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江南文脉》诗词篇38 王献之《桃叶渡歌》| 到哪里找那么好的人

请您关注➤ 古诗词文欣赏 2021-07-31



古诗词文欣赏品读古典诗词畅享诗意人生


每日经典聆听最美好声音



桃叶渡歌

王献之

桃叶复桃叶,渡江不用楫。

但渡无所苦,我自迎接汝。


“人间自是有情痴,此爱不关风与月!”喜马拉雅的听众朋友们,大家好!欢迎您和我共同品读千古最美情诗。

出差了很长一段时间,终于碰到国庆中秋的长假,终于回到石头城。陪朋友去了趟夫子庙,熙熙攘攘的人群中,站在桃叶渡口,忽然心生万千感慨。仿佛穿越了历史,看到了历史的长河在眼前延展成一幅壮观的景象。那时的秦淮河、那时的桃叶渡,比现在要宽阔得多。而且水流湍急、舟楫往来,是当时的南京城重要的一个渡口。而当时的河对岸,在河岸边唱着一首短歌,他唱歌的模样帅过所有“好声音”、“最强音”、“我是歌手”、“超级男声”中的所有的歌手。而他唱的那首《桃叶歌》,简单直白、朴实无华,却正是桃叶渡之为桃叶渡的由来所在。我们今天就来赏读一下他的那首《桃叶歌》,一首极其简单的《桃叶歌》。诗云:“桃叶复桃叶,渡江不用楫。但渡无所苦,我自迎接汝。”

这首五言白话歌的意思实在是太过简单:桃叶啊,桃叶,水是这样的急啊!我站在这渡口,看河水送船来去,过渡时连桨都不用划。水是那样的湍急,但你不用害怕。我就是你生命的舟楫,永远在彼岸痴心地等你。

多美的一首歌啊!是因为那歌是唱给一个叫“桃叶”的女子听的,所以,这个渡口后来才叫“桃叶渡”。而那个唱歌的男子,他又是谁呢?他到底长得帅不帅?就算是帅,我又为什么会说他的歌声、他的深情、他的样子会帅过所有的超级男生?会帅过所有好声音、最强音里的歌手呢?这一切,就要从那个叫桃叶的女子说起了。

说起来历史上有很多人,非常羡慕桃叶。比如一生豪侠万丈的辛弃疾,就有一首《祝英台近》。词云:“宝钗分,桃叶渡。烟柳暗南浦。怕上层楼,十日九风雨。断肠片片飞红,都无人管,更谁劝、啼莺声住?  鬓边觑。试把花卜归期,才簪又重数。罗帐灯昏,哽咽梦中语。是他春带愁来,春归何处。却不解、带将愁去。”这是过桃叶渡时,替断肠人做哀怨曲,是将桃叶的幸福反衬人生的悲苦。

后来深情的纳兰公子,也有一首《南乡子》,词云:“烟暖雨初收,落尽繁花小院幽,摘得一双红豆子,低头,说著分携泪暗流。  人去似春休,栀酒曾将酹石尤,别自有人桃叶渡,扁舟,一种烟波各自愁。”上片用的是昭明太子与慧如分植红豆的典故。(当相传时南梁武帝笃信佛教,在国内兴建了四百八十座寺院,顾山兴建的是 "香山观音禅寺",寺内还建造了一楼阁,名为“文选楼”。太子来香山寺,一则为回避宫廷斗争,二则精心修编文选。一日,太子偶见一秀丽的女子叫慧如,无意中谈及释家精义,太子见慧如才思敏慧,顿生爱慕之情,但由于一个是太子,一个是贫女,终难成眷属,女子相思成疾而终。太子闻讯,痛哭不已,含泪种下双红豆,满怀相思悲苦离去,没几年也病逝了。此树历经千年到元代曾一度衰败成枯树,但到乾隆年间忽又在主干上萌生四株新技,一直长到现在,犹如虬龙老树了。)而下片则用了桃叶的故事。桃叶的幸福成为后代千年不尽的羡慕。当伤心人经过桃叶渡,对比桃叶的人生的时候,抚今追昔谁不会生出艳羡与哀怨来呢?

