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2018年长三角江浙沪皖新增人口近170万,对标广东谁胜谁负?

林隐LY 山川网 2019-04-08


山川网:在过去的几年间,我想所有的朋友都能够清楚感受到一件事,人口,对于城市发展和经济增长的价值越来越明显了。


经济学家、社会学家、企业家、媒体、知识分子……各种身份的人群,开始前所未有地在一件事情上达成共识——中国需要更多的新生人口,来迎接已经全面到来的老龄化社会。


与此同时,过去的几年,也是中国城市出台人口政策最为密集的几年。大到北上广深,小到三四线城市,似乎也一夜之间,千树万树梨花开,各种放开落户政策和人才引进方针全部出台。


当然,这其中有自出台第一份落户政策后就不断加码,将落户门槛一降再降,恨不得只要是活人,来了就能落户的。也有看到热闹把持不住,匆匆忙忙跟风上线人口新政,结果漏洞百出,分分钟网站就被挤瘫痪,政策直接黯然中断的。


在当下这个城市群时代,长三角与珠三角作为国内唯二的成熟型城市群,其人口增长情况,尤其具有代表性。那么今天,我们就先来重点看一看,2018年长三角江浙沪皖三省一市的人口新增情况。


同时,我们也会将长三角与珠三角进行对比,看看在刚刚过去的一年,两地在人口吸引力上,究竟谁更胜一筹。提醒大家注意的一点是,以下人口数据综合整理自多方素材,仅为参考性初步数据。



2018年江苏各地级市人口变化数据



2018年,江苏全省常住人口为8050.7万人,与2017年末常住人口8029.3万人相比,增加21.4万人。这个成绩,江苏或许不大开心得起来。


长期以来,江苏省新增人口体量数据,都远不能与全国经济体量第二省的身份相匹配。 回望2015-2017年,江苏省常住人口增量分别为16.24万、22.3万和30.7万。


我们暂且不去和其他省份对比,只单单纵向与自己相比较的话,从2015年到2017年,江苏省年度新增人口数量起码是在持续上升的。但是到了2018年,全国各省市争相出台政策争抢人口流入的时候,江苏年度新增人口体量却从30.7万大幅回落到21.4万,这不得不让我们感到警惕。



截至2018年,江苏仍是同时拥有万亿GDP城市最多的省份(南京、苏州、无锡),而在各类“新一线城市榜单中”,上述三城也一直都位列其中。


但是相比经济总量,南京、苏州、无锡三市的人口体量事实上一直都谈不到突出。人口最多的苏州,2018年经济总量已经突破1.8万亿元大关,达到18697亿元,领先成都的15342亿元的同时,距离北方第二城天津的18809亿元亦不过是一步之遥。


但是,苏州的人口体量,却远小于以上二城。早在2017年,天津和成都二城的人口体量即已达到1556.87万人和1604万人。不仅既有人口体量无法与经济总量匹配,人口增量同样令人感到担忧。2018年,苏州新增人口仅3.81万。同期,经济总量低于苏州的成都、武汉、杭州等城人口增量都位于20~40万人区间。


无锡曾长期位居江苏省经济体量第二位宝座,近几年省会南京开始发力后,才易位到全省第三,但2018年高达1.14万亿的经济总量,放眼全国城市排名亦可高居第14位。但是,无锡的人口体量,仅650余万,远远不足以支撑接下来五到十年无锡经济的持续高速增长。2018年,无锡市新增人口体量更是只有2万出头,在长三角三省一市41个城市中,年度人口增量仅能排到26位。宜居性全国领先的无锡,为何人口增长如此缓慢,值得深思。


虽然2018年南京市新增人口仅10.12万人,但这一数据不仅已经是江苏省内各地级市人口增量第一名,且相较于去年同期的6.5万人,还有了明显增加。但在引进人才和吸引人口两项工作上,我们还是要说,南京颇为“后知后觉”,希望未来能够知耻而后勇。


而与此同时,我还要特别提醒大家的一点是,江苏省的泰州与盐城二市,是长三角41个城市中,除持续处于人口调控状态下上海之外,唯二的人口负增长城市。对于江苏而言,这同样不是一个很好的信号,值得高度关注。


江苏新增人口体量乏力的原因是多方面的,首先是作为经济发达地区,江苏各地级市生活成本不仅明显高于全国均值,房价水平更是力压重省。其中经济最发达的苏南五市,房价最低的常州、镇江已破1.5万/㎡,最高的南京更是达到3万/㎡,这无疑是令许多外来人口望而却步的。


其次,过于均衡的城市格局,使得江苏至今没有真正意义上形成一个非常强势,能够在全国范围内形成明显人口吸引力的城市。这样一来,外地人口流入江苏省时也显得十分“平均”,无法真正意义上实现阶段性连续快速上升的效应。


再有,长三角城市群作为国内首屈一指的经济发达地区,原本区域内就高手云集,且不说区域龙头城市上海已经收割了区域内最优秀人才的一多半,以互联网一战成名的杭州近几年同样声名鹊起,新增人口体量位居区域第一。


