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郑州可以成为“博物馆之都”吗?

郑子蒙 郑说 2022-07-20

近日,省里在关于副中心建设的“若干意见”中,提出要把洛阳打造成“东方博物馆之都”。

而郑州的朋友也不会陌生,去年5月,市里就发布了《郑州市博物馆事业发展三年行动方案(2019-2021)》,要在“三年内谋划建设各类博物馆100家以上”。

目标已喊一年,郑州的各类博物馆现状如何?新馆建设又有哪些进展呢?


据了解,《三年行动方案》颁布之前,郑州市开放的各类博物馆数量不足30家,其中,而三级及以上博物馆,仅有7家

分别是:一级博物馆(河南博物院、郑州博物馆),二级博物馆(新郑市博物馆、郑州二七纪念馆、郑州市大河村遗址博物馆、巩义市博物馆),三级博物馆(郑州大象陶瓷博物馆)。

其他无级别的博物馆,则是一些县级公立博物馆、行业类博物馆、遗址类博物馆,和非公有民间收藏类博物馆。

比如县级公立的登封历史博物馆、新密市博物馆、荥阳市博物馆等;

作为行业类博物馆的黄河博物馆、河南省地质博物馆、郑州自然博物馆等;

遗址类的有郑州市古荥汉代冶铁遗址博物馆、阳城遗址博物馆等;

非公有民间收藏类博物馆种类繁多,有郑州市黄淮艺术博物馆、郑州市华夏文化艺术博物馆、郑州市城外城陶瓷艺术博物馆、郑州至为古代艺术博物馆等。

从郑州博物馆的现状可以看出,无论在数量上还是质量上,郑州都存在明显不足,博物馆服务人群覆盖率明显偏低,与城市人口规模和国家中心城市的地位不匹配。


上个月,相关工作人员告诉记者,郑州市的“《三年行动方案》目前正在有序推进,鉴于过去几个月的特殊情况和实际工作中的种种因素,目前整体项目仍处在初期阶段。”

该工作人员还表示,“《三年行动方案》中提到的河南博物院新院、中原考古博物院、黄河文明博物馆、郑州博物馆新馆、郑州商都遗址博物院、郑州市文物考古研究院、郑州运河遗产博物馆、郑州纺织工业遗址博物馆、郑州世界文化遗产博物馆、郑州文物数据博物馆、郑州樱桃沟早期人类起源遗址博物馆、北伐战争纪念馆、南水北调博物馆、郑州城隍庙民俗博物馆、郑州文庙国学博物馆等一批与郑州国家中心城市地位相匹配的国有博物馆项目都在紧锣密鼓地进行当中。”

而据郑说观察,位于东大街文庙对面的郑州商都遗址博物院和郑州市文物考古研究院,主体建筑已经完成,正在进行内部装修,年内有望开门迎客。

位于国棉三厂旧址的纺织工业遗址博物馆,也出了设计图和用地规划图,今年或许能实质性开工。

河南博物院新院院址,仍未最终确定;郑州博物馆新馆,已开馆办展……其他上述提到的博物馆,则没有见到相关进展报道。

另外,在中牟绿博片区的中原文化博物馆小镇,前些年叫做中原文化博物馆苑,它看上去更像是一个综合项目,还把展厅设在了顺河路上的大象陶瓷博物馆内。参观完陶瓷馆,便可到项目展厅看规划图……

高新区的双湖博物馆聚落,据称里面有陶瓷博物馆、古代建筑文化博物馆、佛造像博物馆、书画艺术博物馆等10家专题类博物馆,计划于2019年至2021年这三年内建设完成。

这个聚落会不会,也变成一个开发商圈地的游戏,或者某些组织吃补贴的渠道,拭目以待。

回过头再看郑州的那些非国有民间博物馆,可谓参差不齐。黄淮艺术、华夏文化艺术,从名称里你完全看不出来,这些所谓博物馆是在展览啥;而挂上“陶瓷”二字的,又有好几家,完全不知道他们的区别是啥。


说到中国的博物馆最多的地方,大家自然会想到北京,首都凭借其得天独厚的历史文化资源和政治地位,拥有注册博物馆多达151座。这显然是郑州比不了的。

副中心洛阳,也在全力推进“博物馆之都”建设。洛阳市曾印发了《关于建设博物馆之都工作实施意见》,明确了“博物馆之都”建设的各项细节,并设立“博物馆之都建设专项资金”。

根据洛阳市2020年最新规划,洛阳将在已有77座博物馆、纪念馆的基础上,在建、续建18座博物馆,确保博物馆总数超过100座。

打造“博物馆之都”,是洛阳加快建设国际文化旅游名城、着力打造文化旅游“升级版”的重要举措。

而国内领先的成都,早在2012年博物馆数量总计已达101座,其中,国有博物馆共36座,民办博物馆65座(占全国民办博物馆总量的近15%),各类藏品数量近300万件。