与纳兰同时还有一位女词人,叫纪映淮。(纪映淮(1617~1691?)明末清初女诗人。字冒绿,小字阿男,江南上元(今江苏南京)人,纪映钟之妹,莒州杜李室,其夫抗清被戮,映淮守寡以终,著有《真冷堂词》。)“映照”的“映”,“秦淮河”的“淮”。一看这个名字就知道,她是在秦淮河边出生长大的。在她十五岁的一个夜晚,她来到秦淮河边,满腹心事,对着千年的桃叶渡暗诉衷肠。原来她刚过了及笄之年,(出自《礼记·内则》。指女子满了15岁。形容古代女子已到了结婚的年龄。古时女子十五岁时许配的,当年就束发戴上簪子;未许配的,二十岁时束发戴上簪子。)受父母之命,被许配给了山东一个姓“杜”的人家。而明天她就要启程远嫁山东了,对于未来的夫婿,她既没有见过面,也没有通过书信,根本找不到一丁点相爱的感觉。但对于美好爱情的憧憬,实在是一个少女的自然本性。于是她满怀惆怅,在月圆之夜,来到秦淮河边的桃叶渡口,写下了这样一首诗:“清溪有桃叶,流水载佳人。名以王郎久,花又古渡新。楫摇秦代月,枝带晋时春。莫谓供凭揽,因之可结邻。”诗是什么意思呢?原来映淮姑娘是在说,清溪水,桃叶渡,当年的神仙眷属又在何处啊?天上的明月,还是秦时的明月;渡口的桃花,还是晋时的芬芳。而那位让人羡慕的桃叶姑娘,正有一位深爱着她的情郎在河那岸等着她。而我将要去面对的夫君,又是一个什么样的人呢?是不是也能像桃叶姑娘的王郎那样,那样有才情、有深情、有真情。如果是那样,那该多么好呢!那么这个无比让人羡慕的桃叶姑娘和他的那个王郎,又是怎样的人呢?

东晋永和年间,那个叫桃叶的姑娘,我们这个故事的主人公,她来到古清溪河与秦淮河交汇的渡口。这里地处古金陵城的城南,舟楫往来、人潮如海,是当时金陵城最繁华的交通所在。桃叶来到这里,是为了叫卖一些自己自制的团扇。可是她一个女孩家,从来没卖过这些东西,又不会吆喝,又不知怎么卖。虽然这里人来人往,她却半天一把也没有卖出去。

桃叶眉头紧蹙、愁眉不展。因为家中重病的父亲,还等着自己卖了钱抓药呢!桃叶百无聊赖之际,突然看到河边一个僻静的角落,一个人正在河边洗手里的一方古砚。看到那方古砚,桃叶的眼却突然亮了。她仔细地看了半天,发现那正是自家祖传的桃花砚。也曾经是她读书写字时,最珍贵、最喜欢的砚台。

她死死地盯着那方古砚看,而洗砚的男子,也渐渐地发现了她。走到近前,上前问道,“姑娘认得这方古砚吗?我去年从一位老伯手里买来,确实是砚中精品。后来越用越喜欢,再想找那位老伯以示感谢,却再也找不到了。”桃叶这才发现,眼前是位帅哥。于是害羞地回答说“那就是我的父亲,这方桃花砚本是我家的传家之宝。”眼前的男子听后说“原来这是姑娘的传家宝,小生实在不知。不如你带我拜见尊父,我好将宝砚归还。”

桃叶一听,泪水禁不住地流了下来。原来桃叶本来也出自书香门第,奈何后来家道中落,只剩桃叶与衰老的父亲相依为命。后来穷愁潦倒的父亲就在秦淮河边的渡口叫卖祖传下来的桃花砚,因此得了些银两勉强度日。可是时间飞逝,转眼到了第二年,父女相依为命,父亲又突然身染重病。家里别无生计,桃叶无奈,只得自制了些团扇,到河边渡口来卖。不想,半天一把也未曾卖出,桃叶焦急,父亲又重病在床,正是百般无可奈何。

男子听后沉吟了一下,突然取砚磨起墨来,然后取笔在每一支团扇上都题了诗、写了字,并亲自叫卖起来。也不知他有什么法力,好多人看了这团扇,一下子就哄抢而光。男子把卖扇子的钱和身上所有的钱都拿出来,交给桃叶,让她赶快回家替父亲看病。桃叶满怀感激,但她并没问这个男人姓什么、叫什么。只是在他温暖的目光中,急急地远去了。

