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微信屏蔽
其他

为何刷微博会上瘾,读杂志却不会 ?

2017-05-21 传媒志

来源 |  北大新媒体

ID | beidaxinmeiti

编辑 |董宇晖

本文已获授权转载


成瘾:停不下来刷微博与玩游戏的手


新行为主义心理学家伯尔赫斯·弗雷德里克·斯金纳曾经设计过一个白色卡奴鸽实验。一些鸽子大部分时间都待在箱子里,斯金纳训练鸽子敲击树脂玻璃可以获得食物。之后,斯金纳设定了给鸽子偷食的时间间隔,比如鸽子得到食物后,系统会暂停,60秒之后鸽子再次啄击玻璃片,就能得到食物。


鸽子无法精确掌握系统偷食的时间间隔,不过它们也可以逐渐接近。然后,斯金纳随机改变了投食时间间隔:这次过 60 秒会再次出食,下次系统可能过10秒、50秒或200秒才能继续投食。


在这种不确定性之下,鸽子们要疯了。它们疯狂的敲击玻璃。有一只鸽子在14小时里啄击了87000玻璃片,而在这 14 个小时里,它真正得到食物的时间只占到了1%。

 

如今,上网的很多时候,我们都有些像这些不断敲击玻璃片的鸽子:每隔几分钟打开一次的朋友圈,每隔半小时刷新一次的邮箱,停不下来刷微博的手,系统提示你已经在线时间太久的《王者荣耀》……一种类似于成瘾的症状出现在网络使用中。


1995年,英国的一位心理医生哥德堡提出了有关“网络成瘾”的说法。他将网络“成瘾”与沉溺赌博相对照,但并不被主流心理学界认可。心理学家也始终探讨网络成瘾的可能性,在网络成瘾到底算不算一种真正的心理疾病这些问题上,心理学家们至今仍未达成共识。


纽约大学斯特恩商学院研究社会心理学的学者阿尔塔在新书《不可抗拒:成瘾科技的兴起和让我们欲罢不能的生意》中阐述了网络成瘾。过去,我们所认为上瘾大多和化学物质有关:海洛因、可卡因、尼古丁。而如今,人们每天有将近3个小时是花在手机上,十几岁的男孩有时会独自在房间里玩数周电子游戏,Snapchat会夸耀自己的年轻用户每天打开app的次数超过18次。


阿尔塔和一个年轻人聊过,他曾在电脑前连续玩了45天的电子游戏,这种难以控制的游戏行为毁掉了他的其他生活。最终,他去了华盛顿州一家康复门诊,那里专门治疗有游戏依赖症状的年轻人。

网络成瘾是因为个人缺乏自制力吗 


某种程度上,个人缺失是要承担一定责任。但网络成瘾真的是因为个人缺乏自制力吗?


阿尔塔在书中说,从生理上讲,我们易于对这类体验上瘾。我们生理结构决定了,只要一种体验击中了对应的按钮,我们的大脑就会释放神经递质多巴胺。我们会获得大量多巴胺,这让我们在短时间内感觉非常棒,尽管从长远看你形成了一种耐受性,会想要更多。

如果你把一个人放到老虎机前,他们的大脑状态看起来跟吸食了海洛因的人差不多。而如果你是一个会不由自主玩电子游戏的人,那么从打开电脑的那一刻起,你的大脑就变得跟一个瘾君子一样。

 

不过,如果生理决定了成瘾,那么同样是获取信息,为什么读杂志并不会成瘾,刷微博就抑制不住呢?


尼尔·艾亚尔在《成瘾》一书中总结了让人上瘾的产品的特点:让用户“永远不断经历同样的基本循环”。比如Facebook的新闻推送服务,你会发现一个感兴趣的东西,和一个能够让你采取某种行为的契机,比如你可以向下滚动页面了,但你并不知道向下滚动会看到什么。同时,还要给用户一种机会可以“投资”,比如点赞或者留言。这种“投资”应该是累积式的,直到用户觉得自己在这个“勾起兴趣—采取行动—获得回报”的循环中投入了越来越多的“资本”。


想想再刷朋友圈与刷微博的时候,同样,你并不知道接下来会看到什么,这种不确定性与点赞与留言的设置,都让你“不断经历同样的基本循环”。


听起来是不是有些像斯金纳实验中的鸽子,的确,这些机制就是模仿那些各自的实验而建立的。大型科技公司都有很多个聪明绝顶的统计学家和计算机科学家,他们在最顶尖的学校受过教育,而他们的工作就是破坏你的意志力。


直到你像箱子中的鸽子一样,上了科技公司的钩。

 

如何避免“ 刷微博强迫症 ” ?


所以,如何避免陷入斯金纳的鸽子一样的强迫症呢?


阿尔塔在书中给了些建议,比如人们需要找更多时间待在自然环境里,在没有任何技术设备的房间里与人面对面交谈,不应该一直盯着屏幕。


不过建议看起来也只是隔靴搔痒,问题的关键是在用户,还是在这种机制的设计者?


如果科技公司改变为了吸引人的注意力而竞争的做法,转向为了“如何给人们的生活带来有益的变化与贡献”的竞争,情况或许会好很多。而这也正是互联网的本质精神之一——为什们的生活带来贡献与变革,所谓的“网络精神”。


不过必须承认资本具有逐利的天性,“为人们的生活做出有益的贡献”这种说法肯定不可能让投资者感到满意。社交网站知道你刷了多少次页面,游戏公司也知道你玩了多少次游戏,如果他们想为了避免用户成瘾做出些什么,是完全可以做到的,不过现实是,可能仅仅提醒你已经玩游戏超过四个小时,并不会采取什么措施。


有意思的事情是,已经去世的史蒂夫·乔布斯(Steve Jobs)在2010年接受采访时,曾经谈到他自己的孩子不用iPad,有数量惊人的硅谷巨子也不让自己的孩子接触某些设备。

阿尔塔在书中也提到,纽约有一家私立学校不允许携带任何电子设备——包括iPhone和iPad。真正有意思的是,这所学校有75%的家长是技术公司高管。



微信公众号ID | chuanmei12321

新浪微博 | @新闻传播学研

商务合作事项 | 微信ID:xueyan12321

本公号及旗下内容分发平台接受读者投稿

地址为:chuanmei12321@163.com

投稿内容可包括但不局限于

学术探讨、传媒就业、考研故事、读书心得、事件评论


点击以下关键词,即可阅读往期精彩内容

时事热点

里约奥运王宝强徐玉玉VRG20新海诚乔任梁和颐酒店张靓颖筑梦天宫美国大选黑镜朱碧石梨视频直播双十一爸爸4丢书大战林丹出轨宁泽涛支付宝罗尔事件你的名字聂树斌雾霾小程序年终特评


▶学研干货

论文选题数据新闻新媒体编辑找英文期刊新闻专业主义新闻史大咖舆情研究必读书单智媒元年考研论述沉默的螺旋精准报道新闻通稿识破假新闻18考研招生年末书单


▶传媒人生

电视台新闻系学业规划美媒稿费蓝瘦香菇传播学追妹新传学生朋友圈纸媒寒冬记者生存普利策奖记者节单身狗做媒体娱记财新传媒实习考研体验媒体试水男女友记者写作高危职业考研遇见你 」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