在民办博物馆方面,成都也有一大批具有较高的知名度和影响力的知名博物馆。它们或是填补行业空白,或是成为行业楚翘。

华通博物馆拥有各类藏品5万件,包括书画、汉陶、青铜文明、瓷器、玉器、金银杂件及佛教艺术品等文物精品,同时该馆还建有全国一流的文物检测研究中心。

成都文化部门还专门制作有“成都博物馆地图”,将在街道(乡镇)文化中心、旅游景点等地向市民和游客发放,方便大家参观游览。


郑州到底需要怎样的博物馆呢?

希望郑州的《三年行动方案》不应只是一个政治任务和口号,而要根据不同博物馆的性质,因地制宜的落到实处。

首先,在国有知名博物馆方面,尽快落实省博新馆的选址、设计和建设,坚决杜绝“主馆闭馆维修5年,仍未开放”的拖沓行为。有这时间,只要上心,新馆早都建好了。

同时,利用郑博新馆的场地优势,科学规划布展,多举办高水平展出。

其次,要高规格建设位于主城区内的商代王城遗址、大河村遗址博物馆,让城市核心区有的看、有的玩、有故事、有文化。

再次,可依据城市产业特色,兴建行业类、主题类博物馆,比如铁路博物馆、交通博物馆、航空博物院、物流博物馆、仓储博物馆,农业、食品,汽车也可以有自己的专属博物馆。

这就要求文物部门主动出击,与相关行业企业进行长期战略合作,既能贴近民众科普行业知识,又能提升企业品牌。相信只要把行业博物馆做得专、做得精,郑州一样可以成为“博物馆之都”。

最后,要积极引导和扶持非国有民间类博物馆,让每一个馆都找准定位,有特色、能生存,优势互补、错位发展。

民间其实不缺各类文物的收藏爱好者,但纯靠爱好,没有真金白银的投入,支撑不了一个博物馆,毕竟涉及到场地、布展、运营等相关费用,而博物馆这种公共产品,也不能靠个人来买单。

可以有这样一种模式,政府来建博物馆群落,民间藏家提供藏品(可采取政府购买的形式),再交给专业机构来运营

这样一来,或许就能一举三得:政府完成了博物馆的建设计划,收藏家展出了自己的藏品,民众有好场馆去参观。


说到民间博物馆,就想起了一位本家的好友,郑福堂。

郑福堂在郑州银行系统工作,是个资深藏友。因为工作的关系,他一直从事着金融凭证的相关收藏,能拥有自己的银行博物馆,是他长久以来的夙愿。

  

在看到市里出台的《三年行动方案》后,郑福堂曾主动联系了相关部门,但都没引起重视。

除了收藏金融凭证,老报纸也是郑福堂爱不释手的玩物。据介绍,他收藏的清代报纸种类,是全省最全面的。

他的藏品里,有很多民国时期发行的郑州报纸,发黄的白纸黑字里,透露着近百年前郑州的时局动态、经济民生。

  

而以“郑州”命名的报纸,及新闻标题和正文里关于“郑州”的表述,也都能证明,郑州在行政区划上“撤州制县”的那33年里,除了在行政建制上,郑州仍然被叫做“郑州”,而不是“郑县”。

郑福堂说,他还有一个想法,就是能在德化街上开个“百年老报馆”,因为自己的报纸上,有很多德化街、大同路的资讯,他想通过展示老报纸,向郑州人和外地游客,讲述这个近代商埠的商业繁荣。

希望他的梦想,能早日实现。

也希望郑州早日建成,有特色的“博物馆之都”。



-END-

对郑州的博物馆啥看法?来喷喷呗


郑子蒙:80后,生于郑州管城唐子巷。“郑说”创始人,城市记录者,关注城市文化与社会发展。


转载、商务、合作老郑州群城市文化群请加主编微信往期精彩回顾

城记,有情怀MV:关于郑州管小红/唐子巷/管城/二七西郊/小区/城西路/阜民里/二厂/北大寺言论,有态度郑州首位度/抵制造假公号/讲郑州话黄帝是啥/不是火车拉来/不是郑县观察,有深度撤县设区/郑州中心/商都文化区/高教短板杜甫/5号线站名/郑州对比成都/比杭州人物,有个性市长:宋致和/王均智/王辉/刘源/陈义初往事,不如烟非典/黄河大学/老纪录片/纺织/抗战旧闻趣谈,有味道烩面/年味/方便面/烟盒/校服/艳芳/公交排名盘点,有角度一把手/高楼/十佳建筑/小学/中学/大学镇都之宝/医院/2019/2018/2017







识别二维码,关注郑说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