话说桃叶回家之后,虽然为父亲抓了药,可父亲因为已经病入膏肓,没多久就离她而去了,剩下桃叶孤苦伶仃。哪知祸不单行,父亲刚病逝,桃叶自幼订过亲的那家的男的就突然夭折了。男家要捆绑她葬婚,也就是要把她捆绑起来放在墓旁边,任由野兽撕咬,听由命运安排。也是桃叶的命大福大,大概更是因为某种隐约的爱情力量主宰,桃叶终于在石碑上磨断了绳子,逃了出来。桃叶辗转流离,又来到秦淮河的渡口边。她带着希望在人群里张望,一下子就看到了河边洗砚的那个男子。他的身边,放着那方桃花砚,手里还有一把桃叶做的、精致的团扇。

历尽沧桑的桃叶终于露出了微笑,因为她找到了她要找的人。可是不要以为故事到这里就可以有一个完美的结局了。其实不然,桃叶只是笑,却含着泪笑。她不能走过去,因为她知道他和她之间,有着一道不可逾越的鸿沟。因为她知道,那个帅气英俊、才华横溢、又古道热肠的男人是谁,所以她才觉得,自己只能远远地看着他的身影微笑。

那么桃叶为什么和帮助她的那个男人之间,有一道不可逾越的鸿沟呢?因为这是魏晋,因为这是东晋永和年间。当时的社会,自上而下流行着一条规则、一条铁律,那就是有名的“上品无庶族,下品无士族。”也就是整个社会分为士族和庶族两大阶层,这两大阶层是不能通婚的。尤其是士族阶层,谁要是与庶族阶层,也就是与下层社会的人通婚,整个士族阶层就会群起而攻之。这对我们现代来说好像是一件很荒唐的事,或者我们很容易简单地把它理解为“门当户对”,但事实上,这远比简单的“门当户对”的观念要苛刻得多。

桃叶暗暗垂泪,因为那个帮她卖团扇的男子,从他帮助自己的那一刻起,她就已经知道他是谁了。他是当时士族的代表,整个魏晋时期少有的大名氏。而自己,一介孤寒女子,别说士族出身,连庶族都算不上。她又能怎样呢?又岂敢心存妄想,她只是历尽磨难之后,遵循着内心深处的愿望,要来这里看看他,哪怕只是看到他的背影也好。至于其他、至于爱情,桃叶是不敢奢望的。所以,桃叶含着泪的目光黯淡了下来,她的微笑里带着难以遮掩的凄苦。

就在她转身要离去的时候,那个丰神俊朗的男子,在一回眸间、蓦然回首,看到了桃叶正在人群的深处,他的眼里放出异样的光芒来。在桃叶将要转身离去的那一瞬,他站起身来,叫住了桃叶。就这样,桃叶就在秦淮边的古渡旁,把自己的悲惨人生、悲惨命运,告诉了这个竟又在渡口边等着自己的男人。

两个人就这样旁若无人的坐在河边一番倾诉,终于彻底敞开了心扉。男子最后搀起桃叶的手,爽朗地说“跟我回去吧,不要怕旁人冷颜耻笑。”于是就像古人说的“百年修得同船渡”,两个人一起乘船过河,来到这个男子家所在的乌衣巷中。

在那个时代,又有谁能住在乌衣巷里呢?刘禹锡的诗说“旧时王谢堂前燕”,又说“乌衣巷口夕阳斜”。(出自刘禹锡《乌衣巷》朱雀桥边野草花,乌衣巷口夕阳斜。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当然除了王谢家的堂前燕,也只有王谢家的人,能住在乌衣巷里了。这个古道热肠、丰神俊朗的男子,正是当时大名士、大书法家、史称“二王”之一的王献之。

