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说文解字》540部首探源解读 8-1​

乾一文化 一明 乾一学院 2023-08-24


7-55) (bi-4):


《说文》:毗祭切。败衣也。从巾,象衣败之形。凡之属皆从


古文字写作‘’,从意为‘衣帛、布匹’的‘巾(jin-1,)’,四周的笔画像‘巾’破败的碎片。以此表示:衣帛、布匹损坏、破碎的意思。如《说文》:败衣也。从巾,象衣败之形。如《玉篇》:,衣坏貌。


      衣帛、布匹损坏、破碎   㡀     图片来自网络


衣帛、布匹好端端的不会轻易损坏,如果有人拿着枝条抽打情况就会不一样。因此添加意为‘手拿枝条抽打’的‘攴-攵(pu-1)’为‘敝(bi-4,)’,以此会意表示:被枝条抽打后的衣帛、布匹损坏、破碎。如《说文》:敝,一曰败衣。如《礼记·缁衣》:苟有衣必见其敝。引申指:贫瘠、败坏。如《史记·乐书》:土敝则草木不长。


’为‘敝’的初字。‘敝’字通行之后,‘’遂不再单独作为部首并被弃用。


7-56) 黹(zhi-3):


《说文》:黹,陟几切。针缕所紩(zhi-4,同‘缝’)衣。从,丵省。凡黹之属皆从黹。臣铉等曰:丵,众多也,言针缕之工不一也。


古文字写作‘’,像用针线将上下两块兽皮或‘巾-布’缝制在一起的样子。其本义为缝合衣物。如《说文》:黹,针缕所紩衣。因此古时用‘针黹’一词表示缝纫。延伸指:刺绣。


用针线将上下两块兽皮或‘巾-布’缝制在一起   黹   图片来自网络


后字形逐渐发生变化,隶书写作‘’,这便是今天楷书里的‘希(xi-1)’字。即:‘黹’的字形后来演变为‘希’。


商周青铜器 多字体铭文   黹   图片来自《甲金篆隶大字典》


这是因为:远古时期的人们衣着-从兽皮到麻布衣没有很大区别,目的就是遮寒取暖。进入阶级社会以后,统治者占据权威和各种资源,反映在服饰上也就有了区分。统治贵族服饰的奢华程度远超庶民百姓。


统治者在数量上毕竟是少数。由此,由服饰‘黹-希’便延伸指作为统治者在人群中的少数,而有‘希少’、‘罕有’的含义。如《孟子》:异于深山之野,人者几希。


由其所组汉字如‘黼(fu-3,)’、‘黻(fu-2,)’、‘黺(fen-3,)’等从‘黹’,指的都是古时的官服或礼服颜色或图案花纹。这里既有‘缝纫、刺绣’的本义,又有‘作为统治者的贵族属于人群中的少数-希少’的含义。


‘黹’的字形演变为‘希’后,其本义遂湮没不显。后不再单独作为部首,现代汉字归入‘业’字旁。


8-1) 人(ren-2):


《说文》:人,如邻切。天地之性最贵者也。此籀文。象臂胫之形。凡人之属皆从人。


古文字写作‘’,为一个侧身站立的人形摹画,前面的短画是人前伸的胳膊。独体象形。如《列子·黄帝》:有七尺之骸,手足之异,戴发含齿,倚而食者,谓之人。

汉石画像 侧立伸臂的人形   人  象形   图片来自网络


‘人’字笔画虽然简单,却反映了古华夏人对自身观察的准确和细致,并显示出自我认识能力的提高。根据进化论,类人猿由手足并用爬行演变为两足直立行走时,便开始成为人。‘人’之所以为人,在于双手可以制作和使用各种工具,在于语言和思维的进化并不断进步。


古华夏典籍中有很多对人的描述和记载。如《礼记·礼运》:故人者,天地之德,阴阳之交,鬼神之会,五行之秀气也。故人者,天地之心也,五行之端也,食味,别声,被色,而生者也。如《孟子·滕文公上》:劳心者治人,劳力者治于人。