而相比浙江活跃的民营经济驱动模式,江苏以国有企业和制造业为主体的产业结构,也使得在平均薪资上,始终略低于浙江。那么在许多长三角以外地区人群看来,江浙两省生活成本都较高,自然更倾向于平均收入更高的浙江,这也对江苏的人口增长造成了影响。



2018年浙江各地级市人口变化数据



早在前几天的《2018年中国人口流动:“南方城市”“新一线城市”成最热门目的地》一文中我即提到,2018年浙江省的人口增量数据十分抢眼。


2月14日,杭州市统计局公布2018年全市人口主要数据公报显示,2018年末杭州全市常住人口980.6万,比2017年末增加33.8万人,增幅3.57%。


而数据显示,2011-2014年杭州常住人口增量均不足10万,但2015年一举增加了12.6万,2016年又进一步提至17万,2017年更踏上一个新台阶,增加28万。


整个浙江省,2018年末常住人口则净流入49.01万。如果再叠加新出生人口,浙江省年度常住人口增量已突破80万人大关。



比较有趣的是,浙江似乎用自身为例,向广东和江苏两省证明了一件事情,那就是地区均富与强势城市是完全可以共存的。


关于前者,江浙地区作为全国区域均衡发展的典范,通过下辖各地级市的人均GDP和人均可支配收入可以一目了然看到,这里我们不需要再多说。


但与此同时,相比广东珠三角中心城市的过度强势,以及江苏地区中心城市不够强势,浙江地区的杭州、宁波又毫无疑问对于整个浙江有绝对的实力优势。这一点,我们可以从上表中两市年度新增人口合计超过50万人,占比全省新增人口比例三分之二中看出端倪。


与此同时,相比江苏各地级市在人口体量上也高度“均衡”之外,浙江各地级市的人口体量显得更具阶梯性。除了已经完全树立起区域中心地位的杭州、宁波两市人口体量分别达到了980万和820万之外,温州的925万也为接下来再次树立浙江区域经济的新增长点奠定了基础。


如果我们把2018年江浙两省各自新增的21.4万人口和80人口平均分配到各地级市头上,我们能够得出的结果是——2018年江苏13市平均人口增量仅1.65万人,浙江11市平均人口增量则达到7.27万。


更重要的是,由于江苏省既有人口体量8050.7万人远大于浙江的5737万人。所以,如果我们计算两省及两省各市的人口增长率,其反差将会更为巨大。


可是如果我们认为人口增量应该与既有人口体量成反比,那么广东省显然又成为一个反例。这一点,在下文中会有介绍,我们接着往下看。



2018年安徽各地级市人口变化数据



先来整体看看安徽省2018年人口增长上的表现:


2018年末,安徽省常住人口6323.6万人,比上年增加68.8万人,增长1.1%,同2010年安徽省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的5950.1万人相比,共增加373.5万人,年均增加46.7万人,年平均增长率为0.8%。


其中,阜阳市常住人口最多,共计820.7万人,比上年增加11.4万人。合肥市常住人口突破800万人,同比上年增加12.2万人,常住人口增量最大。宿州市排名第三,常住人口568.1万人,比上年增加2.4%。


亳州市常住人口超500万人,共计523.7万人,比上年增加6.8万人。铜陵市、池州市、黄山市常住人口不足200万人。其中黄山市常住人口最少,仅140.7万人。


与上年相比,合肥市、阜阳市常住人口增量最多,增量均超10万,此外,亳州市、芜湖市常住人口增量超5万。



毋庸置疑,安徽省目前是长三角区域内综合经济实力最弱的一个。也正是因为如此,在过去很长的一段时间内,安徽持续向江浙沪三地输送劳动力。


但好在,安徽省既有人口体量和人口出生率都还算过得去。据安徽统计局数据显示,2018年,安徽省出生率为12.41‰,放眼全国或许并不算特别高。但在老龄化问题突出,生育意愿明显低于全国均值的长三角地区,安徽已经称得上表现优秀。


而伴随着安徽近几年来不断做大省会合肥的意向明显,已经有一定数量的安徽流出人口,在近几年出现了回流的情况。


2018年,安徽省人口增量表现最为突出的合肥和阜阳二市,前者是人口流入表现突出,后者是自然出生表现突出,所以年度人口增量都达到了10万+。


说到这里,我不禁想到,相比目前自媒体领域无比推崇的阅读量10万+,或许在接下来的城市竞争中,年度人口增量能否达到10万+,或者20万+乃至更高,应该成为一项重要的致胜砝码。


毕竟,人是一切经济活动的最基础要素。有了人,就有了创造奇迹的可能性。



2018年江浙沪皖各市人口变化数据



如果我们把以上三个章节中长三角江苏、浙江、安徽三省以及上海一市的所有城市汇聚到一起,我们就可以得到如下一份长三角41个城市的2018年人口变化数据表。


这时,上面三个章节江苏、浙江、安徽表格主色调的绿、黄、橙,可以帮我们更好的了解三省各下辖地级市在整个区域内的人口增量表现(上海为灰色)。


我们可以比较清楚的看到,浙江安徽两省下辖地级市的年度人口增量表现突出。在区域增量前十的城市中,浙江占据4席,安徽占据5席。


虽然看上去浙江上榜人口增量前十强城市数量少于安徽1席,但是浙江的杭州宁波二城却拔得了冠亚军头筹,含金量显然更高。其中人口增量冠军杭州,更是区域内唯一年度人口增量超过30万的城市,这一数字超过了榜单二三名宁波合肥的二城的总和。