王献之的书法境界自不待言,他和父亲王羲之并称“二王”,实在是两代书圣。除了书法,王献之的性情人品,更是在当世倍为人称颂。甚至连比他高一辈的、他父亲的好朋友谢安,都愿意与王献之折辈论交。《世说新语》记载,王献之临终之时,家人问他尚有什么未了的遗愿。王献之,这位曾经做过当朝宰相、东晋名士领袖的人物,对政治风云全不谈及,只说了一句话,“不觉余事,唯忆与郗家离婚”。(出自《世说新语.德行》,王子敬病笃,道家上章应首过,问子敬“由来有何异同得失?”子敬云:“不觉有余事,惟忆与郗家离婚。”,子敬即王献之。)这就是说没什么牵挂和放不下的事,只有一件,就是和发妻郗氏离婚的事,是心中遗憾。

原来王献之早年娶的,是出身另一名门郗昙的女儿郗氏(郗道茂)。两人青梅竹马、感情深厚。但后来出于政治原因,在整个家族力量迫使下被迫离婚,与郗氏离婚,另娶了皇帝的女儿新安公主(司马道福,中国东晋简文帝司马昱第三女,母亲贵人徐氏。初封余姚公主,嫁桓温之次子桓济,桓济想谋杀叔父桓冲,被流放。王献之与表姐郗道茂离婚后,和司马道福结婚。他们的女儿王神爱后为晋安帝司马德宗(司马道福侄子)的皇后。司马道福死后,谥号愍,追封新安公主。)。所以他临死的时候才会说一生的遗憾,是觉得对不起郗氏。所谓“人之将死,其言也真,其言也善”,就这一句话就可以看出王献之足以算是一个情深意重的好男人。

当然即使王献之很专情、很深情,他也不能对抗整个社会的人俚俗洪流,所以他只能与郗氏离婚,为了家族的发展,另娶皇帝的女儿。同样,虽然他与桃叶是真情相爱,但他同样也不能不顾家中的那位新安公主,最后也只能纳桃叶为妾。

事实上他能把桃叶这样落魄、孤身、流离的女子带回家,还能纳她为妾,这在当世、当时就已经是惊世骇俗的了。在东晋当时,“妾”的地位是非常低的,在士族家族中,“妾”的地位有时和奴仆是差不多的。在这样的历史背景下,去看王献之对桃叶的真爱、对桃叶的态度,才可以挖掘出桃叶的幸福和她爱情的意义。

桃叶不过是王献之的一个妾,不论怎样,她的地位本来是极其低下的,但是,王献之这位当朝中书令、天下士大夫阶层的领袖,又是如何对待桃叶的呢?据说王献之把桃叶带回家中之后,两人情深意浓。每次桃叶外出,回来都要从渡口坐船过河。当时的秦淮河和并不像现在,不是“桨声灯影里的秦淮河”那种欸乃的情调;(欸乃:是指书面上的文言词语,出于唐元结 《欸乃曲》。1.象声词。摇橹声。唐 柳宗元 《渔翁》诗:“烟销日出不见人,欸乃一声山水绿。”2.象声词。棹歌,划船时歌唱之声。宋 陆游 《南定楼遇急雨》诗:“人语朱离逢 峒獠 ,櫂歌欸乃下吴舟。”3、象声词。泛指歌声悠扬。唐 刘言史 《潇湘游》诗:“野花满髻妆色新,闲歌欸乃深峡里。”)也不是后来“秦淮八艳”名甲天下时的脂粉气息。当时的秦淮河水水流湍急,而且渡口又正好是秦淮河与古清溪水道合流处附近。两水交汇之处,水势更是又急又猛。所以每一次王献之都很担心桃叶,都要亲自到河边、到岸边等候桃叶。因为水急,船也晃的厉害,所以桃叶每次坐船也很担心。于是每次王献之看到桃叶渡及中流的时候,总会做一件惊人的举动,这个举动就是当时最美的“中国好声音”。他会在岸边歌唱,用歌声安抚桃叶。他唱啊“桃叶复桃叶,渡江不用楫。但渡无所苦,我自迎接汝。”

面对这样深情的献之,船上的桃叶也会放声应答、也会放声歌唱;面对这样深情的献之,船上的桃叶不再紧张、不再惊慌,而是放声应和。桃叶姑娘唱道“桃叶映红花,无风自婀娜。春花映何限,感郎独采我。”那意思就是说,我就是那满园春色里的孤芳一朵,此生只为你绽放,只为你枯萎。因为有你、因为有你的爱,我才会“无风自婀娜”啊!

