生法若集论及瑜伽等等,由立言教以明义理,乃能宗之宗相;而摄大乘、成唯识等,由集教理以起观行,正所宗之宗旨。故以宗言,法相宗乎唯识,不应将能宗所宗之一法相唯识宗强析为二,而正名定义但应曰唯识宗也。复就唯识以言,能唯是识(识言诠心心所),所唯(谓简我法及持相性)即谓缘生法相及二空所显真如性,若但明一识谓之曰唯识,而离诸法相性于唯识外别谓之法相宗,则尚何唯识可成乎!故不应离唯识宗别立法相宗。然空慧与真如得名宗者,统诸法而集中于识,既可名唯识宗,统诸法集中于二空观慧,亦可名空慧宗;统诸法集中于真如,亦可名真如宗。以此三宗概观诸大乘教理起行之方便,则得其纲领矣。
  三乘共教及五乘共教之分宗,不复一一。机感佛而兴教,故依乘以判教。理集要以起行,故依教以分宗。判教分宗,如是如是!(见海刊五卷五期)

读后感,请在文章下面关注后留言。
相关阅读:

【云水日记】——生命的女性禅修者

【禅修】禅定可引发神通但非修行目的

佛陀涅槃日:佛弟子对佛陀的永恒怀念

太虚大师:《我怎样判摄一切佛法》

林建德:印顺佛学与大乘是佛说——惠山会议之回应

《拿什么校准你?》读后

【无诤之辩的佛子格调】——批印风潮中理性与平和的回应〈校文〉汇编

是校准?还是跑调?——回应〈校文〉

【出家入世,更接近人间】—恭迎释迦牟尼佛出家纪念日

捍卫中国禅宗与六祖尊严——恭迎六祖诞辰纪念日

回应裴勇〈“校”文〉

太虚大师的僧教育思想

 人间佛教思想的继承与弘扬

【评论】舍利与舍利塔的崇敬供奉

人间佛教的总设计师—太虚大师

【访道】温泉辟幽径,斜上缙云山——怀念太虚大师(一)

【无诤之辩】——莫执小谤大,执大谤小,谤正法!

【评论】佛寺寺产、个人财物归属谁?——佛寺住持死后

台湾回应周贵华批印文章

台湾《弘誓》145期专辑: 內斗內行,外斗外行的「批印」风潮

从“惠山众”现象看时下中国佛教知识人的一类“时代精神”

批印诸文学术失范和学风问题举隅

中国大陆2016年「批印事件」之反思

百年人间佛教之重要教训

印顺佛学与大乘是佛说——2016无锡「批印」研讨会之回应

佛法本义不容歪曲 ——评〈释印顺佛教研究和佛学思想略观——从反思的角度看〉

「人间佛教」动了谁的奶酪 ──「2016大陆批印斗争」正反意见汇编

本平台文章

【评论荟萃】慈心三谏:停止煽动佛教内斗——关于周贵华教授《释印顺佛教研究与佛学思想略观》的批判印顺导师论文

【评论荟萃】礼敬佛法僧——对辱骂僧宝者的处理方法

【护教维权】致中国社科院哲学研究所、纪委办公室的公开信

【维权护教】关于佛教义学会公开诋毁人间佛教事件的呼吁 一一致国宗局、中佛协、社科院的公开信

【警惕】坚决抵制原教旨主义思想在佛教中的兴起

 反印顺法师的背后——再读周贵华先生论文

【护教心得】海外居士回应:自称学生愚子的见解

【法义之辩】略议太虚大师批评印顺法师《印度之佛教》之真谛

  谁是“狮子虫”? ——评周贵华“释印顺佛教研究和佛学思想略观”一文

  “天神佛教”如何可能? ——兼谈周贵华先生的佛教观

【护教】太虚大师《七众律仪不得逾越》,白衣岂能辱骂僧?

一谏周贵华

“大乘是佛说”的一点思考

 是谁在“灭”法? 评周贵华的伪佛教观——以神学信仰颠覆中国佛教根基

 九问周贵华:“完整教”与这个“无所不包教”有何区别?

【护教】太虚大师《七众律仪不得逾越》,白衣岂能辱骂僧?

版权所有,请使用者尊重知识产权。欢迎转载,未经作者同意,不得更改,违者必究!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