2018年末,江苏全省常住人口为8050.7万人,与2017年末常住人口8029.3万人相比,增加21.4万人。

浙江全省常住人口为5737万人,与2017年末常住人口5657万人相比,增加80万人。

安徽全省常住人口为6223.6万人,与2017年末常住人口6254.8万人相比,增加68.8万人。


上海市由于仍旧处于人口调控阶段继续保持负增长,我们这里暂且不论。如此一来,我们如何看待长三角江浙皖三省的年度人口增长表现呢。


首先是整体还算不错,三省2018年合计新增人口体量突破百万,达到了170.2万人。放眼同期全国各地,这应该算作是一个相对亮眼的成绩。


其次是内部分化情况明显,从年度新增人口体量来看,江苏与浙江、安徽两省的差距十分明显。安徽新增人口体量达到江苏的三倍以上,浙江新增人口体量更是接近江苏的四倍。


长三角城市群是一个复杂的集体概念,除自然出生人口外,新增人口既可以来自省内流动,也可以来自省外流入。而省外流入数据中,还包含长三角区域内省与省之间的流动。浙江新增人口体量的突出,一方面是浙江对长三角区域外人口的吸引力在增强,另一方面是浙江对于近邻苏皖两省人口的吸引力也在增加。


最后,是长三角不得不面对的国内最大的一个竞赛对手粤港澳大湾区,或者为了统计简便,我们直接说是对标广东省亦可。2018年长三角三省新增人口体量170万的成绩固然亮眼,但是对标广东谁胜谁负呢?


根据广东省统计局最新发布的2018年广东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显示:2018年年末全省常住人口11346.00万人,比上年末增加177万人。


这也就意味着,广东一省在2018年的人口增量,就超过了长三角三省一市人口增量总和。而事实上广东省人口增量之凶猛,远不止2018年,2017年这一数字是170万,2016年这一数字是150万…相比GDP总量连年第一,新增人口体量连年第一的广东,其未来想象空间其实更为巨大。


目前,中国人口增长率正在呈逐年下滑趋势,其中年轻人口的存量更是十分有限。在总量增长受限的前提下,谁能够获得越早获得更多增量,谁就能在下一轮的区域竞争之中获得先机。


相比曾经的珠三角城市群、现在的粤港澳大湾区更为紧密的区域聚合程度,江浙沪皖一省三市的区域协调发展进度远远跟不上当前长三角经济发展速度。这一点,也为长三角三省一市一体化进程需要全面加速再次敲响了提醒。


同时,如何提升一省即拥有三大新一线城市的江苏,但连年在人口吸引力方面的表现欠佳,应该被江苏省摆在年度经济规划中最重要、最紧迫的位置之上。



2018全年:省份排名 丨 城市排名  丨 华东篇 丨 华中篇 丨 华北篇 丨 西南篇 丨 广东篇 丨 江苏篇 丨 浙江篇 丨 山东篇 丨 河南篇 丨 四川篇 丨 湖北篇 丨  湖南篇 丨 河北篇 丨 福建篇 丨 安徽篇 丨 辽宁篇 丨 陕西篇 丨 江西篇 丨 云南篇 丨 内蒙古篇 丨 山西篇 丨 贵州篇 丨 甘肃篇 丨  海南篇 丨 宁夏篇 丨 西藏篇


2018上半年:部分城市GDP 丨 27省GDP 丨 15省GDP 丨 东中西东北四版块 丨 居民收入和消费支出 丨 社消增速大数据 丨 国民消费大数据 丨 IPO数据 丨 土地成交数据


新一线城市圈:济南都市圈 丨 青岛都市圈 丨 徐州都市圈 丨 沈阳都市圈 丨 合肥都市圈 丨 郑州都市圈 丨 成都都市圈 丨 武汉都市圈 丨 杭州都市圈 丨 南京都市圈


城市:人口流动 丨 收入增长目标 丨 城市财力榜 丨 人口流动 丨 各省人均收入 丨 返乡置业 丨 空气质量排行榜 丨 2018年快递业务量 丨 2018年GDP数据 丨 广州轨道交通 丨 吞并莱芜 丨 中国超级楼盘 丨 宜居指数 丨 经营成本最高30城 丨 最佳商业城市榜 丨 中国县域指南 丨 各省龙头行业


人文:动漫中的重庆 丨 水浒故里菏泽 丨 日本穷忙族 丨 苍穹之下 丨 封狼居胥 丨 晋冀鲁豫 丨 择城法则 丨 八次北人南迁 丨 东北企业家 丨 又没有山西 丨 这几班公交车 丨 城市书店数量 丨 文创第三城 丨 中国景区门票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