要知道这个渡口,是当时的南京城几乎是最重要的渡口了,古来就十分繁华,而且繁忙。争渡者向来喧声不绝,而且周遭是馆肆林立、人头攒动。在这样一个人群密集的公共场所,又是那样一个思想闭塞的社会环境里,两人如此这般的、直接地表达自己的爱情,那才是真正的“超级男声”和“超级女声”啊!

王献之与桃叶的“绝对唱响”,在当时一下子又引起了轰动。当时的人们即使不敢效仿,也从心底由衷地佩服他们,于是这个渡口,就有了一个名动千古的名字——“桃叶渡”。我想当时的人们用这个名字来称呼这个渡口,无疑表达了他们对这段爱情的赞美与羡慕。试想一下,就像许仙要踏上船去,而船上正有一位美丽的白娘子在深情地等他。而桃叶要坐船过河去,而彼岸正有一位英俊的王献之在温情地等她。人世间,最幸福的事莫过于此!

所以千百年后,不论是豪放的辛稼轩,还是深情的纳兰公子,还是一千年后那个美丽却孤独的映淮姑娘,他们经过秦淮河边,站立桃叶渡口,谁不渴望那样美丽的爱情可以重来一次。到哪里找那么好的人啊?谁又是生命里,那可遇而不可求的王郎?“桃叶复桃叶,渡江不用楫。但渡无所苦,我自迎接汝。”


《江南文脉》诗词篇01 张继《枫桥夜泊》
《江南文脉》诗词篇02 杜牧《江南春》
《江南文脉》诗词篇03 张祜《题金陵渡》
《江南文脉》诗词篇04 皮日休《惠山听松庵》
《江南文脉》诗词篇 05 杜牧《寄扬州韩绰判官》
《江南文脉》诗词篇 06 白居易《忆江南》
《江南文脉》诗词篇 07 王安石《泊船瓜洲》
《江南文脉》诗词篇 08 谢朓《晚登三山还望京邑》
《江南文脉》诗词篇 09 苏轼《归宜兴留题竹西寺》
《江南文脉》诗词篇 10 杜荀鹤《送人游吴》

《江南文脉》诗词篇 11 常建《题破山寺后禅院》

《江南文脉》诗词篇 12 李白《登金陵凤凰台》

《江南文脉》诗词篇 13 王昌龄《芙蓉楼送辛渐》

《江南文脉》诗词篇 14 萨都剌《木兰花慢·彭城怀古》

《江南文脉》诗词篇 15 李煜《望江南.闲梦远》

《江南文脉》诗词篇 16 汉乐府《江南》| 江南清如许

《江南文脉》诗词篇 17  范成大《田园四时杂兴》

《江南文脉》诗词篇 18  姚广孝《淮安览古》| 壮丽东南第一州

《江南文脉》诗词篇 19 李白《焦山望寥山》

《江南文脉》诗词篇 20 文征明《太湖》

《江南文脉》诗词篇 21  姜夔《扬州慢·淮左名都》

《江南文脉》诗词篇 22 谢朓《入朝曲》| 江南佳丽地,金陵帝王州

《江南文脉》诗词篇 23 刘禹锡《乌衣巷》

《江南文脉》诗词篇 24 杜甫《因许八奉寄江宁旻上人》

《江南文脉》诗词篇 25 辛弃疾《南乡子·京口北固亭有怀》

《江南文脉》诗词篇 26 王守仁《登阅江楼》

《江南文脉》诗词篇 27 赵孟頫《夜泊伯渎 》

《江南文脉》诗词篇 28 尤袤《青山寺》

《江南文脉》诗词篇 29 韦庄《菩萨蛮·人人尽说江南好》
《江南文脉》诗词篇30 刘邦《大风歌》
《江南文脉》诗词篇31 李涉《题鹤林寺僧舍》
《江南文脉》诗词篇32 文天祥《怀杨通州》
《江南文脉》诗词篇33 杨基《天平山中》

《江南文脉》诗词篇34 李国宋《牛首山》

《江南文脉》诗词篇35 项羽《垓下歌》

《江南文脉》诗词篇36  白居易《武丘寺路》

《江南文脉》诗词篇37 苏轼《惠山谒钱道人烹小龙团登绝顶望太湖》


图文来源于网络,若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您看此文用   分  秒,转发只需1秒哦~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