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 無 般 若 会 上 佛 菩 薩 (三称)
学习《金刚经》,发菩提心 《金刚经》在汉传佛教僧俗大众中广为流传,不论是读诵、受持、书写、为人演说,非常盛行,乃至人们为自己或亲友祈福而诵念《金刚经》,一切所求善愿皆能如愿吉祥。 《金刚经》据梵语本翻译而来,汉译有六种版本。《金刚经》与其它大乘佛经在遣词造句方面,最大不同处在于本经中“不、无、空、非”等否定文字的运用,这是大乘佛教信仰者在学佛修行读诵《金刚经》时,人所共知的著名语句。 到底如何来学习《金刚经》? 今日星期天共修法会,我们继续诵《金刚经》,一起来学习《金刚经》。中午与大众分享学习《金刚经》,在介绍本经译者鸠摩罗什三藏法师的时候,说到罗什法师前来中国,为翻译佛经在凉州十多年所受的种种非人遭遇,令我十分感概。每次翻开汉译佛经阅读时,我从内心深深地感恩、礼敬佛经的译者,是他们用自己的生命,为我们后来的读经者做翻译。所以,我们要尊重、礼敬译者。 鸠摩罗什(梵语:कुमारजीव,IAST:Kumārajīva;344年-413年),意为“童寿”,常略称为“罗什”;东晋十六国时期西域龟兹人,佛教比丘,是汉传佛教的著名译师。译著如《金刚般若波罗蜜经》、《中论》、《大智度论》、《妙法莲华经》等。 为方便大众阅读,笔者把2012年7月为《世界佛教》所写,已发表的《金刚经》导读,供养十方诸佛菩萨、龙天护法、师友与大众。愿大众一起分享佛法的喜悦,趋向解脱,离苦得乐! |
学习大乘佛法者,要发上求佛道,下化众生的“菩提心”。“菩提心”贯穿着整个大乘佛教的修行之路,是大乘佛教的特色。我们学佛修行,就是学习佛陀的菩提之路,向本师释迦牟尼佛致敬,跟随娑婆教主、三界导师的修行脚步,一步步迈向成佛之道。当我们学习《金刚经》中的“二道五菩提”,就明白了《金刚经》全经的脉络,都围绕着“五菩提”进行修学。
《金刚般若波罗蜜经》是大乘汉传佛教重要的经典之一,其中,姚秦鸠摩罗什三藏法师翻译的《金刚般若波罗蜜经》法本是流传最广的“中观家”译本。本文的《金刚经》导读,所采用的是鸠摩罗什法师译本,印顺导师著作《般若经讲记》。
在《金刚经》导读一、二、三中,已说了下列内容:
一、《金刚经》缘起
二、《金刚经》概说
三、《金刚经》宗要
四、《金刚经》二道五菩提
五、《金刚经》般若与方便的关系
今天,我们继续学习《金刚经》导读之四:“金刚般若”。
六、金刚般若
1、二系说
“金刚般若”的词语,在大乘汉传佛教里有不同的“二系”解说,学习《金刚经》者,不可不知。
一、玄奘法师的“唯识系”:认为“般若”是能断的智慧,“金刚”是所断的烦恼。二、罗什法师的“中观系”:“金刚”比喻“般若”,般若能破坏一切戏论妄执,不为妄执所坏,他有坚、明、利,如金刚一样。 以上二系说,各有其理论系统的道理。不过,从本师释迦牟尼佛缘起性空的法义来说,《金刚经》是般若系的经典,应是“以金刚比喻般若”的鸠摩罗什法师“中观系”更合法义。一、拙慧:偏于事相的分析,这是杂染的、清净的,要破除妄想杂染,才能证得真净。二、巧慧:从一切法本性空中去融观一切,观烦恼、业、苦当体即空,直显诸法实相,实无少法可破,别无少法可得,一切不坏不失。 印顺导师在著作《般若经讲记》中说:“又如求水,拙慧者非凿开冰层,从冰下去求水不可;而巧慧者知道冰即是水,一经般若烈火,冰都是水。所以,巧慧者的深观,法法都是性空本净,法法不生不灭如涅槃,法法即实相,从没有减什么增什么。这不增不减、不失不坏慧即金刚般若。般若为大乘道体,为五度眼目,为般若所摄。有了般若,六度万行才能到达究竟佛果,成为波罗蜜(Pāramitā)。
佛教修行者学习《金刚经》,从发愿心菩提开始,踏上菩提之路。由二道五菩提,积累菩提资粮,修习般若道至明心菩提后,开始方便度众生。若发菩提心的菩萨能以金刚妙慧,彻悟不失不坏的诸法如实相,依菩萨修行的次第,方便广行利他事业,则能到达究竟彼岸——无上菩提,故名“金刚般若波罗蜜”。 说明:《金刚经》导读笔者为《世界佛教》所写专稿,稿件要求文字精炼、简洁,故解释较简略。希望有缘学习《金刚经》者,抽空深入经藏,请阅读印顺导师著作《般若经讲记》以及历代大德法师们的《金刚经注疏》。祝大家深入经藏,法喜无量,法喜充满!
回 向 偈
愿以此功德,导向诸漏尽。 愿以此功德,为证涅槃缘。 愿以此功德,回向诸有情。 愿以此功德,庄严佛净土。 上报四重恩,下济三途苦。 若有见闻者,悉发菩提心。 尽此一报身,同生安乐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