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访马克· 吐温 (杜课873期)
全文共 1357 字,阅读大约需要 5 分钟
目录
1、夜访马克·吐温
2、人物生平
夜访马克·吐温
今天是马克吐温逝世纪念日,编辑部希望我能和他“对对话”,以下就是我的批注。
壹
不要放弃你的幻想。当幻想没有了以后,你还可以生存,但是你虽生犹死。
——《百万英镑》
杜骏飞:
希望,是人生最美好的东西。它之于人,犹如天空之于鸟,果实之于树木。
这一切自不待言。
不过我真正想说的是,这世界上确实有很多人,永远只生活在眼前的苟且中,他们或者循规蹈矩,或者战战兢兢,或者抱残守缺。他们惧怕权力,惧怕冒险,甚至惧怕自主的思考。对于他们来说,没有明天可言,没有理想可言,更不消说有什么出格的幻想。
为什么有人20岁就死了,80岁才埋?这就是原因。
贰
每个人都是月亮,总有一个阴暗面,从来不让人看见。
——《赤道环游记》
杜骏飞:
我相信马克吐温说的是对的。
每个人都有出身。每个人都曾年轻。每个人都有缺陷。每个人都犯错误。每个人都有隐私。每个人都藏有羞愧。每个人都有不肯记住的往事。——就像每张纸都有背面。
有光就有影。即使是月亮,也有背面的阴影。
所以我们才会懂得谦卑,所以我们才会懂得尊重,所以我们才会懂得怜悯,所以我们才会懂得自省。
所以我们还才会在看月亮时,看光明的那一面。
叁
喜剧,就是悲剧加上时间。
——《汤姆·索亚历险记》
杜骏飞:
时间,的确是人世间的一件妙物。悲剧的时间长了,固然可能会变成喜剧,但是喜剧的时间了,也可能会是悲剧。
盖因万事万物都有自己的转折变化,所谓大历史观,就是用长时程来观察一件事,就像上帝在观看沧海桑田。
不过我这里所说的,可能并不是马克吐温的本意,他的意思是:一件看上去有点悲伤的事情,也许事隔很久之后,你会发现——它其实是你的幸运。就像很多失去,有时候比得到更好,只是在失去的当时,你并不懂得而已。
好了,现在轮到我来问问读者们,你们读过马克吐温的什么作品吗?对他的小说,你有哪些特别深刻的印象?不妨留言给我看看。
人物生平
马克·吐温(1835-1910),美国作家、演说家,其真实姓名是萨缪尔·兰亨·克莱门,“马克·吐温”是他的笔名。马克·吐温是美国批判现实主义文学的奠基人,其思想和创作前期以辛辣的讽刺见长,到了后期语言更为暴露激烈,被誉为“美国文学史上的林肯”。其代表作品有小说《百万英镑》、《哈克贝利·费恩历险记》、《汤姆·索亚历险记》等。
马克·吐温出生于美国密苏里州佛罗里达的乡村贫穷律师家庭,是家中7个小孩中的第6个,父亲是当地的律师,收入微薄,家庭拮据。小马克·吐温上学时就不得不打工。12岁时,父亲去世,他只好停学,到工厂当小工。后来他又换了不少职业,曾做过密西西比河的领航员、矿工及新闻记者工作,渐渐地着手写一些有趣的小品,开始了自己的写作生涯。他于1910年4月21日去世,安葬于纽约州艾玛拉。
马克·吐温一生写了大量作品,题材涉及小说、剧本、散文、诗歌等各方面。从内容上说,他的作品批判了不合理现象或人性的丑恶之处,表达了这位当过排字工人和水手的作家强烈的正义感和对普通人民的关心;从风格上说,专家们和一般读者都认为,幽默和讽刺是他的写作特点。他经历了美国从初期资本主义到帝国主义的发展过程,其思想和创作也表现为从轻快调笑到辛辣讽刺再到悲观厌世的发展阶段,前期以辛辣的讽刺见长,到了后期语言更为暴露激烈。
2006年,马克·吐温被美国的权威期刊《大西洋月刊》评为“影响美国的100位人物”第16名。
资料来源:百度百科
欢迎读者朋友们扫描下方二维码,添加杜课小助手(微信号:dukexzs)加入《杜课》粉丝群。
感谢阅读本期《杜课》,下期再见
移步“讯飞有声”,听杜老师讲杜课
往期推荐
文字:批评课|永和九年的这一天|七碗茶|如何正确地讨论问题|永恒回归
关注:激辩圣母院 |再谈996 |告密、赏樱及其他 |与黑洞无关|夸夸群|响水之问
鸣谢:
南京大学新闻传播学院公益传播中心
本文为《杜课》原创,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
编辑 | 杨昕晨
责编|江珊 王之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