由‘人’所组汉字大多与其本义相关,且数量众多。位于组字左侧时写作‘亻’。如:作、付、仆、仕、僮、仁等。


成人将婴幼儿背在身上写作‘保(bao-3,)’。人们抚养子女,无不倾注发自内心的爱。父母及祖父母,甚至年龄差距较大的哥哥姐姐,都有将孩子背负在身上的经历。其表现在文字上就是‘保’。


      成人将婴幼儿背在身后   保   图片来自网络


引申有:抚养、养育的含义。如《说文》:保,养也。如《荀子·议兵》:长之养之,如保赤子。延伸指;保护、保养。如《淮南子·人间训》:父子相保全。


   商周青铜器 多字体铭文   保   图片来自《甲金篆隶大字典》


添加‘古时长柄啄击兵器-戈(ge-1)’为‘伐(fa-2,)’,早期字形像以戈尖击中人头颈部的样子。其本义为:杀伐、砍杀。如《说文》:伐,击也。《广雅》:伐,杀也。


   商周青铜器 多字体铭文   伐   图片来自《甲金篆隶大字典》


引申指:攻打、讨伐。如《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其后秦伐赵。延伸指:运用、使用。如《孙子兵法·谋攻》:故上兵伐谋,其次伐交,再次伐兵。


8-2) 匕(hua-4):


《说文》:匕,呼跨切。变也。从倒人。凡匕之属皆从匕。


古文字写作‘’,以一个‘上下倒写’的‘人(ren-1,)’为字。人正常的状态是‘头上脚下’,以‘上下倒写’的‘人’会意表示:与正常状态的不同-改变、变化的意思。如《说文》:匕,变也。从倒人。


    以‘上下倒写’的‘人’寓意‘与正常状态的不同’  匕(hua-4)-化     图片来自网络


单纯以‘倒写’的‘人’为字比较抽象,另外又与意为‘雌性’、‘食匕’的‘匕(bi-3)’容易混淆。因此,后以正、反‘人’组字为‘化(hua-4,)’,表示‘匕(hua-4)’字的本义。如《易·系辞传》:知变化之道。注:在阳称变,在阴称化,四时变化。如《周礼·大宗伯》:以礼乐合天地之化。这样既形象易于理解,又不会发生字义混淆。


‘匕(hua-4)’为‘化’的初字。‘化’字通行之后,‘匕(hua-4)’不再单独作为部首并被弃用。


注:拼音后面的1,2,3,4分别表示声调:阴平,阳平,上声,去声。读音为轻声的不标注。


点 击 调病扬升

道炁开脉轮简说

道炁开脉轮 福慧安身心


觉湛圆澄世界,悟开明德亲民。智行命运与共,慧止舍得安心。   


点 击  以下 历史好文   

《说文解字》540部首探源解读 7-14

成功之前,你必须要穿过一片“黑暗森林”!

《说文解字》540部首探源解读 7-13

神奇强大的心

《说文解字》540部首探源解读 7-12

风水的本质是什么?知道了改命不难!

《说文解字》540部首探源解读 7-11

《道德经》被误传两千多年?

《说文解字》540部首探源解读 7-10

真正阻碍你修行的,不是“欲望”!

《说文解字》540部首探源解读 7-9

《说文解字》540部首探源解读 7-8

《说文解字》540部首探源解读 7-7

《说文解字》540部首探源解读 7-6

《说文解字》540部首探源解读 7-5

《说文解字》540部首探源解读 7-4

《说文解字》540部首探源解读 7-3

《说文解字》540部首探源解读 7-2

《说文解字》540部首探源解读 7-1

《说文解字》540部首探源解读 6-6

《说文解字》540部首探源解读 6-5

《说文解字》540部首探源解读 6-4

《说文解字》540部首探源解读 6-3

《说文解字》540部首探源解读 6-2

《说文解字》540部首探源解读 6-1

《说文解字》540部首探源解读 5-16

《说文解字》540部首探源解读 5-15

《说文解字》540部首探源解读 5-14

《说文解字》540部首探源解读 5-13

《说文解字》540部首探源解读 5-12

《说文解字》540部首探源解读 5-11

《说文解字》540部首探源解读 5-10


   

详情可咨询:一明老师13598164837(微信号同)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